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化学试题 > 老师领进门的感受10字【《老师领进门11》4500字】

老师领进门的感受10字【《老师领进门11》4500字】

时间:2019-10-18 09:25:3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老师领进门11》4500字

老师领进门

泽国三小 陈超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学生对师恩的感激之情。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领进门》是这单元的第一课。因而这一教学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课文以较多篇幅记忆了开学第一天田老师在国语课上讲故事的情形,重点刻画了田老师的想象力和“我”入迷的情态,以及说明他是如何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读文感受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理解“插柳之恩”的意思。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深深地感恩情怀。

教学主线:

以“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切入,以“被田老师打动——被刘绍棠打动”为主线推进教学。

预设过程: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1948年参加革命,他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16岁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有神童作家之称。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

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春雨点点”——被田老师打动

1.师:田老师口才文笔很好“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

田老师能讲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真让人佩服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开学第一天,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上课,叫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描红纸上,一首小诗——(大屏幕出示小诗)

——教师先范读,有趣吗?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小诗。(先自己读)谁有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田老师到底将这首小诗编成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找到相关的段落读读,然后学着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语气讲讲。(先自己准备准备,交流,注意:你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

学生讲四句诗对应的内容,老师讲妈妈教育小孩的内容——听了故事有何感受?

3.我当时听着这个故事是什么样子呢?你能不能找到这个自然段?尽情地读读。(“我听得入了迷……田老师戛然而止却还在发呆……我才惊醒”) 从哪些词语中感受我入了迷?

自由读——指名读——品味读(点击词语)——带着感受再读。

4.田老师凭借着他的好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竟然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趣味生动的故事。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引起我们的注意?(点击“上千个”、“春雨点点入土”) ......

——它们为什么能跳入了你的眼帘?(学生说话)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上千个故事,那么多,田老师真了不起! ...

——春雨点点入土,这上千个故事就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

5.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 ——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

6.现在,请你想想:田老师的故事跟“春雨润物”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7.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的故事,多么像春天的雨点,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呀!所以作者由衷地感慨——(学生齐读)

8.这“上千个”和“春雨点点入土”等词语包含着这么多情味,也难怪它们一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

三、“插柳之恩”——被刘绍棠打动

1.刚才,我们一起被田老师打动着,我们都为作者有这样一位好的启蒙老师而感到庆幸。那么作者刘绍棠究竟取得什么成就呢?请看大屏幕——(教师朗读)

——你有什么话想说?

2.联系他取得成就,再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看看刘绍棠又用什么打动了现在的你?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

——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你们都被刘绍棠的那份真挚的感恩之情所打动)

3.请看,这就是当时的情形,(大屏幕出示插图)如果你就是刘绍棠,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激动,那就请你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老人摇摇头说:“„„”

——感激,那就请你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老人摇摇头说:“„„”

——是啊!任岁月流淌,永远也抹不去田老师那上千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对我心田的润泽。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怀着激动的、感激的心情,再次饱含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老人摇摇头说:“„„”

4.不用多说,不用多问,一切感激之情,尽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而田老师的一句:“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是那么坦然,那么淡然,那么从容,但分明又是那么厚重,那么深沉,那么久远。 “我”是永远也抹不去

心头的感激之情,作者在文末深情地写到——(师先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四、“师恩难忘”,因吟诵而精彩

5.一个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一个是他小学的启蒙老师,阔别40年的偶遇是如此的感人,你此刻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说话)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师恩难忘,难忘恩师)

让我们来轻轻吟诵散见在刘绍棠作品中赞美老师的话语吧—— (大屏幕出示)

——自由读;

——挑最能打动自己的反复读;

——指名读;

——齐读。

——挑最能打动自己的话语,端端正正地抄下来,在心中记下这发自肺腑的激情独白。

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

刘绍棠

师恩难忘,难忘恩师

教学反思:

