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哲学 >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400字 怎样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400字 怎样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时间:2019-11-11 09:25:3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纪念九一八演讲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400字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1931/9/18,“九一八事变”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

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作文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1000字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五千年文明积淀,六十载奋勇争先。在这短短几十年里。中国这条巨龙完成了蜕变,令世界为之惊叹。也许今天的我们会因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但当我们向前看,回首那段灰暗的历史,我们更多应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

唐太宗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的记忆总是闪烁着微茫的灯火,文明的脚步一直在探索中风雨兼程。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回首中国三千年文明史,盛衰之事,历历在目。

在隋唐时期,中国可谓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曾使多少人引以为豪。然而,到了清代,统治者沉醉在即成的果实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到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中国角角落落的时候,等到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签订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美梦也就走到了尽头。他们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也没有铭记历史的经验。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 “东亚病夫”到“华

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中华民族每位儿女都是祖国的孩子,祖国不够强大,就像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不光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   堂堂中国偌大民族,居然任一弹丸之国欺凌日久日甚!

中华之所以大而不坚,众而不精关键在意识不足,觉悟不到;人人只为自己着想,人人为私己之利不择手国人自残,哀哉!!   国人就不能够凝做一团,厚积博发吗?

同学们!复兴中华,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以史为鉴,带着先祖留下的5000载文化积淀的自信,在由英雄前辈努力换来的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里,努力而踏实的过完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当我们大四毕业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有自信的接过时代给我们的接力棒

也许,没有人为我们的青春呐喊助威,也没有人为我们的艰辛著书立传,但我相信,那执着的奋斗与追求将载入我们的生命,沉淀出最美的诗句。跋涉中的山水只是屏障,跨过去的艰险才是最美的风景!

作文三:《纪念九一八演讲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400字

追悼九一八敷陈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九月,与很多重小事件瓜分在一块儿,在近代中国汗青上让国人梦寐以求!1842/8/29,《南京条约》签定1856/9/2,天京事变,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打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战斗,左名贵就义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1931/9/18,“九一八事变”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另有与第二次雅片战争有关的……

汗青无意偶尔近似的让民气碎,要是不有真正的镜头、粗疏的翰墨、残缺的异景,我们简直难以置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汗青下场是汗青,尽管历史已颠末去,但不会消逝得九霄云外,历史流下的不单仅是一堆原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汗青,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不有记载,任何伟大的器材,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风气于服膺胜利、成功与光辉,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汗青老是不休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群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晓得“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何处去”。

以往的汗青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慨叹号,以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罕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惨重而疾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忿与思量。中国人不该该、不成能更不行以遗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断,诚然斑雀瘢点但蜻蜓点水:从雅片战争、第二次雅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片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奋斗到南京大格斗;从雅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穷力尽心、难能可贵!公理与峭拔、文明与开化、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汗青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中兴的匹面,时分警示着咱们每一名中华小辈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咱们中的不少人俨然决定了沉默。不晓得沉默的因由是什么,渴望不是由于麻木,也不是由于健忘,依某些国人的概念,对付过去,尤为是痛楚,就会接纳“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草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每每让咱们深感“遗忘文明”在一些国人脑筋中很有市场。一些商家掉臂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礼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群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愈来愈微薄、轻狂、狂躁、极端与急功近利。

咱们的同胞中,对失利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认识的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遗忘了本身的汗青,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效率;获取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翌日的纷繁更改的天下大潮中,获得左袒,各行其道,更会不时地反复自己的舛错。不是从沉没中暴发就在沉没中殒命。听说,冰心白叟暮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然而每每提笔,“居然一个字都不有留下”,“由于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纯粹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惋惜》)。

