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英语课件 >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1200字】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1200字】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时间:2019-11-13 10:29:4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1200字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学院:商学院 班级:B1401 姓名:张修博 学号:1013140113

摘要: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关键词:圆明园 八国联军 毁灭

圆明园这个名字最先出现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使其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从此,清朝皇帝不仅在圆明园内休憩游览,更将他们朝会大臣、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国使节的地点安排于圆明园内。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进行了景观和建筑物的修建,并在其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

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那些千千万万工匠呕心沥血建造出的精致雄伟的建筑也在转眼间消逝,看到这些镜头,身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之悲愤惋惜!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畅园春见到了自己孙子弘历,弘历伴着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舞剑,那场景之美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能将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

所以,历史不需惋惜,但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

史中吸取教训。过去已成历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憧憬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需要我们对国情的深入了解,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储备知识。当社会乃至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可以发挥我们的专长,为自己热爱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作文二:《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1500字

大国的崛起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通过近现代史课,我有机会观看《圆明园》的纪录片,以前的我也对圆明园的历史有一些了解,但是观看时内心还是五味陈杂,多的是对那段屈辱历史不甘,也有对如今国家崛起的自豪。真是应验了那句斯大林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让我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

圆明园曾是一座珍宝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但是在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从幼时懵懂那天起,重复在我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执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

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畅园春见到了自己孙子弘历,弘历伴着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舞剑,那场景之美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能将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那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

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

历史不需惋惜,只需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已成历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憧憬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需要我们对国情的深入了解,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历史不会重演,我们将牢记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苦难,在我们手中,繁荣强大的中国不再是梦想,在我们脚下,中华大地将重现辉煌。我们将勇敢而又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已永远过去!

历史的车轮伴着礼炮的呜响把中国载入了新的纪元。我们不再只有原始的火药,腾飞的火箭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载上了环宇;我们不再只有古老的长城,横截大江,“高峡出平湖”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们也不再只有贫穷落后,已告别温饱,实现小康……于是,在我思维的轨迹上,在我浩瀚的脑海里,始终深深地铭刻着一条信念: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960万,该有多大多大;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五千年,该有多长多长……

作文三:《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2300字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一)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今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么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意义——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希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悲剧。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二)

今天的班会课上,陈老师安排我们看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刚一上课,我们就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观看纪录片《圆明园》。影片首先介绍了大清国的建立和康熙皇帝的艺术、科学修养以及治国情况。影片从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的视角,叙述了几代皇帝为修建圆明园而付出的努力。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特别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现在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文明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必须强民。

希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三)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部数字纪录片,它的名字叫作《圆明园》。《圆明园》讲述了18世纪,大清帝国由兴到衰,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康熙,雍正和乾隆创造了清朝空前的盛世,但是,正是这巨大的财富让后任帝王放松了警惕,豪华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化为灰烬。

最让我有感想的片段是: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派出了三万人马和英军抵抗,英军只有八千人。清军的武器仍是200多年前的刀剑,鸟枪抬铳。而英军的武器却是那时最先进的来复枪和连发枪。尽管如此,清军士兵仍然浴血奋战,就像一名英国军官说的一样:虽然清军的武器很落后,但是他们的勇气令人尊敬。与此同时,咸丰皇帝却十分懦弱,(m.lz13.)优柔寡断,没有在战争现场指挥战斗,而是逃亡避暑山庄,在那里吸鸦片,由妃子伺候着沐浴。

这两个片段鲜明的对比,让我十分愤怒。我觉得,身为大清帝国的元首,咸丰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在战争现场指挥战斗,鼓舞士气。可能不管他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包括他在内的前几代皇帝保守和自大让帝国落后的局面,无法改变一场早已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但是如果他首先当了逃兵,他就没有尽到一个国家元首应尽的职责。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的大清帝国,就注定要毁灭。

《圆明园》是我国首部大型史诗性数字纪录片。它记录了雍正的努力和志向以及乾隆的自大和对西方工业革命的不屑一顾。《圆明园》让我看到了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王至诚,他们都想让中国皇帝看到科学的力量,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们只能为皇帝服务。

在康熙和雍正创造的巨大财富下,圆明园怎么会被毁灭呢?因为皇帝的保守和自大蚕食了大清帝国。皇帝认为清朝是天朝,坚不可摧。因此,他们没有与西方交流,根本不知道农业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骑兵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尽管英国特使送给了清朝大炮和枪支,但是皇帝却没有想到去改进清军落后的武器。中国的皇帝把钱都花在了享乐上,没有花在教育和国防上。因此,圆明园会在地球上消失。

《圆明园》是一部屈辱史,它使我深思!

