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农学 >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3100字 智永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3100字 智永

时间:2019-12-19 09:25:1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3100字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之后就有十几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那么重)。前来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吵闹的集市一样。(他)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来(智永公)把笔头统统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1永公:即智永。公,对人的尊称。他是陈、隋间著名僧人、书法家。 2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 3积年:多年。 4秃笔头:写坏的毛笔头。 5瓮:(wèng)口小腹大的容器。 6石(dàn):旧时重量的单位。 7觅:求取。 8书:墨迹。 9题额:写匾额。 10户限为之穿穴: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穴:门槛 11市:热闹的市场。成语有门庭若市。 12铁叶:铁皮。 13瘗之:瘗(yì),埋。 14瓮:口小腹大的容器。 15号:别称为,名词作动词 16冢(zhîng):坟墓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他精通了技艺。

1.箧:竹箱。 2.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3.去:离开 。 4.置:放 。

5.受:接受 。 6.启:开启,打开 。 7.视:查看 。 8.穴:穿洞。 9.至:直到。 10.夙:早年,从前。 11.反:通(同)“返”,返回。 12.方:正。 13.付:送给。 14.之:的。 15.书:书法。

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卖。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凭此就可以卖到一百钱了。”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去找王羲之,求王羲之再写一次,王羲之笑着然而没有回答。

(1)蕺(jí)山:古地名,今中国浙江绍兴市 (2)姥(mǔ):老妇人 (3)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4)愠:恼怒 (5)因:于是 (6)但:只 7)书:写 (8)以:用来 (9)竞:争着 (10)他日:过了几天

英国过去是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的。守边主帅看见他们来的人太多,便禁止他们上岸。英国人坚持要求只要给他们一块毡毯大的地方就够了。主帅想,一块毛毡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几个人,便答应了。英国人把毡毯放在口岸边,上面只站得下两个人,他们拉了拉毡毯,就可以让四五个人站在上面了;一边拉一边就不断有人登上岸来,顷刻之间那块毡毯就扩大到

一亩地左右,上面已站着几百号人了。这些上了岸的英国人忽然同时把短刀抽出来,趁主帅不注意发动了进攻,抢掠了方圆好几里地。

① 红毛人: 旧时一些人对英国人以及荷兰人的简称 ② 固: 坚持 ③ 请: 请求 ④ 无几: 没多少 ⑤ 并: 同时 ⑥ 且„„且„„: 一边„„一边„„ 7刃: 刀

有个盲人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盲人偷了小贩5000个铜钱。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官。县官当即提审,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时,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有什么记号!”县官问盲人,盲人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小贩怎么也不服。这时县官让盲人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毫无疑问,这是盲人摸索了一晚后穿成的。

县官便责罚盲人 ,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1 瞽者:盲人。瞽,gǔ。 2次晨:第二天早上 3钱:铜钱。 4哄:争吵。 5 鸣官:到官府去告状。 6 讯: 审问。 7 记认: 记号。 8 乃: 是。 9 系:是。 10 字: 有文字的一面。 11 背: 无文字的一面。 12 对之良是: 核对铜钱确实是这样。 13 则: 果然。 14 宛然: 清晰的样子。 15 为: 是。 16 去:离开。

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都昂着头,像有冤要说似的。张佐治觉得很奇怪,便下车步行,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又跳的来他的面前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力气大,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微微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便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挑着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许多青蛙。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仆人在我后面不远,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把他们杀死了,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县里,逮捕那杀人的两人。不久,人和银子都缴获了。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抢夺的钱财归还给商人。

1金华:古地名,今金华市。 2郡守:郡的长官。 3挈:提。 4从:跟随。 5斤:斧头。 6导:引路 7并:同时。 8清渊:深水。  9市:到市场上去。 10汤:热水。 11适:去到 12前导:在前面开路 13焉:在那里 14未几:不久 15从之:跟随 16哀之:感到哀伤 17异之:感到奇怪 异:奇怪 18虽:即使

张举是吴国人,担任句章县官。该县有一妻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丈夫家的人感到怀疑,便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妻子不服罪.于是张举就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它,一头活着,都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妻子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审讯妻子,她认罪

了。

1 .县,当地。 2 .说,扬言。 3 .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 4 .句章:古地名 5 .举:指张举 6 .令:县令 7 .邑:同乡 8 .鞠:审讯 9 .为:是 10.令:县令 11.者:······的人 12.因:趁机 13.舍:房屋 14.称:谎称 15.讼:告状 16.服:认罪 17.因:于是 18.积:堆 19.薪:柴草

孙亮路过西边的花园,正在吃生梅,于是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但是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太监不服罪。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鼠屎,老鼠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左右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1孙亮:皇帝。 2出:路过。 3黄门:太监。 4侍中:官职名称。 5启:陈述。  6狱:司法机关。 7推尽:彻底查问。 8矢:同“屎”。 9首服:自认服罪。 10渍:浸泡 11左右:指左右的大臣 12苑:皇帝游猎的花园。 13惊悚:惊讶、感到害怕的 14因:于是 15耳:罢了 16向:早些 17汝:你 18至:到19方:正要 20.若:如果 21.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

王荆公出了一个谜语:“画出来的是圆形的,写出来是方形的:冬天出来的时间比较短,夏天则比较长!”吉甫解释谜语说:“东海有一条鱼,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再除掉脊梁骨,就是你的谜语!”

1.王荆公:即,曾封公,故称。 2.吉甫:吕吉甫 3.更:再 4.戏:出了。

5.时:时间。 6.脊:。 7.谜:谜语。

作文二:《吴兴祚论文》5500字

吴兴祚

汉语言1102班28 号王英

一、作者生平简介

1、人物履历:吴兴祚(1632年—1698年),字伯成,号留邨,山阴(今绍兴)

州山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旧旗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父执忠,客

礼亲王代善幕,授头等护卫。

2、人物生平:自幼聪颖,奋攻科艺,清顺治七年(1650)以贡生授江西萍乡知县。

时,金声桓叛,江西郡县多被占,萍乡以有备独完。旋以守御有功,授山西大宁

知县。十八年,迁山东沂州知州。不久以驿务迟误、对白莲教起义镇压不力,康

熙帝二年(1663)降补无锡知县。任时,清丈全县田亩,编号绘图,因田征赋,切

行“摊丁入亩”,飞诡隐匿,皆不得行。县徭役未均,害民非浅,又以入官田征租

雇役,民害才除。遇灾,即赈济施粥于饥民。八旗兵驻防苏州,请于领兵固山,

单骑弹压。兵或取民鸡,立加鞭笞,皆奉约束。塘溢,兵不得渡,立竹于塘旁,

悬灯以为识,骑行如坦途。康熙帝十四年四月,经漕运总督帅颜保荐,超擢福建

按察使。轻骑至光泽,招抚耿精忠部将陈龙等,遣降将蔡淑归为内应,命陈龙率

部前入,部将冯珩等缚朱统锠,率兵三千以降。十七年,晋福建巡抚,率部屡败

郑锦兵,招降锦将蔡冲琱、林忠等385人,兵12500人,救难民1200人,得舟

67艘,迫使郑锦余部退回台湾。因功进秩正一品,后擢两广总督(1682年2月

1日-1689年8月8日)。上任后上疏言前督尚之信在广东横征苛敛,奏请罢除

盐埠、渡税、渔科等苛捐杂税,又奏请允开海禁。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兴祚随帝效力,坐沙克舒尔塘。不久,叛乱平定。

3、成就及荣誉:  平生工诗文,擅音律。著作有《宋元诗声律选》、《史迁句

解》、《粤东舆图》等。为官清正廉洁,仕官40余年,位一品,所得禄赐尽以养

战士。为政持大体,除烦苛,卒后远近戴之;历官之地,并吁祀名宦,传贤后世。

4、史籍记载:吴兴祚,字伯成,汉军正红旗人原籍浙江山阴。父执忠,客礼

亲王代善幕,授头等护卫。兴祚自贡生授江西萍乡知县。金声桓叛,郡县多被寇,

萍乡以有备独完。坐事罢。旋以守御功复官,授山西大宁知县,迁山东沂州知州。

白莲教啸聚为患,兴祚开谕散遣之。复坐事降补江南无锡知县。县吏亏库帑,更

数政未得偿,官罢不能去。兴祚至,为请豁除,其当偿者出私财代输。清丈通县

田,编号绘图,因田徵赋。飞诡隐匿,皆不得行。县徭役未均,最烦苦者为图六。

兴祚以入官田徵租雇役,民害乃除。岁饥,为粥食饿者。八旗兵驻防苏州,兴祚

请於领 兵固山,单骑弹压。兵或取民鸡,立笞之,皆奉约束。塘溢,兵不得渡,

立竹於 塘旁,悬灯以为识,骑行如坦途。 康熙十三年,迁行人,仍留知县事,

用漕运总督帅颜保荐,超擢福建按察使。有朱统锠者,号明裔,耿精忠私署敉远

将军,及精忠降,自称宜春王,据贵溪为乱,与福建错壤。兴祚轻骑至光泽,抚

其将陈龙等,遣降将阳自归为内应,令龙导师入,其将冯珩等缚统锠,率兵三千

以降。十七年,擢巡抚。时郑锦踞台湾,遣其骁将刘国轩等陷漳、泉属县,复围

泉州。兴祚率标兵自兴化赴援,至仙游,锦将黄球等率二千人结土寇万馀屯白鸽

岭。兴祚分兵三道,自当中路,与战,自辰至酉,相持不即退。兴祚遣兵自间道

夺白鸽岭关口,斩级六百,堕岸溺水死者甚众,寇乃溃走,追败之於岭头湾,复

永春、德化二县。国轩自泉州走入海,以巨舰数百出没赤屿、黄崎诸处。兴祚遣

总兵林贤等统水师出海,分三路夹攻,焚敌舰六十馀,俘斩六千有奇。疏报捷,

并言:“海逆逼犯漳、泉,大军由陆路进发,跋涉疲难。臣前捐募水兵,一战破

贼,但兵力稍薄,未易轻取厦门。若得水师二万,再添造战船,可直捣巢穴,扫

荡鲸波。” 诏允行。十八年,国轩率兵二千至郭塘、欧溪头,欲断江东桥以犯长

泰,兴祚与都统吉勒塔布、总督姚启圣会师击走之。兴祚遣驿传道王国泰等招降

锦将蔡冲琱、林忠等三百八十五人,兵万二千五百,拔难民千二百,得舟六十七。

叙前后功,进秩正一品十九年,疏言:“郑锦盘踞厦门,沿海生灵受其荼毒。臣

去冬新造战船,水师提督万正色分配将士,自闽安出大洋操练。俟旧存船艘修葺

完整,江南炮手齐集,即相机进取厦门。”二月,正色师进海坛,兴祚自泉州会

宁海将军拉哈达、总兵王英等赴同安,攻克汭洲、浔尾诸隘。渡海,拉哈达出中

路,英右,兴祚左,奋战,敌大溃,遂克厦门。时正色已取海坛,降锦将朱天贵

等,复遣兵取金门,馀众悉窜台湾。捷闻,诏嘉奖,下部优叙。兴祚因请留澳民

防守,蠲荒田租粮,减关课。正色亦请於海澄、厦门分兵驻守。上命侍郎温岱赴

福建会议。温岱至,启圣与言正色复海坛,与天贵先有约乃进兵,无杀贼攻克事。

温岱还京师,兵部据其言,议兴祚冒功,上命仍议叙,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兼

拖沙喇哈番。二十年,擢两广总督。兴祚上官,疏言尚之信在广东横徵苛敛,民

受其害数 十年。因举盐埠、渡税、税总店、渔课诸害,悉奏罢之。自迁界令下,

广东沿海居民多失业,兴祚疏请展界,恣民捕采耕种。上遣尚书杜臻、内阁学士

石柱会兴祚巡历规画,兵民皆得所。又言潮州海汛辽阔,商民往来贸易,恐宵小

潜踪,应令澄海协达濠营水汛官兵船只改归南澳水师镇统辖,与碣石镇互相联络,

巡防外海岛屿,诏并允行。二十四年,疏请於广东、广西二省设炉鼓铸,给事中

钱晋锡、御史王君诏疏劾兴祚鼓铸浮冒,下吏议,当镌秩,命以副都统用。三十

一年,授归化城右翼汉军副都统,复坐事镌秩。三十五年,上征噶尔丹,命自呼

坦和硕至宁夏安十三塘,兴祚原效力坐沙克舒尔塘,未几,复原秩。三十 六年,

卒。

二、代表作品内容简介

代表著作有《宋元诗声律选》、《史迁句解》、《粤东舆图》等

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他文史方面的知识丰富,他的诗用语平白但意境隽永。诗具有自然明快的情

