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生物教案 > [《敢于挑战权威》1800字]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

[《敢于挑战权威》1800字]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

时间:2019-09-09 09:18:0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敢于挑战权威》1800字

敢于挑战权威

哲学教授告诉动物们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造起。但“井底之蛙”却反驳他,因为打井便不是从底层做起的。青蛙之言不无道理。

教授是众人眼中的权威,而青蛙则被大多数人贴上了“目光短浅”“井底之蛙”的标签。但事实证明,权威不等于真理,更多时候,我们要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

人无完人,因此即便是权威,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所说的便是绝对的真理。只有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才会发掘真正的真理。在华罗庚年少时期,他尚未成名,在一次阅读数学著作时,他发现了大数学家在论文中的差错之处。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经过自己的反复推算后,给大数学家去信指出差错,并最终得到了肯定。彼时,他们在数学研究上的差距极大,但正是其质疑的精神,为其后来的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敢于质疑权威的又岂止华罗庚一个?诚想一下,若非敢于挑战权威,在欧几里得的欧式几何后,又怎么能有非欧几何理论的出现?

可见,进步是在不断质疑中得来的。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

在14—16世纪的西欧,那是黑暗的中世纪。在那个教皇的言论、教会的主张即是权威的年代里,我们依旧能看到以生命挑战权威的人。在那广场上,熊熊火焰亦没能吓退他追求真理的决心。他就是布鲁诺。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这与教会提倡的地心论是相悖的。但布鲁诺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正是有像布鲁诺这样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西欧才会出现启蒙运动这样的思想解放运动,将西欧社会带入近代化文明。

社会发展不能永远墨守成规,文明的进步需要人们敢于挑战那些被过分信崇的权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为自己的真理实践,敢于用更有力的证据去推翻权威。在中共成立初期,在解放中国的过程中,曾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模式。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对中国而言是行不通的,危急时刻,毛泽东挑战权威,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不仅如此,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上,也正是有了邓小平质疑权威,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才使中国近三十年来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事物在不断发展,为适应时局,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给自己的理论立足,敢于相信自我与真理。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未必每个人的意见都是真理,而每个人的见地都有成为真理的可能。

故事中的“井底之蛙”亦凭借自己独特的见解得到大家,包括鄙弃过它的教授所肯定,我们谁也不是井底之蛙,就算你比别人更闭塞一点,你比别人更迟钝一些,都不该埋没了每个人本身具有的潜能。不盲目跟随权威,你所占据的地方也许就是真理所在。

思想在不断交流中进步,进步在不断质疑中产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向权威发问:“真的是这样吗?”

开开点评:

本文“我们要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观点可谓鲜明,且贯穿于整篇文章的议论之中。当然,这只是本文取胜的一个必要基础。更大的亮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引证、例证丰富,且运用得贴切得当;二是论证谨严,颇具说服力。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须注意诸多方面。对于这篇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难度不大,且可供立意的角度比较多,所以要使文章脱颖而出,则更应在论据、论证等方面下足功夫。本文列举了“华罗庚”、“布鲁诺”、“毛泽东”、“邓小平”的事例,他们之中或为热爱的事业或为国家的命运而发出了同样震天动地的呐喊,动人心魄。在此基础上又辅之以孔子在《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来阐明“每个人的见地都有成为真理的可能”的道理。这些论据不但充实丰富,而且紧扣题旨,显出作者较为深厚的知识底蕴。由此可见,平日的阅读、观察与思考是何等重要。

我们发现,有很多同学议论文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太会说理,往往是有了论据不会分析或不去分析,就可能产生“论据堆砌”的弊病。在本文论证方面,作者也为我们做了表率,虽然还未达到深度剖析的高度,但在字里行间显出论证的谨严,如“彼时,他们在数学研究上的差距极大,但正是其质疑的精神,为其后来的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敢于质疑权威的又岂止华罗庚一个?诚想一下,若非敢于挑战权威,在欧几里得的欧式几何后,又怎么能有非欧几何理论的出现?可见,进步是在不断质疑中得来的。

