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语文试题 > 无言之美作文800字【《无言之美-作文导写》5000字】

无言之美作文800字【《无言之美-作文导写》5000字】

时间:2019-11-07 09:33:1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无言之美-作文导写》5000字

命题作文“无言之美”导写及模拟评阅

江西    余水金

【文题设计】

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作文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张潮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幽梦影》)

请以“无言之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一、审清题意,明确重点。

命题作文虽有标题,却需认真审题,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包含的写作范围和写作重点。 本题为“无言之美”,写的是一种美,可以是人,是物;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但必须是一种“无言”的美。“无言”二字可作两种解释,即无需用语言表达,说出来反而不妙,有词不达意之感;或用语言表达不出,表达不了,有言尽词穷之窘。作文时,两个意思可自由选择,即所写的美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

二、展开联想,选好素材。

明确了写作重点后,就要围绕重点展开想象、联想,搜罗可用的素材。题目前的导语可作提示,孔子和庄子说的基本是一个角度:天地滋养万物,运行有序,其间有美有理,却无言无语。司马迁说的是高尚的精神和美好的人格的无声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人们对这种人的倾慕和爱戴。李白和张潮说的也大致相同:自然是美好的,人们可以在美好的自然中诗意地栖居,在静穆的审美活动中安顿自己的灵魂。

读懂了这些导语,既可以帮助我们快一点找到合适的素材,也有利于明确作文的主旨。搜寻素材可以按照自然、社会、文艺的角度,从古今中外四个方向展开。三个角度代表了三种美学形态,四个方向可以扩张文章的表现领域,但要力求素材新鲜、典型。

三、确定主旨,避免套用。

命题作文只是给了一个写作范围和对象,文章的主旨、主题仍需要写作者去表现、去表达。主旨、主题应根据素材的内涵合理演绎出来,作者也应在文章中明确的表达出来,不能含混不清,不能只有叙事描写,却没有议论说理。要根据所选的素材,或表现自然的无言之美,或表现人性的无言之美,或表现科学的无言之美,或表现艺术的无言之美,并在文中明确阐释,一般在结尾处点出来,这叫卒章显志。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套用人家的观点。比如,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的眼睛。这句话重在说“发现”,虽跟“美”有关,但跟“无言”没什么关联,不必非拉进自己的文章不可,以免老师对误判自己对题意的理解。

四、章法自然,善用表达。

本题未限制文体,在主旨确立后,应根据素材特点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文体因人而异,但首先一定要用己所长,不要盲目跟风,照搬照套;其次要突出文体特征,不能不伦不类。 写文章要注意结构章法。要根据行文特点,合理分段,长短搭配,前后呼应。考试的文章一般控制在800-900字之间,所以长的段落应该在250字左右,300字以上的段落要从严控制,不要搞得文章只有两三段;短的段落视情况而定,短要短得精神、醒目,不要搞得文章过于零碎。

表达上不必一味追求辞藻华美,应在表现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突出语言的表现力和可读性,让语言更好地表现文章内容和思想,使文章内外兼美。毕竟,作文是写给人家读的,不能让人家读得无味甚至难受。

〖范文展评Ⅰ〗

无言之美

江西省景德镇昌江一中   陈美玲

分数:内容20+表达20+发展20=60分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大片土地都处在热带雨林气候带,那将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景呢?也许有人向往于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而会大声嚷道:“好耶!”但是,我却会痛心疾首地告诉你:如果真的那样,华夏文明就不复存在了!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动植物没有休眠期,一切都在疯狂地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各种植物拥挤在一起;动物因为有丰富的食物,每天也是不停地搜捕食物,弱肉强食,你争我夺。所以,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更谈不上过上定居的生活,创造文化和文明。

请打开世界地图看看吧,四大文明古国都远离热带雨林气候,都在北纬30多度的地方,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这样的气候有雨旱之分和冷热之别,特别是我国古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这春夏秋冬的往返有序的更替,不仅使我们的祖先开始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文明,也创造了形如图画的优美汉字和犹如四季更替般抑扬顿挫的诗歌。

翻开中国古代的诗卷读一读吧。

春天,有人用参差的荇菜和悦耳的琴瑟追求窈窕淑女,有人在黄鸟纷飞的葛草地里忙着赶完手里的活一心想着回娘家,有人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好日子出嫁做新娘;夏天,有人伫立塘边享受清风送来院子里满架蔷薇的清芬而心旷神怡,有人面对江碧鸟白山青花燃的美景心中涌动着思乡的绵绵情愫,有人散发乘凉开轩闲卧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自己的琴音;秋天,有人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思念着在水一方的伊人,有人仰望灿烂的银河怀想牛郎与织女的鹊桥相会,有人登高远眺惋惜“过尽千帆都不是”而把悲秋之情托付火红的秋叶;冬天,有人冒着霏霏雨雪感叹杨柳依依的美景不复再得心中悲哀一片,有人一边烧起小火炉一边烫着酒问好友能否再喝一杯,有人在冬春交替之际“共欢新故岁”并期待着“愿与梅花俱自新”。

天地四时无言,却以她不断变化的节律展现着其特有的大美。这大美中有大真,所以中国人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成事的依据,讲究“不违天道”、“道法自然”;这大美中有大善,所以中国人坚信“上天有好生之德”,讲究“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品味四季之美,你的心灵会更美丽、更聪慧、更悠远。