韵和清新俊逸的境界

四、文学作品的影响

吴兴祚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五、文学作品选录  舟次浔州

行尽粤东路,粤西又一天。是山皆瘴雾,无树不蛮烟。幻语闻獠洞,歌声出蜑船。

遐荒风景异,化俗愧前贤。

江上有感

雨洒江村暮,寒烟下钓矶。饥鸢掠水去,老牸负云归。猺獠仍顽梗,风谣各是非。

慨然行古道,任与世情违。

海口八字山炮台

并马登临际,重云黯未开。班师存旧垒,遗策问荒台。蜃气因风散,涛声挟雨来。

筹边劳指顾,端藉出群才。

电白县观海

划然开眼界,咫尺辨沧溟。日照沙边赤,春生岛外青。鲸鲵今不见,楼橹昔曾经。

海若知王化,年年效百灵。

和友人韵

荒城落日空千堞,堞外秋飞燕影双。几片残霞归暮岭,无边黄叶下寒江。昔年说

剑曾无敌,此夜论文未肯降。兴尽顿忘更漏永,风吹凉月照银釭。

重台

携将清兴陟重台,白社何缘共举杯。殿角微风驱暑去,峰头斜日剖云来。数株宝

树迎人立,几片昙花向佛开。倚遍石阑寻妙句,钟声已过碧山隈。

诗二首

[清]  吴兴祚

将至灵山,见数峰矗立,岩峭削,迥异群峦,知县当此得名也。及息辔其下,

周览岩壑,询称奇绝。因勒二律聊志岁月。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重九后一日,古越

吴兴祚题。落落灵山右,屹然向碧空。喜晴复喜雨,宜月更宜风。

云卧岩前白,花飞洞口红。谁留此山石,奇秀夺天工。缓步幽岩下,秋空月

到时。山原具众妙,石至此为奇。一幅南宫画,几行摩诘诗。其中多化境,只有

白云知。

修建小港桥是岸庵碑记

吴兴祚(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东粤十郡,凡三江。西江通祥舸,北江汇湟、武,合于三水县南,分为

数支。其自石门而出于广州城下者,为珠江。其南一支,自三山而注于深井,与

珠江合而俱东,汛滥于扶胥之口,会东江而人于海。珠江、深井两江之间,平冈

广原盘亘数千里。州人所谓河南也。其乡三十有三,缭以小河。潮长,则大舟可

人。三十三乡虽隔珠江,犹附郭也。瓜蔬、果蔬、香花、茗芽之属,荷担而市于

广州者,络绎不绝,而皆于小港之桥。桥之由来古矣。明嘉靖中,此乡先辈何端

恪公维柏为御史时,以劾严嵩廷杖里居。愍小民跋涉之艰,始易桥以石。其后,

论张江陵不宜夺情,自吏部侍郎出为南尚书,遂拂衣归,讲学于小港之南,天下

高之。桥之东北,有地数里隆然,而方志所谓卢循之城。又其西,则南汉刘氏之

昌华苑也。己巳冬,余既解所职,尚留广州,闻小港之胜,放舟登焉。朱殿瑰玮,

轩楹莹洁,曲径回廊,幽折有致,曰:是岸庵。其西有亭,峨然足以凭眺。临路

为茶坊,陈浆馈客,使劳者得所憩息。庵僧上德之所经营也。外则驾石为桥,因

何公之故,而益大之,名曰:“得度”。面山临流,环映远近。予为流连一夕,而

与友人登高而望,百粤之江山、三城之形胜,层见叠出,如示诸掌。村落之民,

接睹过客之盛,童叟聚观,欣乐忘去。庵僧则谓结构始成,而予适至,非偶然也,

以刻石之文为请。予考其图牒,询于耆旧,不禁为之徘徊感叹。夫十郡而有广州,

广州而有三十三乡,渺渺乎如黑子之著面。然方其乱也,则为寇逆之所盘踞,僭

窃之所游宴。及其治也,则贞臣志士,得以直道而行,伸眉论列,树风节、明学

术于其间,固其地之有幸乎?不幸乎?抑亦人事有至不至也。六朝五代,去今未远,

好古者虽欲求遗戈败镞、废苑余基于刘卢之旧,而不可得。而小港一桥,独有僧

无意而新之,树以梵刹。吾侪无意而过之,纪以文章,使往来之人犹得推原其始,

而不忘何公之泽。于百世之下,天之所以报直臣者,不既多乎?禅宫精舍所在,

多有兴废,以时后之人,倘更因予言而思所以嗣之,则庵僧之勤劳,庶几永其不

坠。僧字元契,陕西人。经始于康熙戊午,凡十三年而告成。四方坛施,共襄其

事,因为之序。康熙庚午阳月古越吴兴祚书

六、研究该文学家的主要论著论文,目录选及引用的文

献资料出处

吴兴祚之才能

康熙中,先良王奉命南征,一时奇材异能之士,皆经拔擢。吴留村兴祚,父大圭,

绍兴人。明末时负贩辽东,先烈王收为客。掌会计之事,任头等护卫,邸中皆呼

为“蛮宰”。公以乙榜授同知无锡县,有惠政。因与上官忤,罢官,落拓江、淮

间。适遇良王南征,公杖策进谒,王大喜,立授同知札付。命攻紫乡山,下之,

王即承制授太守。时吴逆将韩大任败走吉安,拥众数万犯汀州,闽中大震。公启

王日:“此可折简而招也。”因轻裘率数骑人大任军。叩其垒,大任延人,公长揖

毕,仰天大哭。大任问其故,公日:“吾来生吊将军也,安得不哭?将军所以威行

海内者,以吴王待将军如心腹之重故也。今托以专阃,深信不疑,数年之间,未

建咫尺之功,屡为官兵所败。铤而走险,突入闽南,康王拥告捷之师,挟久逸之

众,破将军如摧枯拉朽耳。将军兵败身辱,孤骑南下,吴王杀之如机上骨耳。是

其死期已近,安得不使仆预为吊也。”大任迟回久之,日:“然则归降康王若何?”

公日:“祚之来,实为王使以迓将军之师,请公解甲归朝,效命大邦,可保终身

之令名也。”大任悟,乃率众降良王。王大喜日:“公行,何异汾阳之见回纥也?”

公历任至两广总督,同姚制府取金门、厦门有功。郑氏既降,其将蓝理曾受明鲁

王将军封号,率三千众据岛不降,公说以大义,理乃受命。时纳兰相公明珠与公

不睦,乃不增理标下粮饷,皆公以私财蓄之,理感激用命,擒海贼无算。公又奏

通洋舶,立十三行,诸番商贾,粤东至今赖以丰庶焉。其后以事去官,降副都统。

仁皇帝北征噶尔丹,命公转饷。公素知塞外山川,因命运卒走捷径,先达军中。

时御营已绝粮数日,上大喜,谓理密亲王日:“吾父子有济矣!”因询运粮官6名,

近臣以公对,上日:“究竟旧臣,其材可恃也!”因擢福建巡抚。未数月卒。公既

感良王恩,岁时修僚属礼甚恭。王建邸时,奉旨命天下督抚饮助,公毫无献纳,

王怪之。及邸造成,公适进帘榻古玩诸物,价逾万金,设之庭寝,无不合度,盖

公预令人丈量而制办者也。王意释然,虽小节,其敏捷也如此。                                                         《啸亭杂录》卷9

吴兴祚之治行

康熙十五年冬,天子以闽海初定,思得文武兼济之臣以绥靖之,特擢吴兴祚为福

建按察使。吴公籍山阴,时方知无锡县也。无锡当南北孔道,苦供亿,抵任时,

前官亏帑金罢不得归者三人,役之在狱者三十余人,公慨然力为补苴请豁,官得

归,役得出狱,佥日:吴公生我。县田久不清丈,飞诡隐匿,弊百出,输役者至

破家。公以人官田千余亩,卖为役费,民害遂除。康熙八、九年水旱涛臻,公为

分乡赈粥之法,全活无算。苏州驻防兵回旗,公请令箭于都统,单骑弹压,有取

民一鸡者,立笞之,以故兵过而民不知。其他惠政多类此,宜圣祖破格登庸,以

七品卑官,骤迁宪长也。公后抚闽,平台一役,厥功尤多。(前笔所载,未详实

政,故复笔此。)《郎潜纪闻二笔》卷6救命钟康熙三十八年春,圣驾南巡,自

浙江回銮,驻跸苏州。初,苏州人吴山抡廷桢中丙子北闱,以冒籍革。至是献诗,

上览而称善,命登御舟赋诗,赐韵三江。廷桢应制云:“绿波潋艳照船窗,天子

归来自越邦。忽听钟声传刻漏,计程今已到吴江。”赋毕进览,天颜有喜,给以

御箭,俾次日至行宫。及至,命复还举人。当廷桢之赋诗也,已得首二句,而思不能属,窘甚,忽听御舟自鸣钟。即景生情,而诗乃就。好事者戏呼自鸣钟为“救命钟”。

《柳南随笔》卷4

吴兴祚之清贫

吴都部兴祚仕宦四十余年,位一品,所得禄赐,尽以养战

士,遗亲故,而居无一廛,囊无赢金。自两广还京师,与无锡秦

谕德遇于瓜洲,脱粟枯鱼,酸寒相对。谕德日:“公贫乃至此

乎?”明日与别,公喜见眉宇,告谕德日:“适有饷米数十石者,

不忧馁矣。”见谕德所为公行状。从古天挺伟人,树立勋伐,固

无不自清操峻节中来也。

《郎潜纪闻二笔》卷6

吴兴祚之风致

伯成风致甚俊爽,出则重稿吹螺,大帅戎服,帕首祷靴,以

威见惮;入则衣轻衣,从小僮二,怀铅提椠,与骚人雅士酌酒分

韵。所著有《宋元声律选》、《史迁句解》、《粤东舆图》。

《碑传集》卷

参考文献:

李春光纂.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章文钦笺注.澳门诗词笺注:明清卷.珠海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

冼剑民,陈鸿钧编.广州碑刻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作文三:《吴兴郡施氏》8200字

吴兴施氏郡

吴兴施氏郡衍

2派01-0800-8湖

州吴施兴氏

兴吴施氏本周郡姬姓之室后胄周武王昔封周公旦文之子伯禽字嫡父禽鲁于今山即东朔后世七孙讳弗湟即者惠鲁公也子尾 生

公尾者字父施鲁仕上大为夫有贤聲食采于邑生鲍施伯孙施谦子曾埙孙世五孙讳叔者孝以高字祖为氏父施为我氏施姓受始泗祖之水曲滨乃肇阜居祥之发 地

公恺孝叔者长子宋氏配子生二曰曰端直才如一莫貌能名辨为别长施少氏氏

施之常者施公子端父施八世孙也字恒子從孔学身门列十二贤唐七元廿开七庚年辰封追乘氏伯宋祥为符二年酉晋封为临已濮配侯氏魏子生三裕祐昌朔后施绎者公鲁官大乃施夫祐孙曾字天恩也费氏配子二让识生好一文嗜武 一

朔廿二后有世施固讳识者十公孙也世秦于季坑儒议起地避陇西匿严氏家姓易配严氏冯子生三员真秦亡沂子复三施姓真员皆留陇西居而公者归楚沂于沛地徙今即江沛县苏谢配氏生子孙运璿孙子皆砀在山阳居焉之朔三十一后世讳施仇有沂者公世孙字长卿從九田何遂遊易学汉宣帝专始四年诏拜本为经五士甘露博中与经五诸杂论儒异于石同阁配孔渠氏生子二兹 穗

克公施者希子议谏夫穗孙也大復回字泰山郡官守居蔪州迁子生二回 思朔后

十三世七有施延者伯豫讳施子回公也字孙嗣君号君汉子阳嘉年二酉封为癸尉东太末汉年避越地吴居兴程即今乌安县为吉吴兴施郡氏始祖配费迁氏子三崇生宪皆有异才咸官守郡董召之卓不屈

施者然河郡清崇公守长字子义母舅镇封国将昆军侯朱治陵之喜甚见求为遂后姓冒吴黄武六朱年征拜北将军封安侯赤乌九永年拜司大马右军师配氏张子生四绂融望 绩

公望者见之字官吴尚书左丞东沈氏生配子三岳赋复斌施 姓

斌公晋者元帝建武中信安义历二郡守兴终征大西元大兴帅年元为封中蠲侯配鲁氏氏殷魏冯氏生子氏二平平章朔畿后四四十有世仕亮者讳施长子引尚平畿孙也书时值五之乱季徙婺于即今州华金子二道生先治 先