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作者先指出了华罗庚的成功源于质疑精神,继而以“非欧几何理论的出现”作为同类事例补充,最后指出进步与质疑的关系,呼应“敢于挑战权威”的主旨。这三层分析可谓层层深入,直指论点,颇具说服力。

作文二:《敢于挑战权威》1100字

敢于挑战权威

——读《爱因斯坦传》有感

爱因斯坦,一个传奇人物,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探索,在许多方面为人类指明了继续前进的航向;他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匹敌的。 与爱迪生相似,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天才儿童,小时候甚至被认为是弱智儿童,傻孩子。但最终都成为世人敬仰的伟人。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翻阅着《爱因斯坦传》,看着爱因斯坦一项项成果,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犹如面对无边的大海,广阔的天空。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哲学等领域的巨大成就众所周知。在当代世界,无论什么民族,什么肤色,很难找到不知道爱因斯坦这个名字的人。由此可知,他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爱因斯坦传》传中作者详述了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哲学家所做的贡献。我们不妨抛开表面的光环,深入分析一下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

在牛顿经典力学达到巅峰,被认为不可再完美的时候,在经典力学出现危机,几乎所有人还迷信该权威的时候,爱因斯坦在洛仑兹,普朗克等人的影响下,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的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权威,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之后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解开了引力之谜。在政治上又提出了“世界政府”的新思维,在哲学上明确区别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哲学上的思辨在哲学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着他敢于挑战权威的思维和胆识。 个人认为,这正是现代人所缺的必备素质之一。无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个领域的巨大成果层出不穷,既成的权威也越来越多。但仔细想想,这也正是令我们担心的,别人的成果越多,越大,很有可能越会阻碍自己的思维,想法,迷信权威之风悄然兴起。部分人认为名人说的就是对的,就是真理,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便是和爱因斯坦一样,要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即勇于创新。不可否认,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发展的,也只有符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事物才能获得发展。那么要发展新事物就要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权威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要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就是说,面对权威带来的压力要有足够大的定力,坚定自己的立场。教条主义者曾经围剿爱因斯坦,抨击他的言论,观点,但爱因斯坦却毫不动摇,而是想方设

法论证自己的观点,理论。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天文学界的巨人,哥白尼。他也是挑战权威的勇士。在当时“地心说”盛行的情况下,哥白尼从事实出发,提出了“日心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为天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动力,推动了人类思想的发展。

不妨打个比方,一个不敢挑战权威的人或民族,就像一直被困在圆球里的蚂蚁,无论多么卖力也无法走远,无法走出禁锢之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要发展,就要创新,就要勇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

可以说,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不是没有可能。

作文三:《敢于挑战权威》800字

敢于挑战权威

君命有所不受

有时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君命”放之于处世就相当于“权威”的论断。权威是一种很坚硬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但是权威也不是坚不可摧的,真正有作为、有创意的人往往是那些有勇力挑战权威,不被权威所束缚、所吓倒的人。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賽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在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

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满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的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一批大师与权威偷走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于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些,他在这次世界音乐家指挥大赛上取得了桂冠。处事没有智慧不行,没有勇气也不行。谁也不敢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气;但缺少智慧的人,在约也没勇气,或者其勇气亦是不足取的。怎样是有勇气?不面威力所慑,视任何强大势力若无物,担负任何艰巨工作而无所怯,没有勇气的人,容易看重即成的局面,往往把即成的局面看成不可改变。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孙中山先生,他是一个有大勇的人。他以一匹夫这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清的统治。没有疯狂的野心,是不能做到此想的,然而没有智慧,

则此想亦不能发生。他何以不被强大的清朝所慑服呢?他并不知其强大,但同时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变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晓得是可以成长成来的。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观察理解,则其勇气更大。而正惟其有勇气,心思乃活沷。智,勇也,都不外其生命这伟大高强处,原是一回事而非二。反之,一般人气慑,则思呆也。

没有勇气不行。无论什么事,你总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无论面对的是怎样强大的一个权威,你都要敢于不受君命。一个人如果在权威面前养成屈膝哈腰的“好”习惯,不但自己生活在人家的影子中,而且人家也未必看的上你。