《老师领进门》的作者曾是老师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课文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课文看似简单,是感觉一课时就能完成的任务,只要解决了课末的三个重点句子,这课文也就上成功了。但课文有很多重要的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为什么“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如为什么“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如为什么“40年后我仍然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而要真正让学生悟出课后三个句子的含义,还真要下番功夫。      设计教学时,我运用了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

一、情感熏陶,披文入情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感情是一种熏陶力量。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要做到声情并茂。教师满怀深情地说,娓娓动听的话语,就能在学生心里产生共鸣。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一吐为快的情趣,并且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启发和教育。如教学课文《老师领进门》,我把情感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我利用课外阅读的时间,先给讲了一些古今中外关于“恩师”的感人故事,为本文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堂上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领会课文意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抓准切口,学习课文

这篇课文,在教学前半部分时,我以古诗学习为切入口。田老师将古诗编成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诗文对照的方法,感受田老师丰富的想象力,还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后,找到了原诗句中没有的人物、事情,以及人物看到的情景和人物的语言,真切的感受到田老师真会教书,从小培养了“我”文学创作的关键——想象力。这时候引导学生挖掘出原诗中没有的内容——想象出的人物、事情、语言、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明白是田老师的丰富想象才使故事那么生动的;让学生明白

老师不仅仅是在教学生知识,还在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才真正的学到本领。

三、悟练结合,培养能力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非常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但是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要注意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我让学生感受师恩难忘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描述一下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展思维的空间。又如:“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课文中没有写出“我”说的感谢话,我就紧紧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课堂只有充分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

四、激情诵读,感受师恩

这节课课上我重视学生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使学生情感波澜不断推进。让学生在读中知道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读出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体验了作者的感恩之心。特别是中心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随着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从“我”最想说——由衷地说——激动地说——充满感激之情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情感层层递进,读出情,读出神。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出示刘绍棠赞美老师的优美诗句,要求学生诵读品味,利用外在的语文资源,不仅是一种优美语言的积累,也是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升华,更是师生情感的升华。那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教室里 充溢着一种崇高的美。

作文二:《老师领进门》3300字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其中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戛然而止”等词语。

2、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知道作者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产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认识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的特点。

2、感受作者的尊师、爱师之情。

教学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产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人的老师吗?到现在为止,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描写老师的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读题。想知道什么?(问题板书)

老师是谁?什么样的老师?领进什么大门?是怎么样领进的?

二、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生字,标出生字,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格外注意的?说一说。

“正”“教“是多音字。 “设”“拄”“炊”是翘舌音。

2.请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3.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4读通课文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三、交流读书成果,整体感知课文。

1、老师是谁?板书:田老师

2、 田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x Kb1 .Com

板书:口才、文笔都很好。 水平高,教复式。

3、 田老师把我领进什么样的大门?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文学的大门。读: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播下文学的种子。作者刘绍棠后来成了一名大作家。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读一、二段(结合学习什么样的学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①学校在一座庙里。②学校只有一位老师。③学校有四个年级编在一个班里④老师从17岁就开始教书。

为什么作者在他那么多的老师中选取这样一位老师呢,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感染了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老师领进门》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在这篇回忆录中,引发了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作者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2.请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3——11自然段

⑴“春雨点点”——被田老师打动

1.请大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这位田老师的哪些言行打动了现在的你?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田老师能根据一首小诗,编出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看出他的口才很好;(你被田老师的口才所打动)

②从“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田老师能讲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很佩服;(你被田老师的想象力所打动)

③从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看出老师很谦虚。(你被田老师的谦逊所打动)

2.当学生读到下句时,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跳入了你的眼帘?(“上千个”、“春雨点点入土”)

②它们为什么能跳入了你的眼帘?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上千个故事,那么多,田老师真了不起!