*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  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

*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作文四:《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2100字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间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接着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现在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可以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己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应该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二)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今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么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意义——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m.lz13.)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希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悲剧。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三)

今天的班会课上,陈老师安排我们看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刚一上课,我们就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观看纪录片《圆明园》。影片首先介绍了大清国的建立和康熙皇帝的艺术、科学修养以及治国情况。影片从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的视角,叙述了几代皇帝为修建圆明园而付出的努力。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特别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现在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文明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必须强民。

希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作文五:《《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1900字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的建成和不断的扩建,彰显着大清国无法形容的富饶。然而也是因为太过于富裕,使当权者得意忘形,竟然闭关锁国,不与其他国家交流。当欧洲科学之风盛行的时候,科技迅速发展的时候。大清却还是保持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没有在科学方面前进一步。而正是因此,大清国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走向末路。后来英国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大清帝国随之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从最繁荣的时期走向灭忙的过程,最后也随着大清帝国一起走向灭亡。

知道康熙热衷于天文,郎世宁第一次面见康熙时,送给了康熙一个望远镜。当时是十八世纪初期,近代科学在欧洲已成潮流,而在大清,只有康熙一人热衷于观测天象。康熙康熙在天文和数学方面达到的水平很高,甚至亲自教儿子们。“康熙对科学的态度在中国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或许康熙已经感觉到了科学的力量,但离宫中的皇帝永远不会想到科学对帝国的未来真正意味着什么。”而大清官员们只认为郎世明带来的望远镜只是给皇帝带来了一个玩具。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在那个时候又会有谁明白科技的力量竟然是如此强大,强大到另一个帝国在面对科学装备的军队时竟毫无反抗之力。

雍正登基后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作为帝国的新离宫。“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根据雍正的旨意,圆明园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规模浩大的圆明园,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雍正去世后乾隆登基,圆明园再次被扩建。“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帝国的财富在迅速增加,圆明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数百名最优秀的画师云集皇家画院,无数工匠日夜劳作,为离宫的设计建造奉献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九年之后,扩建工程结束。这座旷世园林极大地刺激了第一次来中国的法国人王致诚,他在随后寄往欧洲的信件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那个时候各国皇室竟然开始模仿圆明园。在此处就可以看到,当时大清国的富丽堂皇是欧洲国家所不能企及的。只是大清国闭关锁国,乾隆更是自负于天朝的富强,认为天朝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酿成了后来不可避免的灭亡。

18世纪中期,在西方沉迷于中国园林的同时,一些来往于大清宫廷的欧洲人也在传送西方的信息。乾隆在听说了西方水法后命郎世宁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督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那个时候,大清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对于乾隆来说,如何花钱成了问题。国库中因为积存了太多的银子,竟然影响到了正常的货币流通。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富足的年代建造起来的。没有人知道,修建圆明园究竟花了多少钱。

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这个旷世园林拥有100多组景观,将近1000座宫殿,占地5000多亩,有600个足球场大小。

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之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在对待科学方面,乾隆的态度比雍正更为落后。在乾隆看来,科学就等于玩物丧志。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些使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这个自负的皇帝统治大清达30年之久,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1860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时,可恨的是,因为不通外交,不知道欧洲科学的进步,中国士兵还在使用着落后的武器,在战争中只有送死的份。而乾隆去世后新登记的皇帝也软弱不堪,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优柔寡断,束手无策。“出于所有人的意料,战争竟然如此顺利。整整一天时间,我们只打死中国士兵,自己却几乎丝毫无损”英军随军牧师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后来,联军攻入圆明园,面对如此宛若仙境的园林,人性的贪欲暴露无遗。联军士兵们开始私欲妄为“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地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不禁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心中只有遗憾和愤怒,愤怒于联军士兵们的丑恶暴行。遗憾于这座奇迹一般的园林就这样消失在这个世上。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残破的圆明园在战乱中遭到彻底毁灭。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