天锡允憑子道者先孙也号月翁山念故址仍追产置吉安县霅之川山金高唐间筑祖陂于小塘故溪人改世小为溪渚溪施子生文庆文龙文三虎后四十九朔有世世讳者瑛中书人舍庆子文字玉华也隋未下天公乱率宗族乡子邻弟聚自粮保守卫安宁闻祖高渊李起又率兵归众附拜州刺洮封东兴史生子侯二邦悦邦邦惀惀者官太公子中书人舍生子勉旭勉二公者迁睦分州水子生二妁孙嫱讳有吾肩字者希号圣斋元和东五十状元年未除授即待隐洪州归西修山世称道华真阳人而公者旭袁州宜官尉春以宽著有政声遂和居西为宜春江施氏始祖迁生子婼二嫣嫣者官公

润州士参司因军吴家地阳丹生子敬本敬先本者敬开元唐间士官进太博士集常院修撰贤踰迁右年补秘阙书退居建阳郎东溪子友生友杰 俊士

丐定远县者丞子也字婼尚生于子唐开廿元二年在太十学年九举进拜五士经士配太原博氏生子王友二友谅

直吉安县圩施西氏

迁祖施详字元吉名天和始宋圣天年二进迁居安吉县士圩西后属析孝生子四茂丰夫实质夫良夫夫

富阳

山渔施氏

迁祖始颐吴越係国相度施孙字文希祐二年进嘉任大理寺士评事居富迁县灵阳峰下名渔山山配施氏梅马氏子生诚

则乐

清柽岗市氏施

迁祖贞璊名始施官正常太丞寺点检后于清唐泰二年福州自府清县西福城里巷居避州温清县乐山乡门义里皈柽江即岗柽称花亦园今属村荡雁配柯镇阮氏生子氏九元招封荣马驸初元官军都督五元元福官翰林学德士兴元官府王长史华元元亨官子国祭监酒元隆元盛官部侍郎礼

施係元初公子才字美名志子号美霖宋嘉沛六祐辛年丑王科民榜俊进士官蔪佥判州马氏配生三子华文提官文举弼进士官子国学録迁监黄县岩天长聲文政辛和卯科进士授翰林院修编燕京回龙居 山

蔪者璊九世贞孙伊公长子字国政老号坞丁元竹方季氏乱兵戈作四起祖世父宦厅堂尽灰罹公烬复能扫榭之灰台散收之亡绪恢先业重复振家为继往聲开来之祖荆棘中诚翔凤也配虹之吴川生子氏八峰玉岚玉玉崖华玉泉玉基玉山玉玉巍具不世之才元皆恺济美析八为阁直

考其先系吴兴本在有讳施钊者唐字北宦剑遊东青山遂居其地州子观孙生 珉施

珉字者瑞名文广唐吉士进宗僖符四年乾为黄避季乱自巢州青居避地仕衢州府学教越任授满回买不筑田室居都仙青邑龙山配氏程氏鲍生乾孙子二广名名存

友谅者吉五文孙世字信名克施信官光寺禄知事因事居闽地寓州福福县西清城里配巷王生氏子三瀚清洙

辈班讳贞元行文济应永祥得伊伯天鉴双锦良玉文陞明仪时思松希王如元臣士修(齐)治安泰贤良廷朝常昌佐民大振国绪以光

统字益宏行光廷让子可国祚亨彦统云從公随昇兆瑞平燕翼贻茂之允为嘉(景礼仁)兴宗义孝友长传家必虞书发庆显燕贻谋翼

清河施氏蟾

始迁祖泰係伊老施公次子字镇五号松元至麓甲午年自正柽岗居县西迁茗屿乡都十蟾配河源仙云谷黄之公生子女显六益显显惠显义轺显显倓析观为六裔房居白象析前镇星村路马村白石角密川村盘镇石北镇村门江清石古镇村墩嘉永黄县镇田林雅仁村乡横屿村溪及湖村慈头县洞霓岙苍县马南站镇下峰宜村镇镇山江等村地班

辈名行允显建怀景文良钦道英宗啟茂芝元朝鸣树立绍希成

贻孟时世其超大恒德正开守新

乐靖清施氏

双麒趾竹者坞公子字五玉丁泉季兵元火室庐虽获草恢复创奈前居官复为塘潮洪没江浒淹坍基颓倾跌于址是公弟与玉谋议迁基移遂城以址(又名靖即今趾雁荡镇底施村靖)山可安为居之相所而率家徙焉郑配生子氏浩伯孙二祖梦祖

顺麟双竹坞公者六子玉基字公以祖居坏与兄崩迁偕址即城靖趾配氏张生子平伯孙祖义

班辈名伯祖、行玄恭承聪從、有惟道逢、时继嘉兴昌啟发达久、亨通温谦宽、惠、敏悌顺孝同和

字思中行士、景元仲、一君子崇允、汝国英朝振、奕美茂世宗华纯、开祥穆升渊浩昭明、

衷清密乐岙施氏溪

聄者松麓允公之显倓公孙次字子之聪号峰梅宣明德间蟾河自迁堡居乡密溪岙即本今白镇石密村川配俞氏生建亢(班子同蟾河)

辈清东垟乐氏施

宽恭者明人施举祖之孙义冕公之六玄公子於季率明子二省从俭乔迁从虹川之东其后子繁衍孙土闢居拓遂成东垟之地有为东是(今垟虹桥镇)始属迁(班祖辈同靖趾)

乐清凌云氏

施习者從玉泉六世公孙恭伦公四之子公厌俗尘喧嚣慕之山之林静寂自遂趾靖居凌徙云即今雁芙上乡垟村配氏生子干二承畔东伏班辈讳行天开文望应荣

、庆直伯充祖玄從、承聪恭维道有逢、继时昌兴啟存忠嘉

字行家定邦大選英贤明、王中士景元思、仲允一君崇汝、子宗儒政德方延

克永嘉

绿嶂县氏施

始迁祖友字直绳宋克丰间授迪功元不郎慕利好荣遊泉石因溪楠山之水遂家于绿胜嶂即上塘今镇底河村配卞氏子生变益

八世孙讳振者号宗源发配叶生三氏子洪洪畦畴甽时遭洪人奸陷害散居遂各长洪畴处仍公绿嶂河居又名湖底改底斯姓次畦洪迁本公县枫埠 更     姓三洪甽公迁居平史县藻阳仍姓施

洪畴公配孙氏溪子生伯五高伯衢伯顺宽伯恭伯伯者迁乐清县顺石盘镇朱上村伯庄者号恭庵诚迁乡本家山村

阮辈班讳洪伯行文明、世子应公茂、家奇兆国一、士秀瑞佐祥邦承天、必光大、有德维后、昌圣方祖永传、崇宗庆长衍字

景怀行显佑、昭惠庄定章荣宜、和肃典懿、孝良正宽恭仁义成、规、礼矩乐陶可、钧燕箕裘美翼诗、甲第隆

书瑞市安岙施西氏始

祖达英刑部官郎侍居世地汀州府闽杭上县世孙施之常官温五刺州史农劝于宋事大四年金兀术观真女作桑梓乱归无避居温州平阳遂鹤溪 县     南西岙配周氏岭生子念强三

施引者安强公之七子宋咸于淳迁间安固大源西居焉即瑞安市今南大乡安村又西名家岙施或岙西

班讳辈必行君茂国文玉士永式敦礼书仲昌宏经图盛典锦云乐平章

字则

行之朝烈锡象贤志昭德道展广儒史若遇叔方有乃时珍作臣

定平

阳堡施霞氏

迁祖始德戒乃施十八貊世字君慎号孙我修万明丁已年自历建福溪安依仁里具迁居平阳四十县都四堡亦名后堡霞今凤属镇配卧氏生林子二于      于昭志班辈讳

行文廷士式钦石、渠正昌、克振鼎世铭、书衍玉为祚章、云经任茂常元、典逢则

隆行魁字君华国望、天嘉志圣、象光昭朝明、赓德次席珍、儒若叔方友、乃遇时定臣作

平北阳施氏港

始祖迁侃名施翘字华斗清景自初州泉晋江衙口村县居平迁阳北港县头今麻步镇坝塘显北桥曹配生氏三子义肇肇礼章肇班(同晋辈江海浔)

文成

县山周氏施

始迁复嘉係祖貊派公二百禄公裔房孙字贞清货熙乙已年携康家眷浙江居于入平县四阳四都十凤卧溪生隆三子大燕大益略一大者桂大益子 公     熙已康年亥平邑从港迁文成县水北井村今头周属乡

山南霞峰苍氏

施雋英者籍清蟾河字挺立邑乐庠生豁达智多落洒拘明万历间不于平阳商门得蒲厚遂居其利地不而归王配氏生子钦三拒钦访察

钦钦访者字新盘石源卫哨官居温州府城配迁张生子氏钦察者清政平号字桥连初公父居平随父卒因阳兄为石盘卫哨官转迁城数府扶年父柩蟾归      河

道明者钦公察次字允子号枕峰于传季明乱重来兵下觅故庐峰之为居峰下属(站镇)始迁祖马配氏邱生子宗作宗三宗现(班赐同蟾辈河

苍南县南港施

始迁氏大祐係施貊祖公派大房百后裔明福崇十祯年由溪县安入苍南县南港迁十二三庵都即光灵溪今仓东配氏生梁子三珍一一球一琮

迁始祖庆翘係评公派字事遵清臣由晋江初县口村迁平衙即阳苍今南南港灵峰仔前配陈氏山子四肇贰生肇肇游肇杨好

台花墙施氏

天始迁施崇祖係府长史王兴公子字元一号敬信侍圣乙亥绍科士累进工部官书尚绍兴六年览天遊台山道经乔见其岭山高水错土地泉沃幽堪香隐     处 自乐遂清柽岗县居卜族号之柴施氏栎朔后五世讳孙闻节者其字操近徙本乡墙又花花垟村分为西宅东名宅溪下 及

箎者闻字吹其居溪配槎季生子氏奖孙四宗一宣宗宗宓宗宸容裔聚居槎潭方孙前田后地 等闻

者字范模其花由析墙永坊居三子阁松公一因娶山家其地至南行克人己公致仕后复居三越阁传数子而姓蕃文多蔚起人在亦城望称裔族天  居    台城关县西镇门里

闻简者其字迁策居嵊施县家(岙属南乡中)

辈讳班行廉宇崇广一宗汶德闻孟○○学○士卿昌家应光培之仁泽懋时逢恩锡及来润考垂裕后昆在云汉炳燦若星日月经辰天江行河地字行敬

日存其泰伯允克○均

原良彦廷希君文明国景兆本初宜秩笃序惇惟行守先世业典奉型修功名立志同心合勤谨作聿观事成厥

天台西桥县施氏

始祖垓係迁州扬牧洙郡公于宋子平壬咸年寅自清县乐柽迁居岗州台台县西天桥配胡氏续梁生子二愔氏愷

黄县王岩林氏

施始祖载字日颖红正旭号唐太和年赠太子五保少配氏刘子肃生孙二拱端拱瑞

始豸迁茂卿係祖之美公子字次崔希明乐永间亭山迁自本居邑王林施今属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村道配王氏子中行孙所亲生班

名行辈卿中所致、禹子应顺和功、克昌龙光、世绍守君尧、佩尚服贤圣、训履仁亲义、定行养静真元、厚贻忠法家

字行希伯宗用居阳、存良道彦、崇立惟是、允志时大邦肇明道、硕望昭、绩业芳聲、懋绳丕基缵、武观世泽型

岩黄范县施氏川

始祖迁公係宪水公永子敬式官奉字大直宋庆夫初自乐清元县柽岗黄岩迁县岩后白转徙山鲇范川今新即镇前范西村生二宗子宗华后裔兹居 析     拱东乡后施头村陀百镇村及丈临海县花桥地

