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5、祭炎帝陵》3300字|炎帝陵作文500字

《5、祭炎帝陵》3300字|炎帝陵作文500字

时间:2019-11-30 09:19:0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5、祭炎帝陵》3300字

《祭炎帝陵文》教案设计

5、祭炎帝陵文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创业”、“为政”、“为德”等方面的丰功伟绩,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了解湖南毓秀钟灵、人才辈出和日臻繁荣的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一、了解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创业”、“为政”、“为德”等方面的丰功伟绩,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了解祭文的写法,学习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湖南毓秀钟灵、人才辈出和日臻繁荣的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要点

2、熟读成诵

一、检查预习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言祭文

2、是祭祀谁的?由谁宣读的?作者是谁?

祭祀炎帝的,是时任湖南省省长陈邦柱宣读。时间是1993年8月16日。 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庆元撰写

二、诵读课文

1、标记不认识的字,并查好字典。

2、读准节奏,注意感情

注意下列字音与词语

太牢之祭奠   耒 耜     剡    跻身

四海生平:天下太平

和衷共济:大家齐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合作

戮力同心:同心协力,共同合作

3、指名朗读与齐读

三、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

祭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根据祭文的一般结构给文章分段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公祭时间、主祭人和祭祀对象。

第二部分(4—6)歌颂了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在“创业”、“为政”和“为德”等方面的丰功伟绩。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歌颂炎帝的安葬之地——湖南“毓秀钟灵”、人才辈出和日臻繁荣的景象。这段有5层意思: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抒发振兴中华的宏伟气概。

四、重点分析

1、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词,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创业 歌颂炎帝在“创业”方面的功绩。

(2)炎帝创业有哪些功劳?

——始制农具,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开展贸易,发明乐器,制作弓箭

(3)这些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用原句回答。

2、朗读第5段,找出本段的中心词,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为政,赞美炎帝在“为政”方面的特点。

(2)炎帝在为政方面有什么特点?

——不忿争,无制令,威厉不杀,法省不频,不贪财,不自贵

3、第六自然段,敬仰炎帝在“为德”方面的高尚。

(1)为德高尚体现在哪里?

——他贵为首领,仍“不避艰辛”、“访察民情”、“治病救人”、“为民献身”,其崇高品德让万民景仰。

4、朗读第七段,

(1)本段歌颂炎帝的安葬之地——湖南。写出了湖南的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

——人才荟萃,风光宜人,物产富殷,日臻繁荣

(2)根据以上内容,把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唯我始祖……奉圣安灵),交代炎帝的安葬之地。

第二层(唯我湖南……富国强兵),描绘湖南人才荟萃。

第三层(唯我湖南……毓秀钟灵),描绘湖南风光宜人。

第四层(唯我湖南……有色金属尤享国际盛名),描绘湖南物产富殷。

第五层(湖南人民自古勤劳勇敢……日臻繁荣),赞美湖南日臻繁荣。

5、齐读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抒发振兴中华的宏伟气概。

此次公祭的目的是什么?       ——兴湘强国,助我政成

五、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按照什么思路安排内容?

歌颂祖先——宣传湖南——振兴中华

2、讨论:本文是为公祭炎帝所写的,在歌颂炎帝的丰功伟绩之外,还写了赞颂湖南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湖南是炎帝陵所在地,由公祭炎帝拓展到绘写湖南顺理成章。

(2)湖湘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成就辉煌,都是炎帝文明的继承和发扬,歌颂湖湘也就歌颂了炎帝。

(3)关照历史,敬仰先贤,古为今用,撰文祭奠炎帝,目的在于继承炎帝精神,促进湖湘振兴。

六、归纳小结

写法和语言(一) 构思精巧,结构严密。(二)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七、布臵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补充材料:1、炎帝的传说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古书记载,他和黄帝是同胞兄弟。父亲是少典氏。母亲是有桥氏。黄帝生于姬水边,故以姬为氏,炎帝生于姜水边,故以姜为氏。关于他的诞生,有一个传说:在某个黄昏,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刚刚攀上柳梢,一位新娘子在姜水岸边徘徊,其心思谁也猜不稳定。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新娘抬头,见一条赤须神龙升到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目光对接。新娘内心感到惊动,用手拭一拭眼睛,却什么人也没没有,回家便怀孕,十月后生下,牛首人身。炎帝人称太阳神。炎帝极其慈爱大神。他“行仁道”,比黄帝还要多。在他之前,人们以狩猎捕鱼为生。但是到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仅仅依靠狩猎已经吃不饱了。那么应该怎么办?炎帝愁得几日不眠,夜夜坐卧不安。有一天,他在一个阳坡上走着,一丛嫩绿的小苗映入了他的眼帘。这种小苗,他过去已经见过了多少次,但均没有注意过。今天却很有兴趣地研究起来。他弯下身子,轻轻扒开小苗周围的土,发现每棵苗的根部都有一个还没有腐烂的果实皮。于是他便沿着阳坡,又找到了几丛别的小苗,发现有丛很奇特,就是果实样的东西在苗尖上顶着。炎帝想,这些小苗一定都是由那些树草的果实变成的。如果能分辨出那些果实是能够食用的,将那些云彩食用的果实埋入地下,让它发芽,开花,结果,人们不就解决了吃的问题了吗?想到这里,他悉容顿展,立即带上一些人,踏遍三山五岳,经过多年的辛苦,终于选出了黍、稷、麻、麦、豆这五种作物来,并教人类如何播种、如何管理后人把这五种作物称为五谷。他又发明了两种农具,即耒和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据说他还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亮,使五谷得以孕育生长。我国的农业从此兴起。人们感受他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这样他就成了农业之神。炎帝还是医药之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甚至因此而死亡,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一一品尝,确定它们的味道和药性。据说他在一天之中中过七十次毒。辛亏他掌握了一些草木的药性,以毒攻毒,才一次次化险为夷。传说有一天,他正在山间小道行走,突然看到路边有一条赭鞭,便顺手捡了起来,无意识地朝草丛中抽了一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赭鞭刚接触到草丛,他就顿觉恶心,如同中毒一般,肚子里总想呕吐。于是他赶快把赭鞭扔在地上。这时又有怪事发生了。当赭鞭扔到地上,碰到另一片草丛时,他便马上感到心清气爽。他把两处的草都拿来鉴别一下,发现早先的那丛草有剧毒,后来的那丛草能够解除毒性。这才懂得,这赭鞭是一条能够鉴定百草性质的神鞭。炎帝高兴极了,一路上不顾一切挥动赭鞭,抽打草木,辨别药性。从此之后,他不仅免除了品 4

