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化学试题 > 【《有感于红军长征》700字】读红军长征有感

【《有感于红军长征》700字】读红军长征有感

时间:2019-12-14 09:17:0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有感于红军长征》700字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作文二:《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有感》1900字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有感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10月25日在公路局团委的织下,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整个展区共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等七个部分,图文并茂、生动记载了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

至今,我仍然庆幸当初我走了进去。和所有的纪念馆一样,这里面陈列的是一些红军当年曾经用过的物品和走过的路线。我麻木的看着那些路线,和枯燥的文字介绍,引不起一点感觉。跟随着人流,慢慢走到了一间介绍文物的展览厅。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时穿的衣服鞋子毫不愧疚的放在晶莹的玻璃柜里。那在我的记忆中只能是做床

垫的棕,竟然就是当时的战士的主要御寒衣物;那一双双遮不住脚的草鞋,竟然带着战士们爬过了大雪山;那今天看来太过粗硬的皮带,竟然曾经被战士们作为充饥的食物。红军长征的故事曾经听说过无数回,可是,当我真正看到这些实物的时候,眼泪突然不受控制的涌了上来。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为我们打下了今天的胜利。他们,短短的一生又是多么伟大的一生。     七根火柴”“小红军”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只是,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明白也不理解“以前”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傻?展览馆内的老旧的步枪、电台,令年轻人想破头也想不通如何用它们去打仗,毕竟,和楼下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的武器相比,它们太渺小了。为什么,曾经就有人无比相信它们,并且用它们赢得了胜利。

接下来的路程,我含着眼泪走了下来。我迷茫的目光扫过红军长征时走过的每一条路线,打过的每一场战役,经历的每一场苦难,牺牲的每一位同志,心中隐隐约约似乎能理解他们,又有些什么无法理解。说不上来,只觉得今天的我们,缺少的就是曾经的他们所拥有的。此时,我的心激扬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生长在一个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加强砺练,争取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用实际行动回报革命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比起革命先驱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

发扬红军战士们的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通过参观,我清楚的认识到,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 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 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 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 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作文三:《观毛泽东故事与红军长征有感》4700字

观毛泽东故事与红军长征有感

1511010313  李丹洋

功过参半,伟人依旧;红色长征路,拳拳赤子心

——题记

一、一代天骄毛泽东

“对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民主改良等观念的大杂烩;对”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的模糊热情;对军阀、帝国主义的明确反对„„”——毛泽东的自我思想定位,明确到位、层次分明。

毛泽东有一个迷信的家庭,为他拜山为母;有一个市井的父亲,责骂为替贫苦百姓收麦子的他;有一个四岁识记能力不凡的记忆力„„毛泽东,有一个接地气的出身,有一个家庭引以为豪的潜力,还有一个不穷但不富的家庭背景。或许,这样的开端,多少让人憧憬——他的“潜力”是否真的能创造价值,他的家庭是否只是折射他“前途”不会没落,他的善心是否会伴他终生,亦或在为未来某个“人性的转变埋下伏笔”„„

了解一个人,从他的开始开始,多少有了些事不关己的期待。

宿有“家有慈母,多出败儿”的说法,单单在毛泽东的前36年的成长中,正是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慈母——文七妹,帮他屯饭给同窗、周济乡里,熏陶了少年毛泽东对穷苦人的同情心。想来,在那个“家分‘两党’”的家庭里,善于勤俭持家,但却自私刻薄的父亲,极福同情心、纯朴善良的母亲,就这样一个父母影响下——邪不压正,毛泽东的选择已在他叛逆出走、接济同窗中见了苗头。也正是于此,毛泽东后来的路,站在为善意同行的地方开端。

一个人成长的转变,多是 内部更新、外部社会潮流推动——毛泽东素有“看几遍就记住”的好记性,外加二舅父的传统引导入门、1902年为开端的六年传统求学历程。这在他走进《三字经》、《论语》、《孟子》......执迷于《史记》、《纲鉴》、《日知论》,毛泽东在韶山六处读书6年,所读大抵是儒家经典。(暗自想:一个人的认知成长,真是多由所接触的思想决定,从而带来日后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想来毛泽东一生,有且仅有的出国也就是在苏联。如此中国化的思想起步,也让他在中国思维里扎根、成长,更摸得清华夏而儿女的秉性。) 1920年,27岁,毛泽东的世界观有了根本转变。孔孟的绝对权威被否定,但当初被传统教育出来的毛泽东,保留着对古书典籍的识记,尤其是是对中国史记轮廓的印象。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总是努力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记得我爸曾经对我说过,毛泽东这一生最崇拜的偶像是秦始皇。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我发现,最像他的帝王不是他的偶像,而是乞丐皇帝朱元璋。大家回去可以翻翻历史书,推荐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无论是出身、发迹、手段、结局,都是惊人的相似。