“历史的患难无不以汗青的巨猛进步来补偿”。只有咱们一块儿来揭露攻打者的罪恶、叩问冷酷者的本心、敲醒屈曲者的心灵。绝不批准无耻者别有效心地歪曲汗青,毫不容许屈辱的旧梦再现,毫不准予重蹈蹂躏人权、亵渎文明与破不好公理的覆辙。汗青教育的必要任务是培育种植提拔和教养每一个庶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存在认同感、尊严感、尊严感、羞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汗青意识组成国民意识与民族物质的中心模式,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百姓培养的大计。汗青认知干系到国家长处与民族利益。进修汗青的意思主要有富厚自我、进行共性、削减失误、放慢成长、卖力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思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总体人格,正文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估和自我认知的需求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个人,这些都耐久弥新地给人们以净化、垦荒、勉励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踪了,史学求助紧急的话题并非耸人听闻,历史教育的延误、没落与失足的顺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与分享。我试图让汗青教育再也不丢脸,再也不困窘,再也不令人冷视,因此从盘桓到呼噪、嫌疑到憬悟;从不解到求索。我力争让历史能够成为润泽学生生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汗青的深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身,声张本人,营建一个有血有肉、道理交融额定是有独立品德的“人”。由此,我也有执着的决定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起源,克服松弛、安适或畏难生理,力争做个“有思维”的历史先生,发奋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挚、尖酸与广博,尽情表现其宽阔、活跃与逊色,发掘真善美的内涵……“生于忧患,死于安泰”。人人凡是从昨天走到昔日,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骚人物,无一破例都成为急忙的尘寰过客。对历史络续触摸与寻思的历程,即是文明积淀的进程。历史是永不连气儿的岁月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不过这一

进行长河中的一段,几许兴亡枯荣,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慨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天时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汗青,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汗青有两种汗青,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汗青。主观汗青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咱们可以随时摄入,随时推断,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目下当今、未来的进行,未尝不无益处。叩问汗青,掩卷叹气!这种情结不只仅是容易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不过岁月,永无庸失的却是祖先对千秋人事的驰念。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满盈着“血与火”的旧事浮光掠影,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郑重告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克不及两次踏进统一条河里”,不便是从昔日的经验教导中时分照料着这后视镜徐徐向前跋涉?描摹与记载,追念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将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进步的行囊,虽笼统繁重但路线必不行少。公务员写作网  ://.gwyxzw./

作文四:《廉政准则反腐倡廉演讲稿:以史为鉴清廉人生》400字

以史为鉴  清廉人生

当我们拿着人民的粮饷,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是选择勤政廉洁,两袖清风,还是选择纸醉金迷,腐化堕落?我们来听下面这些例子,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黄治峰,田阳县百育新民村人,红七军高级将领中唯一的百色人。。两只保险柜里放有数百万元的人民币和美元存折一本,还有铂、黄金项链及劳力士等名牌手表40余件以及3套房地产资料。

你们猜,这些物品真正的主人是谁呢?——张廷登,曾经的田阳县委书记、自治区民政厅厅长。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贿赂共458万元人民币,1.5万美**劳力士手表等物,最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在接受审查时,张廷登说:“我是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读初中高中时没有蚊帐、棉被,和两个同学挤在一起睡。高中毕业后,年近七旬的父亲靠打泥砖供我上大学„„”最后,他痛心疾首地说:“我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后悔莫及。想当初,假如我能抵挡住不正之风,不拿这不义之财,也许我的政治生活更加光彩”。

作文五:《以史为鉴》800字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中华”是中国与“华夏”的合称。所谓“中“,就是天下之中,所谓“华”,就是有文化的民族。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发展,“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整体中华民族基础上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更定国为“中华民国”。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彻底的独立和解放,更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大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博大情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在唐朝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繁荣昌盛,许多外国人都增到中国留过学,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气势宏大,成果丰富。

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成了一段屈辱史,一道让所有人都不愿揭开的伤疤,其中最让人痛恨的,莫过于抗日战争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强占了中国的东北全境。我们的祖国北日军铁蹄肆意蹂躏践踏。中华民族危急,抗日救运动由此兴起。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同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弹丸小国日本,资源匮乏,对地大物博的中国早起垂涎三尺。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抛出了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妄国将中国,朝鲜收入囊中。

