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政治学习 > 内心的力量的答案_《内心的力量阅读答案》700字

内心的力量的答案_《内心的力量阅读答案》700字

时间:2019-10-27 09:24:2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内心的力量阅读答案》700字

内心的力量 阅读答案

2011-01-22 19:43 提问者: 無奈の女人 |浏览次数:6486次| 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我在林中的小路上,静听着一群无名的小鸟,在树枝上啼叫,悦耳、和谐,使你感到在这树林的世界里,是如此美妙、幸福。猛然间,我发现身边的一棵松树,有几处十分显眼的、新的斧痕。是谁伤害了这棵松树呢?这不是正常的砍伐,这是不能宽恕的推残……

于是,我感到一种宁静、幸福被破坏了,粗暴和残害引起了我的愤怒。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这树林里,特意来看望那棵被伤害的松树。我发现那被砍伤的地方。涌出了一层透明的油脂,像给伤痕敷上了一层药膏,开裂的树皮在慢慢吻合。

又过了几天,我几乎是快步跑进树林,一口气冲到那棵被砍伤的松树身边。我忽然发现,在慢慢枯干的油脂下面,原来被斧子砍伤的地方,已经全部愈合了,松树用它自身的抵抗(或者叫反抗),战胜了罪恶的破坏、不可饶恕的摧残。

我一时震惊了:这种蕴藏在松树内心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我问自己,我内心的力量呢?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借愈合的松树想告诉读者什么

满意回答

2011-01-22 20:05热心网友

1作者看到一颗松树从被砍伤到自愈的过程,从而有所启迪。

2借愈合的松树,告诉读者,人也可以像松树一样,受到伤害,只要勇于面对,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战胜困难。

36|评论(9)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4条

2011-01-22 20:04叶若霏霏|五级

我在林中的小路上散步感到在这树林的世界里,是如此美妙、幸福。但我发现了一颗被人为破坏的小松树,他为了人类对树木的伤害而感到愤怒。 同时后来当他以为小松树会死的时候。他发现那棵受伤的树,在渐渐愈合了他明白蕴藏在松树内心的力量。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遭遇什么伤害,都要积极勇敢的站起来,好起来,不被一切厄运打倒。坚强, 坚持,为了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努力。

9|评论(6)

作文二:《谦卑的力量阅读答案》2200字

谦卑的力量     ①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

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

—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

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②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

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③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

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④谦卑

正是一种姿态。       ⑤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

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⑥谦

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

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

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

会向你显示出来。            ⑦谦卑是一种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

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

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

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

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

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⑧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

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

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

以笑颜悦人,(1)它是一个人在物欲淘净之余才有的一煎淡泊,(2)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

(3)历经沧海之后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⑨这就

是谦卑的力量。 15.本文题为“谦卑的力量”,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6分)    答:

(1)                                                                   ;

(2)                                                                   ;

(3)                                                                   。16.第①

节中有前后两处破折号连用,其作用

。(2分) 17.以下对上文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是(     )(3分)    A.作者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而非一霸,意在表达人只是大自然中

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对象的想法。    B.牛顿说自己在科学面前只是

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说明科学领域博大深邃,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

甚至还很幼稚。    C.只有有钱人才不必在乞丐面前表现出谦卑,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和

地位让他们凌驾于别人之上。     D.谦卑的人往往心境平和,因为他们拥有谦虚的胸怀、

拥有识人的慧眼、拥有进退自如的平常心。18.将下面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第⑧节三

句画线句分别对应。  (6分)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

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

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

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笑

着拍了拍对方的肩,回答说:“下一个。”    句(1)——(        )    句(2)——(       )

句(3)——(       )19.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l)谦卑,《现代汉语词典》

上解释为“谦虚,不自高自大”。古往今来,人们对谦谦之风屡加赞赏,下列对联中不是表达

这种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观翠竹慕其品节  看红梅羡其风格。    B.数

年习文,进退只需系一心,淡然随意   十载研墨,始终不敢藐群雄,坦然萦怀    C.虚心

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D.发愤才可识遍天下字    立志方能读尽人间书

(2)请根据你对谦卑的认识,补全下列句子。(文中已有的内容不能用)(3分)  谦卑是                 参考答案:    15.(6分,每点2分)(1)谦卑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谦卑是一种睿智(3)