为了江山永固,朱太祖把功臣宿将一扫而空;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毛主席不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老朱去世后,儿子和孙子打的不亦乐乎;毛爷爷去世后,四人帮闹得天怒人怨,国家动荡,社会不安。

这是为什么?记得我刚才说的关键字了吗?“斗”!他们都是在乱世中,在战场上,在政坛里,凭自己的能力和天赋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踏出了一条通天之路。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当年在湖南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

是那样的意气风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桑梓即家乡,而青山,此典出自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逆臣。”大家都听说过吧。这青山实际上就是指杭州西湖的岳飞墓。他誓要以岳飞为榜样,不懈斗争,推翻封建军阀,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哪怕客死异乡也此生无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面临蒋介石数十万大军威势下,同志们都悲观的提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只有他充满信心,谈笑间,四次围剿灰飞烟灭。让我不禁悠然神往,那当是何等的英姿风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苦不苦,看看长征两万五。可以说那是我们党最艰难卓绝的一段时期,在这党和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大手一挥,红军四渡赤水,如神龙摆尾,把中央军和川军、黔军甩到了后头。爬雪山,过草地,闯沼泽,重重考验不仅没有弯下他的脊梁,反而激发和锻炼了他的坚强斗志。从此,世上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英雄的红军和这位伟大的领袖。再远的路,也有走完的一天;最黑暗的夜晚,下一刻就是黎明的曙光。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厚重昏暗的天幕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滚滚的黄河也停止了咆哮,远方的青山也染了一层雪白的头发。身边的爱人的头上、肩上雪花飞舞,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如今长征结束,红军发展壮大,形势一片大好,他不禁心怀激荡,哈哈大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古帝王将相,只为个人的功业荣辱,我奋斗半生,愿为中国四万万同胞结束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都能挺直了腰杆,堂堂正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若果能实现,此生还复何求。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谓的功业,又如何能比得上我们党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幸福,求民主的理想和追求?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在陕北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但是天灾人祸,导致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百姓的温饱尚解决不了,又如何供给军队的衣食呢?他紧锁着眉头,抽着烟,看了看狭小的窑洞和如豆的灯光。握紧了拳头,怕什么,长征都走过来了,当时颠沛流离,几近弹尽粮绝都没有放弃,如今安顿了下来,难道凭着我们的双手,还怕会饿死么?当即召开了党委会,亲笔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字。号召全党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誓要打破敌军对我们的经济封锁。就连他自己,也开了两亩田地,种了蔬菜和烟叶。

任他风吹浪打,我自闲庭胜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记得有人说,时间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可这句话似乎在他身上失去了效用。他虽然年迈,但精神头比一般的小伙子还旺盛。从古自今,诸君可见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冬日畅泳横渡长江吗?他那不再年轻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力。建国后,他致力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毛泽东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后,就是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乃至为祸十年的文革。这位伟大的领袖再也不复当初那敏锐而正确的判断力,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背弃了自己一直倡导的事实求是的原则,一味求快,最终把国家拖进了灾难的深渊。

但我想除了这一点,更重要的还是那个关键字“斗”。和朱元璋一样,他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最杰出领袖,没有之一。无论是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都是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上成就了他们的伟业。而毛泽东,那是真真正正的一穷二

白,在一片废墟中带领着人们建设新的家园。

他赢了庞大的国军,赢了凶残的日军,赢了自大的美军,现在,他准备向上天挑战,他要超越历史的束缚,想亲眼看到一个富强、民主、崭新的新中国。

可是他败了,就像当年明月评价朱元璋一样,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棋子。历史是好客的主人,他给了每个人平等的机会,但从不容许有人取代自己的位置。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毛泽东,他们都有坚强的毅力和无以伦比的天赋,但是和天斗,还是差的太远了。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或许,这就是他勇于斗争,喜爱斗争的原因吧。只有登临绝顶,才能放开胸怀,饱览风景无限,那是多么令人畅快啊。