班辈讳等云行公文宗允与仕、元、崇孟仲、從季愿昌肇恭逢邦、国、必嘉锡、祥联英俊、才德协良纯心期、远大、闻孔令彰字行永

敬茂叔彦、存伯、克应廷仁、义礼庆信智荣、继起、嗣世有奕、绳其祖武光本立、扬、名乃承眷天、福绵泽长

黄岩

岱县施石氏

祖施始係聪友五谅世字孙远明文谥毅宋雍熙官至中功左考司由谏江西春宜徙南汴河梁浚仪为浚施仪祖生子四福族禄胤祚

始祖迁致字慤宗礼施係聪公世九官孙海临县簿于元主元至丙子变之能不北归遂隐黄岩县居靖化乡石岱村名今石渠岙承配信郎希殷公赵生   女  子三 卿佐佐佐治辟

黄岩河岸县氏施

迁始应铿祖佐係卿世孙四岱由石村迁居岩黄邑城东施兴今桥施平桥侧河岸名

黄岩湖县施氏田始迁

祖衡顺係佐公八辟世孙孟贤明字名由医岱石迁邑东本四乡里十鲍闸桥浦前名湖俗施田析为村上施施今属下州市台桥路区长浦生乡子      三如彩如如丰

彰汴浚梁仪行聪排祚由与广师承景

班辈行致佐文名应、所禹公子顺如克、昌隆光绍世秉君、尚、佩尧服书诗训、亲履义行仁、闲守静真、忠吾贻厚家法字行

希宗居永伯、廷存良彦道惟崇立、志之允时大邦兆、明通昭、望、硕业懋绩聲芳绳武、丕缵基观型、先长泽

黄岩王马施氏县

其先珍係佐施治子公待聘字名文号雁珍峰景泰年八山知大西府怀仁同县擢川四宁保府判通授承郎自黄德岩县岱村石居乐徙清静县即靖趾济      周氏生配子施勳世孙讳五悦字子丰名纯欢悦迁转岩黄县东南下

乡百步沙马王二姓之故地俗名间施马

岭县温山前施

氏迁祖始凤名应施凤释褐进宋自士乐柽清江柽岗即居迁岩黄县山前后太平县今属岭温横峰镇市山施村现前斯地居皆明士处吉可之孙裔

行讳国仲德可良圣嘉兴啟世发达美济光克开必大华伟烈斯

字多君行○洪崇汝成文英宗振耀福祚后人勉惟祖尔绍述数常新

玉环县普施竹氏

迁始祖肇用杰侯字清于康四十年熙自福建州泉晋江县衙口村迁玉环县大普竹即今居屿镇陈陡头门村子生文卯四文壬酉文满析为公文将侯相      房四

海县宁苍西氏施始祖南

籍明闽兴府化莆田人季宋宦居陵金周氏配子生四曰一一皆迁鄞县昌文徙宁一海县峤白岙里一徙三门县彦亭岭旁施下宁瑞者

文一孙自曾海县宁白岙峤里迁邑本岭辛龙潭白下施洋即今坛乡黄岙里洋

村始祖迁宁明生永乐间自峤白岙迁里西仓力洋属镇路下配陈施氏生三子永稜洋永永后裔贵居前宅析范田宅峧排

字子行宁永大成应仲光必有明理通达良善文宗兴孝顺必能正和继道平自昌於今政家從化镇立康方知安运隆同承高厚啟泽祖学训宜

安磐方县前氏施始迁

祖阜汶係宗公子宸字均籍天大县台墙明洪武四年花双娶陈氏岩家遂于地配陈氏严其章氏氏子生德孙麟熠四剡烜析灿为房子姓四繁多田      阡陌连而废施陈更双兴岩为方(班前同花辈墙)

康永唐先市施氏

始迁祖施係宗宁信公子字大言号鹤民宋自季东县招军岭迁永阳塘康西即今唐先 镇

后朔孙讳道基者字有茂荣居裔先唐一二村三村道真村字茂远者居唐裔三村道先胜者字茂裔传唐先三居四村村

班讳辈行裕庆宁原成信智福荣盛崇文禄尚显德振达高博济明承基统业肇昌绪隆恭良淳恺悌邻乐熙雍里

字纹伯行时光胜志道闻仕永存元守宗恩思宠义仁正孝绍世友祖俊佐朝庭理学彦慕圣邦贤齐治平家

析居地

川属长中山乡祖始为智公四孙之道施(字盛和)茂子施之正孟明于建间从文唐先赘居此于

前属岩唐镇先祖始智四公第为世五孙伯玺施明于成间化從长迁川入

上仁属唐先始镇祖迁茂为荣之孙施仕安于明宣德约從间先唐迁入上

厅唐先镇始属为智九公之祖孙茂传之子孟施远永于乐间唐从厅头先迁

入白塘属唐先镇始祖莲智十二为公子仲施道字茂椿盛约于洪明间从唐先赘武居此于

云属唐路先始镇祖道为第五椿子孟施于达明乐末永從年白塘迁莲

东阳著存施入氏始

祖进明应中叶自东山昌东迁府浙居江阳东子希其自圣城移邑居西五村孙兆显世避因水再患铁店迁塘

招军岭阳氏施

先闻筮公均字宥自台天台州县花墙赘永村县康水集集氏厉遂居生子二焉瑀舜

始祖迁施係瑀公子字宗沐宁朝宋进士官钱县尹徙塘居东县吴阳宁招军又岭招贤名岭名今上施村生三子文忠、光、信

阳吴宁市氏

施始祖端迁籍天台轸西桥宋县淳间熙居东阳赘白坦骆氏广县置田业即名施家生子五田文长授鄞暹县居令堘沙为沙堘一是派昙四授仕将郎施 子    勝翰林院 国谕孙施环居新昌里又为昌派五文旸中新平端午甲乡进科士生四子长讳其琰孙庆曾则由坦徙今游白塘乃为游下塘朔后元夏派公自     游塘 居草塔今迁山巍联镇群村

班辈讳行得元成明正文士朝邦立永钦侍锡天家用国扬有盛时贤志振道德益昌

金华市峰施氏华始

祖迁係纪施五武孙世维之字号泉行乐万四不嗜名惟功诗乐適趣烟霞好观山水嘉定七酒年父施清从历遍胜而览登华峰之见山上秀川丽甚 心     焉慕遂自阳石鼓岭迁于其东下之居今即源东山乡施村下

武施係坚实世八北宋哲孙时宗自云缙甘县罗隐东遯石阳鼓下村岭今属黄畈镇田三子生裕祐祥

自二起十班辈讳行永光鸣世长存敦本承有洵桂荣锦鸿增炳梁圭银字行文

中正章端显毓方良钦俊模清焕坦锵洋炯标培

缙云县罗甘氏施

源河于南封支开分清德唐天四年祐时值卢乱约州刺处史坚实施州据缙云义集兵於黄龙寨山之约以诛御功授金勅紫光大禄夫镇令地遂占籍其     子甘 罗青塘而之缙为施氏始迁祖云孙裔居雅聚泽施矶西岩又分后迁筠户大九村笕麻深川酉施桂渡好溪山来铎峰浦江青田和溪

海排字代行流长衍垂昭裔彰百千圆登万厚远义通逵达道迪德昌永文贤敏愷悌哲温贞廉恭忠顺庆华溢光

县云泽施氏矶

迁始祖铨字约试北宋守年自缙初云县龙黄塘村青属五今云镇迁本居邑矶即今泽建新镇宅基村

行排字十自世起三主祐辉敬慈庄南明方正敦贤温忠后良福裕泽德遐士元嘉永茂传衍蕃继光久

松阳雅溪施氏始

祖如迁得準明如万历年自缙二县云罗甘村居迁阳松二县十二都溪雅村今口属溪象镇

排字行如云广初培学增邦起瑞家昌明世仁廉贞存忠义信永葆远守德才成

嵊县岩芝施氏(甘霖今镇)

始迁祖係浍公愷四世孙伯字通宋大观生丁亥正月年天台籍西县任嵊县桥谕偕教中庠弟员子遊览道经义乡礼谷山乃田筑置室占籍焉而配卢氏      子嵩生洪孙

排行字尧禹舜文武汤兴家中国齐名誉聲扬治

新县昌苏施氏

始迁秦祖施通建一明行自天代台西桥徙县新昌县居秦村今梅苏镇山泊村

排行渚字自十七世纪仁义二礼孝悌忠信智富显贵达雄英豪杰

山坞航北施氏山

迁始祖志字竟成行有一元孝自会稽初县今绍兴属迁萧山居县坞山(又航名山龕杭山坞王步山在今沥镇境瓜)

山田新氏施

始迁祖範行山五善元帝时自萧山县航坞山迁顺居本邑田新

村绍兴长

乐施

始氏祖福昭于宋迁未自姚江迁居稽今属会兴绍长县里乐

兴山阴江墅施绍氏始迁祖

钧字夫则秀行明代三自稽会丰山居山阴隐今绍兴县江墅属钱清村

绍镇兴仁施氏渎

始迁文祖英先世于南渡宋时由河汴梁南迁江元元浙统间自稽会县属今绍兴县都四赘居邑仁本今柯渎镇桥仁堰讓村排

行字七十一世起啟瑞自平正和厚仁公明良慎谦

杭余黄湖施氏始

祖伯施迁始祖十世六巽之孙南宋初安自县移吉风迁余乡县黄湖杭镇子二生宥寀

余杭杭县氏施始

迁真一明祖永间乐自衢州龙县迁居游仁县邵和桥旧母邵名墓今属余杭区桥长乐镇排

字自四行世兆盛起文良忠信行义礼智履泰恒仁益

震余姚氏

施始祖迁字宿武绍子四年进熙士左司谏官宋南定嘉自长兴县宦间居姚余龙县郑山巷家低塘镇今郑巷村

烛溪姚氏施

始祖迁德贤廷字用季号约明中江叶自姚县龙余郑家巷山迁居本邑溪村

排烛行自廿字世一秉炎起鼎继啟原初家生稷嘉種宗兴姬鲁封徵受姓惠赐嗣传公圣产名学经贤博易教宣士

余姚大施巷施

氏迁祖炎始行寿南宋祥二间自兴湖蔪北迁居浙州余姚县邑城江余姚今城内大镇巷

排施行肇氏字施推维父周庆发迁祥始寿姚祖二永流芳久德传国业远大长家立基

宁鄞波施城氏

始迁光祖显字章耀清初自鄞邑西施家县漕迁居村本鄞邑今城波市宁市区

排行自字世起庆七英才积育青纪丹名盛经传贻德世扬振烈家聲汉倬文鸿啟登云辅硕本盈源孝友保大崇受恩荣

宁波鄞南

氏施始迁

祖逸庵元迁代居鄞县城邑南属今宁市区

排波字行自六十起世尚良正大文嘉与照咸隆存永先德传诸裕经事后

波宁鄮东氏施

始祖迁徐字道悟真元自婺代府迁州居州明城今府宁市城东波

排字行自六世起十仁行存孝积义善啟忠良礼诗家传思荣永本克昌

鄞县黄

古施氏林始

迁祖龙曼代自慈宋县迁居溪鄞县古林村黄今属林镇古

排行字王正行立功大维贤世作求永德言孝家聲丕思振是书在宗勳祖泽焜耀诗时望尔一子姓守钦斯於

鄞县夏庄氏施始迁祖

浩兄润弟先于宋南时渡汴由梁迁宋元越季兵避自燹溪迁居鄞慈之西庄

化开县氏施

始祖迁字国华兴行二宋代自江西七丰县迁居浙江永化县邑开

城今关镇城城东魁巷

排行积字胜辰能富诚忠正良让谦逊善和睦宇华敦永昌显贤繁宏裕绵茂延濬祥锺秀应发聘恩荣朝寿长

江山县施氏

迁始祖彬行文胜南宋德祐间一自开县化邑城城东魁巷迁积江山县邑城须江今镇市庄中街

义施乌氏始

祖岑迁致高字湖州原纪罗下山居名立世至后咸淳年婺之乌二伤居焉娶贾氏生家子汉章孙琥

班辈十七起世礼进富荣信文华贤汉方正德义仁让良纯清雅和照明廷惠迪则吉光作必昌尊善祖敬宗世显孙扬

义乌

铜施氏塘

祖元始籍湖世唐玄宗州天宝三年仕婺十判州时值安禄司之乱山留义寓居治乌剡南九世孙溪于岑天圣元年自剡溪宋铜塘徙为始迁祖

义盤溪乌氏

始祖恒字施心行福泉元未自六州湖苕溪振孝鐸村迁乌居义乌县邑(今城城稠)镇

迁始继富祖永贵行字寿明初自田义乌邑城县迁本居邑东盤村(溪今属三廿镇里

)支本派行排福字寿昌荣学尚元正仁明伦智信礼贤世良通纯亨善富丰宣贵忠道重义

兰溪蓋竹

氏施

始祖叔始迁文渭祖初明自西江广丰清县桥石板水街兰邑迁西之平乡蓋竹太

班辈啟盛昌昭福永文仁德恭义孝宽敬信忠荣华富淳厚贵泰谦和端恺贤茲英俊明宗广兴大开祥庆衍瑞芳槐继

兰施溪宅村溪施氏洪

始迁文强文祖俊明武四年自洪华金华峰县山下村施属今东乡分源迁至别浦溪口阳洪和溪后建裔于洪溪祠今即兰溪横市镇溪班辈讳行

莲起远佳仁传杰信仪俊任侍付位倬儒仲俅佐倡伟俸伦僖备佑倧值仰伯伯伸偱偕仍健

施旺佐提供联系,址地浙江:清市雁乐镇荡樟下树柽村路东51号邮编: 25316 3电话:3157426352  8

更多> >

关於本站

址:地苏省江南市京中汉路汉北街西八号

制作:家施治    联电系话:0806-52-86682077电子

箱:s信hijiahz@16i3.ocm

作文四:《吴兴赋释文》3900字

赵孟頫《吴兴赋》释文

赵孟頫《吴兴赋》 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吴兴赋》是赵孟頫书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书之内容出于本人所撰,仅就后者而言,在其传世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图片由可嘉 扫描自《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吴兴赋》释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贯乎城中,缭于诸毗,东注具区,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自汉面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必抡大才、选有识。前有王、谢、周、虞,后有何、柳,颜、苏,风流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欢娱。况乎土地之所生,风气之所宜,人无外求,用之有馀。其东则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梗稻所便,玉粒长腰,照莒及箱,转输旁郡,常无凶年。其南则伏虎之山、金盖之麓,浮图标其巅,兰若栖其足,鼓钟相闻,飞甍华皇,衡山绝水,鲁史