作文四:《敢于挑战权威》3100字

敢于挑战权威

哲学教授告诉动物们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造起。但“井底之蛙”却反驳他,因为打井便不是从底层做起的。青蛙之言不无道理。

教授是众人眼中的权威,而青蛙则被大多数人贴上了“目光短浅”“井底之蛙”的标签。但事实证明,权威不等于真理,更多时候,我们要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

人无完人,因此即便是权威,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所说的便是绝对的真理。只有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才会发掘真正的真理。在华罗庚年少时期,他尚未成名,在一次阅读数学著作时,他发现了大数学家在论文中的差错之处。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经过自己的反复推算后,给大数学家去信指出差错,并最终得到了肯定。彼时,他们在数学研究上的差距极大,但正是其质疑的精神,为其后来的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敢于质疑权威的又岂止华罗庚一个?诚想一下,若非敢于挑战权威,在欧几里得的欧式几何后,又怎么能有非欧几何理论的出现?

可见,进步是在不断质疑中得来的。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

在14—16世纪的西欧,那是黑暗的中世纪。在那个教皇的言论、教会的主张即是权威的年代里,我们依旧能看到以生命挑战权威的人。在那广场上,熊熊火焰亦没能吓退他追求真理的决心。他就是布鲁诺。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这与教会提倡的地心论是相悖的。但布鲁诺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正是有像布鲁诺这样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西欧才会出现启蒙运动这样的思想解放运动,将西欧社会带入近代化文明。

社会发展不能永远墨守成规,文明的进步需要人们敢于挑战那些被过分信崇的权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为自己的真理实践,敢于用更有力的证据去推翻权威。在中共成立初期,在解放中国的过程中,曾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模式。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对中国而言是行不通的,危急时刻,毛泽东挑战权威,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不仅如此,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上,也正是有了邓小平质疑权威,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才使中国近三十年来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事物在不断发展,为适应时局,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给自己的理论立足,敢于相信自我与真理。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未必每个人的意见都是真理,而每个人的见地都有成为真理的可能。

故事中的“井底之蛙”亦凭借自己独特的见解得到大家,包括鄙弃过它的教授所肯定,我们谁也不是井底之蛙,就算你比别人更闭塞一点,你比别人更迟钝一些,都不该埋没了每个人本身具有的潜能。不盲目跟随权威,你所占据的地方也许就是真理所在。

思想在不断交流中进步,进步在不断质疑中产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向权威发问:“真的是这样吗?”

一枝独秀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在每个人眼中所呈现的也是不同的景象。也许一些景观在一些人看来是不对的,而背后却往往蕴藏着不言而喻的真理;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尽是不值得,却是真真正正地秀出了生命的价值。只要你敢秀,生命的闪光灯就会一直给你打光,一枝独秀的你不管有任何异议,也总是闪亮的。

诚如那只敢勇于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青蛙,将从底层做起的普遍想法打破,从而赢得了动物们赞赏的掌声。只要有所主见,有所坚持,有所青睐,有勇气有胆识,那就是真理,就是你一枝独秀的意义。

回顾历史那位身受腐刑的志士,在死与受辱面前依然选择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宫刑,在当时这是莫大的耻辱,而他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在憋屈中极致地独秀出了自己,撰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见证——史记,秀出了司马迁当初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

一枝独秀的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屹立风采,在后代的崇拜中流光溢彩。

品位当今的局势,90后的我们,诚然也是在用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步伐,去秀出自己,一样的,充满了非议与异样的眼光,而勇敢的我们也确实承认我们的轻率与不足,也必须要承认我们正在学着承担学着去担待那些非议背后的企盼与焦急,我们充满个性的勇敢,相信不是这世间的昙花一现,而是有所作为的气概。激湍的江水奔流不息,儿童的呼吸频频在耳,奋不顾身,毫不犹豫,长江大学的莘莘学子曾纵身一跃,手拉手形成坚不可摧的人链。那一刻他们的选择被不少网友认为不值得,可他们依从来没有后悔过遗憾过,出于良心的他们,要救人。他们不愧为感动全中国的人物,也不愧为我们青少年的榜样,不愧为勇敢二字做了更完备的诠释。