这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一个矢志报国的学生,一个沉着无畏的统帅,一个胸怀天下的领袖,一个光耀千秋的伟人。

根基越牢,反叛心理总是会有他的如期而至——年少的毛泽东凭着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把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消化。而私塾老师口中的“闲书”“杂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隋唐列传》等历史小说,新鲜、神秘。正处于思想成熟期、对新鲜事物极具好奇感的毛泽东,这些都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几十年后,他讲哲学、讲军事,引述书中的故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这也为他从一介书生顺其自然的中国乡土范儿的领袖做好了思想铺垫。 在阅读历史小说的过程中,毛泽东开始思索一些重要问题。他回忆道:“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人物都是文官、武将、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过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他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领袖,而这些人是不必种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   农民替他们种田。”毛泽东当时就意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其实,说白了,但是人民所信仰、感兴趣的“偶像”也就是那些曾经在他们的世界里风光过的人物......也是,那个时代,说的近了,也就毛顺生(毛泽东的爸爸)的’风光’,也是从贫农向中农的跨越。毛泽东在思想转变的历程中,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个问题,可见毛泽东的思想在顺势成熟、深入了。1911年春,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揭开毛泽东的执着、勇敢、不回头的成长历程。

写到,近日看见的毛泽东才刚刚起步、走出湘潭,而最是浓墨重彩的革命历程还没开篇,我不由得有些胆怯了,怕是写法都是稚气未脱,完全没达到这次作业所想达到的预期效果,所以就此暂时止住——问清路,再走。

二、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

艰苦。不经意的遗忘让我们犯了弥天大错。因为,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背叛过去就会迷失灵魂。灵魂迷失了,精神就会空虚,就会堕落,就会成为历史的阻力,社会的罪人。所以,过去是不能忘记的,革命是不能忘记的,革命时代的长征精神也是不可忘记的。

伟大的中国革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就在于震撼。或许开始长征是一种无奈,但坚持长征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气,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中国长征由江西瑞金出发,从开始初期的三四十万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一路打击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险与磨难,克服重重阻力与挫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路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饱受风霜,强忍饥寒,爬雪山,过草地,进行着战斗、行军,到达陕北延安之时,只剩寥寥的两三万人。而正是这寥寥的两三万人,延续着中国革命的火种,使星星之火,最终燎原。正是这种长征的精

神,凝聚着中国革命的毅力,使漫漫黑夜,终趋光明。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乐观的态度,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信念,是一种顽强抵抗的意志,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一种宁死不屈的感召,是一种心忧天下的赤诚,是一种勇于自我的挑战,是一种历经磨难的征服,是一种感于时艰的探索,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追求!

相比于现代的优越,彼时与此时真是天壤之别。在这个物质充裕、科技发达、社会和平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过的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车代步、以机代脑的生活,游走于灯红酒绿的都市,安逸于公寓别墅的空间,他们认为这种生活来自天赐,这种世界成于天然。他们没有想到,几十年前的中华大地,正战火纷飞,满目疮痍,革命的志士奔走于民族崛起之徒,呼喊与国家危亡之际,为了人民政权的建立,正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置身于战场,蹈死而不顾,就是为路换得新的世界。今天所有的幸福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怎可不存感激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对为了我们的幸福而历经磨难的先烈们难道不应该深情的缅怀?我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更缅怀他们的革命态度,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现代的青年所欠缺的。他们不是忘记过去,因为他们心中就没有历史的记忆,欠缺未来的担当,所有的只是现在。我们并不反对充分的享受现代的文明成果,追寻理想的幸福人生。但,人不是自然的奴隶者,不是社会的寄生虫,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在于奉献社会,在于推动历史,在于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人生,在于用振奋的精神去改造社会。我们不可再重蹈历史,但我们可以感悟历史,感悟长征精神。若此,我们定可走出更为辉煌的未来的路。