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作文六:《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1200字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圆明园这个名字最先出现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使其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从此,清朝皇帝不仅在圆明园内休憩游览,更将他们朝会大臣、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国使节的地点安排于圆明园内。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进行了景观和建筑物的修建,并在其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那些千千万万工匠呕心沥血建造出的精致雄伟的建筑也在转眼间消逝,看到这些镜头,身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之悲愤惋惜!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畅园春见到了自己孙子弘历,弘历伴着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舞剑,那场景之美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能将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

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

所以,历史不需惋惜,但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已成历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憧憬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需要我们对国情的深入了解,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储备知识。当社会乃至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可以发挥我们的专长,为自己热爱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作文七:《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2900字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中华名族的特殊记忆与历史的警示

圆明园——这个令全中国人都为之感慨而惋惜的名字,曾经的华夏民族至高无上的荣耀与近一个世纪集国人一切想象的艺术的结晶,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慨叹不绝……

圆明园,对于中国历史和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它,是历史的特殊记号,是一个民族由兴盛转向衰落的转折。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能够被遗忘的。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昭示着大清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文明的玄机和历史的真相尽在其中!

圆明园,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它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然而,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是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它不像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幻想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幻想可以有模型的话,请你想象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然而这么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让这座世界的瑰宝与世长辞,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观看完圆明园纪录片,通过资料的查阅与相关文章的剖析,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值得当今我国政府与每一个国民深省:

1、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由于闭关锁国,此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然而,我们知道,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从圆明园中出现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以及他委派一个外国的官员来负责圆明园的事等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气度。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一路平定准格尔和吴三桂的叛乱,带领着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走向发达的正轨。不过独裁统治和世袭的祖制注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登上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舞台。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电影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圆明园内批改奏折直至次日,也能够看到他为了国家公务废寝忘食,可是他却并不相信西学。他摒弃了他父亲的良好习惯,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羡慕文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之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渐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远的趋势。在雍正皇帝过世之后,所谓“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与他的父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视,以泱泱大国,“天朝”自居,而小觑天下的其他列强,而且也就是在他当朝的阶段,清王朝关闭了许多对外国的通商口岸,理由则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同“蛮夷之国”进行通商!这是何等地夜郎

自大! 历史做出了残忍的但正确的抉择,他抛弃了他的宠儿——大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失误导致了痛失圆明园以及丧权割地的恶果!这个沉痛的教训不经警醒着我们的政府,我们个人,在做决断时要充分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决策。

2、清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点无可厚非,不过当无限的渴望配上无穷的权利与财力,那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令人可怕的!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内,圆明园始终在不断地被扩建被拓宽。圆明园似乎化身成了一个财富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财力,处在盛世时统治者可能还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一旦一有风吹草动,清王朝的财力便立马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各个国家的大炮打进中国来的时候,当敌国的军队已经占领沈阳的时候,我们的统治者咸丰帝居然还在扩建圆明园!当无数的城池被敌国占领时,不知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内心是否有过一丝的后悔: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钱财在扩建圆明园上,如果将这些巨大的财富用在改装武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上,我泱泱大国,百万之众又怎么会被几个弹丸小国,数千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其实不仅仅是清王朝统治者震惊外国军队的强大,外国的指挥官也同样十分不解:如此雄踞东方的大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拥有如此坚强意志的士兵的军队,他们的武器怎么会如此地古老,他们的衣甲怎么会如此的破旧。我们现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们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弥补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烧圆明园!对于当今物欲充斥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对财富的渴望日益强烈,然而,我们将自己的财富是否也如此的大肆挥霍,而未将其用在正途上。这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保持理智,合理支配我们的资源,让物尽其用,达到其价值最大化。

