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政治学习 > 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融共生的三重境界——以中国政治学为观察视角

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融共生的三重境界——以中国政治学为观察视角

时间:2023-02-08 08:05: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张云生,王 丽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教务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服务学科建设、传播学科知识、引领学科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之间有着天然的纽带关系。一方面,没有学科的研究与进步,就没有学术期刊的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学术期刊也反哺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二者是你决定我、我成就你,互为依托和支撑的关系。本文以中国政治学为观察视角,透视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相互关系的三个层次,为二者关系的价值定位提供新的解读。

“学科”本质上是知识上升为知识体系后根据某些共性特征划分而成。学科的产生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形成了支撑本学科较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价值追求和研究方法,而这些学科研究成果的展示、传承以及学者之间的对话交流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平台,学术期刊由此应运而生。

(一)学术期刊诞生于学科需要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京师大学堂开设的“政治学门”,但随着中国政治的变迁,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全国100多所大学中有40多所设立了政治学系。新中国成立不久,在苏联学科模式的影响下政治学被看作是“伪科学”,并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被基本取消。在此后的近30年中,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直处于缺席状态。然而,历史进程中的某个特殊时间点发生的重要事件会对之后的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学等学科要赶快“补课”,以及中国政治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学踏上了恢复和重建的新征程。为了加快学科恢复重建,作为政治学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政治学研究》于1985年创刊,随后包括《中国行政管理》《国外政治学》等在内的其他政治学类刊物也相继创刊。可以说,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需要加速了专业学术期刊的诞生。

(二)学术期刊背靠于学科发展

中国政治学恢复之初,学界的首要任务是填补学科缺席期间留下的大量研究空白。引介、学习国外政治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概念和知识系统是“补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学界除了出版专业书籍外,还通过在原有刊物上开辟专栏或者创办新的刊物译介国外政治学的研究成果。例如1978年创刊的《国外社会科学》专门提供版面介绍国外政治学的最新成果,1980年创刊的《政治学参考资料》(1985年起更名为《国外政治学》,1990年初停刊),是国内最早的专门介绍国外政治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涵盖了政治理论、政治制度、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制度建构和制度调整都需要政治学的知识和理论支撑,研究重大转型期中国现实政治问题,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逐渐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中心任务,学术期刊的方向和定位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有学者以1985年到1989年的《政治学研究》杂志为主体,结合《中国社会科学》和《政治与法律》等期刊,发现刊发的政治学类文章主要围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围、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政府职能转变、“一国两制”的发展与实践、政党与政权问题、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决策与行政管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权力与腐败、发展与稳定等10个方面,均为当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从中足以窥见学术期刊如何反映学科之价值取向[3]。

(三)学术期刊繁荣于学科进步

经过几代政治学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政治学从白手起家到学科体系健全、人才队伍坚实、科研成果丰硕,较好地完成了邓小平同志交代的“补课”任务。截至2017年,设立政治学系的高校共有127所,拥有政治学本科学位授予权的130余所、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近80所、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也已达30所。与此同时,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地位在不断提升,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系统中的核心支柱,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也在同步提升,北大、清华、复旦的政治学学科进入并稳居QS全球学科排名前50位。学科的进步促进了学术期刊的繁荣,截至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及其扩展版共收录政治学类期刊51种(CSSCI来源期刊37种、CSSCI扩展版14种),仅次于经济学的95种和教育学的54种,在专业领域的期刊中数量位居第三[4]。在走向国际方面,复旦大学的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和浙江大学的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等英文期刊成功进入SSCI扩展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政治学与国外政治学的对话交流。

自1978年恢复重建以来,中国政治学在学科建设、学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学术期刊的繁荣提供了基础与支撑,而学术期刊又反过来服务、传播和引领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进步。

(一)学术期刊传播了学科最新成果

从本质上讲,学术期刊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服务学科建设是学术期刊最基本的功能。从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以来新创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来看,无论是专门介绍国外政治学研究成果的《国外政治学》,还是兼顾国外成果引介和国内问题分析的《政治学研究》,本质上都是为了传播本学科研究成果、支持学科建设。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政治学伴随着国家政治的总体演进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学科体系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术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学术期刊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2010年间,政治学界发表的学术论文就超过了7万篇,可以说,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总体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来呈现的[5]。除政治学专业期刊之外,学界还通过《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复旦政治学评论》等“以书代刊”形式进一步拓宽政治学知识的传播渠道,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促进了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二)学术期刊促进了学术人才培养