在日本的大陆政策的驱使下,日本将魔爪一步步伸向中国,便扩大战争规模,发起九一八事变,一. 二八抗战,华北危机一二. 九运动,等一系列战争。最让人咬牙切齿,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莫过于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了,邪恶的日本人在中国滥杀无辜,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如集体枪杀、火烧、活埋、枪刺、刀砍、沉塘…….更有甚至把中国同胞的人头割下,挑在枪上,漫步街头,嬉笑取乐。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时先烈们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师评语:本文以史为例,富有激情。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理应“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六:《以史为鉴》3500字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唐太宗三鉴之一。它向人们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凡是政治清明,顺天应人,则可兴盛;反之,凡是黑暗腐败,倒行逆施,则必然灭亡,概莫例外,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唐太宗深谙此律,故造就了一个辉煌的贞观之治。

值得效法的治绩,方方面面非三言两语所能尽陈。仅就用人不滥而言,则是独树一帜。据史书记载,在贞观年间,太宗大刀阔斧的精简机构,将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从而减轻了人民和社会的负担。

到了北宋时期,宋仁宗则与此相反,官员浮滥成灾。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授官,甚至在襁褓之中也有官阶并领取俸禄,以致中央政府内外官署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所管辖疆域仅为唐朝的二分之一。有很多官员只挂空衔,不做实事,称为“寄禄官”,用以表示一定级别领取薪俸。故宋祁曰:“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意思是说,州县的面积和范围并没有扩大,而官员则是以前的五倍。

臃肿是溃烂之始,宋朝由于吏治腐败和人才政策的失误,使宋王朝积弱积贫,显示出封建末路的本色。

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相对照,孰优孰劣,孰兴孰衰,不问可知矣!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总结历史,学习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是历代统治者必备的取舍常识。是取贞观之治的善政呢?还是取宋王朝的吏治腐败呢?无需讨论,百分之百应取前舍后。然而,说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

2011年10月13日,据《华商报》报道,日前有网民发帖称:“陕西山阳县房管所长张惠阳任所长达20年,其间本人很少上班办公,特别是2001年以来脱岗在外承包工程,个人在西安成立了陕西惠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房管所的事他用电话指挥。”

无独有偶,2011年10月11日长沙政法频道报道:银行副行长,十年不上班,领走百万工资。该事件是由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市分行退休行长易国梁实名举报的。举报称:副行长万志能,十年不上班,照常领工资,并享受所有的福利待遇。而他自己在这十年间,一方面挂着副行长的头衔,另一方面在老家曲尺乡投资了几百万,跟别人合伙搞了一个砂石厂,据记者现场调查,老闆就是万志能。

哀哉!宋王朝的“寄禄官”又展现在我们眼前。弊政万端,莫甚于十羊九牧,人浮于事。曾记得,蒋家王朝覆灭之前,吃空饷的现象极为普遍,府库因此空竭。只有恃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苟延残喘,但曾几何时,飞灰烟灭,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人应清醒的看到,我国的现状并非尽如浮夸和粉饰那么乐观,必须直面现实,深切体会百姓之疾苦。2011年4月16日,据有关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以来,造就出96万千万富翁。即便是事实,岂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和十三亿人口,二亿四千万打工族比较占多大比例?单就二亿四千万打工者而言,其中包括农民和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这一群体,背井离乡,抛家舍子,聚少离多,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到头来结果如何?真是一言难尽!