所录,盘纡犬牙,陂泽相属。蒹葭孤卢,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其中则有鲂鲤鲦鲿,针头白小,鲈鳜脍馀,鼋鼍龟鳖。有蚊龙焉,长鱼如入,喷浪生风,一举百钧,渔师来同,罔罟笭箵,罩汕是工,鸣榔鼓枻,隐然商宫,巨细不遗,噞噞喁喁,日亦无穷。其西则重冈复岭,川原是来。其北则黄龙瑶阜之洞,玲珑长寿之坞,悬水百仞,既高且阻,¤[石含]砑嵌崟,崴磊硱磳,怪石万数,旅乎如林。其高陵则有杨梅枣栗,楂梨木瓜,橘柚夏孕,枇杷冬华,槐檀松柏,椅桐梓漆之属。文竿绿竹,筿簜杂绀遝,味登俎豆,才中宫室,下逮薪樵,无求不得。其平陆则有桑麻如云,郁郁纷纷,嘉蔬含液,不蓄长新。陆伐雉兔,水弋凫雁,舟楫之利,率十过半。衣食滋殖,容容衎衎,既乐且庶,匪教伊慢。于是有搢绅先生,明先圣之道以道之,建学校,立庠序,服逢掖,戴章甫,济济多士,日跻于古。乃择元日,用量币,尊玄酒,陈簠簋,选能者,秉周礼,赞者在前,献者在后,雍容俯仰,周旋节奏,成礼而退,神人和右。当是之时,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或者难曰:“自古论著之士,曷尝不识人物、纪风俗哉?夫人才者济时之具,而风俗者为治之质也。今子徒捃摭细碎,排比货食,高谈不切,炫耀自饰,莫大于斯二者,顾乃略而弗录,虽文夺组绣,声谐金石,窃为子不取也。”仆应之曰:“否。子独不闻夫子之言乎?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年且千载,地且千里,人物之富,胡可殚纪!史册毕书,可无赘矣。若乃风俗之隆污,在为政者之所移易,又弗可得而定著也。夫吴虽分在江左,尝被至德之风矣。且吾闻之,风行而草偃,日中而表正,上行下效,置邮传命,辟若季子为守,言游为令,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镇以不贪之宝,喻以不言之信,即刑可使不用,俗可使益盛,方将还敦朴于上古,考休祥于庶征。今美则美矣,又可遂以为定乎:”于是难者唯唯,逡巡而失意。

赵孟頫及其墨迹《吴兴赋》

作者:王宏理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元代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宋太祖十世孙,因四世祖受赐湖州,遂为吴兴人。年十四以父荫补官。宋亡后,隐居故里,勤奋治学。后因朝廷搜访江南遗逸而进京,元世祖见其才气英迈,神采非凡,喜授官职,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因夫人管道昇病剧而得旨还归吴兴。终年六十九,谥文敏。

《元史》本传称赵氏“篆、籀、分、隶、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明人陶宗仪《辍耕录》中云:“公之书所以

妙者,无帖不习也。”近人裴景福于《壮陶阁书画录》中引前人浯,推其学书经历,以为“松雪书体三变,元贞以前尚沿思陵笔法;大德五年得独孤长老定武《兰亭》,始锐意追踪山阴;延祐而后参用李北海诚悬法”。后人多依其说,亦或以为其晚年乃学羲之,果若此耶?大德五年为公元1301年,时赵氏年四十八,且看此期所书《吴兴赋》便可知之。    墨迹本《吴兴赋》卷后赵氏云:“吾年廿余作此赋,今四十有九矣„„ 大德六年二月廿三日子昂记。”若依前说,此时适值赵氏初涉王书之时,然观此手卷,对王书确已心手相应,非积多年之功力不能为也。

细察赵氏书踪,其追法二王,似当在元至元二十一年(即1284年),亦即赵氏三十一岁前后也。若此,则其书《吴兴赋》之时,研习王书将近二十载,故其行笔,便有出入右军而从心所欲之妙。刘重庆卷后所跋云:“赵文敏真行美秀而文,一自《修禊》、《圣教》中出,其去逸少毫末之间。”诚不为虚言也。

然正因赵氏从笔法、结体至神韵都能规模羲之,后人或讥之为“奴书”。若以此而相讪,终也有情可原,然历来评书者往往以非艺术之标准,或书以人重,或因人废书,自然不宜得出较公平之结论。

然而,赵孟頫并未有文天祥抗元不屈而就义之壮举,也不比临阵逃遁、遇敌缴械之辈,他虽为宋室后裔,其时几如农人野夫,家境清寒,赵宋后裔惟是可怜之躯壳耳。当然,他并非没有遗少意识,文天祥被杀之年,他也曾力辞出仕元廷之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归根结蒂是封建时代一位典型知识分子,求取功名、荣宗耀祖思想十分明确。而在宋室倾覆、家道中落之时,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强烈。父亲亡故,其年十一,生母丘夫人曰:“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已矣!”恭帝降元,元军南下,丘夫人又曰:“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或正因他深知大局已定,故几年后也为元朝唱起颂歌,也未再听友人劝阻而走上仕途。

赵孟頫在朝廷中并未有为虎作伥之举,却更多表现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之品格。而作为一介书生,又是宋裔宗室,自然难以委之重任,惟有上朝操办文案,宴居自怨自艾之福份。所幸者,倒是冷遇成全了他,在“虽仕犹隐”之宦途中,他得以见到不少前代名家碑帖,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眼界,在书法艺术上得到长足发展。

由是观之,我们并不可对赵氏以一个好坏来作简单评判。

人品非同于书品,这道理十分明白。当然,若某人品格不够高,终日患得患失,不愿坐冷板凳,不思艺术之进取,一味考虑如何取悦于人或标新立异,其艺术品位自然不会很高。前文已言,赵孟頫无论在官场上,在待人接物中,并未失去一个旧时知识分子基本品格,相反,他对诗文、对书画始终刻苦追求古朴、典雅之高格调,这便不是凡夫俗子可与之同日而语的。至于艺术风格,实在是由学识修养、审美理想等构成,而其中艺术个性和气质又起着重要作用。     “流美”者可鄙之以“媚俗”,“奇绝”者可视之为“奸邪”,这本是因人废书之传统恶习。赵孟頫早年书学赵构,赵构也是拟王高手,其《翰墨志》云:“至若《楔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然自赵孟頫得《淳化阁帖》及屡观二王等墨迹,使他更能领悟书法真谛,也使他能超越宋人,比肩唐贤而直逼魏晋。

宋人书法,虽多宗二王,但因书帖多为辗转传刻而来,与原迹差距甚大,故宋代因帖学大行而书道衰微。而一批书坛名手,又每自我作故,正如苏轼所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但苏、黄等名家毕竟传统功力深厚,艺术素养全面,更有其过人天资。然天下功夫欠缺、资秉不足者终究居多,故宋代书法每况愈下,也是

势所必然。赵孟頫正因看清了书坛弊端,便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回归传统,振兴书法之口号。而他本身更是一位身体力行者。

当然,赵孟頫注重传统,并非不求创新发展。但对一位追踪二王书法者,他既认为“用笔千古不易”,则只有在“因时相传”之“结字”上下功夫。这自然也为其创造增加了难度。赵氏虽正草隶篆无不精通,而因之名世者当是楷书。要在楷书上创出全新面貌,自是十分不易,但我们又分明可看出他创“赵体”中的艰苦卓绝之努力。

赵氏书既以羲之为根底,观其点画,虽不比《禊帖》变化多端,却可品味到更多质朴自然之趣。我们以后世出土魏晋书法与传世王书真迹相印证便可知之。前人或以这点来批评赵书之失,恐是未必尽知其追法古人之路数。而其楷书中常带行意,无疑取自于智永、褚遂良等六朝隋唐之人。至若结体,似乎于褚遂良、李北海、苏东坡处有颇多借润。    赵氏小楷凝重古朴,又有清爽健劲之气。继启古今,自成一格。

正因赵孟頫十分注重法度,力求传统基础上之创意,故而能在羲之之篱墙下,创出雄绝百代之赵氏书风。若说羲之飘逸,孟頫则多和畅;羲之遒润,则孟頫多舒展;羲之秀拔,

孟頫敦实;羲之灵动,孟頫雍容。今天我们若以冷静客观之态度重新审视赵孟頫,再读《吴兴赋》,或许会另有感受。    赵孟頫墨迹《吴兴赋》,手卷,绢本,纵25.8、横282.95 厘米,首题“吴兴赋”,三字右边已残缺。正文九十一行,满行九至十二字,凡935字。文末赵氏自跋,凡三行,41字,卷尾有刘重庆跋。隔水后纸有李佐贤跋。自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另有“张应甲”、 “东海张甲字□书画”、“张应甲印”、“张洽之印”、“希逸氏”等印,卷首四方,卷后七方。

据赵氏跋,此手卷乃元大德六年(1301年)书二十余岁赞美故乡吴兴之旧作。词采华茂,雍容典雅,而又清新自然,颇有汉赋传统,且具魏晋风范。

此书正行相间,时参草书,后段草书较多,有渐入胜境之意趣。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神气一贯。此宏篇巨制,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之一。手卷原藏故宫博物院,1955年因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而归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作文五:《张吴兴亏齿》500字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

[解说]

张吴兴,即东晋人张玄之(字希祖)。因他曾在吴兴做过太守,所以又被称为张吴兴。古人常用某人做官的地方名来作为对某人的称呼。比如谢�曾任宣城太守,被称为谢宣城;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被称为柳柳州。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许多名人非凡的言行,其中也有许多表现小孩子机智聪明的故事。这位张吴兴八岁的时候,口中的门牙掉了一颗。身份地位高的长辈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和他开玩笑说:"你嘴巴里为什么开了一个狗洞呢?"话音刚落,张吴兴就回答道:"正是为了让你们这样的人可以从这里头进出啊!"窦,指孔、洞。小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开始换牙,每一个小孩都要度过一段"狗窦大开"的时期。但面对别人的戏弄,很少有人能像张吴兴这样机智巧妙地应对。张吴兴幽默机智的回答,为许多"忍气吞声"的孩子出了一小口气。

《世说新语》树立了中国古代微型小说写人的典范。其中的故事虽然短小,却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几乎达到了无一字可以增减的境界。"不常"和"应声"照应,很好地表现了张吴兴的机敏聪慧。一个小孩子,说出这么调皮又聪明的话来,即使有些不恭敬,大人也是会原谅他的。

作文六:《吴兴赋释文》3800字

赵孟頫《吴兴赋》 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吴兴赋》是赵孟頫书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书之内容出于本人所撰,仅就后者而言,在其传世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图片由可嘉 扫描自《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吴兴赋》释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贯乎城中,缭于诸毗,东注具区,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自汉面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必抡大才、选有识。前有王、谢、周、虞,后有何、柳,颜、苏,风流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欢娱。况乎土地之所生,风气之所宜,人无外求,用之有馀。其东则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梗稻所便,玉粒长腰,照莒及箱,转输旁郡,常无凶年。其南则伏虎之山、金盖之麓,浮图标其巅,兰若栖其足,鼓钟相闻,飞甍华皇,衡山绝水,鲁史所录,盘纡犬牙,陂泽相属。蒹葭孤卢,鸿头荷华,菱苕凫