尝之苦,而且大大提高了速度。另一种传说,神农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肠子断烂而死。

2、祭文的写法

(一)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文前:1、上香;2、奠嚼(酒);3、献馔(zhuan)(肉);4、献羹(geng)(饭);5、献帛(钱)

文毕:1、叩首;2、叩首;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二)、祭文头尾写法:

(文头):时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年,岁次□□(年干支),月建□□(月干支),朔日□□(农历初一干支),望日□□(农历十五干支),祭日(干支),葬日(干支),宜祭之良辰也。

孝□□男(女)谨具香烛钱帛,肴馔素馐,一切不典之仪,祭于:

(男)新逝故□□考□公讳□□老大人之灵位前

(女)新逝故□□妣□母□氏老孺人之灵位前

而泣以文曰:呜呼!

(正文):…………      (文尾):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作文二:《炎帝陵》2100字

小时候,我从历史教科书上读过始祖炎帝的故事,后来又听到一些民间的传说,直到今天,我才和家人一同乘车来到了洣水之滨,实现了祭拜始祖炎帝的夙愿。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史载汉代以前有炎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朝庭考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来往不便,便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二百余年后,炎帝庙重新移至鹿原陂,香火才又兴旺起来。

自此直到现在,千百年来,陵前的祭祀活动历久不衰,俎豆馨香,绵延不断,终年不绝。官吏商贾,文人墨客,多有篡志书史,诗文题咏,而民间群众,则以村俗民风,故事传闻,留下许多炎帝和炎帝陵的珍贵史料和千古情思。而今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炎帝陵的开发与建设,江泽民、胡耀邦等3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为炎帝陵题词题字;自1988年开放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千万人次以上。

史书记载:汉高祖五年,茶乡鹿原陂有炎帝陵,以陵名县,故曰茶陵。直到宋宁宗嘉定四年,朝庭将茶陵县的康乐、霞阳、常平三个乡分出来,建立酃县,自此,炎帝陵就在酃县了。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炎帝陵所在的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炎帝神农氏,其母曰妊姒,名叫安登。于陕西宝鸡常羊山生炎帝,他天资聪颖,传说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岁知稼穑之事。长大后做了姜氏部落的首领。炎帝始作耒耜,降牛耕田,教民耕穑,使原始时代由采集狩猎进步到农耕文化,人们尊其为“农业之神”。

全国有三处地方都有炎帝陵,且在为那个才是正宗的炎帝陵而争论不休。这三处地方分别是湖南省株洲炎帝陵、陕西省宝鸡炎帝陵、山西省高平炎帝陵。炎陵县的支持者认为多处文献记载“帝崩于此”、“崩葬茶乡之尾”的鹿原陂,此处应该是正宗的炎帝陵;宝鸡的支持者认为“炎帝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是炎帝陵的惟一正选之地;高平县(现高平市)志记载的似乎只能说明炎帝曾巡游至此, 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在争论中几乎无法与前两处抗争。真正的炎帝陵应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鹿原镇境内的鹿原陂。

炎帝陵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

炎帝陵殿位于炎陵山(又名皇山)西麓, 沿陵墓南北纵轴线均衡对称布局,座北朝南,南临洣水,面积接近5千平方米。陵园保持了浓郁的清式建筑风格,红墙黄瓦,古木参天,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陵殿分为五进:一进为午门,拱形石门,午门正中,竖立江泽民亲笔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二进为行礼亭,是炎黄子孙奉祀始祖的地方。三进为陵殿,重檐歇山顶,上下檐为单翘昂头五彩斗拱,正脊檐角饰鳌鱼兽吻,大殿门额高悬“炎黄子孙,不忘始祖”。四进为墓碑亭,采用四角攒尖式屋顶,檐角高翘,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锈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五进为炎帝墓冢,冢丘碧草茵茵,四周花草郁郁,古木参天,清静肃穆。

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有拱门道路相通。园内古松参天,林木蓊郁,曲径幽谷,气象万千。其间主要景点有碑廊、九鼎台、回归碑和《神农功绩图》壁画。碑廊是御碑园的主要建筑,分列碑园东西两则,为硬山卷棚式仿古建筑,壁上镶嵌明清御祭文碑51块,宋、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记事碑5块,共56块,现在最早御祭文碑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登基告祭文碑。九鼎台则位于御碑园的中心,台面外园内方,九鼎是我国古代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这里寄寓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意。