因为某种原因,笔者先后与三个中型公司有所往来,情况了如指掌。跻身于所谓金领阶层的不到10%,他们的薪酬根据地域的差别分别在3500-5000元不等,或更多些。部门主管或经理,薪酬均在2500-3500元之间,这部分人也不到10%。剩余的80%以上的一般打工者,月薪均在2500以下。面对当今物价比胡子长得都快,工资比眉毛长得还慢的时代,这些打工者尽管节衣缩食,仍然难逃月月光或略有剩余的窘境。有位毕业工作三年的陈某某,在互动时对我说:“真是死死不了,活活不好哇!”余闻之,惊讶之余,细细想想,也是实情。通常说来,大专院校毕业生平均年龄在二十二、三岁,三年下来即是二十五、六岁。这是人生不可逾越的谈婚论嫁的年龄,依然两手空空,何以为计?这就是打工者面对的严峻现实。君若有疑,请打工者自己说说看,便可证明在下所言不虚。

回过头来,再看看房管所所长张惠阳、银行副行长万志能,张惠阳薪水几何?未经报道,在下不能妄加猜测,但绝不会低于一般的打工者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副行长万志能脱岗吃空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将百万巨款轻易地收入囊中,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窃取普通打工者三十多年的收入。

百姓还有活路吗?看官诸君,可能还不晓得对万志能的处理结果吧?笔者特别关注对该事件的后续报道。此事曝光两天之后,政法频道记者到该行追踪采访,只见万志能坐在办公室,头也不抬的说了句“我向大家道歉”!当记者问到对万志能如何处理时,领导回答说:“让他脱离砂石厂,上下班严格考勤。”这一严重事件就此轻描淡写地草草收场了!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常理而言,最公平最宽容的处理有二:

其一,缴回百万非法所得;

其二,开除公职。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万志能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架势,鱼与熊掌兼得!岂非咄咄怪事?

“官不可以私予,人不可以私取官。”《晋书·陆华传》

意思是说:官爵职务不能根据私人感情随便给人,人们也不可以凭借私人关系猎取官职。

俱往矣,今非昔比。不倚仗私人关系想谋取一顶乌纱帽,难于上青天!难怪素闻百姓说:“如今要办事没有背景,跑断腿也没用!”背景是什么?就是现代版的朝里有人好做官嘛!

岂止百姓早已看透如今的世道?连官老爷们自己也常常以此炫耀。

据2011年10月8日《南方日报》报道,安徽桐城县范岗镇纪委书记李成富,在桐城市人民医院大打出手,将一位医生打成重伤,拳脚相加的同时,狂吠道:“我上面有人,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

这是赤裸裸的自供状。竞选,我上面有人罩着,我怕谁?横行霸道,我上面有人保着,我怕谁?

李成富如此,万志能又何尝不是有恃无恐呢?当一天两天的“寄禄官”,也许能蒙混过去,可那叫漫长的十年哪!领导竟然装聋作哑?不!正是他们罩着保着,迄今方能鱼与熊掌兼得。不禁要问:“我上面有人。”究竟是何人?答曰:“非赵高即严嵩是也!”

“官爵乃天下之官爵,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悦而民服,岂不难哉!”《汉书·鲍宣传》

(译:官职爵位是天下人的官职爵位,所选取任职的人不能胜任这一官职,官职得到的又不是所需要的人,这样还指望上天欢悦、百姓敬服,岂不是很难吗?)

时下,如万志能、张惠阳这样的“寄禄官”尚有多少?如李成富这样嚣张跋扈的刁邪恶棍尚有多少?罩着保着他们的赵高、严嵩又有多少?

他们为非作歹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是天怒人怨!百姓不需要他们,更不欢迎他们。百姓需要的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享有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百姓需要的是: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绝对不甘心忍受这群“寄禄官”的剥削和压榨。副行长万志能、房管所长张惠阳者流,对所在单位而言,并非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更不是编制内的必须官员。十年不在岗,房管所和银行的“地球”照样转,则足以证明他们纯系多余的冗员。其作用只是危害社会,增加人民负担。有他们存在一天,就休想太平!