谦卑是美    16.(2分)前后两处破折号连用相当于括号,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17.(3

分)(文中提到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的可能是有钱人,C但并不说明有钱人有权    利不谦卑,

可以任意凌驾于他人之上,因此C项的理解有误。)    18.(6分,每个2分)(1)C(2)A(3)B

19.(6分,每题3分)(1)D(2)例如:“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

“谦卑是坚忍”、“谦卑是宽怀”等。

作文三:《《信任的力量》阅读答案》700字

信任的力量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老总的宽容让年轻人很感动。他想,总应该做出一两件像样的事来再走。于是,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多了一些冷静和思考。

过了一年,年轻人又走进了老总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是轻松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成了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原来,这份工作是那么适合他!他想知道,当初,老总为什么会将一个败军之将继续留用呢?

“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老总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轻人的预料。老总解释道:“记得当初招聘时,公司收下100多份应聘材料,我面试了20多人,最后却只录用了你一个。如果接受你的辞职,我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我深信,既然你能在应聘时得到我的认可。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户的认可,你缺少的只是机会和时间。与其说我对你仍有信心,倒不如   我就是那个年轻人。从老总那里,我懂得了:给别人以宽容,给自己以信心,就能成就一个全新的局面。 (1)读短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原来的业绩平平的“我”怎么会成为后来的业务骨干? (3)读了短文,你对老板更加了解。说说你眼中的老板的是怎样的人?  (4) 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信任的力量》参考答案:1、一家公司招聘了个优秀的年轻人,但是年轻人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大半年,工作却毫无起色,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工做作,但是老板的宽容让他最终成了一个业务骨干。2、因为在老板的宽容和鼓励下,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了冷静和思考,所以他会成为业务骨干。3、略。4、略。

作文四:《《慈悲的力量》阅读附答案》2700字

阅读下面文段。(18分)慈悲的力量车耳⑴ 慈悲这个词应该出自宗教语言,慈指的是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指的是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进一步讲,慈悲心是形容人心肠善良态度慈和之意,俗话讲就是心肠好。慈悲的近义词有和善、慈爱、体恤和宽容,它的反义词则是冷酷和残忍。⑵ 慈悲不完全和同情划等号,慈悲与同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⑶ 古今中外,无论是谦谦君子还是江湖义气,无论是绅士风度还是骑士精神都是讲慈悲的。⑷ 《三国演义》中,关羽率领精兵在狭窄的华容道截住了溃败的曹操,看到对手狼狈的样子,他想起自己落魄时被曹操收留在大营、奉为上宾以礼相待的往事,慈悲之心战胜了责任感,念旧的他就让出通道放走了曹操。事后,他敢作敢当回营负荆请罪。结果,宽厚的诸葛亮也以仁慈之心原谅他的过错。⑸ 《九三年》中,雨果笔下那个百战百胜、身为富有领主的后代拥有爵位却效力于巴黎公社的革命者郭文,率兵前往西部省份旺岱向旧势力、自己的亲叔爷宣战。大获全胜的郭文在捕获叔爷后又将其放走了,自己为此上了断头台,以生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法国式“捉放曹”的原因是这位曾经残忍的叔爷甘愿冒着被俘的风险在熊熊大火中舍命救出了几个幼童。⑹ 用雨果的话说就是:“在一个绝对正义的革命主义之上,有一个绝对正义的人道主义。”或许受到雨果大力渲染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染,几十年后在日内瓦,人类第一次以国际公约形式规定了交战双方不杀降,不虐俘,于是人类的慈悲和怜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相互敌对国家的集体首肯。⑺ 所以,慈悲是最重要的绅士风度,慈悲是最重要的骑士精神。⑻ 如果人人都讲慈悲,都有怜悯之心,社会就会安定,维稳就无需多少公共开支。如果人人不讲慈悲,社会就不能安定,无论花费多少公共开支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⑼ 在厦门快速公交车上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纵火案,导致40多人丧生,加上伤者超过80多人,年近花甲的犯罪嫌疑人陈某也被当场烧死。在事后查获的遗书中,证实陈某因自感生活不如意,几十次向地方政府部门交涉社保问题无果,悲观厌世,进而泄愤纵火。⑽ 事件发生两天后,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辆被炸毁的公交车,很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大家都在同一辆车里,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为此,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⑾ 在这个吸引人的评论之后,网上没有太多对犯罪者的谩骂和教条式的说教,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的评论占据了更多的版面,毕竟肇事者自己以生命相抵。我感受到了国人对这件事的思考。那就是不要漠视周围人的苦难,因为这是个在既无恐怖主义背景、生活环境又无恐怖主义的土壤下,一个失去希望的小人物绝命抗争的极端行为。我们如果将这个强大而繁荣世界的一部分、那怕仅仅是一点点分给他,也就不会将其逼到绝路。⑿ 在“9.11”恐怖袭击那天,我在几百米外看着世贸大厦这座象征强大美国的大楼在滚滚浓烟中像积木般轰然倒地,深深感到意志坚定的绝望者能造成多大的破坏。之后,我多次来回进出这个国家,又亲身经历过美国国土安全部以反恐名义对边境检查的严格程度,但是其境内的恐怖袭击仍然频频发生。⒀ 一个慈悲的社会能让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鞋穿,这样一来就没有光脚的,没有一无所有的人。按现在的语言说就是使改革开放的成果让社会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按照木桶原理来看,现在中国社会最大的短板就是贫富不均,我们一次分配造成的贫富差距,不能在二次分配时再扩大,只能将其缩小。共同富裕也是这个意思。⒁ 公平和正义的缺失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短板。要让这块短板加长,领导人要亲力亲为,行政机构要秉公执法、不能不作为,财富要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整个社会都要学会变得慈悲,变得怜悯,变得有助人为乐的意愿。⒂ 别让短板葬送我们自己,别让短板葬送这个原本美好的社会。(摘自《学习时报》2013年11月18日)小题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都是慈悲最重要的表现。B.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折射出美国社会缺乏足够的慈悲。C.几十年后在日内瓦,人类多次以国际公约形式规定了交战双方不杀降,不虐俘。D.“慈悲的力量”的含义是:只要人人