一枝独秀,让中国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90后也有勇气撑起全中国。

展望未来,2010世博会正在眉急,多少人期待着世博那神秘的开幕式。然而政府却毅然决定将众人捧乐,气势有甚于奥运会,并在浦江两岸相连的世博会开幕式方案击退。这次世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将节能减排作为首要标准,政府的这一举动,更是让中国矗立在东方之巅。

一枝独秀,江浦时却又不失隆重的开幕式盛开在中国的东方!

要秀得更漂亮,秀得更有意义,那就不要盲目的从众,追求流行时尚,要把握好坚持好自己的价值观,秀出自己的梦想理念。更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秀,一枝独秀,用自己独特的品味去回首过去,品味现在,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秀出自己,秀出自己的一片天!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将有你的一席之地,而不是随波逐流!

像井底之蛙般勇敢

动物园里有一位哲学家在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当他陈述着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基础做起,正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造起。有一只看似闭塞的青蛙对这一理论勇敢地表示怀疑,反问打井如何从底层做起。这看似愚钝的反问其实正是真理所在吧。

勇敢的井底之蛙在权威的教授面前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哑口无言的教授反而更像是被困在井底只能看见方寸天空似得愚蠢无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平庸地随波逐流,并没有人是注定平庸的,反而是有些人自己跳进了平庸的坑。

唐代著名的谏臣魏征,一生向唐太宗进谏的次数不可计数,他根据实事对照历史,总结提出独到的治国之策供唐太宗参考,也正是魏征这种敢于进谏的品质让唐太宗不避嫌地将曾为自己的对手作谋臣的魏征纳入自己门下而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这其中也少不了魏征的功劳。也许当时还有许多像魏征一样的有识之士,但他们始终没有勇气阐明自己的主张,哪怕是在乐于纳谏,善于任用人才的李世民面前。也正因为如此,让勇于谈论自己看法,甚至反对唐太宗决策的魏征显得难能可贵,唐太宗在他去世时感到哀痛不已,是不是也因为真理与他一同逝去呢?

这种敢于挑战权威,深度钻研问题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国家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并不会因为与老师之间的尊卑关系而不去指出老师的错误,相反的,老师与学生激烈争论的场景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直到得出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方肯罢休。这是一场寻求真理的争执,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让更多的学生培养起勇于探索钻研的学习精神,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国内呢?似乎更多是教条式的教育,老师为学生设定好框架,很少有人敢跨越“雷池”,质疑老师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诺贝尔得奖主的名册上没有一个中国籍的名字的原因吧。不过令人庆幸的是,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培养起自己有个性的思维能力,也常常会出现老是被问得哑口无言的情景。敢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中国学生头脑中正一步步建立起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世界科学史上会留下中国人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则故事的最后,许多动物因为青蛙的勇敢而醒悟。被称作“井底之蛙”的它尚且如此,何况他们?动物尚且能在最后领悟到真谛,又何况我们人?不要再犹豫或胆怯,像井底之蛙般勇敢,不要臣服于权威的见解下。

作文五:《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1100字

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一:比萨斜塔实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亚里斯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

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二:为科学而疯的康托尔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现在,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数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三:布鲁诺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布鲁诺(公元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大概他幼年丧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贫寒,靠神甫们收养长大。这个穷孩子自幼好学,15岁那年当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全凭顽强自学,终于成为当代知识渊博的学者。

这位勤奋好学、大胆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摒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

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四:

牛顿曾在其《光学》的论著中提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在之后的近百年时间,人们对光学的认识几乎停滞不前,直到托马斯·杨的诞生,他成为开启光学真理的一把钥匙,为后来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杨没有向权威低头,而是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不过论文无处发表,只好印成小册子,据说发行后“只印出了一本”。杨在论文中勇敢地反击:“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有时甚至可能阻碍科学的进步。”

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五: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