那么天下如何才能太平?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岳飞做出了响当当的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二十五史·岳飞传》

善哉!斯言。武臣不怕死,是指战争时期,姑且不论。现在是和平年代,文臣不爱钱,则是永保天下太平的前提。

可是现在的官员是何等模样?诸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清二楚。要说个个贪财好色,显然有失公允,敝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是放言。但要说很少有不贪财好色的,准保没错。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希冀官方能果断地抑浊扬清、刮骨疗毒,做出一些挽回公信力的,使百姓拍手称快的事情。否则,单靠媒体曝光,而后不了了之,恣其所欲,任其所为,只能更加失信于民,激起民愤。其后果如何?只待历史做出答案矣!

民意不可违,当年郦食其就一针见血地对刘邦指出:“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就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里说得很明白,民则是统治者的天,而食又是民的天。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谁违背民意,谁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天下!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明的皇帝,正是由于他时时刻刻戒慎戒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顺便将太宗的《戒皇属》援引于此,以飨诸君。

太宗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

( 译:唐太宗告诫他的家族说:“我即位已有十三年,在外面断绝了游览观赏的乐趣,在宫中拒绝了歌舞美女的娱乐。你们这些人,生长在富贵之家,在深宫中长大。皇帝的儿女和亲王,首先要做到约束自己。在穿一件衣服时,就要怜悯蚕妇的辛勤劳动;每吃一餐饭,就要顾念农民的劳苦。” )

太宗《戒皇属》要义有三:

其一,以身作则;

其二,要求家庭成员必须克己自律;

其三,告诫儿女与亲属,时刻莫忘百姓疾苦。穿一件衣,吃一餐饭,当思丝丝粒粒来之不易。

太宗贵为天子尚且如此,当今的为官者意欲何为?应深思之,慎行之

作文七:《以史为鉴学管理》800字

以史为鉴学管理

2014年8月,我有幸成为全国大学生士兵提干对象岗位培训大队的一名学员,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受益匪浅。这周以来,我又担任中队模拟任职干部,结合几天的工作以及之前积累的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我对基层消防部队的日常管理方法,有了一些浅薄的见解,现一一剖明与大家探讨:

一、以法制人

“法”在这里特指我军三大纪律和消防部队各项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制”在此处指约束,制约。昔日刘邦入咸阳城,一不称王,二不掠劫,而是“约法三章”,从而加强了部队的管理,赢得民心,为最终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在消防部队亦然,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是凝聚部队战斗力的保证。而我们基层指挥员要做的,就是模范遵守,同时加强引导和监督工作,带领全体官兵培养过硬的军事作风。

二、以理服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干部的带头作用如何凸显?就是凭借过硬的军政素养、争先创优的热情和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司马迁评价李广将军“敏于行而讷于言”,然而大李将军自戗时,众将士舍命相随,真正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管理者,做好“言传”不可或缺,但是做好“身教”更加难能可贵,能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应该是最理想的境界。

三、以情动人

宋公明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团结梁山义士,将一百单七名勇夫紧密连结在一起,金圣叹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善用“人情”。的确,以感情为纽带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方法,在管理者的岗位上不能简单粗暴地蛮干,要学会深入体察兵情、兵心,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情感化战士。正所谓“投桃报李”,战士们也会拿出真诚来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工作,从而实现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赢”

教无定法,同样的,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以史为鉴,可以学到很多管理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要开动脑筋,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所谓知易行难,这些见解如何真正融入日常管理,应用于第一任职,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突破,才是真正的精髓和关键所在。

作文八:《以史为鉴当代》1000字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泱泱中原大国,何以在十九世纪屡遭外强的侵略?翻开徐中约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的一部抗争史。1600-2000年间,中国用奋起抗争赶走了外族的侵略,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这是极其不易的,也是十分值得我辈珍惜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百年来,我们在曲折中摸索着前进。但我们中国人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外国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觉醒的唤起,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以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于我而言,我还是一名国防生,未来的中国军人,我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铭记屈辱的近代史,牢记历史的教训,用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中国梦”必指日可待!                                        天津大学