〖模拟点评〗

本文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有灵动劲,二是有书卷气。文章的切入点很特别,从设想入笔,让习惯了过着春夏秋冬的我们耳目一新,新颖而富有吸引力。接下来的分析客观准确,言简意赅地说清了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对人类文明创造的深刻影响,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国人在对四季运行周期和节律的体悟中开始了文化和文明的创造,于是就有了一段精彩的四季之美的诗意描绘,把读者带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妙意境之中,还有一节精练的议论进一步深入开掘,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最后一个短句,语短情长,三个“更”字如余音绕梁。 〖范文展评Ⅱ〗

无言之美

江西省景德镇昌江一中   张世朋

分数:内容18+表达20+发展18=56分

偶然有一次,夜不能寐,见月光皎洁,于是起床赏月。虽然赤脚踏在冰冷的地板上有点凉,我还是兴味盎然地趴在窗口上,遥望着一轮明月。三两片云彩飘荡,淡淡的光晕落在白云上凹凸不平,仿佛给它披上一件梦幻羽衣,灰墨色的远山和着银白色的月光,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动,那种感动竟使我微微地颤抖起来,仿佛有张若虚在春江的望月兴叹。多美呀!明月无言,青山无言,它们却用光和影演奏着自然的美妙旋律。我能忍住寒冷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月色的诱惑。

月色的诱惑不仅是我扛不住,就是大名士苏东坡也扛不住。就在好几百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正想解衣入睡,外面明亮皎洁的月光射入房里,仿佛邀请他夜游。苏轼欣然走出门去,想到夜晚也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巧的是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二人就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水中如藻似荇的阴影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投影。见到如此美景,苏轼不禁叹到: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如此说来,我也是闲人,只是还缺一个同伴了。

看到美景,我不禁想起了旅游。旅游除了逛都市,恐怕主要是看山水风景了。山水是大地的文章,大地无言,就用山山水水来表达。你也许没有见过山腰间的湖泊吧?碧绿的湖水,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两旁的树木凌空生长,生机勃发。山水无言,可它却以自己的本色纯真之美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你可能会说它是寂寞的,但蓝天上云卷云舒,阴晴雨雪,何曾有过一瞬的停歇;群山中草木鸟兽,生长繁衍,何曾有过一刻的停顿。大地永远在歌唱着生命的欢歌,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养育着我们。面对大地上的山水美景,我们就像赤子扑进母亲的怀抱,亲切温馨安定,一切已经无需用语言来表达。我想,旅游中与其匆匆忙忙地照相,不如让自己静静地与山水对视,让心灵融化在自然之美中。

拂晓时分,天空褪去了部分浓黑,东方霞光微露,透出一点暗红,而满天的星斗还在,月光的温柔和阳光的热烈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景就是拿相机拍下来也找不到那种震撼,要是时间定格在这一刻该多好啊!

美是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其实语言亵渎了圣洁的美。上帝给了我们美景,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思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运用语言不断地制造糜烂的文字来驱赶美的高雅,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俗不可耐的文字了。

〖模拟点评〗

本文是一篇浮想联翩、借景抒情、即事说理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情与理巧妙交织,贯穿全文,并推动行文的展开。开头的写景情景交融,然后用同类关联想象,把苏轼的千古美文化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不仅增色不少,而且也没有丝毫的别扭,很好地衬托了月色之美。由月色到旅游的延伸联想,进一步拓展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一通联想后,作者把笔一收,又回到眼前,一方面使文章结构完整,另一方面也使最后升华主题的议论作了坚实的铺垫。作者娓娓道来,语言如一泓山泉,亲切、清新、优美。

〖范文展评Ⅲ〗

无言之美

景德镇昌江一中   金松霞

分数:内容20+表达18+发展18=56分

语言是一种介质,让人与人之间沟通无距;无言是一种意境,让心与心之间相互融合。

——题记

还依然记得,佛祖与众弟子一起论佛。说话间,佛祖拈花而坐,问弟子谁能解得其中真

意,众人无语以对只能静坐其位,彼时唯有迦叶洒然而笑。这种意会是心灵的相通,那无言的微笑让传说变得更美。那拈花一笑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清芬。那神秘美丽的意境,在智慧的山林中依然苍翠。

还清晰记得,伯牙抚琴,琴声时而悠扬时而激荡,时而凄婉时而欢快,无人能解其中意。唯有子期听得出那是“巍巍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琴音中彼此寻到了知己。伯牙慨然曰:“唯君乃吾知音也。”一曲高山流水,让心灵共鸣,心心相印,让友谊升华,忠诚不渝。无需过多的交流,无需过多的言语,他们注定彼此相知。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还时常记得,司马迁参透生死的醒世名言如雷贯耳。他无言,自己忠心报国坦陈直言,竟遭如此惨祸。他无言,自己饱受谤议,为人耻笑,却不得不苟活于世。只因为“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于是,他于无言中以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为榜样,愤而著书。最终,他的无言换来的是名留青史,他的无言让中国的过去有史有据。

还欣喜记得,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演员用真心真情演绎《千手观音》,一舞世界惊。以善为核心的观世音文化,借助姑娘们妙曼而又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而又祥和的氛围,让人们沐浴善良、智慧、美好之氤氲。成名的邰丽华拒绝了许多国际性大品牌厂家开出的一个个做形象大使的高价,只义务为一直支持和理解残疾人的企业做宣传。

还永远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子弟兵日夜兼程、出生入死、拼命抢救老百姓的英雄壮举。还记得废墟中紧握着笔的小手,那是中国少年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还记得躺在担架上的孩子向解放军战士行的少先队礼,那是中国人的坚强勇敢和厚道温存。还记得解放军撤离灾区时,老百姓用各种材料书写的标语和条幅,那是中国军民血肉相连的亲情和“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气魄。