作文六:《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家》300字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 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 爱因斯坦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 马丁 罗马教皇 爱因斯坦 挑战牛顿的万有引力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 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 疑。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 的。 1889 年 6 月 9 日, 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 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 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作文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例子》2800字

1.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就是在这里,袁隆平看到有人饿死在路边,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农民的救命粮。

为了让人民不再挨饿挑战权威 发现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两个字的刺痛。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袁隆平继续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而在当时,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认为根本没有杂交优势。“别人都讲我是„鬼五十七‟(长沙方言,意为不务正业),我也不理。”从此,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他如获至宝,马上用布条加以标记,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

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结果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当时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灵感来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一定是个天然杂交种!”

袁隆平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但单凭人力不可能大量生产这样的种子,如果专门培育一种雄花退化的水稻,将其和其他的品种混种在一起,用竹竿一赶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

想到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满信心。接下来几年的夏天,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他都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在田间苦苦寻觅。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这是他关于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直击禁区。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10年历经艰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

2.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3.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

4.爱因斯坦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

5.1801年,一位勇敢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终于站了出来,向牛顿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他说道“: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而正因为托马斯·扬不迷信权威,敢于自创新见,所以他终于在发展光的“波动说”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使光学研究从原先的死胡同里走了出来。

6. 塞尔维斯发现血液循环,由于挑战上帝,被加尔文大火烧死。后来哈维出版《心血运动论.》彻底推翻了盖仑统治1400多年的理论。

7. 希帕索斯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无法用一个直角边准确地量出斜边来。他提出这个看法触怒毕达哥拉斯学派,结果被抛进大海。

8. 1974年国家提出汉字处理项目,其中一个子课题是照排系统。当时国外情况是,美国研制第二代机1951年已年有商品,德国研制的第三代机1965年有商品。英国蒙那公司正在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我国技术权威只敢搞第二代,第三代有三家搞。王选那时是助教,毫无名气。他认为第二代、第三代没有前途,他要挑战权威,提出搞第四代。因为他有数学的基础,研制过计算机,加上北大人人敢为先的气概,逆流而上,多年辛苦,最后成功。

9. 康托尔的集合论当时的权威不能接受,连导师认为他是数学疯子。 康托尔对数学的贡献是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

两千多年来,科学家们接触到无穷,却又无力去把握和认识它,这的确是向人类提出的尖锐挑战。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令19、20世纪之交的整个数学界、甚至哲学界感到震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于数学无穷的革命几乎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10. 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11. 李贽 1.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李贽对《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2.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3.民本思想。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12. 1852年2月21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挚友屠格涅夫,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的悲伤、泪水,赶写了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他们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圣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沙皇的特务机关不久就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了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马达斯基去。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的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

作文八:《否定权威要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1200字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其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了过去,还有部分选择从后门逃跑。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好一场“胯下之辱”!与我而言,分明只看到“凌辱”,根本没什么正能量可言。但在该教授眼里竟然是“科学真理”,明显带有恬不知耻色彩。甚至可以说,如果这都算“科学真理”,纯粹是对科学和真理的玷污,玩这样的噱头要不得。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文化里,确实有种“怕人文化”,现实中也的确存在臣服权贵,不敢突破权威的错误行为,想当然不利于培养质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最终还将束缚我们的思维自由,既不利于创新精神培养,也影响创造力的发展。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同样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进步,千真万确需要培养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

如今有教授想到了,是好事。身体力行去表现,再好不过。然纵观其的举动——趴地上求赐“胯下之辱”,还真不敢恭维,更别说苟同了。应该说,只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一方面,本身不积极、不健康,根本没什么正能量可言;另一方面,从其身体上跨过,不等于否定权威,也不等于打破“怕人”的思维定势,只不过是配合“演戏”而已。

相反,我倒觉得,从其身上跨过的学生,恰恰是不敢质疑和挑战权威的表现。少数从后门逃跑的学生,才是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表现,即便是他们没有直言“不妥”亦如此。说直接些,该教授的举动,传递的是负能量。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人点赞,简直糟糕透顶。