②春雨点点入土,这上千个故事就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开学第一天,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上课,叫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描红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教师先范读,有趣吗?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小诗。(先自己读)谁有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田老师到底将这首小诗编成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找到相关的段落读读,然后选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诗,把相应的故事内容学着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语气讲讲。 (先自己准备准备,交流,注意:你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

选四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把田老师编的故事串连起来。

(学生讲四句诗对应的内容,老师讲妈妈教育小孩的内容——听了故事有何感受?)

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你能不能找到这个自然段?尽情地读读。(“我听得入了迷„„田老师戛然而止却还在发呆„„我才惊醒”)

什么叫戛然而止?讲得这么好听,为什么要戛然而止?(想象的空间) 再读这一句。

4.田老师凭借着他的好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竟然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趣味生动的故事。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学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5.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交给我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 ②交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6.现在,请你想想:田老师的故事跟“春雨润物”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7.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的故事,多么像春天的雨点,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呀!所以作者由衷地感慨。

学生齐读——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8.这“上千个”和“春雨点点入土”等词语包含着这么多情味,也难怪它们一开始就跳入了大家的眼帘。

⑵“插柳之恩”——被刘绍棠打动

1.刚才,我们一起被田老师打动着,我们都为作者有这样一位好的启蒙老师而感到庆幸。那么作者刘绍棠又是何许人也呢?

( “神童作家”——刘绍棠  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出生,北京通县人。自幼喜爱听故事,读了不少文艺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3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念高中时,语文课本就编选了他写的小说《青枝绿叶》,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1岁时已出版《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夏天》等中短篇小说集,被誉为“神童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可谓“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1979年以后,他又先后发表了大量作品,如《地火》等长篇小说。他的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为英、法、德、俄、日、西班牙、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已列为“世界名人”。)

——你有什么话想说?

2.联系他取得成就,再请读读课文的8、9自然段,看看刘绍棠又用什么打动了现在的你?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

②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你们都被刘绍棠的那份真挚的感恩之情所打动)

3.请看,这就是当时的情形,如果你就是刘绍棠,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①激动,那就请你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老人摇摇头说:“„„” ②感激,那就请你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老人摇摇头说:“„„” ③是啊!任岁月流淌,永远也抹不去田老师那上千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对我心田的润泽。让我们一起,怀着激动的、感激的心情,再次饱含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吧,师读:老人摇摇头说:“„„”

4.不用多说,不用多问,一切感激之情,尽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而田老师的一句:“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是那么坦然,那么淡然,那么从容,但又是那么厚重,那么深沉,那么久远。 “我”是永远也抹不去心头的感激之情,作者在文末深情地写到——师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①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段话——(自由读最后一段)

②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③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3、“师恩难忘”。

一个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一个是他小学的启蒙老师,阔别40年的偶遇是如此的感人,你此刻有什么话要说?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师恩难忘,难忘恩师)

总结:这么有名的大作家,他对自己的老师一直念念不忘。离开这位老师40年后,路上碰到,他如同四十年前的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他在写《老师领进门》这篇文章时,动容地写道“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位大作家为什么如此尊敬、爱戴这位老师。

板书设计:

4老师领进门

刘绍棠

师恩难忘,难忘恩师

作文三:《1老师领进门》2000字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借助字词典读准字音。

2、联系课文,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的意思,选择“娓娓动听、恭恭敬敬”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3、熟读课文,能复述“田老师上语文课”的情景。

4、根据课文内容和重点句子,理解“老师领进门”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知道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并能联系课文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娓娓动听、戛然而止”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认识本课生字“戛”,掌握多音字“喝”的读音。

4、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从而更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推测新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3、明确自己的疑问。

4、收集不忘师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无论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文学家,或者是普普通通的人,小时侯都是从学习最简单的数字和识字开始的,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他童年时代的一位启蒙老师。

2、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刘绍棠

师:有关作者——刘绍棠,你对他有哪方面的了解?怎么了解的?

生交流,出示注释:作者刘绍棠,著名作家。13岁开始写作,15岁成名。著有《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

师告诉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要读读注释或者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你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

(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

出示: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4、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5、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主要从哪两方面回忆自己的启蒙老师?