还激动记得,体操王子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腾空而起的奔跑,他的上面是璀璨的夜空,他的下面是欢呼的人群,他的眼前是熊熊的奥运圣火,他的身后是不断展开的画卷。在如潮的欢呼声中,他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那一刻,中国人民只有欢呼喜悦激动;那一刻,中国向世界作了一个华美的亮相;那一刻,中国和世界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只需分享喜悦和欢快,无需言语絮絮叨叨。

无言的美,胜过了华丽辞藻的修饰,胜过了锦绣丝绸的装扮,胜过了铅华粉黛的涂抹。 〖模拟点评〗

本文特点有三:一是选材丰富而有层次。六个素材,从个人到群体,从历史到现实,每一个材料都很典型,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是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结构很好地配合素材和表达的需要,前面的题记如凤头亮相,最后的议论如豹尾响鞭,文章章法严谨,布局合理。三是语言整散结合,反复咏叹。反复、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不知不觉中把读者的情感带动起来。

作文二:《无言之美 (评论: 无言之美)》3200字

依据此文作者朱光潜所述,他习十五年左右的文言文,二十年左右的白话文,而用白话文写作这部文集的理由是:语文的重要功能是传达,传达是作者与读者中间的交际,必须作者说得痛快,读者听得痛快,传达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这样为读者而着想的真诚在一瞬间打动了我,这也注定了整个文集的基调必然是不带浮夸和华美的朴素和简单。

作者写作的多为议论文,逻辑思维于是至关重要而不可或缺。虽然有时,作者论述的是与我完全生疏的内容,可以作者绝妙而缜密的思考和论述总能把我推向一个美妙的境界,让我随着他的步调去感受,去想象,既而产生同情和共感。

作者善于为一些看似抽象而飘渺的专业词汇下定义,似乎一个放风筝的人,尽管风筝如何调皮地游荡和飞舞不定,总是抓住了一根连接的线,虽看似简单,实际却已是对整个风筝的来去和脾性掌握得明明白白。例如把人格定义为艺术的完整性,把文艺标准定义成修养出来的纯正的趣味,这些定义虽看来平淡如水,仔细一琢磨,却是精巧无比,而作者也不枉读者的一篇好奇和疑惑,写出详细充实的文章来支持和解释他的观点,从而让读者理解得透彻而同时又不得不叹服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素养。

作者论述中极善使用例证法,这也的归功于其渊博的文学积累和深刻的思考理解乃至于运用得自如而轻巧。作者也常常引用古诗文于文章中,用故事的温柔婉约来充实文章的方法真的是太棒了。我尤其喜爱 谈静 一文中作者引用的古诗词,有我所熟悉的陶渊明的 饮酒 ,也有我所未闻的。最喜欢也是初次相逢的是陶渊明的这句“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只这一句,便使陶渊明的闲适自在和其敏锐而充满灵动色彩的想象力和领悟感受能力得以淋漓尽至的表现,使人不得不赞叹静之绝美和动人。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爱的是名为 生命 的一篇文章。作者的整篇文章围绕抓住此刻,顺应自然和了解生命。似乎只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平常道理,可由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竟别有一番韵味。作者作结时写道“于是我想到这世间纷纷扰攘的人们。”而我却是在合上书前忆起了史铁生和上学期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讨论。这样一想来,就惊讶地发现有些奇妙的共通点。

比如说史的那句很有名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再读仿佛也是有新的理解。因为不必求成,因为必然降临,所以要平和而静然地去感受每一天的馈赠和美妙,而生命本身也是一顷刻接一顷刻地实现,所以层层相加也不会等于零,更谈不上空虚。有时我在想是什么支持史度过生命的一天一天,而他在地坛都想了些什么,而现在我想珍惜现在,而不去纠结于过去,担忧害怕着未来这样的思想也许常常光顾史的思想,使他如此淡然,如此大彻大悟,从而死亡也幻化成了节日。这就是历练后的平和吧。

作者关于这一点举了一幅画的例子,这个例子另我百读不厌而自觉精致隽永。我们的生命正如画一幅画,当前我们所要经心的不是这幅画画成之后会有怎样一个命运,归与永恒还是归于毁灭,而是如何把它画成一幅画,有画所应有的形相和生命。它现出一个新鲜完美的形相,这岂不就是它的生命,它的原因,它的目的。

而作者在后面论述到画的美感时也这么写道:“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即为所谓的无言之美。”我却是认为,这段话所描写的美术似与生命贴合联系得惊人紧密。我们看到的史铁生岂至是他的一篇 我与地坛 呢?我们看到的还有他的坚持,他的朴实,他的感悟,他的美丽。也许这一切只是我们的猜测,也许有一些是超出了史表现出来的,也许有一些只是走进了自己,但是却依旧美丽非凡。

我想,能给人予无言之美的人必定有一段美丽得感人的生命路程,因为唯有一幅作者真正沉醉其中,感受探索而真诚喜爱的作品才可以有这样美妙的附加功能,而也惟有一个丰富饱满的生命才会携上这样的无言之美。

对于另一篇 谈趣味 ,我也很想简单说说。如作者所述,作品的好坏原本就没有标准,而一个作品所收到的赞扬和批评原本就是主观感受的体现。而即使如此,书评也并不是无意义,正如后面的一篇 论书评 所述的一般,它们都是无限的某一方面的摄影,掺着自己的体会,而又别有一番风味。读到这里,我去拿番茄酱和面包,无意间看到瓶子上的“Comments?Please contact us at...” 于是想到了虽然有理由去相信每个食品的出台一定都有强大而专业的后备力量和技术美食专家,但是,商家视作至关重要的却是看似不那么专业的顾客的意见。一部作品确实是为它读者而作,但我并不认为它必须要合每个人的意,一部好作品总该有知己的。而顾客的意见也固然是重要,而就如作者所述,没有人喜爱的作品必然不是好作品,以此见得。