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其中则有鲂鲤鲦鲿,针头白小,鲈鳜脍馀,鼋鼍龟鳖。有蚊龙焉,长鱼如入,喷浪生风,一举百钧,渔师来同,罔罟笭箵,罩汕是工,鸣榔鼓枻,隐然商宫,巨细不遗,噞噞喁喁,日亦无穷。其西则重冈复岭,川原是来。其北则黄龙瑶阜之洞,玲珑长寿之坞,悬水百仞,既高且阻,¤[石含]砑嵌崟,崴磊硱磳,怪石万数,旅乎如林。其高陵则有杨梅枣栗,楂梨木瓜,橘柚夏孕,枇杷冬华,槐檀松柏,椅桐梓漆之属。文竿绿竹,筿簜杂绀遝,味登俎豆,才中宫室,下逮薪樵,无求不得。其平陆则有桑麻如云,郁郁纷纷,嘉蔬含液,不蓄长新。陆伐雉兔,水弋凫雁,舟楫之利,率十过半。衣食滋殖,容容衎衎,既乐且庶,匪教伊慢。于是有搢绅先生,明先圣之道以道之,建学校,立庠序,服逢掖,戴章甫,济济多士,日跻于古。乃择元日,用量币,尊玄酒,陈簠簋,选能者,秉周礼,赞者在前,献者在后,雍容俯仰,周旋节奏,成礼而退,神人和右。当是之时,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或者难曰:“自古论著之士,曷尝不识人物、纪风俗哉?夫人才者济时之具,而风俗者为治之质也。今子徒捃摭细碎,排比货食,高谈不切,炫耀自饰,莫大于斯二者,顾乃略而弗录,虽文夺组绣,声谐金石,窃为子不取也。”仆应之曰:“否。子独不闻夫子之言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年且千载,地且千里,人物之

富,胡可殚纪!史册毕书,可无赘矣。若乃风俗之隆污,在为政者之所移易,又弗可得而定著也。夫吴虽分在江左,尝被至德之风矣。且吾闻之,风行而草偃,日中而表正,上行下效,置邮传命,辟若季子为守,言游为令,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镇以不贪之宝,喻以不言之信,即刑可使不用,俗可使益盛,方将还敦朴于上古,考休祥于庶征。今美则美矣,又可遂以为定乎:”于是难者唯唯,逡巡而失意。

赵孟頫及其墨迹《吴兴赋》

作者:王宏理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元代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宋太祖十世孙,因四世祖受赐湖州,遂为吴兴人。年十四以父荫补官。宋亡后,隐居故里,勤奋治学。后因朝廷搜访江南遗逸而进京,元世祖见其才气英迈,神采非凡,喜授官职,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因夫人管道昇病剧而得旨还归吴兴。终年六十九,谥文敏。

《元史》本传称赵氏“篆、籀、分、隶、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明人陶宗仪《辍耕录》中云:“公之书所以妙者,无帖不习也。”近人裴景福于《壮陶阁书画录》中引前人浯,推其学书经历,以为“松雪书体三变,元贞以前尚沿思陵笔法;大德五年得独孤长老定武《兰亭》,始锐意追踪山阴;延祐而后参用李北海诚悬法”。后人多依其说,亦或以为其晚年乃学羲之,果若此耶?大德五年为公元1301年,时赵氏年四十八,且看此期所书《吴兴赋》便可知之。

墨迹本《吴兴赋》卷后赵氏云:“吾年廿余作此赋,今四十有九矣„„ 大德六年二月廿三日子昂记。”若依前说,此时适值赵氏初涉王书之时,然观此手卷,对王书确已心手相应,非积多年之功力不能为也。

细察赵氏书踪,其追法二王,似当在元至元二十一年(即1284年),亦即赵氏三十一岁前后也。若此,则其书《吴兴赋》之时,研习王书将近二十载,故其行笔,便有出入右军而从心所欲之妙。刘重庆卷后所跋云:“赵文敏真行美秀而文,一自《修禊》、《圣教》中出,其去逸少毫末之间。”诚不为虚言也。

然正因赵氏从笔法、结体至神韵都能规模羲之,后人或讥之为“奴书”。若以此而相讪,终也有情可原,然历来评书者往往以非艺术之标准,或书以人重,或因人废书,自然不宜得出较公平之结论。

然而,赵孟頫并未有文天祥抗元不屈而就义之壮举,也不比临阵逃遁、遇敌缴械之辈,他虽为宋室后裔,其时几如农人野夫,家境清寒,赵宋后裔惟是可怜之躯壳耳。当然,他并非没有遗少意识,文天祥被杀之年,他也曾力辞出仕元廷之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归根结蒂是封建时代一位典型知识分子,求取功名、荣宗耀祖思想十分明确。而在宋室倾覆、家道中落之时,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强烈。父亲亡故,其年十一,生母丘夫人曰:“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已矣!”恭帝降元,元军南下,丘夫人又曰:“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或正因他深知大局已定,故几年后也为元朝唱起颂歌,也未再听友人劝阻而走上仕途。

赵孟頫在朝廷中并未有为虎作伥之举,却更多表现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之品格。而作为一介书生,又是宋裔宗室,自然难以委之重任,惟有上朝操办文案,宴居自怨自艾之福份。所幸者,倒是冷遇成全了他,在“虽仕犹隐”之宦途中,他得以见到不少前代名家碑帖,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眼界,在书法艺术上得到长足发展。    由是观之,我们并不可对赵氏以一个好坏来作简单评判。

人品非同于书品,这道理十分明白。当然,若某人品格不够高,终日患得患失,不愿坐冷板凳,不思艺术之进取,一味考虑如何取悦于人或标新立异,其艺术品位自然不会很高。前文已言,赵孟頫无论在官场上,在待人接物中,并未失去一个旧时知识分子基本品格,相反,他对诗文、对书画始终刻苦追求古朴、典雅之高格调,这便不是凡夫俗子可与之同日而语的。至于艺术风格,实在是由学识修养、审美理想等构成,而其中艺术个性和气质又起着重要作用。

“流美”者可鄙之以“媚俗”,“奇绝”者可视之为“奸邪”,这本是因人废书之传统恶习。赵孟頫早年书学赵构,赵构也是拟王高手,其《翰墨志》云:“至若《楔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然自赵孟頫得《淳化阁帖》及屡观二王等墨迹,使他更能领悟书法真谛,也使他能超越宋人,比肩唐贤而直逼魏晋。

宋人书法,虽多宗二王,但因书帖多为辗转传刻而来,与原迹差距甚大,故宋代因帖学大行而书道衰微。而一批书坛名手,又每自我作故,正如苏轼所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但苏、黄等名家毕竟传统功力深厚,艺术素养全面,更有其过人天资。然天下功夫欠缺、资秉不足者终究居多,故宋代书法每况愈下,也是势所必然。赵孟頫正因看清了书坛弊端,便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回归传统,振兴书法之口号。而他本身更是一位身体力行者。

当然,赵孟頫注重传统,并非不求创新发展。但对一位追踪二王书法者,他既认为“用笔千古不易”,则只有在“因时相传”之“结字”上下功夫。这自然也为其创造增加了难度。赵氏虽正草隶篆无不精通,而因之名世者当是楷书。要在楷书上创出全新面貌,自是十分不易,但我们又分明可看出他创“赵体”中的艰苦卓绝之努力。

赵氏书既以羲之为根底,观其点画,虽不比《禊帖》变化多端,却可品味到更多质朴自然之趣。我们以后世出土魏晋书法与传世王书真迹相印证便可知之。前人或以这点来批评赵书之失,恐是未必尽知其追法古人之路数。而其楷书中常带行意,无疑取自于智永、褚遂良等六朝隋唐之人。至若结体,似乎于褚遂良、李北海、苏东坡处有颇多借润。

赵氏小楷凝重古朴,又有清爽健劲之气。继启古今,自成一格。

正因赵孟頫十分注重法度,力求传统基础上之创意,故而能在羲之之篱墙下,创出雄绝百代之赵氏书风。若说羲之飘逸,孟頫则多和畅;羲之遒润,则孟頫多舒展;羲之秀拔,孟頫敦实;羲之灵动,孟頫雍容。今天我们若以冷静客观之态度重新审视赵孟頫,再读《吴兴赋》,或许会另有感受。

赵孟頫墨迹《吴兴赋》,手卷,绢本,纵25.8、横282.95 厘米,首题“吴兴赋”,三字右边已残缺。正文九十一行,满行九至十二字,凡935字。文末赵氏自跋,凡三行,41字,卷尾有刘重庆跋。隔水后纸有李佐贤跋。自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另有“张应甲”、 “东海张甲字□书画”、“张应甲印”、“张洽之印”、“希逸氏”等印,卷首四方,卷后七方。

据赵氏跋,此手卷乃元大德六年(1301年)书二十余岁赞美故乡吴兴之旧作。词采华茂,雍容典雅,而又清新自然,颇有汉赋传统,且具魏晋风范。

此书正行相间,时参草书,后段草书较多,有渐入胜境之意趣。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神气一贯。此宏篇巨制,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之一。手卷原藏故宫博物院,1955年因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而归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作文七:《吴兴赋释文》500字

赵孟《吴兴赋頫释》

赵文頫《吴兴孟》 长赋2829.厘5,米2高.5厘米,册页8折叠幅整长卷式帧装。原为京北宫故物院藏博,159年经著名书5法家孟海沙先生联系之商,始入相藏江省浙物博馆至今。《

兴吴赋》是赵頫书孟作法中的品意得作,且其所之之书内出容本人所撰,于仅后就者言而在其传,作品中也是罕见的。(世片图由嘉可 扫自描《书》杂法199志6年四第期)

吴《赋》释文:兴

猗休哉与:兴吴之为也,郡苍峰峙,群北西山迤,腾龙舞兽云蒸,霞,造太空,自古起,始双夹溪流,繇天目而者三来里百曲折委。蛇,演漾漪涟束为碕,,汇为湖陂,湾泓皎渟,澈尺无百,贯乎泥中城缭于诸,,东注毗区具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知未所以之,受夫观山川发映照,日朗,清月气钟焉,冲和集攸星列乎。野斗势雄乎,楚越,禹神所之底定泰,伯之奄宅所自。面汉,下往开国,洎晋城之揽往据秀,沿流实千雉,势面作邑。故历是慎牧代必抡大才、,有选识。有前王、谢、、虞周后,何、有,柳、颜,风流互映苏治行同,符,皆以所上德意,宣俾民欢娱。乎况土地之所,生风之所气宜,人外无求,之有馀。用东其则涂泥膏腴亩之钟田,麦宿再,梗收稻所,便粒玉腰长,照及莒箱转输,旁,常郡凶年。无其南则虎伏之、山金之麓盖,浮图其标巅兰,若栖足其,钟相鼓闻,飞甍皇,华山绝衡,鲁史水

作文八:《学生作品(吴兴旺)》2000字

流星的馈赠

魏桥实验学校八年级八班   郑爽

一星陨落,暗淡不了夜空的灿烂,一花调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题记

那薄薄的一张纸,像沉睡的蝴蝶,慢慢地飘落在了梦儿的眼前,也像无奈的落叶,带走了梦儿的春天。

失望,无助,成了她现实的本色。

78分,红色的笔迹印在试卷上,也印在了梦儿的脑海中,那鲜红的分数在浅笑,那笑声时时回荡在梦儿的耳旁。

还记得那个春天,梦儿曾多次把英语做为自己的骄傲,而如今呢,骄傲的资本却在悄然消逝„„

今夜,梦儿习惯地站在阳台上,任轻风撩起她的秀发,再把它弄乱,那黑漆漆的天空毫无表情地注视着人间一切。月亮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了,星儿稀稀疏疏地嵌在夜空,无精打采地。

忽然,一束滑动地光线进入了梦儿的眼睛,“流星!”,“一颗,两颗,三颗„„是流星雨吗?还是那绚丽的烟花?”它们在消失,夜空并没有因此而沉寂,那一闪一闪地,不是更明亮耀眼吗?

一星陨落,暗淡不了夜空的灿烂,一花调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因为美丽的晚霞而停止扇动你的翅膀,不能因为茂盛的野花而停止你的奔跑,蓝天才是你所向往的地方,飞翔是你的生命,你的全部呵!

