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日语学习 > [《《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3700字]舟过安仁的注释

[《《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3700字]舟过安仁的注释

时间:2019-09-21 09:14:0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3700字

备  豳 《 舟 过安 仁》 地 名 注秤 质疑 及 口 焦培 民  孝 ’ 析 人教版课 标教材五年级 下册《 古诗词三 首》 中有 一教 材 中 的这 个 注 释 有 可 能 是 错 误 的 。  首是 南 宋 诗 人 杨 万 里 的 《 舟过 安仁》 : “ 一 叶 渔 船 两 这首诗 的写作 时间, 也可略作 分析。 《 舟过安仁 >   第一 首是 “ 恰 则油 窗雨点声 , 霎时花 屿 日华 明。 不 须 覆手 仍翻手 , 可 杀春 云 没 十 成 。 ” 第 四首是 “ 南风 作 雨 小童, 收篙停棹 坐船 中。 怪生 无雨都张 伞 , 不 是 遮 头  是 使风。 ” 教材 对 “ 安仁 ” 注释为 : “ 县 名。 在 湖 南 省 东  南部 , 宋时设县 。 ” 我们 发现这条注释 可能有误 , 以下  提 出分 析 意 见 , 请有关专家指正。  宋朝有三个 安仁县。 一个安仁县 在四川。 唐 代 设  立, 两宋 时期一 直存在 , 到元初 并入大 邑县 。 另 一 个  安 仁县在 湖 南。 北宋 初 年设 立 , 历宋、 元、 明、 清、 民 北风 休 , 岂是春 云得 自由。 只者 天晴过 湖得 , 长年 报 道不 须愁 。 ” 可见 写的是春 季乍 雨乍晴 、 变 幻 不 定 的 天气 。 作者恼十 艮 春 天像 小 孩 子 一 样 “ 没十成 ” , 淘 气 没 正形 , 翻云覆 雨。 希望天气 晴好 , 让 他 顺 利 渡 过 鄱 阳  湖, 回 到治 所 金 陵 。 课文选 录 的这首诗 中 , 两 个 小 童  之 所 以能 够 “ 都张伞 ” , 正说 明天气不稳 定 , 渔船上还  做着 防雨的准备。作者 于 1 1 9 0 年秋 出任江 东副使 ,   而诗集编成于 1   1 9 2年 五月 , 则 这 首 诗 应 创作 于 1   1 9 1   年春 或 1 1 9 2年 春 。 究竟在 哪一 年呢 ? 可 以 从 诗 集 中 国, 至今 仍 然 存 在 。 第三个安仁县 在江西 。 唐朝设县 ,   历宋 、 元、 明、 清, 有9 0 0多 年 的 历 史 , 民 国三 年 ( 1 9 1 4  年) , 因与湖 南省安 仁县 同名而更 名余 江县 , 以境 内  有余水而得名 , 余江县名一直延续至今。   《 舟过安 仁》 中的安仁究 竟是 哪一个 呢? 首 先 需  要 了解 一 下 诗 人 的 生 平 经 历 及 诗 作 情 况 。杨 万 里 写  这首诗时 , 正 在江东转运副 使任上。 江 东 即 江 南 东路   的简称 , 江西 的安仁县正在 江东转运使 的辖区。 杨 万  里 将 他 在 三 年 江 东 转 运 使 时 期所 做 的 诗 结 成 《 江 东  集) 1 0卷 , 其中就有 《 舟过 安仁》 五首诗 , 小 学课本选 录的是 其中的第三 首。 杨万里 于绍熙 三年 ( 1 1 9 2年 )  寻找线索 。 《 江东集 》 中, 作者在《 舟过安仁 》 之前有诗 《 过 翥 山渡 》 ,小 序 称 : “ 自 闰月 十 九 日过 宣 城 ,入 宁  国、 绩溪 、 新安 、 休宁、 祁 门、 浮梁 至乐 平 , 皆 山行 。 三  月 四 日 出乐 平 南 二 十 里 许 过 渡 处 。 ” 此 后 作 者 又 从 乐 平进入 弋阳, 经 弋 阳 进 入 安仁 。 此 闰月 , 当是 闰 二 月 ,   查 史 书记 载 , 1 1 9 2年 正 好 有 闰 月 。 由此推 知 , 这 首 诗  写于 l 1 9 2年 。 作 者 经 过 安仁 以 后 , 沿信江北上 , 经 鄱 五月所写的《 诚斋 江东集序》 称: “ 绍 熙庚 戌 ( 1 1 9 0年 )   十月 , 予上章 丐外 , 蒙恩除江东副 漕。 ” “ 既抵 官 下 , 再 见夏时 , 因集 在 金 陵 及 行 部 广 德 、 宣、 池、 微、 歙、 饶、  阳湖、 九江, 进入长 江 , 过舒 州后有诗《 三 月 晦 日》 称:   “ 春 光九十 更三旬 , 暗 准三旬 赚杀 人。 未 到 晓钟 君 莫  喜, 暮 钟 声里 已 无 春 。 ” 晦是每 月最后一天 , 说 明作 者  三月初从 乐平 、 弋阳经安 仁 , 三月底 进入长 江 , 则 过 安仁必在三月份。 乐平距 弋阳约一百五十里 , 弋阳 与 信、 南康、 太 平诸 郡所 作诗 得 五百 首 , 乃 命 日《 江 东 集》 。 ” 从 这 段话 可 以 看 出 , 《 江东集》 中的 5 0 0首 诗 , 是  1   1 9 0 — 1   1 9 2年 , 杨万 里在江东 转运使 治所金 陵 ( 即今  江苏南京 ) 和 在辖 区( 主要包 括今安 徽省 南部 、 江 西 安仁 仅 百 里 之 遥 , 如 果 没 有 特 别耽 搁 , 十 天 左 右 时 间  由乐平到达安仁是没有 问题的。 因此 , 作 者 经 过 安 仁  时应 在 阴历 三 月 中旬 左 右 。   接下 来 , 可 以讨论一下 , 杨 万 里 过 安仁 时 经 过 的 省东北部 ) 巡 行时所作 , 其 中安仁属 于饶 州 , 正是作 者 巡行 地 区 。 因此 , 杨 万 里 乘 船 经 过 的 安仁 县 在 宋 朝  属 江南东路 饶州 , 应 在今江 西余 江县地 , 不在湖 南 ,  河流 。 这条河流现 在叫信江 , 发源于浙赣两 省交界的   ! 坠  !  里   教学月刊小学)  ̄ t 2 0 1 0   5语 文一   2 7  ﻬ善超 爱 面 子 等 十 几 个 词 语 其、”,生 是: :一种武 器一。思 维处 于一一种 高度 紧 张 和 深 磨,# 首选 勇 敢 无 畏“”的占80 %,。建师 哨棒 棒 子头是 空 的,发 的状 态 进 而 潜心 文 本 深 层,芝在 学 生 个 体 学 习 基 础 上【 口 何继续深入课堂吹就 会发 出 巨 大 的嗡 嗡 之 声 用,话。】师 :英 雄 如 此 为 什 么 带,一下去,在 充 满 紧张,来 吓 走 狼 群 文 中几 次 出 现 哨棒 ?。荽的 智 力 挑 战 中发 展 学 生 思 维是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武 松武 功 如 此 高 强里 都 要 拿 着 哨棒 ?,为什 么 到 哪哨棒 7生 :为 了 自卫:。这一课给 了戈 们很 好 的启 示。( 生 浏 览课 文 画 句 子 )两水在,“师 他 武 功 高 强 还 会 怕谁,不玉 山 南 的 玉 山 水 和 武 夷 山 北 麓 的丰 溪 水t-,先 君 于 建 炎 元 年 丁 未 岁九 月 二 十 二 日 子 时 生”一饶 汇 合 后 始 称 信 江 又 名 上 饶 江 干 流 自东 向 西, 。、、 、开 禧二 年 丙 寅五 月 八 日 无 疾 薨 ,享年 八 十 。 其 言七后 流 经 上 饶 铅 山 弋 阳 贵 溪 鹰 潭 余 江 余 干 等、 、 、明 与 杨 氏 本 人 在 等 诗 文 中 所 E,圣市 收 纳 了 丰 溪 泸 溪 河 铅 山 河 湖 坊 河 葛 溪 罗,、 、 、 、、之 年 岁 , 亦 均 吻 合 。 作 于 1 1 8 9 年 , 作 者 E“河 軎:、白塔 河 等 支 流。在 余 干 的八 字 嘴 附 近 分 为 两,某 今 也 年 六 十有 三 矣“一“,《 秋 夜 >作 于,12 0 5年 即 f1,”乏 主 支经 瑞洪 至 康 山注 入 鄱 阳 湖 全 长3 12 公 里一;去世 前,年 称 明年 方 八 十 似 觉九 十著, ,。l 据止匕 支 余水河 注 入 鄱 江 。信 江 由安仁 北 至 余 干段 明,知 杨 氏 当生 于 建 炎 元 年 ( 1 12 7 年 ) 写 《 舟过 安 仁 :几 首诗 时 已 6 6 岁 按 照 古代 七 十 致 仕 的传 统 刊。 ,青 时称 为 锦 江 在 安 仁 县,一段 又 叫安仁 港 港 是支 流,内 意思。宋 代 这 条 河 流 称 为 安 仁 港 或 兴 业 水 。一经 到 了 接 近 退 休 的 年 龄 在 写 的数 天。翼宇 记 >卷一。 七 一饶 州 >载,“:兴业水,他 在 弋 阳 县 写 诗 称 告 老 身心 日 互 催 又 将 乌 帽 蔗,“名 安仁 港 在 ( 余 干 )县 南, ,百二十 里 发 源 自贵 溪”埃”,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官 场 的风 尘 劳 碌 已 经 厌 倦 产, 。 ,妻西 漏 石 村 经 ( 余 干 )县 过 合 余 干 江 水。了 退 休 的 迫 切 想 法 这 年 ( 1 1 9 2 年 )秋 天 他 终 于 荐,杨 万 里 写 这 几 首 诗 时 的 年 龄 也 可≥ {考 证’回 乡 不 再 出仕,。。据 杨 万 里 之 子 杨 长 孺 所 撰 、:f 郑 州 大 学历 史 学 院45 00{t矗、-瓣而 两蕊 丽 蕊