神农大殿为明清仿古建筑,整个大殿金碧辉煌,端庄凝重。大殿区内有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附属景点有御碑园、咏丰台、白鹭亭、皇山碑林、圣火台、天始功馆、崇德坊以及龙脑石、龙爪石圣迹和邑有圣陵摩崖石刻等,更有“异树飞香”、“味草凝芳”等炎陵十景。神农大殿中央座立炎帝石雕祀像,一手拿谷穗,一手握耒耜。大殿左、右、后三面墙上是大型红砂岩石雕壁画,壁画内容为歌颂炎帝八大功绩。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产生于新石器时期,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等功绩,以威天下。炎帝坚忍不抜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辍,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指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炎帝陵围墙外有一片好大的树林,守陵人告诉我们,每年的清明节到重阳节这段时间,那里有成千上万只白鹭不约而同地飞来,远看,树上好象开满了一朵朵小白花,当地老百姓习惯地尊称它们为“守陵鸟”。

我们祭拜了历经风雨沧桑的炎帝陵,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别,回望绿树复盖下金壁辉煌的陵墓,不免心生愧意,尚且做一只守陵鸟都不能够,倘若日后有幸还能故地重游的话,那么在炎帝陵前举香跪拜时,能否“到此有怀崇始祖,自问无愧是龙人”吗?

作文三:《炎帝陵之思》3000字

一.炎帝生平综述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生于蒙峪(宝鸡市渭滨区蒙峪沟),长于姜水(宝鸡市区南,现在的清姜河),沐浴九龙泉(位于现在的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浴泉村),殂于天台(宝鸡市区南,现在的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炎帝“以火德王”,被称为“火神”,因此宝鸡人自古就有崇火、敬火、保存火、用火避邪穰灾祛病的习俗。关于最早培育粟谷的人,有神农“始教民播五谷”之说。炎帝首创发明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木质的耒耜 ,为推动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百姓尊奉为“农业之神”。炎帝为了让剩余的劳动产品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创办了以“日中为市”的古代市场经营模式,被人们称为“太阳之神”。炎帝为了帮助百姓解决病痛,在宝鸡天台山遍尝百草而发明医药,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以神农氏炎帝为首的姜炎族,为中华文明的兴起和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 炎帝历史沿革

民间传说,宝鸡地区的炎帝祭祀活动可追溯至黄帝。约在5000年前,炎帝因误尝火焰子(俗名“断肠草”)而逝于宝鸡天台山。黄帝闻听后,从姬水*(为渭水一支流。)急速赶往天台山祭奠。现在天台山还留有烧香台遗址,传说为黄帝祭祀炎帝之地。

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秦人在吴山设上、下田寺来分别祭祀炎帝、黄帝,开创了我国官方祭祀炎帝的先例。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帮自称“赤帝之子”,设“田寺”,祭祀“五帝”。延至唐代,今神农镇浴泉村民开始建庙祭祀。到了清代乾隆三十年,重修神农庙*。今留《重修神农庙九龙泉碑记》残碑一通。此庙重建后,于民国二十年前后和建国前又修

缮过两次。于此同时存在的还有今金台区神武路神农庙一座,亦名“先农祠”、“先农坛”。

建国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浴泉村神农庙在1957年的破除迷信中拆毁,金台区神武路神农庙改为神武路小学,祭祖活动亦随之中止。

上世纪80年代始,随着改革开放,祭祀炎帝活动开始在民间兴起。经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论证,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河滨公园(现“炎帝园”)易地重修了炎帝祠;渭滨区神农镇与宝鸡桥梁工厂联合在常羊山重修了炎帝陵。自此,每年的清明节、炎帝忌日,分别由市政府和渭滨区政府在炎帝祠、炎帝陵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礼典礼。

三. 炎帝祭祖活动

炎帝的祭祀活动以两种形式进行:

民祭:是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祭祀活动。由于地域的不同,祭祀的时间、形式亦有所不同。渭滨区神农镇是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为炎帝的诞生日,七月初七为炎帝的忌日。神农镇村民祭祀炎帝是在距宝鸡市20公里的天台山神农庙进行,前后要延续一个月。民祭活动具体程序是:首先全体肃立、鸣钟、奏乐。然后由民众代表敬献祭品,顺序依次是:幡帐队先行,上香蜡裱烛,敬献大小三牲,上面花和时令鲜果。在敬献祭品时,由身着长衫的礼宾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依次传递祭品于供案上。接着进行奠酒仪式,随之是民众敬献花篮,最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主祭人,恭读祭文。此仪式完毕后,全体肃立,向炎帝行礼,至此礼毕。自1993年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的七月初七,关于炎帝的民祭活动就在常羊山的炎帝陵举行,凤翔槐原为每年的正月二十六,陈仓区桥镇白荆山为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这种民间祭祀活动相沿日久,最盛是明清两代,仅在宝鸡

市区十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神农庙和炎帝祠五处。

公祭:是由一级政府出面组织的祭祀活动,参加的人员多为朝廷官员。在宝鸡地区,从1993年起,宝鸡市人民政府于每年的清明节在炎帝祠广场举行“宝鸡各界民众公祭炎帝典礼”,市长为主祭人,仪式有恭读祭文、敬献珍馐鲜果,祭祀歌舞,瞻仰炎帝塑像等,时间大约为30分钟左右。2005年10月3日,宝鸡市人民政府与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华人协会在常羊山炎帝陵共同主办了“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典”,海内外一万多名华人参加了祭祀活动。2007年4月5日宝鸡市党、政、军、工、商、学等各界3000余名代表及300多名我市铁路系统、中小学生代表,分别在炎帝园广场和宝天烈士纪念馆举行祭祀和悼念活动*。

四. 炎帝文化价值

宝鸡炎帝祭礼活动,其主要价值和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价值。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具有“人文初祖”,“文化纽带”,“血缘亲情”,“精神感召”等多方面象征作用。炎帝所表现出来的“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母源文化”。炎帝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力量,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其内涵精神在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性格特点,从而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使其成为渗透于中华民族政治、法律、文学和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情感道德观等领域的精神元素。并世代相系,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稳定的心理认同感,这是中华儿女精神力量和文化智慧的源动力。所以,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举办宝鸡炎帝祭祀活动,对增强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感染力,促进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呼唤同血缘,