“失败是成功之母。”梦儿是从小伴着这句话长大的,不能因为一次的摔倒而停止脚步,跌倒后可以再站起来。继续努力,这才是对生命的诠释。

流星给了无助的梦儿新的馈赠,她在心底为自己祝福,希望它能在流动中释然。

记住这一天

魏桥实验学校八年级八班     李娜

周六,大妈让我到她家吃饺子,我来到大妈家里以后,大妈正在包饺子,妹妹却在袜子里大哭。原来她的病复发了,身子在抽风,我见她的身子一颤一颤的,问道:“妹,你哭什么呀,有病我们会看好的,不要哭了,你这样爸妈看了心里会难受的。”听了我的话,她止住了哭声,上牙咬着有点发青的嘴唇。看到这种情景,我也心疼地落了泪,大爷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坐着,一句话也没有,眼里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情,过了大约十分钟,大爷说:“起来走走吧。”她架起妹妹,妹妹的双腿交叉,伸不直的样子,我们扶着她慢慢地练习,泪水从眼眶里缓缓地流着,我心想:她怎么这么不知好歹,不能忍一下疼痛吗?又休息了一会儿,她便要自己试着走路,正走到饮水机旁边,突然,她的身子向右侧一歪,磕向了饮水机的一角,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被饮水机弹到了地上,随即眼角涌出血来。大妈来不及擦去手上的面,就用手压住了她的伤口,大爷慌忙打了一辆小面包车,拉着妹妹到魏桥包扎伤口。临走时,妹妹向我摆摆手,难道她不疼吗?看着汽车驶出胡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妹妹自从来到这世上,就经常生病,痛苦常常折磨着她,如果换成我这样,我能这样坚强吗?

下午,当我来到她的身边时,她刚从手术台出来不多久,“姐,我没事了,一点儿也不疼了,不用挂念。”听着她的话,我已经说不出话来,那淡淡的微笑在向我传递着坚强的信心。

这一天,我认识到主观臆断带来的错误,我看到了妹妹的坚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只有多一份坚强,才有胜利的信心,妹妹的遭遇让我收获了许多。

家乡的清明节

魏桥实验学校八年级八班    李娜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这次我一定好好过这个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我是念叨着这句话入梦的。

天还没亮,就被锅碗的碰击声吵醒了。我抬头一瞧,奶奶正一手拿着鸡蛋,一手用舀子往锅里添水,奶奶见我看她,忙说:“吵醒你了,再睡一会儿吧,煮好鸡蛋时我叫你。”满怀兴奋的我哪里还睡得着,穿好衣服走到屋外,发现弟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到桌边等着了。

奶奶刚把煮好的鸡蛋捞出,弟弟迫不及待地拿出彩笔,照着他的书上的插图涂起来,小飞机,奥特曼,喜羊羊„„我则选了几个好看的,给它戴上小红帽,穿上小裙子„„把它们放在一起,真是绚丽多彩。

吃过几个鸡蛋,我刚要出门,邻家的小妹妹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说:“我给你们送了俩鸡蛋,你们起得这么晚,我都把鸡蛋分完一遍了,咱们碰一个?”我说:“好啊。”挑了一个看上去硬的,弟弟在旁边喊:“加油,加油!”我们用劲碰了一下,结果我的破了,“瞧,我这都碰破好几个了,这叫天下无敌蛋!”小妹得意地说,“走折柳条去。”

河边,春风吹拂,一棵棵柳树枝条飘动,像少女的长发,柳树后面的田野里,碧绿的麦苗随风起伏,似乎在和我们捉迷藏。走到树下,看到柳条上浅黄的小叶嫩嫩地,有的还似小水珠在上面闪闪地发光,心想:这样嫩的枝条怎么舍得折呢?“快折吧,奶奶在家等着呢。”弟弟在一旁催促。我向上一跳,去抓最长的柳条,可以什么也没有抓住。爬吧,也顾不得什么淑女风范了,抱着树干,腿向上蹬,慢慢向上挪动,终于踩到了一个树杈。折完后,我一纵身从树上跳下来,衣服上已经满是土了。

回到家,奶奶把我们带来的柳条插到了大门两边的砖缝里,春天就来到了我家门前,看着绿意葱茏的风景,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快乐。

午饭后,妈妈领着我和弟弟去给爷爷扫墓。我们带上纸钱、馒头、饼干,因为爷爷生前喜欢喝酒,还带上了酒。我们跪在爷爷坟前,妈妈点着纸钱,嘴里说着什么。那跳动的火苗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爷爷那和蔼可亲的面庞,泪水已不知什么时间滑落脸颊。

家乡的清明节,淡淡的欢乐,淡淡的忧伤,都融进了少年的春光里。

作文九:《我看吴兴新变化》700字

——龙溪港上的一道彩虹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游玩,看到那美丽的南浦大桥,我非常的羡慕,感叹于它的雄伟,感叹于它的精致。

过了一年,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开发区的凤凰公园,我惊呀地看到了湖州的第一座斜拉桥——苕溪桥,虽然不及南浦大桥,但也是独特新颖的。又过了一年,我们家也搬到了距离苕溪桥不远旁边的住宅区,每当我早上上学,傍晚放学,我的目光都会被这座美丽的桥所吸引。   苕溪桥上有着长长的24根钢管斜撑着,两边各12根,顾名思义我们把它叫做斜拉桥。斜拉桥横跨于龙溪港上,龙溪港是我市的母亲河,长长的河流不知通往何方,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伴随那耸立着的斜拉桥。桥下不时地有轮船穿梭,还有渔夫驾着小船撒着鱼网,收获着满载的喜悦,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你们还记得吗?几年前,这条河面上还都是漂浮的垃圾,河水混浊,附近的化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污染着河流,使得鱼虾都无处藏身。为了建设美丽的新区,市府有关部门经过严格的整顿治理,龙溪港的河水清了,河道宽了,河边散步、乘凉的行人多了,大家都流连忘返于这桥与水的和谐之间。夜晚,是苕溪桥最美丽的时候,桥上长长的灯管发出那五彩缤纷的色彩,映照在河面上,与河水相映成辉,潺潺流动着的河水泛出一道道鳞光,煞是美丽。桥边的凤凰公园里不时地传出优美的舞曲声和阵阵的欢歌笑语。

听爸爸说,以前这里是一片农田,人们住的是低矮的平房。经过了几年的建设发展,人们在这片农田上建造起了美丽的家园,再也找不出昔日的荒凉。站在苕溪桥上远瞭,看那耸立着的高楼大厦,有高级的民用住宅,有新颖的办公大楼,有独特的购物广场。这里聚集着智慧的人群,创造着新区美好的未来。

你看见那道美丽的彩虹了吗?它是那么的耀眼夺目,那么的五彩缤纷,它照亮了湖州,改变了湖州,推动着湖州。

作文十:《吴兴保诗词选》6600字

秦陵怀古(一)      小径苍苔红野榴,崇陵高处一望收。   边塞北环荒碛外,函关东控冷烟流。   多少艳骨锁地宫,百万甲兵伴魂幽。   千秋江山何短命,烽烟起处秦人羞。      秦陵怀古(二)      岁月无情作掩饰,皇陵平常少痕迹。   当初人间风雨苦,如今地下江山奇。   血飞戈横将士悲,刀光剑影鬼神泣。   一统暴苦功推一,江山短命帝业虚。      秦陵怀古(三)      一路欢歌秋高爽,驱车陵前拜秦皇。   远眺云烟山托日,近望松柏雨滴响。   意收深宫爱非浅,魂断沙丘恨难忘。   可怜百万匠人骨,鬼魂不能回故乡。      秦陵怀古(四)      万里长城万里长,放眼四周何苍茫。   长城内外埋枯骨,秦陵上下弃野荒。   边关冷月征人泪,壮士悲歌黎民伤。   匈奴经究挡不住,空吼秦腔诉秦皇。      兵马俑怀古      千年江山万年魂,骊山处处多行人。   秦关东尽长安风,汉雁西来渭水云。   威加四海兵车行,横扫六合寰宇清。   千秋霸业总成空,万世犹存是秦俑。      西安怀古      阔别多年古城过,又闻秦腔和唐乐。   烽烟凝作帝王坟,渭水化为枯泪波。   雁塔余生云缠雾,阿房烧尽宫丧火。   苍茫问道何如意,晨钟暮鼓吟蹉跎。      骊山怀古      骊山一日好风光,游人如织话短长。   不爱江山爱美人,可怜社稷怜上皇。   只闻渔阳惊鼙鼓,不见雄师赴战场。   风流天子误天下,红粉何以担兴亡。      骊山怀古      寒霜散尽满目秋,群山苍莽游人愁。   杨氏女儿喜霓裳,唐家天子爱风流。   可恨负却蛾眉爱,可怜抛去玉人忧。   可否惭愧笑牵牛,可叹人君泪空流。      黄帝陵怀古      黄陵城北走车晚,落霞相伴到桥山。   一路碧郁可登攀,千年始祖用心谈。   中原定鼎硝烟靖,两岸嘤鸣祖脉还。   一�黄土掩风流,蚩尤何恨败输残。      炎帝陵怀古      拾级登临气色新,苍松翠柏郁葱葱。   抬眼百帝两厢立,俯视江山一何春。   先人陵前祈福寿,后辈心中俯身躬。   但得遍尝民间疾,迎来天下满天虹。      曲阜孔庙怀古      九进院落何严谨,金碧宛如帝王宫。   杏坛文圣多启蒙,大成圣殿集大成。   弟子三千可无意,贤人七十多有情。   一代宗学归鸿儒,多少帝王封尘中。      曲阜孔庙怀古      往昔是否多寥落,今日繁盛敬虔诚。   一代宗师创鸿儒,千古礼乐尚诗经。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篇专著定乾坤。   当年困扼寄春秋,直把圣人当凡人。      曲阜孔庙怀古      洙泗潺�润物苏,千年环绕素王都。   仰圣门前轻话语,大成殿内屏声呼。   仁义礼智安天下,忠孝廉信定社稷。   心随先哲遨云际,惭愧当年不读书。      曲阜孔庙怀古      四书五经称典经,鲁壁深藏万事功。   当年寥寥弃荒野,如今攘攘敬文宗。   多少俗子生如死,千年圣人逝如生。   道德文章天下事,诗书礼乐刻心中。   亚圣庙怀古      邹县南关驰名地,古柏入云何苍郁。   断机劝学传千秋,择迁教子敬贤母。   礼仪德儒称贤哲,道德文章尊先师。   一旦论著昭天下,千秋经典动天地。      山海关怀古      山峦叠嶂万倾波,雄关起处云烟锁。   千秋故垒铁骑过,万里长城苍龙卧。   冲冠一怒失红颜,将军横戈悲碧血。   千年故事关下演,原来匆匆皆是客。      山海关怀古      苍龙入云横大漠,万丈雄关飞天落,   晚炊烟里披寒雾,古戍楼前浸冷月。   今日关山感鸿蒙,昔年边燧经铁血。   万里长城今犹在,临风舞蹈吟豪歌。      嘉峪关怀古(一)      飞檐凌空威武立,不愧天下称第一。   哪朝莺鸟鸣翠柳,多少游人吟千古。   古楼放眼尽苍茫,江山满目飞思绪。   日落苍山血燃空,筑关终非千年计。      嘉峪关怀古(二)      城楼舒眼四海茫,蛟龙蜿蜒天地长。   寒风冰霜一身尘,铁马金戈泪满裳。   秦砖汉瓦仍依旧,唐风宋韵尽沧桑。   燕子鸣声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嘉峪关怀古(三)      登临古楼情飞扬,长城内外是故乡。   大漠边关浸冷月,阳关古道话短长。   雄关两头挑江山,华夏一脉连心房。   千年往事随风去,兴衰沉浮关内藏。      居延古道怀古      祁连雪峰映碧空,风尘道上感古韵。   犹闻鼓角长城疾,欣看山花塞上红。   万年胡杨迎高客,千古黑河嵌巨龙。   居延道上多春色,欲乘长风溯雁踪。      赤壁怀古(一)      古人高吟浪淘尽,凝立赤壁得余心。   惊涛未许一舟平,骇浪又见三国情。   孰料苍天起东风,才有社稷定三分。   烽火早已成旧迹,惟闻江天鹤空鸣。      赤壁怀古(二)      多年久盼过赤壁,三国战场多神奇。   今日东风犹吹面,当初烈火正趁时。   多亏孔明联吴蜀,才有周郎纵火毕。   汉家江山成三足,不是三分不成史。      赤壁怀古(三)      鸥影多情融秋色,江天万里洒流霞。   将帅直指飞赤壁,风帆破浪入危崖。   折戟沉沙倚东风,锁乔掠美拒曹家。   过眼云烟落衰花,惟有江山美如画。      武侯祠怀古(一)      古柏巍巍郁葱葱,千年莺鸟鸣长空。   武侯端坐祠堂内,游人敬拜感胸中。   挥谋自如酬三顾,运筹帷幄报两恩。   苍天不教中原回,遗恨千古叹英雄      武侯祠怀古(二)      萧瑟秋风荡柏松,灵草绕墓吊英魂。   两朝霸业随流水,一统雄图付乱云。   几个伯乐识名马,多少主子藏良弓。   隆中枉论三分策,天赐三足归两晋。      武侯祠怀古(三)      千年昭陵锦江流,江畔游客祭武侯。   茅庐三顾知遇恩,名相两朝志难酬。   天下三分歌伟相,忠贞两表耀千秋。   明知阿斗扶不起,也要血泪酬主恩。      武侯祠怀古(四)      躬耕研读务修身,仰观俯察卧隆中。   布衣胸怀天下事,高士腹藏经纬情。   惟有以死报知己,只能一诺竭忠悃。   鞠躬尽瘁无古人,死而后已泪秋风。      九宫山怀古(一)      登临九宫意飞驰,轻风细雨惹情思。   修陵冰石犹落泪,绕树寒鸦尚空枝。   顺皇威名留日月,享殿云松滴泪珠。   可怜京都四十日,通山无情和血泣。      九宫山怀古(二)      雨后青山烂漫晴,一上九宫拜王陵。   苍松翠柏滴血泪,雄鹰高雁鸣长空。   闯王醉心皇帝梦,将军拜倒石榴裙。   疆场百战钢铁汉,竟作孤坟荒岭魂。      九宫山怀古(三)      久盼心切上九宫,峰回路转入苍穹。   石龙瀑布啸深谷,云湖碧波映长空。   非要相信牛金星,为何错杀李将军。   兴亡逆转何其速,惟留孤冢伴秋风。      云台怀古      伫立云台客多情,二十八宿迎远朋。   八千将士战昆阳,一代英主振乾坤。   当年只记殷丽华,如今却封众功臣。   岂非图个执金吾,白衣一样坐龙庭。      玄武门怀古      世上名门引世人,世人门前论古今。   寒刀冷矛争天地,腥风血雨遗鬼魂。   所幸已明水载舟,更喜早知铜为镜。   富贵荣华总无凭,往事如烟成云梦。      五丈原怀古      秋风萧萧卷衰草,驻足敬拜感古人。   长叹苍天太不公,哀慨大地何绝情。   八阵图空付瑶琴,五丈原前泪秋风。   余年难做陇亩民,国人碎心遗长恨。      黄鹤楼怀古      极目江城一望秋,仙家玉笛自悠悠。   婷婷玉女青山秀,闪闪明珠白日流。   梦逐鹤飞烟浩渺,龟蛇静卧雾芳洲。   千年华章终觉老,江山代代竞风流。      岳阳楼怀古      名楼百尺矗荆地,阅尽人间春色奇。   幽峡江流衔璧月,洞庭波涌接天地。   三湘浩渺涵秋影,七泽潆洄蕴豪气。