(开学第一天上课的情景;40年后相逢的情景)

2、接龙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写的是刘绍棠的哪位启蒙老师?这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交流,板书:田老师    想像力丰富

上千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感情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田老师是一位想像力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呢?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1)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2)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

听到上千个故事。 ...

(3)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

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3、指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的意思,并用“娓娓动听”口头造句,其中第三句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想像一下“我”恍如身临其境的时候,好像怎么样?又好像怎么样?

出示想像和说话练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

发呆,好像             ,又好像           ,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4、指导朗读

5、师告诉学生:以上的第⑴⑵是直接描写,突出了田老师的知识渊博、想象力丰富,而第⑶段是侧面描写,是从我的感受方面来突出田老师故事讲得生动,对我的影响之深。

6、齐读以上三个句子

过渡:是啊,田老师确实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想象力丰富的老师。他竟然能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7、请一个学生读短诗,另一个读田老师编的故事,师帮助纠正多音字“喝”在文中的读音。

8、师生引读:课文举了一个例子,其实,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我在田老师门下——,听到——。这些故事,有如——。从事文学创造,需要——,在这方面,田老师——。

9、读了这段话以后,你明白了些什么?(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10、师:对于这样一位启蒙老师,作者刘绍棠是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的。让我们一起像作者一样带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读读最后两节。

学生可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如:无心插柳柳成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

四、语言实践活动:交流你所知的不忘师恩的故事或者是你尊敬老师的事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2造句

3、背诵最后两节

4、理解句子: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板书设计:

1  老师领进门

丰富的想像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上千个故事

师恩难忘

作文四:《老师领进门》800字

《老师领进门》教学反思

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接受人文陶冶。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人文色彩浓厚,为使学生受到文章中人文情怀的感染,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对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回忆老师关心教育自己的事,感受伟人尊师的故事,拨动了学生心中那根尊师爱师的心弦,也在课的伊始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学生带着自己的亲身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对刘绍棠尊师、爱师的深情油然而生敬意,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也有了自己新的思考。

二、引领学生走近作者,感受人文情怀。

“文章不是无情物”,历来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剖析作者的内心感受会使学生受到人文的触动。本课的教学中,在课堂即将进入尾声时,我引导学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揣摩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写下这么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因为有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深层把握,学生就不难体会到这是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尊师爱师之情的再现。

三、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紧紧抓住学生那颗被感动的心灵,把他们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教学由浅显向纵深推进,课堂小练笔中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正是他们心中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也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的召唤。由此,人文熏陶和感染也变得深入、彻底而刻骨铭心。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那些曾经关心、帮助、教育过自己的

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几句心里话。有的学生说:老师呀老师,你是园丁,我是小花,你培育了我,我长得更好。有的学生说:谢谢您何老师,是您在数学上给我开了窍。有的学生说:“妈妈,你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我遇到挫折时,是您给我鼓励,让我鼓起生活的勇气,在我取得成功时,是您激励我要不断地前进。”这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学生对课文内化的结果。

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作文五:《《老师领进门》》1500字

1 老师领进门①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学校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

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有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 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一枝来,戴在耳丫上。妈妈 喝住了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里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注释】

①作者刘绍棠,著名作家。13岁开始写作,15岁成名。著有《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 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 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刘绍棠,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1936年2月29日生于河北省通县(1958年3月7日,通县划归北京市通州区)儒林村,1997年3月12日病逝,终年61岁。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的作品通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文学作品,有不少被译成外文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由于受到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著作:《青枝绿叶》、《老师领进门》又名《师恩难忘》(选入人教版6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娥眉》《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作文六:《老师领进门》6600字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学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激趣:“老师领进门”,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后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老师巡视)。

(3)检查。

出示词语:后殿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衣襟

学生提问考同学。

2、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      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教师随时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一)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的?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二)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领会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1)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结合巧妙,而且饶有情趣);