赵志峰

2016.2.18

作文九:《以史为鉴话俭奢》3700字

以史为鉴话俭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诗的开篇名句。

历史舞台,过客缤纷。披览古今,掩卷长思,决定各色人等成败兴亡的,固然非止一端,但勤俭抑或奢侈确实是影响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缘由。近来,中央重申并力倡节俭,彰显了对国计民生之重视,对发展道路之清醒。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百姓,都应该及早树立关于勤俭节约的正确意识,以谋发展之大局,铸幸福之生活。

读史明智。让我们从北宋的勤俭与奢侈谈起。

勤俭兴邦

陈桥兵变,赵匡胤从一员武将登上了皇帝宝座。北宋的开国,仿佛与此前五代十国的改朝换代没有什么两样。但北宋之所以没有落入五代十国那种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短命陷阱,正是由于统治集团的克勤克俭、励精图治。

多年流落江湖和长期从军,使宋太祖赵匡胤养成了俭朴的作风。当皇帝后,他没有大肆挥霍轻易到手的富贵,一直比较节俭。宫里悬挂的帘子,都是粗布所制;洗了多少次的旧衣服依然穿在身上。

皇帝的专车叫玉辂,宋太祖坐的,是前朝皇帝用过的“二手车”。有一次,皇后问他:“皇上即位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用黄金装饰一下轿子呢?这样出门也气派些啊。”

宋太祖笑道:“别说用黄金装饰轿子,就是宫殿全都用黄金装饰,亦非难事。但是我当皇帝,是为天下的百姓保管钱财,岂能胡乱使用啊!古语说得好,以一人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当皇帝的如果只想把自己奉养好,那天下百姓靠什么生活呢?你们以后不要再这样说了。”

宋太祖不仅自奉简约,而且严格要求子女。有一次,他的大女儿魏国公主进宫看望父母,穿着一件用翠色羽毛装饰的衣服。宋太祖看见,立即沉下脸,告诫她不要再穿。魏国公主十分委屈。宋太祖开导她:不要小看一件衣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一穿,周围的人就会认为很时尚,争相效仿,不但形成奢侈之风,而且杀鸟取毛,伤生害民。宋太祖还语重心长地说:“皇家的人,一举一动都不要忘了身份。你生长在富贵之家,已经很享福了,但千万别忘了惜福!”

“享福”,享受幸福;“惜福”,珍惜幸福。只有珍惜幸福,不挥霍幸福、不透支幸福,才能更好地享受幸福。

宋太祖的“惜福”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乔家大院第三代掌门人乔致庸曾亲拟对联,刻在内宅门口,告诫全家老小:“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

开国之君,创业艰难,懂得勤俭兴邦。后代子孙生长于富贵之乡,如何能做到“惜福”呢?宋朝建立了一整

套制度。有一次,宋太祖命文思院工匠制造一只蒸笼,却很久没有送来。他责问原因,侍从解释说:按照规定,这事要先经过尚书省,尚书省下达到工部、工部再下达到某某局、某某局下达到文思院、文思院拿出制作预算,再反过来逐级上奏,得到批准,才可以正式制造,所以需要些日子。宋太祖一听,不悦:“当年我在民间,用几十钱就可以买一只蒸笼。怎么当了皇帝,还要这个批、那个审的?”宰相赵普解释:“这个规矩,并非为限制陛下,而是为陛下子孙所设的。假如后代子孙生长于富贵,不知道创业艰辛,很可能今天要这个,明天干那个,铺张浪费。审批环节多了,他们的欲望就会受到限制,就会有人上书反对。”宋太祖连声称赞这是好规矩。

但是,又如何保护上书谏言的臣民,使之免遭打击报复呢?宋太祖在太庙里立了一座石碑,要求他之后的宋朝皇帝们在即位后以及逢年过节,祭祀太庙结束,都要跪在这石碑前默诵碑文。这座石碑后来人称“太祖誓碑”,上面列了几项规矩,其中一条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种规矩,实际就是发挥群众监督、舆论压力的作用。