3、清王朝内部政治的黑暗。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帝国能够独霸中国超过200多年的,这很大的程度上也与政治制度的溃败周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一个帝国建立伊始,它的制度总是最能满足当时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当时的国家得到安定和团结,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体制势必不可能适应现有的国家的情况,清王朝也不例外,铁马金戈的骑兵征服全中国他们做得很好,但是他们在征服之后却并没有对他们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改革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贵族,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而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贵族亲王们进行斗争,久而久之,内部的帮派也逐渐形成,一旦当朝的皇帝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他的统治权就岌岌可危,虎视一旁的其他权贵就会抢夺政权,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政局动荡,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险,若此时再有外国进攻,那帝国则必然将走上毁灭的道路。清王朝显然就是走了这条路,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宣告了“垂帘听政”的开始,也宣布着清王朝走向覆灭的倒计时。每个执政党在其建立之初都是本着为人民谋福利的出发点走的,然而在其壮大的同时,腐败的种子也渐渐萌芽。每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从建立之初就严抓党风党纪,组织纪律,将腐败扼杀在摇篮里!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悲剧是和清王朝的覆灭是密不可分的,而清王朝的灭亡其原因也不只是闭关锁国,骄奢淫逸和政治黑暗这几方面的因素。《圆明园》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反映了相对客观的史实,也同时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与启迪。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唯有铭记,方可珍惜;唯有深省,方可重生。

希望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个国民能够始终记住过去的创伤,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内修政事,外处国事,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姓名:钟颢

学号:41112242

专业:工商管理双语

作文八:《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

在一节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上,我们观看了圆明园的纪录片,虽然以前的毛概老师也给我们看过,但对我来说,这样的纪录片不论让我看多少遍我也愿意。影片中呈现了圆明园的起源、繁盛以及最后的衰败,让我心中感触良深。其中关于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讲述,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地方,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它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然而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使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当我在圆明园遗址中参观时,眼前的断壁残垣令我无法想象影片中宏伟华丽的景象,更让我痛恨外国侵略者的野蛮和无耻!如此华丽精致的园子,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 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圆明园都进行了扩建,其中都灌注了两位帝王在设计、绘画方面的造诣。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圆明园就像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

枪支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沐浴的画面,看到这我觉得非常辛酸、难受。清军的士兵在一个一个的倒下,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便变开始掠夺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都毫不留情的毁掉,这样的场景惨不忍睹,每当看到这心里的怒火久久不能平息。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

如今,曾经那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庞大的圆明园却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这片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奢华的皇家园林永远永远离我们而去。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是的,圆明园已经成为我们的过去,过去一个无法磨灭的伤痕,我们可以惋惜可以感叹,但我们不能就此而低迷,因为圆明园是由中华儿女心血凝结而成的,它曾经的存在是一面高扬的旗帜。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如今,那些断壁残垣,依旧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荒芜野草诉说着那日的耻辱。作为华夏的未来炎黄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的美好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更应该有奋斗的决心。

作文九:《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2400字

纪录《圆片园》明观感后

学中,我知道习圆了明是闻园世名界的皇园林;知道了家圆明园的灭是祖毁国文化史世和界化史文不可上量的估损;失知道还了明园是圆世界的博物上、艺术馆。馆是可观看了火《圆烧园》明,后我又道知圆明了是园样被怎毁的灭。看圆了明的毁园灭,真有我说不些出的感情……

圆明园的建筑雄里伟壮,亭观台阁楼玲珑剔,透有还许景多是点仿照地名各建胜造,圆的明园里有还许奇珍异宝。多可是那么美园的林,竟在短短的三内,天就英被法军用联残忍的手段掉毁。了这三天内在圆明,在园英联法军的摧毁下变不的入目:堪们把能他走拿东的统统西走,拿不动的拿用大就车牲口搬或运实,运不走的就在任破意,坏已这经够恶的可了,但是英,联军为法烧了毁证罪,用把我国火了花个2纪世的时建间造好圆的园给明烧了,毁英法军联任的摧毁圆意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府非但不去制政止,它而还去当他且们走的狗!我觉英法联军很霸得、道野蛮,他们不择段手毁的圆了明园圆明,园的灭毁就是英联法侵军中略国烧毁圆明园最的好证罪。

然,而百几年的风风雨雨已过去经了现在,圆明已园经是以不前煌辉的灿、的烂圆明了园现在的,明园是一堆圆残断壁垣一,废墟堆。当英法时军联烧火明圆园的那一刻深深将印的人们在的里。

心到圆明看那悲园的惨结局,更理我了解“后落要就打挨”,知道“了闭锁关国”后果的……只要多多向能学外习、交,流就会更加荣繁富强不会为,人所欺!他!