(2)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位、朗读。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解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感激之情。

(四)尝试背诵最后两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说说不忘师恩的故事或自己尊敬老师的事。

五、作业

1、完成词句活动室2。

2、收集尊师的故事。

板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师恩难忘

第十七课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能利用工具书学会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

3、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能从闰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闰土的特点。

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5、了解闰土是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难点:联系上下问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1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揭示课题。(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并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 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

(2) 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运用“深蓝、金黄、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段,抓住人物外貌、言行,概括人物特点。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情况。

2、导入新课:闰土月下看瓜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与闰土相识时,闰土是什么样子?

3、教学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并思考讨论: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2)教师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健康的海边少年

头戴小毡帽                  农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圈                大人疼爱

(见人很怕羞)              朴实天真

(3)学生根据板书完成作业本第5题第(1)小题。

4、讲读课文第四段。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2)闰土的心理到底有哪些希奇时?请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3)讨论:从四件事中反映出闰土什么特点?

(4)交流汇报,顺势完成作业本沙锅第5题第(2)小题。(5)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哪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教师和学生配合角色朗读这件事。(6)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①“啊!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练习用排比句说话)②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请学生看课后习题2,先回答括号中的3个问题,再将答案连起来说说含着的意思。

(7)师生共同小结。通过以上两段课文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的?(8)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并熟读课文三、四段。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我”与闰土间的友谊的真挚。2、模仿课文片段,写一个人的外貌。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们通过前几段课文的学习,了解了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大家读了课文以后也和“我”一样想和闰土交朋友,那么谁知道“我”是怎样和闰土认识的呢?课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2、讲读第二段。(1)闰土是因为什么到我家来的?“我”和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2)学生自学、汇报。

3、学习课文第五段。(1)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划出。(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总结全文。(1)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出闰土的这些特点?(2)选读课文的精彩片段。

5、模仿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第十八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3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用“精致”“简直”造句;会选择破折号的三种用法。

3、能按文章的线索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能以“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说写一段话。

5、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文章含义较深的句子。

难点:读懂文章出现的每个幻景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按线索给课文分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很喜欢读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谁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

2、简介作者安徒生与西方的圣诞节。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自学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问老师。

4、学习新颗,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边听录音,边按提示“叫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2)根据以上小标题,概括每段的段意。

5、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在书上划出来。

(2)交流汇报划出找的结果。教师小黑板出示两句话:①它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时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妈妈穿的。②雪花落在它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它没注意这些。

让学生将这句话多读几遍,小组讨论这两句话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女孩的生活很悲惨。

在(3)拓展练习。小女孩没注意的是        ,此时它注意的是        ,注意的是          ,可是这一切她都无法得到。(填空练习)

6、作业:作业本第1、6两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第二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

教学过程

1、讲读渴望第二段。

(1)学生朗读小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思考:这一层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她幻想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幻景?幻景破灭后又是怎样?

(2)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次序  现实  渴望  幻景  结果

寒冷  温暖  火炉  幻景破灭

(3)学生自学,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

(4)交流汇报:用“当      时,小女孩仿佛看到了           ,这是因为          ”这样的句式回答。

2、讨论体会“这是一道奇异的光!”的意思。小姐:因为小女孩寒冷难忍,在恍惚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3、指导朗读第二段第四层。教师指导学生读时应体会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时的心情。

4、“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思考: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了?在现实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

5、教师板书:现实生活              幻想

痛苦、残酷            美好、幸福

6、作业:完成作业本上2、5两题。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第三段。

(1)学生朗读,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她死了“嘴上带着微笑”?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齐读课文第三段。

2、总结文章中心。

提示思考:(1)卖火柴的女孩的幻想一次次地破灭说明了什么?

(2)小女孩追求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在那个社会会有吗?为什么?