都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由此就会产生正能量,社会就会安定、和谐。小题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一个社会,只要花费巨大的公共开支,社会就能够维持稳定。B.作者支持厦门的陈某在失去希望的情况下采取绝命抗争的极端行为。 C.慈悲与同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怜悯是慈悲,因为爱而怜悯是同情。 D.作者列举雨果作品《九三年》中的法国式“捉放曹”事件,目的在于阐述“绝对正义的人道主义在绝对正义的革命主义之上”的观点。小题3: 请解释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一个慈悲的社会能让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鞋穿,这样一来就没有光脚的,没有一无所有的人。(2分)②别让短板葬送我们自己,别让短板葬送这个原本美好的社会。(2分)小题4: 选文第⑷⑸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小题1:(3分)C 小题2:(3分)D小题3:(4分)① 有鞋穿:生活如意(或者都能享受到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或衣食住行有保障,或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或生活有希望,或无生活之忧虑,或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保等公共资源。)(2分)② 短板:公平和正义的缺失(2分)。(如果只答贫富不均或者贫富有差距,只给1分)。 小题4:(5分)不能。(1分)因为第⑷段列举中国古代关羽“捉放曹”的例子(1分),第⑸段列举法国作家雨果《九三年》中的革命者郭文捕获叔爷后又将其放走的例子(1分),和第(3)段的“古今中外”相照应(2分)。(表态1分,内容概述2分,与“古今中外”相照应2分。)小题1: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要点,与文章内容一一比较。C句错,文章中说的是“第一次”,而非“多次”。小题2: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要点,与文章内容一一比较。用反选排除法,A项错:原文:如果人人不讲慈悲,社会就不能安定,无论花费多少公共开支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B项错:作者只是分析陈某做出极端行为的原因,并没有给予支持; C项:原文:慈悲与同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故选D。小题3: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两句的位置,根据上下文理解两词的比喻义,即基本的生活保障和道义的缺失。小题4:试题分析:联系上文中的“古今中外”一词即可理解两个论据这样安排的原因,要从“结构严谨”这方面来评价。