作文二:《《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教育研究》4300字

《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教育研究.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舟过安仁》地名注释质疑及写作背景分析教育研究

焦培民

作者简介:焦培民,男,1969年生,河南沈丘人,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有一篇小学课文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教材对“安仁”注释为:“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1]我们发现这条注释可能有误,以下提出分析意见,请有关专家指正。

宋朝有三个安仁县。一个安仁县在四川。宋人欧阳忞《舆地广记》卷29《成都府》载,“安仁县,唐武德三年(620)析临邛、依政置,属邛州。贞观十七年(643)省,咸亨元年复置,有斜江水。”《大清一统志》卷310《邛州》载,“安仁废县在大邑县东南”,“本秦临邛县地,武德三年割临邛、依政、唐兴等县置,贞观十七年废,咸亨元年依旧置。旧志安仁废县在大邑县东南三十里,元初并入。”可见四川的安仁县唐代设立,两宋时期一直存在,到元初并入大邑县。另一个安仁县在湖南。《舆地广记》卷26《荆湖南路》载,衡州“安仁县,皇朝乾德三年(965)以安仁场置,后析衡阳、衡山二县地入焉。”湖南省的安仁县历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仍然存在。第三个安仁县在江西。《舆地广记》卷24《江南东路》载,饶州辖“安仁县,皇朝开宝八年(975)以余干县地置安仁场,端拱元年(988)升为县。”安仁设县历宋、元、明、清,有900多年的历史,民国三年(1914),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更名余江县,以境内有余水而得名,余江县名一直延续至今。

《舟过安仁》中的安仁究竟是哪一个呢?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作情况。杨万里(1127—1206),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的父亲杨芾是一介布衣,又事父母至孝,不可能带他远游。杨万里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接着任赣州司户、全州县丞。绍兴二十九年(1159)就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时,有可能到过湖南的安仁县。不过当时他刚刚三十出头,诗很少有留存下来。他说过,“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1162)七月皆焚之。”[2]杨万里对自己早年的作品不满意,在他三十五岁那一年,将旧作都烧掉了。这年秋天,他的零陵县丞的职务已经任满,开始离开湖南,次年春末回到故乡。后来,杨万里整理出《江湖集》7卷,收录了他自1162—1177年间的作品,有一首《过安仁岸》:“野水上穿石,疏林不掩巢。雨蒲拳病叶,风筱秃危梢。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兹游良不恶,物色困诙嘲。”这是作者1167年初春由家乡赴京途中作所,所过安仁系江西安仁县。此后,他在1177—1179年任常州知州时的诗集为《荆湖集》,在1777年初夏他离京赴任途中,再次路过江西安仁县,作《余干泝流至安仁》一诗:“半篙新涨满帆风,两岸千山一抹中。惭愧棹郎能袖手,若非袖手更无功。”1179年常州解任回乡到年底所作的诗集为《西归集》,路过一个叫安仁市的地方,作《过安仁市得风挂帆》诗二首,其中说道:“西望柯山正蔚蓝,衢州只在此山南”。此安仁市在今浙江衢州市安仁镇,有衢江经过。1180—1184年杨万里先后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和提点刑狱,并于1184年七月以继母丧去职,此间诗作收入《南海集》。1184年十一月,杨万里服满被召入京任吏部员外郎,后又升任吏部郎中、秘书少监等职。他任京官四年的诗作收在《朝天集》里。1188年四月,杨万里为孝宗不满,外任筠州知州(江西高安),此间的诗作收入了《江西道院集》。1189年九月,杨万里复任京职,次年十一月,不得已再次外任。他在京任职诗作为《朝天续集》。此后三年(1190—1192),杨万里任江东转运副使,之后辞职回乡。他在江东任职期间的诗作收在《江东集》里,晚年在家之作收在《退休集》里。从杨万里一生经历来看,他从未去过四川,因此《舟过安仁》的地点,不可能在四川省。他