一篇名记传千古,忧乐天下怀社稷。      滕王阁怀古      轻风送我上楼阁,胜境崔嵬气象多。   极目苍峰悬黛色,俯视碧湖震涛歌。   也见落霞白鹜飞,真个长天秋水色。   滕王早逐东流去,千年华章忆王勃。      浔阳楼怀古(一)      浔阳江水万顷波,极目远眺何辽阔。   一对爱侣几忘我,几个雁鸥眼前过。   自古英雄豪气壮,从来好汉不平多。   千年一个宋公明,反诗题壁吟豪歌。      浔阳楼怀古(二)      正是江畔月圆时,登临楼台望无极。   风平浪静几叶舟,月明星动一首词。   不闻江上奏琵琶,惟记楼中题反诗。   古今多少多情客,慕名驻足思千古。      屈原故里秭归怀古(一)      伫立江边感不禁,万千思绪吊诗魂。   香草有情生绿意,美人无奈近黄昏。   一川烟雨九歌泪,万点榴花三楚心。   虽是狂澜难力挽,纵身犹起浪千钧。      屈原故里秭归怀古(二)      雄魂犹荡汩罗江,龙乡胜日映朝阳。   轻舟竞渡渔歌近,绿叶环踪糯米香。   缠缠绵绵情不尽,包包裹裹用心量。   百代风骚扬正气,野艾悬门岁岁芳。      杜甫草堂怀古      蜀都岸畔草堂卧,四周翠竹有高节。   千年锦江春常在,一方花草绿茵多。   云卷云舒天上散,风去风来人间阅。   山河满目泪沾衣,哪管茅屋秋风破。      白居易草堂怀古      花径芳菲隐谪居,如琴湖畔草萋萋。   犹忆西湖胜西子,尚记清波沁心脾。   浩叹同是沦落人,谪居尚为百姓福。   千古心潮歌长恨,一腔热血筑湖堤。      苏祠怀古      一舟潇洒夔门去,万里波涛翠云舒。   鸟因初穆言堪婉,竹为怜深色自起。   古井能捞宋时月,瑞莲难觅花并枝。   大江东去唱风流,两宋雄词沐至极。      眉山三苏祠怀古      林木葱茏眉山坡,父子宗祠紫气多。   雀牌座绕茶香后,亭榭草薰花气活。   镏金匾上光芒射,洗砚池中香墨泼。   阁台巍峨掩天宇,高文雨洒笑江河。      陶渊明故里九江马回岭怀 古      群峰隐约过柳林,陶公故里凝驻停。   蝶舞莺啼千载梦,人来客往几多情。   折腰不为五斗米,屈尊仅作三月令。   世上真有桃花源,多少名流老山林。      开封府包公题名记碑   怀 古      荒草掩蔽百花丛,混杂隐匿妍丽中。   人云世上无廉吏,谁说天下少良臣。   铁面冲出阎罗界,黑脸收回百姓心。   清廉正气神鬼惧,面黑心赤铸雄魂。      渭水怀古      半生不遇莫嫌迟,渭水知遇古来稀。   千古流水奔东去,多少志士扼腕泣。   宁可直中钓王侯,不在曲中求酬志。   武圣宗师传千秋,白须兴周千古奇。      大雁塔怀古      塔上曲江好胜景,凭眺长安士子情。   千年江山云雾在,多少楼阁风雨中。   高僧法师弘佛法,大唐皇家藏真经。   等到慈恩题名时,身不由己宦海中。      都江堰怀古      叠翠堆红款款风,锦城佳气日蒸蒸。   鱼嘴分波过古城,碧峰无改亦无声。   浮云只管变今古,玉垒焉教块垒平?   秦王霸业争辛苦,千载人来吊李冰。      寒山寺怀古      慕名枫桥到寒山,难与古人感秋晚。   拾寒何处觅遗踪,追雁村桥看客船。   古寺年年渔火月,游人天天云雾烟。   胜景最解思乡愁,诗韵钟声不思还。      卢沟桥怀古(一)      星光溅玉邀明月,长桥两岸秋烟隔。   石狮昂首对霜天,寒江横卧通城阙。   静听风吟凄清咽,犹闻战火金鸥缺。   惯是国门征战地,故留群狮桥上卧。      卢沟桥怀古(二)      千载风云说大都,黄尘古道烟缭绕。   崇墉拱北城池结,燕蓟染血艳阳照。   兴衰成败多少狮,悲欢离合千古桥。   春深犹恐群狮睡,遥对燕山唱大刀。   白帝城怀古      白帝城高栖身时,永安宫殿悲先主。   江浦烽烟塞地滨,夔关杀气腾天际。   复汉托孤心未已,吞吴遗恨情自泣。   明知后主不可为,也要血泪酬知己。      垓下怀古(一)      秋高客临垓下吟,思绪飞扬欲断魂。   山低水浅无惊浪,风高船摇起乱云。   霸主一世逞英雄,豪气千秋贯长虹。   乌江凄雨凝血泪,长安明月照宫人。      垓下怀古(二)      登临斯地百感生,耳畔犹闻万马腾。   当年乌江泣血雨,今日垓下伤游人。   壮士断腕感天地,英雄末路泣鬼神。   尚有心思惜乌骓,江山易姓空美人。      垓下怀古(三)      逐鹿中原共亡秦,烽烟四起乱纷纷。   岂容楚河半寸失,焉让汉界一块分。   勇而无谋非好汉,本而有色是英雄。   江东父老多翘盼,耻向东吴复起兵。      垓下怀古(四)      停车怀感慕战神,虽败犹荣真英雄。   谁云无赖不读书,只怪子羽太多情。   十面埋伏千秋恨,四面楚歌万古风。   江上几雁乱哀鸣,默倚荒祠百感生。      昭关怀古      轻车一路伴歌声,青松翠柏郁葱葱。   眼前岘山吐新意,昔日昭关涌古情。   君非臣是恩已绝,家仇国恨关锁魂。   一夜愁白子胥头,苍天终了千古恨。      黄山怀古      名山胜迹天下闻,中有咽喉锁古城。   不见千年烽火杳,但现一抹淡烟横。   偶遇野果林中落,总是松风石上清。   当年春申君不见,远处有钟自声声。      茂陵怀古      苍松翠柏满眼青,游客品评话帝君。   俯视江山飞思绪,仰望苍穹越长空。   壮士寒霜啸沙场,征人冷月泣鬼神。   文治武功彪青史,铁马金戈叹虚梦。      陈桥怀古      古树荒台过陈桥,系马古槐显辛劳。   若非千古兴王地,哪得万世加黄袍。   杯酒从容释兵权,文武张驰顺天道。   烛影斧声千古谜,几分真假是蹊跷。      成吉思汗陵怀古      大汗塑雕落碧空,威武神俊艳阳红。   草原疾风哀草冢,奶酒香醇溢云中。   狂飙席卷驰万里,雷霆横扫震千军。   不只弯弓射大雕,横跨欧亚寄豪情。      西夏王陵怀古      秋风落叶萧萧下,几座土冢映晚霞。   衰草掩没夏王碑,残阳斜照帝王家。   一统大漠驰铁马,称雄草原卷黄沙。   几番起落几番雨,兴衰成败任叱咤。   读史怀朱元璋   夜深读史心潮起,掩卷静坐有所思。   当初丐帮呼和尚,如今金銮称天子。   兔死狗烹继先河,鸟尽弓藏承遗志。   惟恐江山不稳固,至死难料应燕子。      芒砀山怀古      千年名山话沧桑,永城云岚缠芒砀。   务心晒书笑沉浮,挥剑斩蛇思兴亡。   宁为大义为天下,不做亭长做上皇。   可笑古人不读书,为何也能著华章。      陈胜园怀古      陈胜园中话陈胜,耳畔犹闻兵戈声。   风卷残云觉凉意,雨打闲树感秋景。   农家锄头挥冷月,平民戍子盼天晴。   千秋功业一碑碣,渔阳误期谁为凭?      蠡园怀古(一)      置身园中思范公,忍辱灭吴堪忠君。   兔死狗烹谁看破,功成身退几人隐。   荡舟高歌泛五湖,隐姓埋名敬陶公。   望尘莫及叹千古,丈夫屈伸虑始终。      蠡园怀古(二)      云淡风清趣喧晴,翠烟莺啼绕香径。   志士胸怀天下策,英雄腹藏助越功。   功成身退劝文仲,隐姓埋名弃狗烹。   不恋荣华弃富贵,西子何忍献吴宫。      张良庙怀古      松环竹绕暮云爽,绿隐丹墙路花香。   刺椎匿影为天下,纳履受书成栋梁。   功高不慕弹冠客,位尊宁为白衣郎。   拒封托道求逍遥,超然遁身有良方。      解州关帝庙怀古      帝君雄姿世人说,忠义牌坊堪楷模。   春秋大义扬清波,天地高情追日月。   嫉恶原本无可非,轻傲从来致灾祸。   辜负当年桃园义,舍弃荆州却奈何。      剑阁姜伯约墓怀古      蜀道天外鸟飞绝,边城战云过剑阁。   四周荒村锁剑气,千年江声故垒咽。   鬼魂哭断千崖雨,杜鹃啼破江风烈。   草木情吊汉将军,千树梨花不忍落。      戚继光祠怀古      将军肃立同日光,眼扫江水慑虎狼。   封侯拜相非本意,横戈平倭乃固想。   哪个虎帐朝磨剑,谁人铁衣夜逾疆。   刀光剑影海波里,后人祠前话沧桑。    编 辑 董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