作文四:《《红军长征》观后感》1500字

《红军长征》观后感

提到“长征”二字,可能我们能够想到最多的大概就是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曾学到过的那首由毛泽东同志所著的七言律诗。至于其他更多的,可能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淡化了许多。而我院此次安排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红军长征》系列影片的活动,使我对我党所领导的这段艰辛且伟大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更具震撼性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也对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影片开头便是这首七言律诗。而我每次听到这首诗时,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副长长的画卷——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些单薄又巍峨的身影;雪山草地里、崇山峻岭中那些坚毅又执着的步伐;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八十多年前,那些革命先辈们用他们滚烫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书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史诗。  其实这部影片在去年刚推出的时候个人就有看过,直到今天再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又一次重温了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原来并不是在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每每看到那些悲壮的画面那些艰难的岁月的时候,我们心里不禁会产生种种困惑——究竟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当然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是我党的伟大领导,靠的是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不过,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就够了吗?当然不是,除此之外,当然还应该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这才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因此,通过此影片我才明白,原来长征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无数甘于奉献的革命先烈下,在强大且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在无畏艰险和甘于奉献的行动下才取得这艰难而又伟大且光荣的胜利!

不过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部影片的意义难道就仅仅是让我们明白长征这个伟大的历史史诗有多么雄壮有多么伟大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党经历的无数次历史发展之后,它的背后,可能还肩负这更多的历史使命和精神寄托。我想了很久很久,终于在影片中,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出了新的答案。

今天,已步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关键阶段的我们,尤其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接受党的正确领导;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一名有着坚定信念的入党积极分子,可能我们还应该想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这些还需要我们一起长期的努力才可以。

作文五:《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有感》1400字

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有感

英语学院文化文学系党支部  郑思明

11月13日,我们英语学院党支部各位党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面对一幅幅纪录长征之路的画面,面对一件件保留下来的真实物品,师生党员无不感慨万千,对红军和长征精神充满了敬仰和赞叹,同时对战争的残酷、人生的悲壮,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后,不断向关内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连续不断地向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发动“围剿”。特别是从1933年9月起,他们调集上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及其他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当时,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肩负起领导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任务,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即长征。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先后长征。

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种种磨难。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翻越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滩,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厅中,一个大型模拟景观、循环播放的纪录片及一系列文物、图画,再现了70年前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景:呼啸的寒风中,红军战士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一座一座雪山被他们踩在脚下。

展览印制的长征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等4路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共6万5千余里,途经10多个省,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各路红军长征出发时共20多万人,途中扩充数万人,长征结束时保存约5万7千人。

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一二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斗和前进的不竭动

力。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些精辟概括,是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虽然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段光辉奋斗历程已经过去,但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永远发挥作用的精神财富,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国工农红军留给后继者的宝贵遗产,将长久地发挥作用。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结,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但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发展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要结合我们的实际,不断赋予其时代性的内涵。和以前相比,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优越,但是历史不容割裂,青年一代唯有牢记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文六:《参观贺诚纪念馆有感——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1200字

——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

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三年级十二名少先队员穿着整齐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花果山,参观我县著名的“贺诚纪念馆”。

我们象叽叽喳喳地小燕子有说有笑、拾阶而上,一会儿功夫便来到了花果山半山腰。远远望去,一座高大、雄伟的“纪念馆”从苍松翠柏中突兀出来耸立在我们眼前。纪念馆的路旁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芳香扑鼻、泌人心脾,苍劲挺拔的松柏象一个个士兵庄严守卫着贺诚纪念馆。馆前石阶中央盘旋着巨龙浮雕,那凌人的气势仿佛要腾空飞起。

我们迈入纪念馆殿堂,一尊雪白的人物雕像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就是贺诚将军,我带着崇敬的心情仔细瞻仰起来。在带队老师和解说员深入浅出的解说下,贺诚将军的历史轮廓在我心中初步呈现:贺诚名宗霖,字润之,射洪太乙镇龙垭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射洪地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先驱。1919年“五.四”运动时,贺诚在潼川中学读书,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五.四精神”在他心里扎了根。他深深感受到“国运衰败,应变革图强”,下定决心要作一个陈伯玉先生所期望的“来者”。他曾作为一个军医参加过北伐战争,也曾在大上海开设医院作为共产党员秘密联络点,参加过长征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也为东北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医学、医药界深受专家学者们的拥护爱戴……

我们随着解说员的步伐来到了展览室,只见里面陈列着贺诚将军的一些遗物以及长征时期的一些颇具历史纪念意义的物品,有红军长征时候穿的衣物、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图片和资料。看到这些,我不禁肃然起敬:红军战士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在那个烽火硝烟的革命年代,生活条件和战斗环境是那么地艰苦卓绝,但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止、战斗不息的崇高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和发扬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吗?