3、朗读全文,划出文中带破折号的句子,分析它各自的作用,完成作业本第3题。

4、教师朗读刘倩倩的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以“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说一段话。

5、作业:将课堂上说的一段话写下来。

电影票应该这样发

(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住要点。

2、会围绕中心列出说话提纲,按要点把事情说清楚。

3、感受先人后己、关心他人的好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听清录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得有条理。  难点:讲清自己 的观点,并围绕中心组织好语句,讲得有条有理。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学生自学“听说要求”和“听说提示”,明确本次听说训练重点。自学课文1—2部分,讨论两个问题:(1)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2)这次听说训练的方法与步骤。

3、指导听说训练。

(1)听录音,边听边记要点,听完后说说发电影为什么会引起争论?争论中有几种发电影票的方法?(2)同桌互说。指名向全班同学说。评议说的内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教师提出要求:你认为应该怎样发电影票?并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列提纲,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小组讲述,评述是否说得有理,语句是否通顺。(4)指名发表自己的意见:电影票应该怎样发?全班同学评议。对于学生意见中反映出来的好思想,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学会宽容,允许孩子有多样性的做法,不要轻易给学生的做法加上“觉悟不高”等稿子。

我的好___________

(习作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能围绕人物的某一方面好品质具体写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3、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初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在记叙一件事的过程中,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反映人呢物的计谋一方面的特点。

难点:能选准典型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懂得应写好人物的哪些语言行动,才能比较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用一件事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品质,重点写好任务的语言和行动。

2、学习《我的奶奶》,领悟把人物行动、语言写具体的方法。

3、确定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明确在这件事中,人物的哪些言行特别感人。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我的好        》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习作要求和训练内容,懂得应根据人物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什么?(2)讨论明确: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选好人和事,写好要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作具体描写,还要致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我是奶奶》这一参考片段。

(1)先自学思考两个问题:文章写了一件关于奶奶的什么事?这件事反映奶奶的什么品质?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些词句是具体写奶奶的语言和行动?(2)交流汇报以上问题,使学生掌握这篇作文的协作方法。

4、确定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明确自己要表现他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1)分小组说说自己准备写谁,写他的一件什么事,要反映他的什么思想品质。(2)进一步说一说,在这件事中,他的哪些语言行动特别感人,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

5、学生开始作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作文讲评,学生修改后完成作文。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作文情况。

2、选评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评议标准:(1)选人选事是否准确;(2)语言动作是描写是否具体,能否表现人物的品质。  3、学生继续作文,并作修改。

练习6

一、教学目标

1、能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多义词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2、能缩写句子。

3、能判断句子是否符合语法、符合事理,对错误的说法进行修改。

4、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的含义。  5、能该别人写新年贺词。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说出多义词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难点:学写新年贺词。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完成第1—4题。

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1题。(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在作业本上抄写8个词语。(3)查字典或查听课笔记,写出4个带点词的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求先写出字面意思,再写出比喻义。

2、指导练习第2题。(1)读题审题,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中有不同意思。(2)查词典,了解“仿佛”、“满”、“自然”这些词的各义项。(3)读句子,理解该词在句子中的意思,选择最恰当的义项。(4)将选好的义项代入句子进行检验。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教师指导:缩句时要留下主干略去枝叶,句子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可借助“的、地、得”来缩句。(3)学生练习,交流答案。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练习。(3)交流汇报,要求说清判断对错的理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6题。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5题。

(1)一读短文,要求读通,读正确,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2)二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文后练习(2)的句子。(3)指导练习:在这句话中,我们可抓住哪个重点词来理解句子的含义?鲜花怎样有“光彩”,还有什么也有“光彩”?绿叶有什么“光彩”和“意义”?(4)学生写出句子的意思,交流反馈。(5)让学生从“我”在文中赞美绿叶的语句中寻找归纳“我”爱绿叶的原因。(6)交流小结: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明原因。  2、指导练习第6题。