作文五:《莫扎特的力量阅读答案》1300字

莫扎特的力量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病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社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效果。他接着解释说,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到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难与共者,医生对她彩了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有所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八年级下)1、文章第①段说:“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这里的“神奇疗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回答。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什么?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此种疗法”指什么?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说明了什么。⑴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⑵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4、文章第⑥段中,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说:“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七、莫扎特的力量1、可以治疗癫痫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智力,可以对孤僻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使艺术家找回失去的灵感。2、第一个“其”指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此种疗法”指音乐疗法,即利用莫扎特的乐曲对孤僻症患者治疗的方法。3、(1)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其他作曲家的乐曲对治疗癫痫症效果不佳。(2)准确地说明了音乐疗法见效快,效果好。4、在艺术家失去灵感时,莫扎特温馨甘美的乐曲抚慰了她,让她很快找回了灵感。

作文六:《《天才的力量》阅读答案》800字

演员库兹金娜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功,观众们使朝跺脚,敖嗷地吼,简直发了狂。演员的崇拜者们把鲜花朝台上扔去,喊叫着:“库兹金娜!库一一兹金娜!”一个机灵非凡的崇拜者想穿过乐队挤上台去,给观众拦住了。他于是向门上写着“闲人莫入”的房间冲去,一下就不见了。库兹金娜这时正坐在演员化妆室里,心想:“啊!我期望的正是这样的成功啊!激动人心,以自己的天才使人们变得高尚起来„„”这时,有人敲门。“喂,”她说,“请进。”一个人飞身走了进来,这就是那位机灵的崇拜者。他的动作是那么麻利,女演员甚至连他的脸部没有看清。这人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嘟浓着说:“我爱„„我倾倒„„”他拣起扔在地上的一只皮靴就一个劲儿吻起来。“对不起,”女演员说,“那不是我的皮靴,那是滑稽老太婆的„„这才是我的。”崇拜者又疯狂地抓起女演员的皮靴。“还有一只„„”崇拜者跪在地上一边爬一边嘶哑地说,“还有一只呢?”“天那!”女演员暗自想,“他是多么爱我啊!”她于是把另一只皮靴也递给他,怯生生地说:“在这儿„„那儿是我的束腰带„„”崇拜者抓起皮靴和束腰带,非常庄重地把它贴在自己的胸前。库兹金娜仰面坐在扶手椅上,她想:“天那!天才的力量是多么惊人呀!它使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成功了!是多么成功啊!崇拜者们闯到后台来,吻她的靴子„„多么幸福,多么光荣!”她越想越激动,连眼睛都闭上了。“库兹金娜!”导演喊了起来,“上场!”。女演员猛地醒了过来。崇拜者和皮靴都不翼而飞了。„„„问题:1.请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2.文章为何以“天才的力量”为题目?3.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有该如何面对这“得意”呢?1 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他讽刺了人们容易得意忘形、不再理智,清醒。2 那个崇拜者其实是小偷,天才的力量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女演员的演习天赋和小偷的偷窃天赋(他加假扮成崇拜者,偷了女演员的东西);第二个: 这种天才的力量使女演员得意忘形,迷失在虚荣中从而被小偷得手(极具讽刺力量)。3.要控制这种“得意”,不要被虚荣冲昏了头脑,善用你的智慧,而不要自以为是。

作文七:《习惯的力量阅读答案》1000字

前天听教育专家魏书生的报告。他精辟而又幽默的连珠妙语博得阵阵掌声,他的乐观、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听众。当听他讲他的习惯有“一直坚持跑步,一直坚持写日记——已经写了89本”时,我真的被他雷倒了。

一直坚持跑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就曾经跑过,最多也就是工作日每周跑两三次,周末和节假日早上根本就起不来。而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跑步,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所以说就这我就很佩服他了。还好跑步是为了健康,那么写日记呢?魏书生是一位连教案都不用写的专家,他的口才和文采都堪称一流,为什么还能坚持住写日记呢?