从严格意义上讲,否定权威,反抗权贵,不是敢于打破“怕人”思维定势这样简单。关键是,要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如果我是该教授,就会这样做: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我的观点,批判我的学术著作,哪怕我讲的是真理,也欢迎学生质疑和挑战。当然,更多的是从潜移默化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亚里士多德之类的世界名人做起,并将鸡蛋里挑骨头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不会玩“胯下之辱”这种噱头。

这是因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否定权威、反抗权贵,都不是从“凌辱”他人做起,往往是从质疑和挑战权威做起。也正因如此,才“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前人”。比方说,伽利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才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敢于挑战托勒密,才提出了日心说;爱因斯坦敢于挑战牛顿,才找到了解决空间与时间问题的奥秘。袁隆平善于质疑,才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圈,最终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

如果培养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精神要从“凌辱”权威做起,并非从质疑和挑战权威做起,伽利略恐怕发现不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恐怕提不出日心说。实质上,否定权威需要的是从尊重和敬畏权威出发,并在此基础进行质疑和挑战,才有可能获得更伟大的发现,可谓以前是,现在是,今后照样是。

很显然,否定权威关键是要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而不是“凌辱”权威。否则,为该教授点赞,恰恰是在迎合,甚至是屈服权威。如果连这点认识都没有,就越发可悲了。

作文九:《施一公演讲谈成才:敢于挑战学术权威》1000字

施一公演讲谈成才:敢于挑战学术权威

“选择了生命科学研究这条路之后,我会将这条路走到黑”。4月4日晚8点,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与华农学子畅谈他对“成才”的体会。

身入科研二十余载,施一公用“热衷”一词来诠释了自己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做生物本身就是excellent,我对它充满了享受与欣赏。”提及在国内外的求学成长之路,施一公回忆起在清华大学学习生物学以及之后在国外读博士、博士后的故事。“曾经的我对生物并无很大兴趣,也曾想过行政和经商,但这些路被现实一次次堵死之后,我仍旧继续着我的生命科学研究,并要将这条路走到黑。”

“我只希望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身边人,把我笃信无疑的心里话告诉身边人,所以这个偏见也是我个人主观性的看法,对大家仅仅是一个参考。”关于培养学生成才问题,施一公有自己的看法。“能够成才的人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既能顺应外界与人融洽相处,又能有自己的个性坚持自身观点。”施一公总结了“成才”四要素:时间的付出、方法论的改变、挑战学术权威、做一个有脾气的人。

“时间的付出会比我们想象的还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要享受这个奋斗历程。我丝毫不觉得博士后的生活很苦,人若有信念的支持,只会感到充实。”

在谈及方法论的改变,施教授解释:“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去利用,而是学习思维方法,当今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应注重培养思路。”

现场有同学询问他是如何挑战权威的。施教授向大家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他读博士时的导师兼系主任Jeremy Berg身高193公分,体重一百公斤,充满激情,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一次组会时,Berg兴奋地做了满满一黑板推演,最后得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成立”。“如果这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可能只会认为他是一个疯子。”施一公笑谈,“可这是一个学术权威做出的论证,当时其他几个博士生都面面相觑,不敢做出判断。”由于在清华打下的扎实物理化学基础,施一公看出了推导过程中的错误。于是他指出了导师的错误,虽然当时Berg非常尴尬,但会后Berg明白了自己的错误,高度赞扬了施一公。“公然鼓起勇气,用自己所学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的学术错误,这次经历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而做一个有脾气的人,并不是让大家像一个情绪化的人发脾气,“对待科研,要有一种执着追求的脾气,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追求。”(原题:施一公与华农学子共话“我对成才的偏见”)

作文十:《苏星:敢于挑战权威的经济学前辈》2500字

《苏星经济论著全集》

推荐指数:★★★★★

作者:苏星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简介:

苏星:

曾任《求是》杂志总编辑,后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1990年开始担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却写作《新中国经济史》的宿愿,他请求不再担任行政职务,于1998年2月得到批准。1999年,《新中国经济史》出版,获国家图书奖。