而一个人的趣味所在,我想也并不在于客观的文章,更多的却是主观感受。考完试那天和很好的朋友去看一部差评堆积如山的电影,却是兴趣盎然,甚至于被其感动得唏嘘呜咽,纷纷表示这是很棒的电影,直到回家看到豆瓣上的评价才哑然失语,深觉自己品位不够,趣味庸俗。也许不排除这是很棒的作品而受到偏见在现在不被接受而以后成为传世杰作的可能,但我相信这种可能性极小,更多的也许这部电影的主题的确不够深刻,演员的确不够入戏,剧情的确不够扣人心弦,但是于我,又如何?就算是一部巨片给我看,我也许依然只是一样的感受。我在想,也许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我的趣味的低俗,可是,如果我在欣赏,在感悟,在体会,在思索,却仍旧是深信自己在这部作品中获得了内心的震撼和喜悦,那么,这对于我一定可以算一个极好的作品了吧。

昨天我去新华书店逛,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训斥一个十岁多的小姑娘,小姑娘攥着一本 小时代 ,低垂着头,像个犯了大错的小孩,瑟瑟地抖仿佛下一秒就会哭出来。妇女的声音尖锐而刺耳“看!看!你就知道看书!学习不好好学!!”我很悲悯地看着那个小孩,深觉她的可怜与无助。最让我悲哀的其实不是她所读的书的浅薄和空虚,而是她的母亲根本不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她在尖着嗓子否认的不仅仅是那一本无所裨益的书,而是一概而论地否认甚至厌恶着读书。有的时候我总是很坚定地相信爱读书的小孩学习一定不会差的。于是我走过那个妇女时,轻轻地念叨了一句:慢慢来。妇女惊讶而唐突地回过头,瞪了我一眼,一时间,我真的想告诉那小孩,要读书,要的。

因为趣味虽是无可争辩,但是可以修养。如朱所说“文艺自有是非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是古典,不是耐久和普及,而是从极偏走到极不偏,能凭空俯视一切门户派别者的趣味,换句话说,文艺标准是修养出来的纯正的趣味。”

就象十字路口一样,选择一条的风景,必然放弃的其他的。我们不知道那条路上的风景最美,也无从了解那条路自己走来最舒心,然后,只要愿意走,愿意行动起来,总该是好的。因为不走,只能停在原地,无所事事,而走了,无论是再丑恶无趣的风景,也终让人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明了自己该走的道路。没有体会过丑恶,又如何知道美善呢?

写到这里,自觉应该作结了,却发现洋洋洒洒地看似写了不少,却只是就两段写了些想法。另外的几篇,如“慢慢走,欣赏啊”“谈美开场白”以及关于“无所为而为”的论述等等,我也是喜爱不已,也许读完本书后我会再找时间写完吧。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似乎极喜爱朱熹的这首诗而反复引用。而如今我也喜欢上了这首诗。

有的时候我会想,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有的时候我会困扰,似乎书读得挺勤快却看不到进步,有的时候我会厌烦,写出来的东西还是蜕不去幼稚和无聊。

似乎我读了这本书,并真诚地爱着它,然后,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也只是简单地复述和概括作者的妙处,而不能把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加以体现和表达。

但是我现在觉得:欣赏学习,而借他人之眼看世界的方式本身就美极了。也许现在的我只能学和模仿,但是总是在徐徐流淌着的,总是不乏生气的。

也许活水来的目的本身就不是要通盘吸收吧。也许只是浅浅地滋润着一方泥土,也许只是静静仍它轻抚每一寸皮肤,也许呢,只要看它充满生机地经过便已满足了吧。

这样的阅读经历,似是无言,却自以为绝美。

作文三:《无言之美(朱光潜)》6700字

2010-09-12 11:52:21 来自: [已注销]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象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

尽善尽美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true to nature):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似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他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的,在同一视阈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必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胃口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空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的惟妙惟肖,都要非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武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歌唱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著名英国诗人济慈(Keats)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Heard melodies are sweet ;but those unherd are sweeter),也是说同样道理。大概喜欢音乐的人都尝过此中滋味。

就戏剧说,无言之美更容易看出。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梅特林克的作品就是好例。譬如《青鸟》的布景,择夜阑人静的时候,使重要角色睡得长久,就是利用无言之美的道理。梅氏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美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一剧开幕便描写更夫守夜的状况,德林瓦特在其《林肯》中描写林肯在南北战争军事傍午的时候跪着默祷,王尔德的《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里面描写温德梅尔夫人私奔在她的情人寓所等候的状况,都在兴酣局紧,心悬悬渴望结局时,放出沉默神秘的色彩,都足以证明无言汉字美的。近代又有一种哑剧和静的布景,或只有动作而无言语,或连动作也没有,就靠无言之美引人入胜了。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他们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美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Laocoon)是最好的例子。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残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块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慼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恫;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孔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德国莱辛(Lessing)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这个公例不过是许多事实的总结束。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求出解释这个公例的理由。我们要问何以说得越少,引起的美感反而越深刻?何以无言之美有如许势力?