纪录片中圆的园明那么的壮是观、么那的豪华建筑,式样之繁多变复,直已简非人所及。力在这片土地之上乎几囊括世了界上有的美景所人工,,的自的,东方然的西,的方甚至,穿是越空纵贯古今时的,并但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无,仿佛那片谐地土天便是生如,此它集有所想力象、筑智慧建诗意与艺、和术大的物质财富于庞体,一简直是无绝伦比

圆。园明豪的华不震撼了当仅的人代在,当时也引了许多起西方国家的注目当,外国的教传士把一们封家封寄书去回的候,时把圆明也园壮的观与美妙绝伦漓尽淋的致描述来,它出豪的华、它的奢侈同样震撼了数无的国人,他们用外他丰们的想象富,力借凭传着士教心的中述描,想着那是怎象的样个世外桃源一

我还沉浸在们明圆园的景中的时美候一声,枪响惊醒所有了的,外国人军的打到舰了紫禁,中城将国虽说有几十万士远远,于西多的几方人,但当外万国军拿人洋枪着洋炮攻打国中的候时,国将士中能只握手矛,中国长将士的长矛挡不外国住的

洋枪洋,炮终他于们攻进紫禁了,城对面明园圆此繁如的景象华,们惊他呆了,们他的野再心次膨胀,对明圆进园行公开的了劫抢,万人上行进了天两公开大的劫,抢能走的拿全走,不拿拿走的能全砸。烂至为了甚公起见平,将军们号士召保兵绅持风度士把文物财,宝新上重然后缴进了三天行的开拍公,卖终每最个普通士平兵得均了大到4磅重黄约的奖金,赏兰特格将与额军金勋爵商尔议,了为彻底击打廷信心清,以在条便约谈判取中得大最利的益决,定底毁彻圆明掉,并借园向世此宣告人,们他曾来过北京,经们他胜是利者以,免他们伟的大勋被后功所人忘。遗人性贪婪在的时完这显现出全来了。于,在将军是的们导下,领千五三名士百兵始有组织开有的不紊的焚条圆明烧,园大火了烧整三整三天,夜淹没所有了的心,人雾烟漫弥了整个禁紫城,雄壮观的圆伟园从此毁明于一旦。

那么圆明园

什么会有为被劫掠焚毁的与结呢?时间局回倒清王到,朝外当国工业革命进的地行火如如荼的时,候国中的府却政认自为朝大国无天所有不实,行闭锁关国策,政使这得中的国展远远落发后于西方家,国西当帝方国野心的得到满不足,时他们把头指向了中国,当外国矛用大炮火枪、进的攻时,中候国的兵士们是还握长矛,手喊大贼杀,结显果而见,清王朝的易勇们士批批一卧的,倒而外国以几乎零损则失胜战了王朝清几十万的同,胞那样惨死在就国的外大炮下,有谁之不他为们到感可悲?

呢熊大火熊没了淹有人的所,心代一名园明园,圆这就样毁了灭它。于毁法侵略英之手者,也毁清政于府腐的与无败能现在。回起影想,片在劫抢过中程外,军队那国狰狞的孔面人给下了留刻的印深,看象到眼的前美而好大庞东西的时他们眼,中露流出要想走却又带不走带的奈无于,,是高起手中举武的器,重重地砸去,下下剩一堆的碎堆,片看着人伤让神而;些能那带走,的所被的谓素有质、的纪严律谨的野却心膨胀外国的人全军带部走…他们…碎的不仅仅砸是瓷,他器砸碎们的还中国有人民心的。

圆明的园灭,既毁是方侵略西者蛮摧野残人文化的类证见,是文又明国落后了也古挨打的会明证现在,。当圆明园年中部分珍的在国外的博品馆物被人观,参有一大还的批宝不知下落,珍到看该属本于我的们东西被别却人占为己有我,们中儿华女的心又情怎平能呢?我复的们强国动运怎能停又呢止?