(1)让学生明确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祝贺内容;明确新年贺词的内容范围;明确写新年贺词的书写格式。(2)学生自己确定写作的对象,练习写新年贺词。(3)投影。交流讨论这三四位学生写的新年贺词的优缺点。(4)明确要点,对自己写的新年贺词加以修改。(5)件新年贺词制成可片,寄给写作的对象。

作文七:《4.老师领进门》400字

4.老师领进门

一、形近字组词。

邻(   ) 设(   ) 庙(   )兄(   ) 领(   ) 没(   ) 宙(   )况(   ) 亭(   ) 叨(   炊(   ) 叼(   恩(   ) 正(   思(   ) 整(   恍(   ) 境(   幌(   ) 镜(   二、近义词

歇脚—(   )念叨—(   )三、词语解释。1.正月: 2.描红: 3.娓娓: 4.炊烟: 5.恍如: 6.滋润:

7.身临其境:

) 拄(   ) 注(   ) 娓(   ) 尾(   ) 捅(   ) 桶(   茂盛—(   恍如—(   )谈()淡()姥()捞()恭()荫() )    )    )    )    )    )    )

8.戛然而止: 9.引人入胜: 10.恭恭敬敬: 四、课文理解。

1.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对田老师的课听得“如痴如醉”?

2.如何理解田老师“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书上有笔记1、2、3、4点) 3.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他是怎样把“我”领进这个“门”的?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文八:《16《老师领进门》》1300字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板书: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作文九:《老师领进门2》1700字

[教学目标]:

1.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会运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成语。

2.通过与文本对话,品味词语,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爱戴,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文字,体会感情。

难点:正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提炼主线

1.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将碰到许许多多的老师,而老师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学生今后乃至一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老师的新课文《老师领进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老师对他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2.齐读课题质疑

师: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师:对,他叫刘绍棠,是当代的大作家。他四十余年文学生涯,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物。

师:你们知道文中的田老师把我领过了什么的门?他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懂问题。

3.认读词语

4.交流第一个问题。

师: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句子读明白的?

B“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是什么意思?

B指名读,字里行间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感激之情)

C“往事”——文中具体回忆了哪件事?(开学第一天上课的情景)

二、潜心会文,品读涵泳

(过渡):开学第一天为什么令我如此难忘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那一天。

1.放出声自由读5-10自然段,思考:田老师给“我”,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预设一:博学多才   循循善诱

1.师: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2..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田老师给一年级小朋友上的第一课是一首小诗,谁来读一读。

师: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谁愿读读田老师由这首诗自编的那个故事?

师:这一迷,迷出了我对田老师的——(羡慕) 生读

这一呆,呆出了我对田老师的——

(爱戴) 生读

这一惊,惊出了我对田老师的——(敬佩) 生读

[抓住“迷”、“呆”、“惊”,让学生反复品读,品出情来。]

你读懂了吗?

字面意思:好像春雨点点滴滴被泥土吸收。

5.所以,谈起往事——[再读此句,学生已深深地进入作者的内心,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预设二:不居功自傲(田老师)

1.田老师的春风化雨令我终生难忘,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40年后路遇的情景,那一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A生自由读第十三自然段

出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此刻,站在老人面前的是“我”,但我不再是一个年幼无知的,而已成为大作家。

田老师的这一摇头,这一简简单单的话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谦虚  不居功自傲)

C多么谦逊的老人家呀,谁愿读读这句话?

预设三:爱戴、感激(“我”)

师:这样的老师怎么不令我尊敬呢?

(1

A这一鞠躬,道出了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已见。]

B是呀,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也怀着这份恭敬,这份爱戴,这份感激读读这句话。

(2A

B结合读含义:

培养人才是多么不容易啊。田老师的栽培之恩,我怎么会忘记呢?

C说话练习:“我”忘不了

三、总结延伸,拓展文本

1.“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大作家刘绍棠的文中,感受到了那一份浓浓的师恩情。课后,你们也愿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去写下自己的那份情吗?