想答复这个问题,先要明白美术的使命。人类何以有美术的要求?这个问题本非一言可尽。现在我们姑且说,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人类的意志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现实界,一是理想界。不过现实界有时受我们的意志支配,有时不受我们的意志支配。譬如我们想造一所房屋,这是一种意志。要达到这个意志,必费许多力气去征服现实,要开荒辟地,要造砖瓦,要架梁柱,要赚钱去请水泥匠。这些事都是人力可以办到的,都是可以用意志支配的。但是现实界凡物皆向地心下坠一条定律,就不可以用意志征服。所以意志在现实界活动,处处遇障碍,处处受限制,不能圆满地达到目的。实际上我们的意志十之八九都要受现实限制,不能自由发展。譬如谁不想有美满的家庭?谁不想住在极乐国?然而在现实界决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因此我们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冲突。

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半让现实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观烦闷的路上去,以为件件事都不如人意,人生还有什么意味?所以堕落,自杀,逃空门种种的消极的解决法就乘虚而入了。不过这种消极的人生观不是解决意志和现实冲突最好的方法。因为我们人类生来不是懦弱者,而这种消极的人生观甘心让现实把意志政府了,是一种极懦弱的表示。

然则此外还有较好的解决法么?有的,就是我所谓超现实。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超脱到哪里去呢?超脱到理想界去。现实界处处有障碍有限制,理想界是天空任鸟飞,极空阔及自由的。现实界不可以造空中楼阁,理想界是可以造空中楼阁的。现实界没有尽善尽美,理想界是有尽善尽美的。

姑取实例来说明。我们走到小城市里去,看见街道窄狭污浊,处处都是阴沟厕所,当然感觉不快,而意志立即就要表示态度。如果意志要征服这种现实哩,我们就要把这种街道房屋一律拆毁,另造宽大的马路和清洁的房屋。但是谈何容易?物质上发生种种障碍,这一层就不一定可以做到。意志在此时如何对付呢?他说:我要超脱现实,去在理想界造成理想的街道房屋来,把他表现在图画上,表现在雕刻上,表现在诗文上。于是结果有所谓美术作品。美术家成了一件作品,自己觉得有创造的大力,当然快乐已极。旁人看见这种作品,觉得他真美丽,于是也愉快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美感。

因此美术家的生活就是超现实的生活,美术作品就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求安慰的。换句话说,我们有美术的要求,就因为现实界待遇我们太刻薄,不肯让我们的意志推行无碍,于是我们的意志就跑到理想界去求慰情的路径。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在于它能够给我们很好的理想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他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阔大还是窄狭。

但是美术又不是完全可以和现实界绝缘的。它所用的工具——例如雕刻用的石头,图画用的颜色,诗文用的语言——都是在现实界取来的。他所用的材料——例如人物情状悲欢离合——也是现实界的产物。所以美术可以说是以毒攻毒,利用现实的帮助以超脱现实的苦恼。上面我们说过,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要可按它超脱现实的程度如何。这句话应稍加改正,我们应该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他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出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在实际上说,美术作品借现实界的帮助愈少,所创造的理想世界因而愈大。再拿相片和图画来说明。何以想品所引起的美感不如图画呢?因为相片上一形一影,件件都是真实的,而且应有尽有,发泄无遗。我们看相片,种种形象好象钉子把我们的想象力都钉死了。看到相片,好象看到二五,就只能想到一十,不能想到其他数目。换句话说,相片把事物看得忒真,没有给我们以想象余地。所以相片,只能抄写现实界。图画不然。图画家用美术眼光,加一番选择的功夫,在一个完全境遇中选择了一小部事物,把他们又经过一番理想化,然后才表现出来。唯其留着一大部分不表现,欣赏者的想象力才有用武之地。想象作用的结果就是一个理想世界。所以图画所表现的现实界虽极小而创造的理想世界则极大。孔子谈教育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相片是把四隅通举出来了,不要劳力去“复”。图画就只举一隅,叫欣赏者加一番想象,然后“以三隅反”。

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言无言之美。

因此美术要和自然逼真一个信条应该这样解释:和自然逼真是要窥出自然的精髓所在,而表现出来;不是说要把自然当作一篇印版文字,很机械地抄写下来(杨按:镜子,价值中立,客观,不要感情用事;唯物主义,洛克白板说等。

这里有一个问题会发生。假使我们欣赏美术作品,要注重在未表现而含蓄着的一部分,要超“言”而求“言外意”,各个人有各个人的见解,所得的“言外意”不是难免殊异么?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有弹性,能拉得长,能缩得短。有弹性所以不呆板。同一美术作品,你去玩味有你的趣味,我去玩味有我的趣味。譬如莎氏乐府所以在艺术上占极高位置,就因为各阶级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欢喜读他。有弹性所以不陈腐。同一美术作品,今天玩味有今天的趣味,明天玩味有明天的趣味。凡是经不得时代淘汰的作品都不是上乘。上乘文学作品,百读都令人不厌的。

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散文是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入胜。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都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疏忽。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薄弱。现在如果要提高文学,必先提高文学欣赏力,必先在诗词方面特下功夫,把鉴赏无言之美的能力养得很敏捷。因此我很望文学创作者在诗词方面多努力,而学校国文课程中诗歌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

本文论无言之美,只就美术一方面着眼。其实这个道理在伦理哲学教育宗教及实际生活各方面,都不难发现。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儒家谈教育,大半主张潜移默化,所以拿时雨春风作比喻。佛教及其他宗教之能深入人心,也是借沉默神秘的势力。幼稚园创造者蒙台梭利利用无言之美的办法尤其有趣。在她的幼稚园里,教师每天趁儿童玩得很热闹的时候,猛然地在粉板上写一个“静”字,或奏一声琴。全体儿童于是都跑到自己的座位去,闭着眼睛蒙着头伏案假睡的姿势,但是他们不可睡着。几分钟后,教师又用很轻微的声音,从颇远的地方呼唤各个儿童的名字。听见名字的就要立刻醒起来。这就是使儿童可以在沉默中领略无言之美。

就实际生活方面说,世间最深切的莫如男女爱情。爱情摆在肚子里面比摆在口头上来的恳切。“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和“更无言语空相觑”,比较“细语温存”、“怜我怜卿”的滋味还要更加甜蜜。英国诗人布莱克(Blake)有一首诗叫做《爱情之秘》(Love’s Secret)里面说:

(一)切莫告诉你的爱情,

爱情是永远不可以告诉的。

因为她像威风一样,

不做声不做气地吹着。

(二)我曾经把我的爱情告诉而又告诉,

我把一切都披肝沥胆地告诉爱人了,

打着寒颤,耸头发地告诉,

然而她终于离我去了!