同亲族的民族情感,团结全球华人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华民族历史时刻的伟大复兴,都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时也是其他形式的群众活动所无法替代的。继而对宣传宝鸡,提高宝鸡的文化内在品位和外延知名度,促进宝鸡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的,科学的,民族的先进文化亦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经济价值。宝鸡重修的炎帝陵、炎帝祠以及其他与炎帝、姜炎文化有关的景点、庙宇,已成为宝鸡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以炎帝姜炎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天台山,已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近十多年来的各种祭祀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数百万游人来宝鸡寻根祭祖,观光旅游。“宝鸡炎帝故里——全球华人最美丽的故乡”,已成为宝鸡的主打旅游名牌,打响海内外。寻根祭祖,不仅促进了宝鸡旅游业的快速崛起,而且带动了其他相关新型产业的发展。

炎帝陵——寄托了华夏民族的寻根梦;炎帝陵——承载了千年文化的传承;炎帝陵——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民族性格;炎帝陵——激发了无数热爱祖国的交响曲;炎帝陵——沉静了拂尘与乱世的迷茫;炎帝陵——神奇了中国土地的芬芳与峥嵘。让我们用心灵最纯净的话语倾听来自华夏古老的传说,此生,梦回,炎帝陵。。。。。。

参考文献:

1.《国语·晋语四》:“黄帝以姬水成。”

2.《重修凤翔府志·卷三》载:“神农庙:一在县东郊,一在县南九龙泉上”

3.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宝鸡县志·建制》载:“每年部颁日期,前期致斋三日。主祭官俱穿朝服,齐集坛所”,举行“祭礼”。

4.惟公元二00七年四月五日,时序三春,节届清明。炎帝故里,春和景明。市

长王宏率全市370万民众,以雅乐鲜花、珍馐时果,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曰:

吾祖炎帝,姜水以降。世号神农,氏姓为姜。

教民稼穑,奠基农桑。制陶作器,百物盛藏。

开创医药,民体无恙。日中为市,肇兴贸商。

削桐为琴,五音首创。治麻为布,始作衣裳。

架木构屋,寒暑有防。剡木为矢,民安毋伤。

炎黄结盟,华夏兴邦。伟哉煌哉,惟我炎皇。

今我宝鸡,繁荣和祥。工农科教,百业兴旺。

四市初具,两佳在望。招商引资,高新腾骧。

扶危济困,齐奔小康。百万大市,崛起一方。

吾辈公仆,重任肩扛。三项意识,牢记勿忘。

关注民生,人本显扬。科学发展,统协城乡。

十个必须,坚持不放。三个率先,纲举目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谐奋进,再创辉煌。

吾祖灸帝,佑我陈仓。风调雨顺,万民共享。

佳肴珍馐,奠酒上香。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作文四:《高平炎帝陵》700字

高平炎帝陵

作者:政协高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出版日期:2000 页数:304 分类: 历史、地理 >遗址

在线阅读高平炎帝陵

显示全部目录 章节目录

考证篇

山西高平炎帝陵考察

始祖炎帝葬于高平之史实初探

关于炎帝与炎帝陵、庙的初步考查

原始文明与高平炎陵

附录

(一)记载炎帝在高平的历史文献

(二)高平炎帝文化古诗词(选)

(三)高平祭祀炎帝的庙宇

(四)高平现存记载炎帝事迹的碑刻

(五)高平与炎帝有关的地名

报道篇

高平有个“炎帝陵”

“炎帝陵”寻踪

山西庄里炎帝陵

炎帝文化在上党

炎帝在上党

炎帝神农氏在上党

炎帝太行创神功

炎黄子孙寻根处

追寻先祖的足迹

相会在高平

炎帝建国伊耆

炎帝创业羊头山

炎帝神农迁居羊头山的传说

羊头山神农得嘉禾,创耒耜的传说

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的传说

长畛创犁

羊头山神农尝谷

永录村郎公造字

五谷庙?芒谷王?蕉子王的传说

炎帝战麒麟

节茎王驯牛

女娃斗蛟

蟠龙镇姑姑山与精卫姑娘

“金牛”的传说

御龙氏舍命治洪水

传说中的炎帝神农之死

炎帝尝“百足虫”献身

炎帝殁葬庄里

炎帝岭跑马岭的来由

跑马岭的传说

炎帝陵传奇

无梁殿的来历

张老汉护碑

炎帝行宫的传说

神头岭的传说

桥北炎帝庙的传说

老龙湾话古

蛟河的传说

哭丧棍的由来

羊头山传说两则

炎帝庙里的香火

炎帝与玄女

长平和韩王山的来历

炎帝下庙的故事

炎帝庙神奇的宝瓶

七佛护龙的传说

浩庄人求雨

炎帝与郎公打赌的传说

长畛村求雨为何曝晒炎帝像

“炎帝神农氏”称谓的来历

伯夷、叔齐饿卒于首阳的故事

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批转省政协办公厅《关于报送〈关于开发炎帝文化区的建议〉的报告》的函

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报送《关于开发炎帝文化区的建议》的报告

关于开发炎帝文化区的建议

山西省政协关于抢救保护高平市炎帝文化区遗址遗迹的报告(摘要)

作文五:《炎帝陵导游词》1400字

炎帝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

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

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

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

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

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弦木为弧,

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

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

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

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

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

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

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

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

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好了,我们现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

竖立的这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

年9月4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

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是行礼亭。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