明圆的园遭遇是中华历史巨上的大耻,是祖国辱亲母心上口永的伤疤,远历不史能来重但,史历不能忘也,圆明记园给我最大的教训就们,落后就是挨要打,我们

避免打挨我们,不让历史重能,演么那什是么一将改变?是切么将世什缩限?是什么将悲界酝酿?剧科是!是发展!是学步进!有只学科颠覆世可,只有创新才能站界世界在列前狂妄!大自闭,关国锁,滞停不,前会被历只史弃遗哪!你曾经再怕辉煌再伟、,也会大因落为不后进思取而得变弱瘦暗淡,无光在,雨中风摇曳直至消亡在历史沙漠的。

中明园圆已给经过们我一次教训了我们不,能此就沦落,我们甘消亡不,我要痛定思痛,们们我摆要脱被略者蹂躏的命运侵,我们要起崛,我们壮要!大和人党民始要始终以史为鉴,刻时记教牢训!们凭着不平我凡的勇,在小气翼翼的探索心中艰难前地着,进斗奋着为梦,努力着!中想儿女华用不枯要志气的全向界证明:中华世族民会不消!中华亡族永不民消!亡就圆像园的辉明留煌在人世心中惊叹一的样不消亡!永

新世

,我纪肩们着振兴负华中历的史使命,负肩着强国富的民命,我使要始们终牢教记,始训终忘勿国,耻努力习学好业专,积极创实践新,以后为入社步做出应有的贡会,献逐为渐大中国贡强出自献己薄绵的量。力这是我每们中华个女儿有的应动行也,每个中华儿女是责的任。

作文十:《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2600字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1.我们常常看到的表达是这样的:“圆明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此相类的有长城、兵马俑、都江堰,乃至金字塔、空中花园„„我们后代在缅怀圆明园的时候,纪录片拍摄者在利用现代技术还原圆明园那美轮美奂、恍如人间仙境的景观的时候,恐怕难免都会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充满敬意和叹服。我们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与思维惯性,就是历史上那些存留至今的“文化遗产”

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我们应该因为这些惊人的艺术品而凭生所谓的民族自豪感。      可是,有没有人问过,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怎么来的,谁让它们结晶出来的,劳动人民又是不是愿意把自己的智慧这么结晶出来?而结晶出来的,除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是还有血汗和眼泪?在一个君主一人意志便可翻覆万千黎民生活的时代,我不相信这些古代奇迹的创造者们全是出于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美好的向往而自觉自主地进行了这流芳百世的艺术创作。也就是说,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最初可未必想要参与创造什么流芳百世的艺术奇珍。范喜良想参与建造那个即使在宇宙中也能看到的蜿蜒蟠曲的带状围墙么?他不想,他只想和孟姜女安安分分地过自己的日子,可是历史却把他生生封锁进了那万恶的墙垣,并引导他那原本柔弱堪怜的妻子放开喉咙,唱出古代女性反对强权的第一个高音。进一步说,这些从古代幸存至今的奇迹一般的建筑大多不过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而兴建的,兵马俑意在陪葬,金字塔仅是墓穴,而圆明园,那个被毁弃的,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万园之园,不过是清朝皇帝度假休闲的一栋特大号别墅。也就是说,这些被我们称颂、追忆、叹惜的所谓古代建筑奇迹,在当时乃是统治君主的意志体现,只不过是他们私欲的实质化而已。