2.推荐相关阅读书目《田老师和戴老师的故事》或《刘绍棠文集》。

[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扎实地写,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资料阅读让学生交出文本,开拓视野,同时也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板书:

我               文学大门

博学多才           爱戴

循循善诱           感激

不居功自傲

作文十:《1老师领进门》2400字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诗歌激趣。

1、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小诗。

〖点击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味,诗中描绘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试着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生交流)

3、这样一首描写乡间美景的小诗,到了田老师的口中,却幻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位田老师究竟是何许人也,会有如此了得的本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老师领进门》。〖点击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领进什么门?老师是如何把我领进门的?

4、课文的作者刘绍棠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读注释,嗯,你关注到了课后的注释,

谁来轻声地读读这段话。

〖点击出示〗

刘绍棠(1936.2-1997.3),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在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历经坎坷,矢志不渝,坚持“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尽管与田老师阔别40多年,刘绍棠却仍对这位小学老师念念不忘。当他回到家乡,再次走到老师的面前,他的心中——激动不已;在与恩师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词语是——谢谢、感谢。

2、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吗?

〖点击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3、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那现在谁能告诉大家,(板书课题)那么田老师领他进的到底是什么门呢?(播下文学的种子)

理解文学的种子

种子是什么?它会?(生根发芽),那文学的种子呢?是文字,书本在作者心里发芽吗?不是,是一种兴趣,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试着将他那份浓浓的尊师、爱师之情读出来。

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1、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小组合作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讲故事)〖点击出示“绝招”,生回答后点击出示—— 编故事、讲故事 〗

2、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

①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学生说到其中的任一词语,可以通过点击出示。分别在页面的左上角、中上方、右上角点击会分别出示: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②你还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点击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哪些词语表现出我入迷?圈一圈点击

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

作者通过对我的表现的描写,突出了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那现在,徐老师也模仿田老师讲讲这个故事,你们作为小读者,想一想,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又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像(          ),又好像

(           )。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谁能说一说,这样讲故事的好处呢?

的确,正是因为田老师有那么好的口才,那么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四十年前那首小诗编成的故事,直到四十年后刘绍棠还记忆犹新。

1、使得小诗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记住小诗。

2、不但学会了小诗,还懂得了不能摘花,美丽的风景要让大家一起欣赏的道理。

3、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

3、理解重点句

但要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的大门,那是绝非一、两个故事所能办到的啊!

〖点击出示〗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① 女生读

②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听到上千个故事”是指听到上千个    的故事。

④ 仅仅只是听了上千个故事吗?

⑤ 再来读读这段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什么疑惑?

1、什么叫“点点春雨”?

2、春雨点点入地以后会怎么样?

是啊!田老师的教学,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使得那点点滴滴的知识都有效、充分地被我们消化、吸收了。

四、深入理解“修行靠自身”,感受田老师的虚怀若谷。

1、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当“我”深深感谢田老师时,他是怎么回答的,请同学们快速度课文最后两节,分别用直线划出来。

〖点击出示〗

无心插柳柳成荫

①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无意做的事却获得了成功,〖点击演示动作,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 〗言下之意“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板书“修行靠自身”)

② 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感受田老师的虚怀若谷。

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总结:常言道“师恩难忘”,如此博学多才却又虚怀若谷的老师,难怪作家要深情地说:  〖点击出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男生读)

如此恩师,怎能忘记?(女生再读)

五、课后拓展与作业,积淀“师恩难望”。

〖点击出示〗

课后作业:

1、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2、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点击出示〗

课后拓展(任选以下的一项完成):

1、推荐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毛泽东的《我的老师徐特立》以及贾志敏的《全在不经意之中》、大卫欧文《我最好的老师》 贾平凹《我的老师》等书籍。

2、动动笔,写一写心目中的好老师: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1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引人入胜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上千个故事 春雨 滋润

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