(三)她离我去了,

不多时一个过客来了。

不做声不做气地,只微叹一声,

便把她带去了。

这首短诗描写爱情上无言之美的势力,可谓透辟已极了。本来爱情完全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其深刻处是所谓不可道不可名的。所以许多诗人以为爱情两个字本身就太滥太寻常太乏味,不能拿来写照男女间神圣的情绪。

其实何止爱情?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无味。这个道理还可以推到宇宙人生诸问题方面去。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在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此!”的失望。

天上的云霞有多么美丽!涛虫鸟的声息有多么和谐!用颜色来摹绘,用金石丝竹来比拟,任何美术家也是作践天籁,糟蹋自然!无言之美何限?让我这种拙手来写照,已是糟粕枯骸!这种罪过我要完全承认的。倘若友人骂我胡言乱语,我也只好引陶渊明的诗回答他说:“此中有味,欲辨已忘言!”

作文四:《作文:爱无言》900字

爱无言

进入初三,就是进入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在为未来而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没有一切的顾虑,只有往前冲。

回到家,欺负依旧,但母亲仿佛变了很多。她没有了昔日的唠叨,没有劈头盖脸地职责我,而更多的是沉默与鼓励,还有

那些形色各异的小小便贴,心中盛满了感激与力量。

又是周末,又是一个回家日,心里稍稍有些雀跃。

回到家,直接进了我的小天地,这是我和母亲花了小半天整理出来的仓库---安静,明亮,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我冲了一杯

一包咖啡,因为太苦的原因,就顺便就加了一块方糖。咖啡苦涩中透着丝丝的甜味,很符合我现在的心境。我拿着作业

和联系,开始了我的搏斗。咖啡冒着热气儿,散发出有人的香味…。。

时间从指尖不知不觉地划过,看着快做完的题目,禁不住有些小自豪。母亲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身后,我一惊,就站了

起来。母亲突然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怎么?我打扰你了吗?”“妈妈,没有,只是坐得有些累了,站起来活动活动。”我

笑着安慰着母亲,因为我知道她只是喜欢女儿努力奋斗时的样子。但她还是不好意思,忙说;“果然还是咖啡提神。”母亲拉

开没出去时 ,我分明地看到了她的眼神落在了空咖啡杯中,虽然只有那么几秒钟,心中泛起丝丝疑虑但很快又在题海中忘却

了。

晚饭中,母亲去帮我收拾床铺,我看见她手里还捧着一杯热茶,疑惑。我三下五除二地将饭趴完了,父亲忙在旁边指点着

“慢点,慢点,来,喝碗汤。”我忙接下父亲手里的碗,将汤几口就喝完了。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小天地”,因为我还有数学

一道题没做。母亲从“小天地”里出来,与我撞了个满怀。我连句"对不起''都没说,直接进了“小天地”,只听见身后的母

亲一声叹息“这孩子…。”

坐下,忙着自己的题目,终于在半小时后将它攻克,习惯性地端起水杯,添了一小口。"咦?这咖啡咋变味了呢?”我好奇的

朝杯子里看了一眼,绿意在杯中泛滥,杯底突起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喝咖啡对身体不好,常常看茶吧!''眼眶里顿

时擒满了泪水,再次茗了一口茶水,心里的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声---谢谢。

我拿起笔,这只比仿佛更加有力,因为我的背后有他们。有些爱,只是些点滴,它无需语言。

作文五:《现当代文学史《无言之美》》3100字

汉语言文学(1)班 郭红 0905010056

无言之美

读《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

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我”在面对乔林的求婚无法抉择时,想起了母亲曾经给我的爱情忠告。在自己的回忆和母亲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中,我慢慢地了解到了母亲那段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母亲年轻时在爱情面前吃不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带着一丝浅薄和虚荣,和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结了婚,但是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很快就走到了末路,生下我之后母亲和父亲还是离了婚。后来,一个曾在三十年代做过地下工作的老干部走进了母亲的感情世界,从此母亲所有情感都倾注在他身上,带着崇敬迷恋着,这一爱,就是余下的一生。母亲二十年来每天都带着他送的那套书,只为感受他的存在;母亲每次出差回来都孤零零的站在月台上,想象着他去接她的那种幻觉,直到头发都白了的时候,母亲还是坚持在等待,像个痴情的女孩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等,就等了一辈子,因为老干部在遇见“我”母亲时,已经有了他自己的家庭,母亲是不能和老干部在一起的。十几年前老干部出于责任娶了一位恩人的女儿为妻。以道义和情谊作为婚姻基础的他们,虽然过着和睦平静的家庭生活,但夫妻之间却没有真正的爱。而母亲才是老干部心目中的爱人,他深深地爱着母亲。为了看母亲一眼,他会从小车的车窗里眼巴巴的瞧着自行道,眼花缭乱的寻觅着母亲,甚至会大费周折的绕路到“我”家大院门口,制造与母亲相遇的机会。但母亲和老干部在世俗道义的约束下,始终没有走到一起。他们彼此压制着心中爱的热火,有意识

的相互躲避,连手都没有牵过。直到老干部在一场浩劫中悲惨的死去,母亲终于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并带着能与他在天国相会的死去