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根大石

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这幅对联概括了炎帝一生

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的门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

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们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

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

里面装着的是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我们到了第四进——墓碑亭。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

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种原始农具,

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

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

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

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

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好了,

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

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作文六:《常羊山拜谒炎帝陵》2100字

[原创]常羊山拜谒炎帝陵

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馆内介绍+网络

摄影:神之荣耀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神农氏为首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宝鸡姜水一带。在宝鸡市姜城堡地区,隔渭河与北首岭相望,地势更为开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土地资源。姜城堡遗址的面积有49万平方米,房址中最大的面积约为124平方米,比北首岭88平米的最大房屋,大出1/3的面积,而且出土的生产工具、陶器与北首岭遗址的也相似,并相对先进。此时正是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度的时期,与传说中的炎帝时期相吻合。宝鸡目前发现的40余处史前文明遗址遗迹,充分反映了炎帝部落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过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作为炎黄子孙,来到宝鸡,那是必须要去拜谒炎帝陵的。从我的住处步行至文化路,花2元乘坐6路公交车,在“桥梁厂”站下。走到马路对面,路过一个集贸市场,即可见到一个石雕牌坊——神农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顺着门向里,只见一片宿舍区,心里直犯嘀咕。于是问了一个路过的大爷,他告诉我这就是去炎帝陵的方向,不过上山有两条路,如果开车的话走大路,大路比较远;如果是步行的话,可以从前面的小路顺台阶上去,稍近。谢过大爷继续前行,没一会儿就看到了醒目的大牌子。不过,我敢脚这牌子也太寒酸了,比之一般普通人的公墓水平都没有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顺着石阶往上走不远,是“炎帝行宫”,只有进入这里才能继续向上走。于是,掏钱买票,顺便也简单的随喜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行宫的大门很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进去是一个影壁,不过上面的“遗址”二字很有喜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转过影壁,右手是神农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里面有炎帝、炎帝夫人、赤松子等塑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外面沿着土塬,是很多个窑洞型屋子,里面供奉着各路神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上面还有其他的建筑,由于都是现在人造景观,加之时间有限,就没在往上走,而是原路回来,继续蹬我的台阶。也许时值初春,天气尚寒,不仅周围一片凋零之态,而且,登山途中也并未见到其他人。虽说这条路倒也好走,都是砌好的石阶,也没有什么岔路,只要向上走,就不会迷路,但对于长久不运动的我来说,那真是走几步停一停,走几步停一停,满脑袋见汗啊。不过,最终还是成功上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景区入口处一道炎帝文化墙出现在眼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不远处,是已故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炎帝陵”三个大字的羊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羊石边上的甬路前行,两边插满了百家姓的刀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过来之后就是羊首亭,亭内立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神农之乡”碑石一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羊亭对面就是售票处,20元一张门票。过了检票区就看到六根朱红大柱的山门,正中悬挂着赵朴初老手书的“华夏始祖”牌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山门之后是炎帝大殿的正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进门为祭祀广场,两侧偏殿内有介绍炎帝生平的展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正中月台之上就是炎帝大殿。大殿左右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是西安著名书法家茹桂书写的对联:“创始定有人千载岐黄崇炎帝,流传安无据八方稼穑念神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炎帝大殿是祭祀炎帝的场所,为仿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古朴庄严、气势恢宏,殿前匾额上题“华夏第一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大殿的正中央供奉着炎帝铜像。只见始祖身躯伟岸,双目有神,肩上搭着一块兽皮,左手拿着一把谷穗,右手拿着几株草药。下面供桌上摆有各色供品,香烛之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穿过炎帝大殿绕到后面,是一个更为巨大的炎帝祭祀广场,广场有一个覆斗型建筑,据说是新建的一座祭祀大殿,只不过并没有完工。但比较令我诧异的是,外面的宝丽布还是己丑年的字样,难道,去年竟然没有举办祭祀大典吗?后来听闻,由于来此不便,后来的祭祀改到市内举办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广场上的塑像,比祭祀大殿中的更加高大,形象上也更符合《帝王世纪》的记载:“炎帝,人身牛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转过这座建筑,就是通向陵寝的登山路。登山的石阶坡度很陡,仿佛直插云霄。只有努力登完所有台阶,才可以到达常羊山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台阶两旁梯次塑立了中国古代的百位帝王,意思是拱卫中华始祖炎帝,这一设计得到了N多人的赞美!可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为啥远贤臣亲小人的楚怀王、谋朝篡位的王莽之流也置身其中?很搞不懂当初立像的人是怎么想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登顶后可以看到,在四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圆形的炎帝陵墓赫然出现在眼前。此处虽然不是真的炎帝长眠之所,但也是一个纪念冢,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绕墓三周,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头,以示对始祖的敬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陵墓前一块石碑上刻着“炎帝陵”三个遒劲飘逸的大字,同样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手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下陵前抬头远望,宝鸡大地尽在眼前。可惜天气不好,上上下下一片灰蒙蒙的,否则,一定可以观看到宝鸡的市容美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完)

作文七:《第一节 宝鸡炎帝陵》3000字

第一节  宝鸡炎帝陵

一、地理位置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区南郊清姜河河畔的常羊山上。常羊山海拔900多米。它南依巍巍秦岭,北临滚滚渭河,不仅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而且人文荟萃,名胜景观众多。

常羊山下就是古人感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宝成铁路、川陕公路从山脚下蜿蜒而过;距常羊山西南约10公里处,便是天下名关——大散关;过散关沿蜀道南下数公里,又是南宋初年吴璘、吴玠兄弟大破金兵的古战场——和尚原。