也许,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书签:耐腐蚀离心泵 耐腐蚀液下泵 不锈钢自吸泵 耐酸自吸泵 塑料自吸泵

习惯如“水滴石穿,线锯木断”。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凡事一旦成了习惯,就像机械运动的惯性,就像是硬化了的水泥模型,就像长江水东流去一样自然而难改。无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都是如此。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赶马车。父亲眼不好使,每到该拐弯时,跟车的年幼儿子就大声说“爹,该拐弯了”,然后他的父亲就用鞭子指挥马拐弯。这样过了好多年,一直平安无事。后来父亲去世了,儿子接过鞭子继续营生,孰料头一天就翻了车——该拐弯时任他怎么吆喝怎么打马还是直往前冲。马还是那马,车还是那车,怎么就不灵了呢?他苦思冥想,近拐弯处喊了声“爹,该拐弯了”,马竟然拐弯了„„

可见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大,如果是好的习惯,一定可以引导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是坏习惯呢?简直不敢设想。

小时候听大人讲一个犯人临刑前咬掉了他母亲的乳头。这个犯人小时候在外面偷一棵葱时,他母亲夸他顾家;偷到一把小刀时,他母亲赞扬他有用。渐渐的他偷成了习惯,一天不偷就手痒,而且越偷越大,进而抢劫杀人。刑前母亲去刑场送别,他说想再吃一口母乳,母亲哭着掀开衣服,他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 他的坏习惯带他走向了深渊,可见坏习惯有多可怕,“惯子如杀子”。

常言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好的习惯”。美国人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可见人们已经认识到习惯的力量。

心里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有多大?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我准备从今天开始,为自己,为孩子培养好的习惯。比如节约、诚信、礼貌、跑步、写日记„„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爱。

作文八:《信任的力量阅读答案》1300字

阅读《信任的力量》,完成14-16题。(7分)

①某报曾登载过一则短文:作者在德国打工,某天房东要去旅游,请小伙子帮忙照看热带鱼,说着就把房门的钥匙交给了他。房东与他素昧平生,竟然对一个陌生人如此信任,让他又感动又颇有压力。

②某次他去买东西,不料已经到了闭店时间,老板说:“先生,你可以继续挑选,不过我要回家了,自动收款机就在出口处。另外劳驾您走时替我顺手把店门关好。祝您晚安!”

③读了这两则发生在德国的故事,我不会认为那里的一切都是阳光灿烂,或诸事均坦坦荡荡,墙角处肯定也会有蜘蛛网。但是这两个故事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令人羡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真诚。

④1991年我去德国参加华文文学研讨会,会后应歌德学院院长邀请去该院讲学。因经费不足,院长就私人掏腰包,把本应学院邀请的公务活动,变成了他“个人邀请”,因此接送或讲学期间的外出,一概由院长夫妇驾驶私家车出行,接待人员也全由院长的夫人与子女担当。像这位院长这么讲原则,守信用,在有些国家可能是凤毛麟角了。

⑤其实我国古往今来有诸多关于严守信用及对人信任的倡导。“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不论是什么人,有地位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也好,平民百姓或只是一般服务人员也好,首要一条,都应当是受公众信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公众眼里的民族精神与社会财富。

⑥受人信任的人,自己的心灵深处有一个人格法庭。那里虽然没有法警看守,也没有廉价的信誓旦旦,却时刻有一颗滚烫的良心,当然事物有时也会走向反面,并不是所有的诚实都能收获信任,否则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不会在狱中唱出:“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毋庸讳言,当今社会有着不可轻视的“不信任感”。有人说,假如雷锋健在,他那些助人为乐的行为,一多半会惹来怀疑的目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现象。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诚实的人被欺骗得太多,诚实人也会怀疑诚实。一旦诚实人怀疑诚实,人的世界就会堕落。”

⑦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教师对学生如此,其他一切亲情、友情及干群关系,或邻里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无不如此。彼此有了互信,便可能获得一切,没有互信,便一切都无从谈起。“信任”是一件得之很难失之最易的品行。被信任者即是被信赖者,那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这种财富积累的愈多,做事的成功率愈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信任富翁”愈多,其社会愈安定,愈同心,愈和谐。不论哪个领域、哪个角落,若是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他便距“危机四伏”不太遥远了。

⑧信任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责任,能增强人的自律意识。

(作者:高深  来源2012年4月2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4.文章开头就列举了三个事例,是不是重复?为什么?(3分)

15.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2分)

16.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信任有哪些力量?(2分)

阅读答案:

作文九:《自然的力量阅读答案》1800字

自然的力量

苏杨

⑴人类文明尽管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类智慧的成果使人作为物种空前地幸福。可也应该说,其中有些属于对自然环境的自作聪明。就以生态建设来说,人要想达到与大自然同等的生态建设能力还差之甚远。