母亲和老干部的精神恋爱,实在是深沉而真挚。没有“此生契阔,与之相说”,也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海誓山盟,甚至没有一次倾心的言语上的交谈,母亲和老干部默默地相爱了二十几年。其实,他们彼此并未真正的走进过对方的生活,除了对方的职业与家庭,他们彼此已经不能了解其他的什么,对方的性格、社交等都不得而知。但这种相隔丝毫没有削减他们爱情的重量,心灵的交会,灵魂的契合,超越了世俗的枷锁,他们的精神日日夜夜的在一起,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在现实生活没有任何交集的情况下如此的相爱,是无言的美。无言的美,在他们心中架起了一座的桥梁。

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就叫做《无言之美》。在书中提到: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的比流露的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的力量。作品中,母亲与老干部的爱情何尝不是如此,因无言而产生美丽。母亲生的并不漂亮,岁月已经在她脸上留下了皱纹,婚姻的坎坷和真爱的沉痛让她生了些许白发,老干部也不是潇洒倜傥的能让女人一见倾心。他们的外在形象不足以让双方轰轰烈烈的传递爱的信号。他们更没有爱的表

白,甚至没有半句关于爱的言语暗示,他们真正见面的只是匆匆几次,每次交谈都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平常话。可他们就是深深地相恋了,并且一直的相爱下去了。老干部以他那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动了母亲的心,母亲则以她美丽的文字打动了他,一切都是这样安静的进行,这就是一个无言的开始。之后的岁月里,他们也是在无语中相爱。母亲煞费苦心的计算他上下班的时间,为了悄悄地看一眼他乘的小轿车或看一眼他的后脑勺;母亲隔着距离看着他的面孔,听着他的声音,就会悄悄的留下激动的泪水;他在台上咳嗽,母亲会在台下着急他的健康。老干部也在静静地关爱着母亲,他会在母亲无意的闲聊时留意母亲喜爱的东西,然后买来悄悄地送给母亲;他不会忘记注意各种报刊,为的是看一看有没有母亲发表的作品。他们的爱,就像雾里看花,静默而美丽。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在于无言中表达无穷的趣味;诗词之所以比散文的弹性大,在于诗词是含蓄暗示的,若即若离,引人入胜,而散文是尽量流露,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爱情也是如此,爱情放在心中比挂在嘴上要来得真切。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词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写出了死生契阔的夫妻之间无言的默契与深情。爱情本是一种心灵的感应,要在无言中才能显得更加美好。作品中母亲和老干部,在幻想中把对方想的越发的美好,沉默让他们隔着一层薄薄的雾,这飘忽不定的雾,那么的迷离神奇,掩盖了彼此的缺陷而把彼此之间的美好之处更加的魔幻化了。英国诗人布莱克(Blake)有一首诗叫做《爱情之秘》(《love is secret》),诗中写道:切莫告诉你的爱情/爱

情是永远不可告诉的/因为它像微风一样/不做声不做气的吹着/我曾经把我的爱情告诉而又告诉/我把一切都披肝沥胆地告诉爱人了/打着寒颤,耸着头发地告诉/不多时一个过客来了/不做声不做气的,只微叹一声/便把她带走了。用这首诗来描写爱情无言之美的哲理,是再合适不过了。

俗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 尽在不言中,有许多爱也在不言中。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说出来就不再是奥妙了;世间有许多理想,要留着不实现,跟着实现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也不过如此”;世间有许多的爱,也要留在心中,才能体现它的质感。作品中,母亲之所以能爱的那么深沉,那么永恒,是因为那份爱已经植根于心中,脱离世俗而升华为一种神圣的情感。有一位女性朋友告诉了我一段关于她爱情的故事:在高一的时候,她暗恋上了他们班上的一名男孩。那位男孩长得眉清目秀,不爱言语,加上拔尖的学习成绩,显得清高又超脱,同学们对他都望而生敬。我这位女朋友被男孩脱俗的气质感染了,把他当作了梦中情人。女孩从不去了解男孩学习以外的日常生活,怕会破坏他在她心目中那种脱俗的美感。她把他当作了心目中的神,并成了她学习的动力。但她从来没有刻意的去表达什么,那份爱慕一直没有浮于言表。高中毕业后,女孩在新华书店偶然遇到过男孩几次,她说虽然好多年过去了,男孩还是给她一种脱俗的美感,见到男孩时她还是很激动,那种爱慕的感觉还隐隐约约的留在心中,只是仍然没有说出口。这位女朋友后来总结出:如果她和男孩在一起了,了解了他生活中的每一面,

她也许就不那么喜欢他了。那份默默地爱给了她最唯美的感觉,相比身边那些分分合合的情侣,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也许没有结果的爱情不算完整的爱情,但可能会是最有感觉的爱情。作品中,母亲和老干部的爱情也是如此。

无言之美也能成就距离的美感,两个人没有言语上的交流就会产生距离,而距离有时能产生美感,尤其是在爱情的角色里。鲁迅的作品《伤逝》里面,涓生和子君婚姻的破产,不仅仅是因为婚后的他们没有经济基础,还因为之君和涓生一起生活后,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世俗的一面,有个性、叛逆的她仍然会因为每日三餐而唠叨。相处久了的两个人在性格、思想上有了差异,发生了一些摩擦。倘若他俩能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子君在涓生心中的好感也许能持续下去。作品中,根据母亲与老干部的交往程度,他们似乎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他们没有浪漫的回忆,没有患难与共的经历,甚至没有厮守过一天,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累积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一天。但这些距离恰恰使他们有了更多关于想象美好爱情的空间,存在于彼此心中的美感成了他们维系爱情的强大力量。关于老干部,母亲仅知道一些都只能增加爱的分量:他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活跃的思维,工作上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素养,是那么的吸引着母亲。而那些不知道的,母亲便赋予了最恰当的想象。老干部觉得母亲是那么优雅、淡泊,像一幅淡漠的山水画。其实母亲也是吹烟中的女人,也会唠叨,只是适当的距离老干部看不到母亲的这一面。

所以,无言是美的,正所谓: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

作文六:《无言之美阅读答案》21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无言之美

(1)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3)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沌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

(5)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6)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7)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节选,有删改)

1.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作者认为第四段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意旨。

3.结合本文说说你对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3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 D

2. B

3.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 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

【解析】

1.