此时,我的心激扬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生长在一个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加强砺练,争取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用实际行动回报革命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比起革命先驱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发扬红军战士们的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长征的故事撼人心魂,长征的精神代代相传。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一小    作者:三年级八班  宋佳玲)

指导教师:     于 苗

作文七:《红军魂----读《长征》有感》6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毛主席这首名为《长征》的诗,我被红军战士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乐观向上、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红军战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就像竹石,在岩石缝中发芽、成长,显示着生命的顽强。他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永远不会服输,永远接受着挑战!     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就说飞夺泸定桥那次战斗吧。素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让人看了心惊胆寒。可是这场战役是多么的重要啊!不能输,决不能输!一咬牙,一跺脚,拼了!战士们冒死建奇功,居然赢了这场战役。美国人有一对夫妇参观过泸定桥后,曾这样说道:“中国是用那些敢于翻越千山万水人们的牺牲精神和勇气统一起来的。”连美国人也被我们的红军战士震撼了!   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不轻言败,自强不息。 红军是长征里程上永远的丰碑;红军更是长征精神的灵魂。让红军英魂万古流芳!让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作文八:《读《红军长征追踪》有感》400字

读《红军长征追踪》有感

在我心目中,红军的形象永远都是那么伟大,而当我看完《红军长征追踪》这本书时,便让我对红军战士的了解更为深刻了。

全书介绍了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种种挫折与磨难,作者把他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形式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篇篇的日记就如一帧帧的电影胶片似的放映在我的脑海里,每当读这本书时,心中的热血都在沸腾,也正是因为每个红军的跋山涉水,成就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红军长征追踪》这本书还附着许多战士们的照片,黑白的照片显得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体会到他们的精神是多么的抖擞。

途中或许有人受伤,或许有人死亡,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军突破了重重阻碍,一路披荆斩棘,可想他们是用多么顽强的毅力克服的,我感到由衷的佩服,读完这本书之后,也仿佛与作者亲生经历一场生死之旅,也仿佛亲身体验到了长征的艰辛。

它,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自信,什么叫团结。这些好的历史精神更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15电高一班:冷紫胭

作文九:《红军魂——读《长征》有感》4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数千英里独自只忙。

五岭绕曲曲,武门雄伟去泥丸。

金沙水悬崖云崖温暖,大渡桥水平电缆寒冷。

更多民山数千英里的雪,后武装部队开open。

看到毛主席的第一首歌是长征,我深深地被红军的士兵说服,无畏,乐观,因为死亡的精神深深感动。

红军士兵知道山和老虎,往老虎山线。在长途跋涉的道路上,不仅冰雹的子弹,以及急流,雪山,更加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各种危险的环境,红军像竹子,在岩石裂缝中的芽,成长,显示生命的韧性。他们都是铁爪的男人,永远不会输,永远接受挑战!

在长征,红军战士创造了无数奇迹奇迹。说飞行的泸定桥打它。被称为自然的大渡河人看起来害怕。但这场战斗有多重要?    不能输,不会输!咬人,踩踏,打!勇士冒险造成赔率,实际上赢得了战斗。美国人有一对夫妇参观了泸定桥,曾经说过:中国要使用那些敢于横渡人民的山水和河流的牺牲精神和勇气的人。即使美国人一直是我们的红军士兵震惊!

我相信,长征精神总是激励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勇敢;我相信长征精神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要轻易失败,自我完善。

红军是长征三月永远的纪念碑;红军是长征的灵魂。

作文十:《红军魂——读《长征》有感》5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毛主席这首名为《长征》的诗,我被红军战士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乐观向上、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红军战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就像竹石,在岩石缝中发芽、成长,显示着生命的顽强。他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永远不会服输,永远接受着挑战!

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就说飞夺泸定桥那次战斗吧。素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让人看了心惊胆寒。可是这场战役是多么的重要啊!不能输,决不能输!一咬牙,一跺脚,拼了!战士们冒死建奇功,居然赢了这场战役。美国人有一对夫妇参观过泸定桥后,曾这样说道:“中国是用那些敢于翻越千山万水人们的牺牲精神和勇气统一起来的。”连美国人也被我们的红军战士震撼了!

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不轻言败,自强不息。

红军是长征里程上永远的丰碑;红军更是长征精神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