⑵就拿发达国家德国来说,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生态建设,人工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到过德国的人无不羡慕那整齐划一、郁郁葱葱、铺天盖地的森林。然而,一位德国的环保专家面对外国同行却发出了这样好似谬论的感慨:我们的环保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环境比你们差远了。

⑶原来德国的人工林是在原生林因战争被完全毁灭后经过“生态建设”而成的,原生林和人工林之间存在着我们现有技术无法逾越的鸿沟。与人工林相比,原生林可以说是“活”的,具备了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具备了适合这一地貌和气候的生态系统(包括完整地从初级到顶级的食物链),对正常的自然灾害有自适应和恢复的能力。而这些,是由简单树种组合、人工栽种培育的人工林无法具备的。遍布德国的优美人工林,在遇到火灾、虫灾袭扰,酸雨降临等灾害时,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灾,人工林宛若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不能独自去经受风雨。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构成人工林的优势树种不是经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也没有一个乔、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食物链,对外界的扰动防范能力也很差。而且,其中别说没有让生物学家惊喜的新物种,连狼这种普通的肉食动物也没有,以致食物链常常崩溃,不得不用人力去平衡。代价巨大的生态建设却缔造出这样已经丧失生物多样性孕育机制的森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⑷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康复呢?三八线的环境巨变是一个难得的例子。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南、北朝鲜大致以北纬38度线为停火线,沿线两侧划定的非军事区总面积为五百多平方公里。停战多年来,这里基本没有任何人类活动,恢复了完全的自然状态。四十年后,有少数韩国科学家进入了这个无人区,发现这块当初被炮火摧残得千疮百孔的地方河水清澈,森林茂密,物种繁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里发现了14种以前认为已在朝鲜半岛灭绝的动物,包括东北虎和棕熊。美国宾州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金克中评论道:“全世界只有这个地方,三千年以来的农耕文明突然中止,原始物种可以在没有人类干扰下自由发展。几十年来这个地区的生态恢复情况大大超过了人类所有的生态建设能达到的水平。”

⑸看来,自然的生态还是让自然自己来建设好了,只要我们不干预,生态建设就会成功。要不然,过上十年八载,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也许会比现在明显增加,我们也许会有大片像德国那样的迷人森林,但有可能,我们必须得去别国,告诉别人这样一个滑稽的结论:我们的环保现在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环境比你们差远了。

7.与人工林相比,原生林拥有哪三种人工林无法具备的优势?(3分)

①                                     ▲

②                                     ▲

③                                     ▲

8.第⑶段中加点的“风雨”比喻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说明。(3分)

9.第⑷段举“三八线的环境巨变”例子有什么好处?(3分)

阅读答案:

7.①具备了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②具备了适合这一地貌和气候的生态系统。③对正常的自然灾害

有自适应和恢复的能力。(每点1分,共3分)

8.比喻火灾、虫灾袭扰,酸雨降临等灾害。(3分)

9.具体说明大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要远超人类生态建设水平这个事实。或具体说明人要想达到与大自然同等

的生态建设能力还差之甚远。(3分,大意对即可)

作文十:《缓慢的力量阅读答案》2400字

阅读《缓慢的力量》,完成下列各题。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②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不是另类,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③“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④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⑤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潦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⑥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1.本文围绕“                                   ”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2.文章第①③段分别引述了麦家和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这两部分内容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根据第④段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证过程。   (1)由“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这一道理出发,阐明慢之力的关键所在以及“                              ”的内涵;   (2)通过对比论证,告诉人们做到清醒的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呼应段首,得出“                                                    ”这一结论。 4.从第⑥段看,人们对“慢功夫”有哪些误解?                                                                                                                                                  5.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

[     ]

A.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再塑生命》) B.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奇妙的克隆》) 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D.在巴黎学习期间,居里夫人和丈夫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长年累月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就在那儿发现了镭。(《我的信念》)

阅读答案:

1.缓慢是有力量的 2.不能。文章第①段引述麦家的写作经历和体会,引出并证明文章的论点“缓慢是有力量的”(交待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③段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证明“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这一观点(引出第④段“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的论述)。 3.(1)清醒的慢;(2)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每点1分)4.往往误解为鼓励懒惰,倡导消极,拖延时间,降低效率。(答对每两小点得1分)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