学术期刊作为学科发展先进程度的代表,肩负着向社会各界传播本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使命。高水平的专业学术期刊更是高品质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不仅为研究者提供学科前沿文献、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还为研究者破解学术难题提供思路和方向,促进专业学术人才的成长成熟。正如《政治学研究》发刊词中所强调的,该刊旨在成为政治学研究、教育工作者的园地。此外,学术期刊经过一系列的品牌化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刊风格,在给研究者提供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传递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学科研究精神,促进研究者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实事求是、敢于探索的科研作风。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主动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对广大师生和研究者进行选题、写作、投稿等方面的培训指导,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这些学术人才一旦成熟并投身于学科研究,反过来又成为学术期刊的优质作者资源,从而保障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

(三)学术期刊引领了学科发展方向

学术期刊通过及时刊载学科最新建设成果,以及对相关栏目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对学科前沿问题的集中发布,从而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依据自身的学术权威地位,策划具有学科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选题,编发高品质的学术论文,以此促进学科的持续进步。例如:《政治学研究》作为中国政治学的专业高水平期刊,2019年共刊发学术论文74篇,其中2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收录转载,足以证明刊文的质量和水准,在刊文内容上,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国家治理、反腐败、公权力等概念成为研究主题的高频词,反映出本年度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此外,刊文中理论/综述研究类和解释性研究类论文占比为77.27%,说明中国政治学仍以规范性研究、定性研究为主[6]。在《政治学研究》编委会2019年年会中,学者们结合当前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实践发展实际,提出了中国政治学研究应回归经典理论、及时回应重大现实问题、重视前沿技术发展、重视新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等重要命题,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风向标。

(四)学术期刊拓宽了学术交流渠道

学术期刊的繁荣使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渠道进一步拓宽。一方面,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大多由学科知名学者或高校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期刊举行的学术会议或者编委会会议不但可以使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思想以保持议题的延续性,还可以在期刊选题和学科前沿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契合点,保持学术期刊选题的科学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开始借助钉钉、腾讯会议等新媒介定期举办线上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跨校、跨区域学术交流成为新趋势,学者们借助学术期刊提供的线上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学科研究热点、传播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碰撞、扩大了学科的影响力。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时强调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7]。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术期刊既立足于学科也要回归于学科,融合学科发展。

(一)学术期刊与学科形成共同的关注

与学科形成共同的关注是学术期刊融合学科发展的前提。从本质属性上讲,政治学是治国理政、经世致用的学问,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更是以“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根本遵循[8],以“服务国家利益、推进理论创新”为价值旨归。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的聚焦方向要与学科的价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在选题上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选取面向中国政治现实、指向中国政治发展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真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对问题的产生机理、深层逻辑和发展规律做出解释,建立具有普遍说服力的解释模型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具体而言,学术期刊一方面可以围绕重大现实问题设置研究专栏,组织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推进学科知识积累和理论进步;
另一方面要重视学术批判,鼓励学者相互砥砺、质疑和批评,推动学科在探索与争鸣中发展。

(二)学术期刊确立学科专业学术门槛

学术期刊融合学科发展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立学科的专业学术门槛。中国政治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要运用政治学专属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用“政言政语”来阐释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从而形成学科的专业平台和学术标准,推动学术期刊从专门化走向专业化,从专业化走向职业化。然而,随着我国政治实践的日益丰富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许多新兴交叉学科开始涌现,如法律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等等。一方面,交叉学科的出现有利于政治学突破学科壁垒,整合不同学科优势,促进产生新的理论学说。另一方面,交叉学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和独立性,导致一些核心理论被边缘化现象。因此,政治学专业学术期刊在政治学与其他学科交融渗透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学科的独立性值得认真反思[9]。

(三)学术期刊助力学科话语体系建构

在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之初,政治学界引介了国外政治学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这些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着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在解释中国现实政治问题时,一些学者习惯于用西方理论建构假设,用隐含于西方理论背后的话语体系描述、阐述和分析中国案例,依据假设是否成立将中国案例合法化或者问题化。然而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政治体制,中国一开始就以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政治学者意识到西方的理论并不能指导中国实践,推进政治学本土化、建构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成为中国政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使命。因此,学术期刊的任务是鼓励学者摒弃西方理论预设,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根植于中国本土经验实事求是地创新政治学普遍理论,为推进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学科建设必须重视和发挥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学术期刊必须立足和回归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之间互融共生的重要关系,既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也有利于学术期刊持续服务创新、引领创新,从而形成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共建共荣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政治学学术期刊学术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6期)2021-12-07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社会科学(2021年5期)2021-10-27学术动态产经评论(2021年3期)2021-08-12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6-11学术动态产经评论(2021年1期)2021-04-06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阅读(书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