北宋立国167年,历9任皇帝,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简朴之世”,除了宋徽宗等个别皇帝之外,其他皇帝还是比较简朴的,这与宋太祖作为开国之君的率先垂范、特别是一系列制度保障有直接关系。

奢侈亡国

如果说,北宋之兴,靠的是成由勤俭的定规;那么,北宋之亡,则是基于败由奢侈之铁律。

北宋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上台后,开始几年还励精图治,不久就露出了骄奢淫逸的嘴脸。

皇帝一动了贪图逸乐的念头,立即有一班溜须拍马之徒逢迎上来。首先就是蔡京、蔡攸父子。蔡京首先从理论入手,提出了“丰亨豫大”的口号,为宋徽宗奢靡挥霍张目。

“丰”和“豫”都是《易经》中的卦名,“丰”意为富饶,“豫”意为安乐,古人常用来形容富足昌隆的盛世景象。第三代皇帝宋真宗时,有人以之阿谀时政,被宋真宗谢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时,有人请求用之作年号,宋神宗改为元丰而不敢全用。蔡京却嫌丰豫还不够,又根据《易经》中“丰亨,王假之”,“有大而能谦,必豫”等说法,拼凑成了“丰亨豫大”这个新的形容词,意思是皇帝应当在富足繁荣的太平盛世及时享乐,不应效法前朝惜财省费、倡俭戒奢之陋举。

有一次,宋徽宗大宴群臣,拿出玉盏、玉卮等贵重酒器说:朕欲用此吃酒,恐人说太奢华。蔡京道:臣当年出使契丹,他们曾持玉盘、玉盏向臣夸耀说南朝无此物。

今用之为陛下祝寿,于礼无嫌。宋徽宗说:先帝筑一小台才高数尺,言不可者甚众,朕深觉人言可畏。这几件酒器已置办许久了,倘人言复兴,朕难以辩白。蔡京振振有辞:“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蔡京还搬出《周礼》中的“唯王不会”,宣称君王的开销,自古以来就不受任何预算、审计的制约。王安石变法时,曾提出“苟当于义理,则人言何足恤”之说,表达了排除阻力坚持改革的坚定信念,蔡京却转而用之为宋徽宗奢侈腐化提供理论依据,这真是天大的滑稽!

蔡京的长子蔡攸,没有蔡京那样的文化水平,但在鼓吹享乐哲学方面却是青出于蓝。他经常向宋徽宗宣扬:“所谓皇帝,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这种腐朽堕落的人生观,宋徽宗听了声声入耳深信不疑,越发肆无忌惮地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宋徽宗最宠信最重用的将相大臣,也个个都是聚敛私财挥金如土的高手。蔡京生性好客贪吃,经常大摆宴席,有一次请僚属吃饭,光蟹黄馒头一项就花掉一千三百余贯钱。他家僮仆姬妾成群,仅厨子就数十上百,内部分工极细,有不少人专做包子,还有婢女不干别的,专门负责缕葱丝。他在首都开封有两处豪宅,谓之东园、西园,西园是强行拆毁数百家民房建成的。有人评论这两处府第是“东园如云,西园如雨”,意思是东园树木葱茏,望之如云,西园迫使百姓流离失所、泪下如雨。蔡京还在杭州凤山脚下建造了更加雄丽的别墅。王黼家养的姬妾之多几乎可以与后宫相比,童贯家晚上从不点灯,而是悬挂几十颗夜明珠照明,他有多少家财谁也说不清。

所有负担最终悉数压到百姓头上,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喊出“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呼声,强烈要求打倒宋徽宗腐败集团的统治。终于在两浙、黄淮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方腊、宋江起义。民众反抗严重动摇了北宋统治的根基,使北宋政权在金兵来侵时不堪一击,轰然覆亡。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北宋的勤俭兴邦、奢侈亡国,能够给现代人什么启示呢?