从这个角度上说,任何赞美长城、圆明园等浸渍了古代人民血汗的艺术品的论调,都是虚伪的,至少是冷血的。这是因为其在赞美的同时丝毫没有注意到这艺术珍品乃是由多少原本无辜的人民用鲜血与汗水构建起来,而这构建的过程,又必定导致我们无法对这些所谓奇迹抱一种简单的欣赏态度。在我看来,我倒宁愿我们的历史上没有这些艺术珍品,因为每一件流传下来或没有流传下来的建筑都是在向我诉说,我们现在坐享着的,不是什么祖宗的遗留,而是自己民族同胞的鲜血。

而进一步说,我们从这些鲜血淋漓的建筑物中得出的所谓民族自豪感有时不

是靠得住呢?我要说,如果说一个人作为后代在看到长城时对于长城里面范喜良的尸身没有丝毫敬畏,那么我便拒绝接受其因为长城产生的骄傲与自豪的合理性。如果我们会因为历史上遭受的侵略而对侵略者恨之入骨,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对那些凭一己好恶就荼毒天下的统治者保留好感?倘若一个人将长城、兵马俑、圆明园作为炫耀中国历史悠久华灿的论据,那么我将无法相信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能够死而瞑目。也就是说,圆明园本身固然是一件精雕细琢、妙趣天然的建筑奇珍,但我们在赞叹它的美好的同时一定要记住,这美好的代价,恐怕就是多少人民流尽的血汗,以及多少血汗汇集成的税银。

2.在试图通过想象来还原那场掠夺的时候,耳机里响起的是加勒比海盗的插

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可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首曲子就显得如此讽刺。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控诉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满正义感的“这

两个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足可以令我们对雨果凭生敬意。      雨果在这一历史场景中的表现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他所表现出的仗义执言的正义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的祖国。也就是说,

尽管他同样是一名法兰西公民,却在法国军队犯下恶行的时候丝毫没有护短之意,反而旗帜鲜明地指责自己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们不能不深究雨果此举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索。

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也有一个中国(这个假设自然把圆明园假设到国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烧抢的罪行,那么中国人民是否会如雨果一般对中国军队犯下的恶行毫不留情地进行声讨与问责?还是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拒绝承认中国这种行为属于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号的强盗行为?中国人又是不是会在百年之后宣称,如果当初中国不去侵略,那么那个被侵略国便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国家进程?

如果你问我,作为被侵略国而去假设自己是侵略国,这种假设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这么一句疑问:中国历史上自然有过极度煊盛的年代,也有过征服邻邦的履历,那么请问,中国历史上在攻击别国的时候,是否亦扮演过强盗,乃至杀手的角色?不要跟我说没有,因为中国人也是人类,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方外之人,中国人也有欲望,也会抢夺,也有犯罪的资质。而且,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有一个近现代史;我们不是经常自豪于自己辉煌雄强的汉唐风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实在是因为我不觉得我们仅仅记住自己受到的屈辱就够了。因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历史给我们一个掠夺他人的机会,我们便未见得不会转变为今天我们仇视的掠夺者转生。我觉得,倘若我们能够在记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时,一并记住自己曾经给过别人的屈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自信,我们这里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

写到这里必须补充的是,不难想象,雨果的指控必然与法国政府所希望的背道而驰。然而雨果仍旧能够秉笔直书,这种做法实在需要勇气。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文字管制极为严苛,如果雨果会因为他对法国军政的批评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锒铛入狱,最后因为“躲猫猫”而惨死在监狱之中,他还能够拿出这样大的勇气来留下这段令中国人对其大生亲近的文字么?为了正义,或许他仍旧会写下自己的指责,但是否能够发表出来呢?倘使竟能发表,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会被法国当局所消除湮灭呢?当然,我们应该为雨果庆幸,因为上述假设在历史上显然没有成立。      所以,雨果能够在今天仍旧令中国人为其勇敢正义而喝彩,恐怕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3.在校园网论坛上看到很多写观后感的,眼光大多锁定在“不能固步自封”,“落后就要挨打”之上,更有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气人物。

能得到这样的影响,恐怕足以说明《圆明园》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达到了的。      最后补充两句感想: 掠夺者注定被唾骂与谴责,不论他们扯什么淡。与历史进化发展之潮流相悖的做法总归会失败,这句话不止适用于被评论者,同样适用于评论者,没有例外。

我的话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