常羊山东南山脚下,是濛峪沟,民间传说炎帝就诞生在这条沟里。距市区20公里的地方,是传说炎帝误尝断肠草,不幸遇难的所在地——天台山。至今这里还留有许多传说炎帝当年采药的遗迹。

常羊山之东是出土石鼓文的石鼓山;石鼓山之东是姜太公垂钓的“滋泉”钓鱼台;钓鱼台之东是五丈原武侯(诸葛亮)祠;祠之东是褒斜道北口斜峪关;斜峪关之东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常羊山北面的山脚下,分布着两处规模很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处是茹家庄遗址,一处是姜城堡遗址。在姜城堡遗址的东北角,又有传说炎帝降生“洗三”的九龙泉和神农祠遗址。九龙泉之北,隔渭河遥遥相对的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金台观。元明之际,道学宗师张三丰曾在此修道。金台观的近旁,是闻名遐迩的北首岭和福临堡新石器时代遗址。

二、历史沿革与整修纪事

传说炎帝于天台山采药中毒逝世后,人们为了缅怀他,便在天台山莲花峰修建陵墓和庙宇。具体的修建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从其现在留下的遗迹看,有学者考证认为可能为唐代。天台山庙院留下的遗迹,有半亩多。从至今留有的柱础石看,曾有大殿、山门等建筑物。现在靠原庙址的山崖挖了座石洞,里面塑有炎帝像。洞前有块2米长的青石板,传说这块青石板曾停放过炎帝的尸骨。在庙院周围,传说还有炎帝的多处遗迹,如炎帝沐浴的神农溪、发明燕麦的燕麦岭、歇脚的神农石、避雨的白马关、“日中为市”的杨家滩等。

为了给群众提供一个便于祭祀人文始祖炎帝的场所,经有关方面考察和专家学者多次论证,选址渭滨区神农镇(原为益门乡)濛峪沟常羊山重修炎帝陵。由渭滨区神农镇和中铁宝桥有限公司(原名宝鸡桥梁工厂)两家联合重建。

1992年12月15日一期工程正式奠基开工。经过8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次年8月23日竣工。主要建筑有陵冢、炎帝大殿、东西配殿、牌坊、上山车道、步行台阶、石碑等。陵区和祭祀区共占地7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在陵区、祭祀区栽植雪松、女贞、刺柏及各种灌木等2万多株,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共投资220多万元。

1997~2003年先后树立历代帝王石像34尊,栽植女贞287棵,修建陵冢仿古围墙350米,修复上陵青石台阶60米,拓宽上山道路3公里。2004年立唐补遗碑(5座)和市长宣言碑。2005年新修祭祀广场1万平方米,种植草坪3200平方米,修建广场东西围墙260平方米。2006年铺设上山柏油路3公里,2006年2月开工,至2007年年底,新建2600平方米的炎帝大殿。从1998至2007年,炎帝陵先后投资共约1700多万元。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受此波及,宝鸡也发生了6.3级地震。炎帝陵大殿因地震而部分受损。市政府拨款对大殿及广场进行了维修。

2009年7月至8月份,由宝鸡市人民政府和渭滨区人民政府投资1000万元,对炎帝陵入口、道路进行了改造。

三、现状与景观

炎帝陵由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三大部分组成。陵前区由神农门、炎帝行宫等建筑组成。神农门位于通往炎帝陵濛峪沟沟口,高5米,宽12米,山门上刻“神农门”三个大字。石质,牌坊型,古色古香,雄伟壮观,与祭祀区的羊首亭上下对峙,遥相呼应。距神农门约50米处,有座亭子,名曰“羊脚亭”。亭为四柱方形,檐角上翘,木栏花窗,斗拱叠梁,灵气灿然。右侧为一小院,院内有土窑两孔,洞中供奉着炎帝神位。当地百姓传说,这里曾是“炎帝行宫”。当年炎帝率领姜炎族在天台山一带垦荒采药,经常在此歇息。

在距炎帝行宫约800米处的山上,北端一亭耸立,名曰“羊首亭”。此亭重檐斗拱,雕梁画栋,古朴庄重,内有一碑,为重修炎帝陵碑记。在碑右侧数步远,有一块约1米高的石碑,自然天成。此石为清代重修“神农城池”时雕刻的一方镇山之石。镇山石上“嘉庆三年重修城池”八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此石碑是1992年建陵时发掘出来的。传说,常羊山自古就有一座庞大的神农城池,城下“十里长街,庙宇相连”,后毁于战乱火灾,唯神农祠、九龙泉残碑仅存。镇山石旁边,又立一碑,上书“常羊山”三个大字。在入口处置一重达20吨巨石,上书“炎帝陵”三个大字。巨石对面为4.5米高,18米长的浮雕墙,上刻绘炎帝教民稼耕、日中为市、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削桐为琴、耕而作陶等功绩图。

羊首亭后边为新修的9米宽、30米长的大踏步台阶,直至华夏始祖牌坊,这便是祭祀区。牌坊坐南朝北,高8米,宽18米,六柱五门,飞檐斗拱,气势宏伟。牌坊正中大匾上刻着“华夏始祖”四个烫金大字,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牌坊前面的小广场上,耸立着两尊石狮和多块石碑。其碑文或记炎帝功绩,或记修陵缘起经过,或记为修陵慷慨捐资的单位和个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左右两边耸立的五块由任步武补遗书丹的唐名碑和2004年全国中等城市市长论坛宣言碑。此处周围,松柏挺拔,郁郁苍苍。

山门牌坊东面便是祭祀广场。广场约有500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人凭吊。两侧为配殿,各面宽15米,进深6米,施彩,琉璃瓦覆顶。殿内为炎帝陵展览室。展览分为六大部分80平方米。整个展览内容全面,系统,文图并茂。第一展室为三部分,主要记述炎帝的生平、功绩;第二展室主要记述炎帝族迁徙、祭祀活动等内容。展室内还陈列有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如高颈袋足鬲等。