第一,倡俭戒奢,关键在领导。

南宋史学家吕中对于宋太祖的艰苦朴素、特别是教育子女,有过如下评论:“创业之君,后世所视以为规范也;宫闱之地,四方所视以为仪刑也。一人之奢俭者虽微,而关于千万世者为甚大;致谨于服色者虽小,而关于千万里者为甚远。”大意是说,开国之君,是为子孙后代做榜样的;宫闱之地,是为四面八方做表率的。一个人的简朴或者奢侈似乎不是

大事,但是对于后代影响很大;领导者的穿衣戴帽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基层的影响至深。有权支配社会资源者,是抑奢崇俭的首要责任人。各级管理者率先垂范,从我做起,才能够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二,倡俭戒奢,实质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等利益的关系。

从包括北宋在内的历史上看,挥霍奢侈的首恶分子通常是统治集团中的少数人,他们的纸醉金迷、铺张浪费,本质上是谋一己之私利、逞一时之恶欲,损害的是国家民族社会包括政权的整体利益,透支的是国家民族社会包括政权的长远未来,招致的是国家民族社会包括政权的全面灾难。因此,壮士断腕、无情铲除这些丑恶现象,保障的是国家民族社会包括政权的整体利益和长远未来。

第三,倡俭戒奢,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手都要硬。

北宋之所以多数帝王比较简朴,一方面是从开国之君宋太祖开始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因为创立之初就构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发挥群众监督、舆论压力作用的制度,尤其是有保护上书言事者,使他们免遭打击报复的具体措施。也就是说,它既有领导者的自我觉悟,又有规章制度;不单纯是人治,还有某种意义上的法治。

而宋徽宗滑向穷奢极侈的路径,从悄悄试探,走到明目张胆。始则思想堕落,奉及时行乐为当然,斥惜财省费乃陋举;继而破坏制度,任拍马逢迎者做帮凶,视敢言直谏者若寇仇。

这些历史经验表明,物腐虫生,物腐始于心魔,虫生基于制度环境败坏。因此,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光靠宣传引导又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规章制度,并切实付诸实施。宣传引导之目的,不应局限于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配合惩戒规章,形成铺张浪费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群众基础。而动员并保护社会力量,正是倡俭戒奢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着眼于国家民族社会包括政权之整体长远利益的直接体现。

作文十:《以史为鉴谈复兴》2200字

以史为鉴谈复兴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的梦想。本文以史为鉴,分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关键词】百年屈辱史 百年抗争史 改革开放史 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k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0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习总书记的讲话很是鼓舞人心,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回顾“百年屈辱史”、“百年抗争史”、“改革开放史”,民族复兴是必然的。

一 “百年屈辱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维护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必须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民族的振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目标。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与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

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年,日本又发动了侵华战争,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件”、“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回想这一桩桩屈辱历史,作为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耻辱而汗颜。为什么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能实现?原因就是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弱小,晚清和民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历史的车轮迈入了21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冲突等时刻威胁着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牢记历史的耻辱,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是我们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大力推行改革开放,不断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民族振兴了,其他国家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狼子野心才不会得逞!中国在黄岩岛、钓鱼岛事件的种种表现,显示了中华民族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二 “百年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儿女有勇气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民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创办近代军用、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和新式学堂来实现国家的富强,以此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良封

建制度实行清政府的自救,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曙光。面对着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抗争中,中华儿女为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尽管有失败,但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而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历史告诉我们:在长达100多年的实践中,中华儿女有勇气、有能力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 “改革开放的历史”用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可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这一变化,充分显示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魅力,同时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有能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 “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明了方向。为了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第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不能偏离和动摇。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大背景下,盲目接受西方文化是错误的。中华民族能够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归结为一点,就是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民族复兴的探索道路上,艰苦奋斗等传统文化不能丢。因此,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改革开放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实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涉及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今天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正是创新的结果:

(1)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创新;(2)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技术;(3)重视教育的发展,大力促进科技的进步。

民族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应从我做起,锐意创新。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前列!努力吧,中华儿女们,2050年,让世界因中华民族的复兴而精彩纷呈!

〔责任编辑: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