虽然有过在湖南任职三年的经历,但并未留下关于安仁的诗作,这首诗写的地点不可能在湖南。虽然他的二儿子杨次公曾任衡州安仁县监河税官,不过这和《舟过安仁》的诗作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事实上,杨万里写这首诗时,正在江东转运副使任上。江东即江南东路的简称,江西的安仁县正在江东转运使的辖区。杨万里将他在三年江东转运使时期所做的诗结成《江东集》10卷,其中就有《舟过安仁》五首诗,小学课本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三首。杨万里于绍熙三年(1192)五月所写的《诚斋江东集序》称:“绍熙庚戌(1190)十月予上章丐外,蒙恩除江东副漕。”“既抵官下,再见夏时,因集在金陵及行部广德、宣、池、徽、歙、饶、信、南康、太平诸郡所作诗得五百首,乃命曰《江东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江东集》中的500首诗,是1190——1192年,杨万里在江东转运使治所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和在辖区(主要包括今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北部)巡行时所作,其中安仁属于饶州,正是作者巡行地区。因此,杨万里乘船经过的安仁县在宋朝属江南东路饶州,应在今江西余江县地,不在湖南,教材中的这个注释有可能是错误的。

首诗的写作时间,也可略作分析。《舟过安仁》第一首是“恰则油窗雨点声,霎时花屿日华明。不须覆手仍翻手,可杀春云没十成。”

第四首“南风作雨北风休,岂是春云得自由。只者天晴过湖得,长年报道不须愁。”可见写的是春季乍雨乍晴、变幻不定的天气,作者恼恨春天象小孩子一样“没十成”,淘气没正形,翻云覆雨。希望天气晴好,让他顺利渡过鄱阳湖,回到治所金陵。课文选录的这首诗中,两个小童之所以能够“都张伞”,正说明天气不稳定,渔船上还作着防雨的准备。作者于1190年秋出任江东副使,而诗集编成于1192年五月,则这首诗应创作于1191年春或1192年春。究竟在哪一年呢?可以从诗集中寻找线索。《江东集》中,作者在《舟过安仁》之前有诗《过翥山渡》,小序称:“自闰月十九日过宣城,入宁国、绩溪、新安、休宁、祁门、浮梁至乐平,皆山行。三月四日出乐平南二十里许过渡处。”此后作者又从乐平进入弋阳,经弋阳进入安仁。此闰月,当是闰二月,查史书记载,1192年正好有闰月。《宋史》卷36《光宗纪》载,当年“闰(二)月丙午,禁郡县新作寺观。”《资治通鉴后编》、《续通志》均有相同记载,由此推知,这首诗写于1192年。作者经过安仁以后,沿信江北上,经鄱阳湖、九江,进入长江,过舒州后有诗《三月晦日》称:“春光九十更三旬,暗准三旬赚杀人。未到晓钟君莫喜,暮钟声里已无春。”晦是每月最后一天,说明作者三月初从乐平、弋阳经安仁,三月底进入长江,则过安仁必在三月份。乐平距弋阳约一百五十里,弋阳与安仁仅百里之遥,如果没有特别耽搁,十天左右时间由乐平到达安仁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作者经过安仁时应在阴历三月中旬左右。