正南2米高的台基上坐落着高大雄伟的炎帝大殿,面宽21米,进深12米,周围有26根石柱,前后左右各出檐3米,施彩,琉璃瓦覆顶,殿前置神农鼎和香炉,左右为钟、鼓楼,施彩,五角五坡面。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红墙、赤瓦、紫柱,色彩斑斓;脊兽、浮龙、彩风,神态生动。

炎帝大殿内,正中是高大的炎帝坐像,高4.5米。炎帝肩披兽皮,腰束叶裙,双手紧握谷穗,目光炯炯有神。大殿两侧是大型彩色壁画。壁画生动地再现了炎帝创世救民的丰功伟绩——“降牛耕田”、“制耒作陶”、“选种播谷”、“百果藏实”、“鞭草尝药”;还有炎帝初生时的“人身牛首”、“神鸟送禾”、“炎帝抱太阳”等故事彩绘图。

炎帝大殿的后面,是一个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的新建祭祀广场。广场两边为草坪,并分别栽植4棵银杏树,树干挺拔,枝叶茂盛。中间为一巨型“火炬”圈,内为约2米见方的“炎”字,周围为9条巨型浮雕龙。广场的南端,是新建的第二座炎帝大殿。大殿为梯形,两重,面宽56米,高18米,进深26米。高大雄伟,气势凛然。殿内9.5米高的炎帝塑像,器宇轩昂。

大殿后面,一条石阶道直通山顶。石阶道两旁是百代帝王石雕像、狮柱和苍翠挺拔的松柏。约距祭祀区百米的山顶,便是陵墓区。炎帝陵墓依山起冢,显得十分高大,直逼云天。墓冢底部用青砖围砌,上半部芳草盈顶。陵墓的正北,树立着一座高大的墓碑,碑上刻着“炎帝陵”三个遒劲刚毅的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墓碑的前面,摆放着一尊古朴厚重的四足大香炉,供游人上香祭拜。陵区前两侧,左右各立一石碑,上面分别刻着“福”、“寿”两个大字。陵墓四周,松柏森森,十分幽静。