苏星同志是我敬重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领导(我于1976年年底到1978年被借调到红旗杂志社经济组协助工作,苏星当时是经济组组长),他做事、做学问十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朴素无华,待人真诚、厚道、友善。我接触过许多经济学家,谈起苏星,无不交口称赞,公认他是一位学富五车且具有高尚情操的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探索中国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当黄小虎同志打来电话,转达苏星同志子女要求我为即将出版的《苏星经济论著全集》写序言的时候,我当即答应,并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翻阅有关材料,动手写作。

苏星同志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这九卷本的《苏星经济论著全集》可以看出,苏星是探索中国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行者之一。关于苏星的成长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治学态度等,黄小虎同志在我和厉以宁、吴敬琏共同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中,已经做了比较全面和中肯的介绍,其中第二部分关于苏星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列了7条,分别是:(1)研究城市住宅理论。较早(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住宅商品化建议。(2)研究农业合作化问题。经过大量的反复的调查研究认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土地集体所有条件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可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3)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苏星从1961到1987年,用了26年时间,总结“大跃进”教训和此后发展国民经济的经验教训,出版专著,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4)研究价格改革问题。提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生产价格,掌握好资金与物资的平衡,有利于推进价格改革,搞活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放开价格,能放开的都应放开,以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变化趋势。(5)研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1983年,苏星到华东三省市调查工业公司问题,思考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实行股份制的想法,之后,又对北京市天桥百货商场和沈阳市小型压缩机厂进行调查,使他的理论观点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6)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初期,苏星一直主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观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由于他一直认为市场调节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所以很快就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并在此后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述。(7)研究与写作《新中国经济史》。这是苏星的又一精品力作,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获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在上述黄小虎同志概括的基础上,我想再简要地补充自己亲历或接触到的几点情况。

苏星同志二十几岁就崭露头角,成为很出名的经济学家。新中国成立不久,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界开展的第一次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就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员苏星挑起的。《学习》杂志1954年第4期发表了苏星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我国过渡时期的作用问题》一文,文中指名道姓地与当时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关于我国过渡时期存在5个主要经济法则的观点进行商榷,由此拉开了这次讨论的大幕。1955年4月,《经济研究》杂志创刊(我当时参与创刊工作),创刊号也发表了苏星的论文――《目前争论的主要分歧在哪里》,把讨论引向深入。当时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年轻研究人员,都很敬佩苏星敢于挑战权威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苏星同志一直尊重和敬佩我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在孙冶方去世10周年之际,他在《经济研究》1993年第4期撰写纪念文章:《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学献身的战士――怀念孙冶方同志》。他是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评奖委员会委员,我长期担任评奖委员会秘书长,每两年一次的评奖活动,苏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凡是送请评委们审阅的初选小组建议入选的论文和专著,他都逐一认真审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届届如此。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每谈及此事,都赞不绝口,都为他极端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每次召开评奖委员会终审获奖论著时,我都会建议请苏星先发言,因为我知道他已经认真看过候选作品,最有发言权,而且他的发言最有说服力。在我的印象中,候选作品如果得到苏星的认可,最后都能得到足够的赞同票获奖。这也是我敬佩苏星同志人品的一个原因。

1999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007年修订再版的《新中国经济史》,是苏星积累了40年的理论资料和实际资料,用了3年多时间写成的55万字的专著,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学术精品。这本书最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如何一步一步地探索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今天我们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和成效。《新中国经济史》一书最重要的是史料丰富真实,而当我们看到作者在修订本开头写的《积之四十年――〈新中国经济史〉出版》后,都会对本书史料的翔实笃信不疑。因此,本书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我个人主持和参与撰写的《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张卓元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就有4章都把苏星的《新中国经济史》列为参考文献。我们从事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人,都可以从《新中国经济史》中获取教益,都非常感谢苏星为我们留下如此好的学术成果。

总之,《苏星经济论著全集》的出版,对我们了解新中国头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对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学的艰辛探索,对我们应当怎样做人、治学、做研究、写文章,都是大有裨益的。我郑重地推荐大家读一读《苏星经济论著全集》。

(文章为本书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