试题分析: A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意含反对以部分的、有限的声乐,破坏或代替自然全美之声;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B,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无言之美》)C,是《无言之美》原文阐述内容,D,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而不是原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原文为“不尽意”,意思是没能把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原文讲“值得玩味多了”,选项只说“稍有内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题目中理解好“所以”即可,单独理解难度大,幸好后面有解释,适当改动即为优秀答案。两个方面“言达意” “言不达意”作答就行了。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作文七:《无言之美阅读答案》17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无言之美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来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有删改)

(1)

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

沉默是金。

(2)

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整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

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

C.

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

D.

为达到含蓄深远的效果,即使语言能完整表达意义,创作者也不会采用尽量表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人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

作者认为第三段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畜,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意旨。

阅读答案:

答案:1.D;2.D;3.B;

解析:

(1)

(2)

原文信息为“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并没有说创作者“不会采用尽量表现”

(3)

原文为“不尽意”。意思是没能将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原文讲“值得玩味多了”,选项只说“稍有内涵”

作文八:《无言之美语文阅读答案》600字

无言之美张楑辅①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 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不见她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②朋友的眼睛微微闭着,一副悠然神往的表情。过了五六分钟,她把电话放下了,回头对我一笑,说:“很奇怪吧?”③我点头。④她说:“我在给我的母亲打电话。”⑤我问:“那你们怎么都不说话?”⑥她说:“我母亲是个聋哑人。”⑦我奇怪地问:“那她怎么能听见电话铃响呢?”⑧她说:“我母亲的电话就放在床头柜上,她每晚都侧着睡,就是为了能看见来电话时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其实那个电话就是我和弟弟打,因为母亲什么也听不见,看见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就会知道是我或者弟弟。母亲接起电话的时候,虽然不说什么,可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和母亲的心离得很近!有时深夜我会打电话回家,就是想知道母亲有没有睡,她睡着了就不会接电话了。”⑨我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很深很深的感动,一下子想起了远方的母亲,我很久没有给她打电话了。朋友打电话的事就像一枚落入我心中的石子,激起了我沉积已久的亲情。⑩朋友那一刻的无言,实在胜过千言万语。她让我看到了亲情的另一种美丽,安静深沉,却 又直指人心。这种美丽的亲情,就是我们眷恋的一切,就是我们好好活着的理由!(摘自《感动人生》)1.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加以分析。 3. 你怎样理解文章第⑩段中加点的“另一种美丽”? 4.生活中你一定感受这样“无言之美”,请你写出当时的情景。

作文九:《无言之美阅读答案》900字

无言之美

张楑辅

①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 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不见她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

②朋友的眼睛微微闭着,一副悠然神往的表情。过了五六分钟,她把电话放下了,回头对我一笑,说:很奇怪吧?

③我点头。

④她说:我在给我的母亲打电话。

⑤我问:那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⑥她说:我母亲是个聋哑人。

⑦我奇怪地问:那她怎么能听见电话铃响呢?

⑧她说:我母亲的电话就放在床头柜上,她每晚都侧着睡,就是为了能看见来电话时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其实那个电话就是我和弟弟打,因为母亲什么也听不见,看见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就会知道是我或者弟弟。母亲接起电话的时候,虽然不说什么,可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和母亲的心离得很近!有时深夜我会打电话回家,就是想知道母亲有没有睡,她睡着了就不会接电话了。

⑨我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很深很深的感动,一下子想起了远方的母亲,我很久没有给她打电话了。朋友打电话的事就像一枚落入我心中的石子,激起了我沉积已久的亲情。

⑩朋友那一刻的无言,实在胜过千言万语。她让我看到了亲情的另一种美丽,安静深沉,却 又直指人心。这种美丽的亲情,就是我们眷恋的一切,就是我们好好活着的理由!

(摘自《感动人生》)

1.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加以分析。

3. 你怎样理解文章第⑩段中加点的另一种美丽?

4.生活中你一定感受这样无言之美,请你写出当时的情景。

答案:

1.一是交代背景,是在天已大黑,朋友家做客时打电话;二是点题,用不见他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来点出题目中的无言;三是设置悬念,接通电话而不说话,技法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铺垫,为下文写母女电话中的无言做铺垫。

2.方法:神态;分析:通过对人物神态描写,写出了朋友拨通母亲电话的满足感。

3.是一种安静深沉,却又直指人心的亲情。

4.略。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作文十:《《无言之美》阅读答案》2100字

无言之美

(1)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3)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沌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

(5)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6)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7)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节 选,有删改)

8.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 沉默是金。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 作者认为第四段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 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意旨。

10.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8.参考答案:D。A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意含反对以部分的、有限的声乐,破坏或代替自然全美之声;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B,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无言之美》)C,是《无言之美》原文阐述内容,D,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

9、参考答案B,原文为“不尽意”,意思是没能把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原文讲“值得玩味多了”,选项只说“稍有内涵”。

10、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 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