整个炎帝陵区,由一条中轴线(南偏西18℃)贯通陵区南北,牌楼、山门、大殿、墓冢以轴线空间为序列,顺山就势纵向排开,高低起伏,犹如巨龙腾空,气势宏大。

作文八:《目击炎帝陵祭祀大典》5400字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以这个光辉的名字自谓,中华民族也以此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炎黄子孙的先祖就是炎黄二帝。地处陕西的黄帝陵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世代祭拜之地,名闻遐迩,声誉环球;而深居湖南腹地的炎帝陵,世人却知之不多,颇显冷落。   今年9月12日举行的2005年中国湖南旅游节,组织者特地把开幕式放到炎陵县鹿原陂上的炎帝陵举行,将旅游活动与百龙祭炎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光大炎帝功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祭祀仪式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和国家旅游局、湖南省及株洲市和炎陵县的官员在肃穆庄严的仪式中诵读了祭文,同唱《炎帝颂》,深情歌颂了伟大的民族始祖炎帝的功德,倾注了华夏子孙对炎帝的无限敬仰和追思。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新闻台、亚洲台、美洲台和湖南卫视均同步直播整个祭拜仪式。   炎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生活于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代,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据《史记》《路史•后记》(宋•罗泌撰)等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石年,生于烈山(今湖北随州),长于姜水,故又号烈山氏或厉山氏。炎帝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开创了原始农业,被尊为神农氏;因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亦称炎帝,在位120年。   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其主要贡献可概括为八大功绩,即“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织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做出过奠基性贡献,因而受到中华民族的历代尊崇。      据史料记载,炎帝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鹿原陂西汉时已有帝陵,自唐代开始即有奉祀,至五代而辍。宋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遣使臣遍访天下古陵,在茶陵县南一百里之康乐乡鹿原陂觅得炎帝陵,遂于乾德五年(967年)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此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历代以来,民间祭祀更是香火鼎盛,绵绵不绝延续至今。   1986年,炎帝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修复至今已建成炎帝陵殿、神农大殿、御碑园、圣火台、咏丰台、圣德林等主体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1999年对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建设规模为111.86平方公里,分为祭祀谒拜区、故道游览区、农耕文化区、神农采药区、日市集贸区、华夏归根墓园区、风景区发展备用地七个功能区,建设计划分3期完成,总投入3个多亿,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即将启动以农耕文化园为标志的二期工程建设。炎帝陵修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江泽民分别题写了墓碑和匾额。此后,相继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大规模祭祀炎帝这一天,炎陵县万人空巷,身着56个民族盛装的90名青年组成的花环表演队载歌载舞;500名《炎帝颂》合唱演员的歌声响彻云霄;24只大鼓组成的“二十四节令鼓”演出队,粗犷豪迈、抑扬顿挫的鼓声让人热血沸腾!这鼓声是人们长期在农耕活动中对二十四节令的感悟,也是对炎帝神农氏“首创农耕,教民耕种”伟大功绩的歌颂……   鼓声骤息,“百龙祭祖”正式开始,首先是祭:只见用绿色中草药扎制的九条“药龙”浑身插满檀香,每三条“药龙”分成一组,龙身散发的檀香氤氲缭绕,宛如群龙穿雾,如梦如幻。接着是地祭,大祭幡、龙凤幡迎风招展,锣鼓唢呐合奏乐曲,狮龙飞舞其间,三牲供品陈设其中,70名青年手捧五谷,踏歌敬献。   广场上的盛大龙舞,则是这次祭祀活动的高潮。“华夏龙族,阖家一堂”,伴着“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龙的传人》歌声,由18名青年男女带领22个学龄前儿童表演的“人龙”登场,完全不用道具全靠身体组成龙阵;此时由大学生舞龙队出演的18条巨龙纷纷亮相,龙的海洋、龙的世界:在每队20米见方的场地上,18米长龙在数十名选手的操控下,上下穿梭、游弋翻腾,热气腾腾,动人心魄,令人叹为观止!      Grand Ceremony to Memorize Yan Emperor   By Yao Zhenfa, Shi Guo         We Chinese are descendents of Yellow Emperor and Yan Emperor. The mausoleum of Yellow Emperor in Shangxi Province is the venue where a grand annual memorial ceremony takes place and numerous Chinese descendents e to attend. Both the mausoleum and the event are well known. However, the mausoleum of Yan Emperor in the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 is not so popular.   The organizers of the Hunan Tourism Festival 2005 decided to promote the province’s tourism at the mausoleum of Yan Emperor. The opening ceremony was held there on 12th of September.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legendary emperor introduced agriculture in China. He was worshipped as God of Farming. As he promoted the use of fire, he was known as Yan Emperor. Yan in Chinese means flame. He ruled for 120 years, which was about 5,500 years-6,000 years ago.   Yan emperor invented the plough and taught people to farm; he tasted herbs and invented medicines; he gathered people to trade at noon and initiated markets; he wove hemp into fabric and invented garments; he made Qin, a musical instrument; he made bows and arrows; and he made pottery and axes; he built houses for people to stay in.The eight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prepared a solid mater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nation to flourish. Like Yellow Emperor, he is legendized 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ccording to history, in search of medicines for his people, Yan Emperor tasted 70 poisonous herbs one day. He died from tasting a highly poisonous herb near Changsha, today’s capital city of Hunan Province. He was buried there.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B.C.-24A.D.), there was a mausoleum in his name. Memorial ceremonies were held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However, the memorial ceremony was dropped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Whe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came into being, Tai Emperor sent envoys out in search of ancient tombs and mausoleums all over the country. Yan Emperor’s mausoleum was rediscovered in Luyuanpo, fifty kilometers south of Chali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The emperor issued a decree to build a memorial temple in front of the mausoleum and make a portrait for memorial ceremonies. The emperor then sent officials to hold a memorial ceremony. The big ceremony was held once every three years. Since then, the memorial ceremony, official or unofficial, has continued.      The year 1986 witnessed a large refurbishing program started on the mausoleum of Yan Emperor. The 110-million-yuan program built two large temples, a garden of royal steles, two platforms, and a large area of woods. In 1999, another large-scale program was started. The investment topped 300 million yuan. The program takes in an area of 111.86 square kilometers divided into 7 sections. When the three-phase program is finished, the mausoleum zone will be a large tourist attraction.      On September 12th, 2005, a grand memorial ceremony was held to celebrate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made by Yan Emperor. Leaders of the state, provinci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ltogether were present to pay their homage to the ancestor. Ninety people dressed in the costumes of 56 ethnic groups danced, and a 500-singer group chanted the Ode to Yan Emperor. A group of 24 percussionists beat huge drums in celebration of the 24 solar terms developed by Yan Emperor for farming. Teams joined hands to put up a grand dragon dancing show.      (Translated by David)

作文九:《株洲炎帝陵导游词》24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一一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日”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4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一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入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炎帝陵从宋太祖建庙祭祀以来,历代皇帝便“三岁一举,率以为常”,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根据史书记载,明清一共有御碑51块,明朝最早的御碑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祭祀的祭文碑。咀朝的御祭碑除明太祖外,其余全部都是皇帝继位元年的御祭碑,祈求祖宗保佑江山稳固,国运昌顺。现在来看九鼎台,九鼎台是依据“九州方圆”这句成语建造的,外圆内方,外圆寓意天圆,内方则寓意托起地方,天圆地方,江山稳固。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则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围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外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作文十:《炎帝陵项目资料盒标签》1000字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3#桥 梁检 验批 资料

3#-桥梁工程

3#桥 梁隐 蔽工 程记 录

3#-桥梁工程

4#桥 梁检 验批 资料

4#-桥梁工程

4#桥 梁隐 蔽工 程记 录

4#-桥梁工程

试 验 检 测 报 告

3#、4#-桥梁工程

测 量 放 样 记 录

3#、4#-桥梁工程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道路 路床 检验 批

A、B、 、C、D 四线

道路 路床 隐蔽 工程 记录

A、B、 、C、D 四线

道路 砼基 层和 面层 检验 批

A、B、 、C、D 四线

道路 砼基 层隐 蔽工 程记 录

A、B、 、C、D 四线

测 量 放 样 记 录

A、B、 、C、D 四线

试 验 检 测 报 告

A、B、 、C、D 四线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排水 管道 工程 检验 批

雨、污水管道工程

排水 管道 工程 隐蔽 工程 记录

雨、污水管道工程

检 查 井 检 验 批

雨、污水管道工程

检查 井隐 蔽工 程记 录

雨、污水管道工程

测 量 放 样 记 录

雨、污水管道工程

试 验 检 测 报 告

雨、污水管道工程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中天建设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保利世界贸易中心 (商业楼工程)

排水 边沟 检验 批

全标段边沟

排水 边沟 隐蔽 工程 记录

全标段边沟

电 力 工 程 资 料

全标段电力工程

原材 料及 产品 合格 证报 验

全标段范围内

变更 及现 场签 证记 录资 料

全标段范围内

业主 监理 通知 单及 会议 纪要

全标段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