接下来,可以讨论一下,杨万里过安仁时经过的河流。这条河流现在叫信江,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水,两水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又名上饶江。干流自东向西,先后流经上饶、铅山、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余干等县市,收纳了丰溪、泸溪河、铅山河、湖坊河、葛溪、罗塘河、白塔河等支流。在余干的八字嘴附近分为两支:主支经瑞洪至康山注入鄱阳湖,全长312公里;北支余水河注入鄱江。信江由安仁北至余干一段,明清时称为锦江,在安仁县一段又叫安仁港,港是支流的意思。《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云:“锦江,一名安仁港,源发广信府,流经安仁县前会白塔河下流经余干县入鄱江,江有云锦石故名。”《大清一统志》卷240《饶州府》云:“锦江在安仁县南,即贵溪之信河下流也,自贵溪县西北流入安仁县界,至县东南会白塔河西流径县南,又西北入余干县界,至县西瑞洪入鄱阳湖,在安仁者,一名安仁港。”宋代这条河流称为安仁港或兴业水,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余水。《太平寰宇记》卷107《江南西道五·饶州》载,“余干水,《汉书·地理志》云:‘余水北至鄱阳入湖汉也。’本自信州贵溪县流入。兴业水,一名安仁港,在(余干)县南一百二十里,发源自贵溪县西漏石村,经(余干)县过合余干江

水。”安仁港山水秀丽,在唐朝已经因山水出名,在安仁港可以向南遥望远处的仙人城山。唐朝诗人顾况有诗《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杨万里写《舟过安仁》写这几首诗时的年龄,也可以考证。据《宋史》卷433《儒林三·杨万里传》载,杨万里于开禧二年(1206)“卒,年八十三。”不过,按《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录杨万里之子杨长孺所撰《杨公墓志》云:“先君于建炎元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二日子时生„„开禧二年丙寅五月八日无疾薨,享年八十。”[3]其言甚明,与杨氏本人在《浩斋记》、《秋夜》等诗文中所自纪之年岁,亦均吻合。《浩斋记》作于1189年,作者自称“某今也年六十有三矣”,《秋夜》作于1205年,即作者去世前一年,称“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4]据此可知,《宋史》记载失实,杨氏当生于建炎元年(1127),写《舟过安仁》这几首诗时已66岁。按照古代七十致仕的传统,他已经到了接近退休的年龄。早在淳熙十三年(1186)作者六十岁时就已经萌生退休想法,称“老夫老矣不归去,五柳先生应笑汝”[5],在写《舟过安仁》的数天前,他在弋阳县写诗称“告老身心日互催,又将乌帽点黄埃”[6],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风尘劳碌已经厌倦,产生了退休的迫切想法。这年(1192)秋天,他终于辞官回乡,不再出仕。

参考文献:

[1]《舟过安仁》,《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2]《诚斋集》卷81《诚斋江湖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转自顾吉辰《〈宋史〉辩正二十例》,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古籍整理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14页。

[4]《浩斋记》、《秋夜》分别见于杨万里《诚斋集》卷74《记》、卷42《退休集》。

[5]《诚斋集》卷23《朝天集·张功父请祠甚力得之简以长句》。

[6]《诚斋集》卷35《江东集·过丫头岩》。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恰则油窗雨点声, 霎时花屿日华明。不须覆手仍翻手, 可杀春云没十成。

初受遥山献画图, 忽然卷去淡如无。莫欺老眼犹明在, 和雾和烟数得渠。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南风作雨北风休, 岂是春云得自由。只者天时过湖得, 长年报道不须愁。

渭川千顷在诗胸, 不管屠羊肆里空。蹈破菜园妨底事, 莫教蹈到竹园中

作文三:《舟过安仁的诗意》1100字

舟过安仁的诗意

《舟过安仁》

作者:杨万里

原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1、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3、棹:船桨。

4、怪生:怪不得。

5、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诗意: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

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m.lz13.)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例如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  杨万里:舟过安仁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  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作文四:《舟过安仁的诗意》1100字

舟过安仁的诗意

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少年儿童时光的留恋,同时也赞美了两个小孩的聪明伶俐,也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舟过安仁》诗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诗译文

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顽童,他们收了撑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注释

①安仁:县名。诗中指江西省余江县,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又称设县;民国时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故改名。诗中指杨万里去应试时,坐船路过地。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古代船夫都用来划船。

③棹:划船用的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舟过安仁的诗意鉴赏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舟过安仁》诗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作文五:《舟过安仁改写作文》1400字

舟过安仁改写作文(一)

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

。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不简单,不简单!”

随后,杨万里走进船舱,挥笔疾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一直流传到如今。

舟过安仁改写作文(二)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舟过安仁改写作文(三)

在夏日里,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一面静静的湖面上,成片茂密的芦苇随风飘荡,湖面上的水泛起阵阵微波。这一片风景秀丽的地方,正在静静的湖面上,一条小船上的杨万里被它们深深地迷住了,正陶醉其中。

正在诗人慢慢地转移视线时,一条小渔船映入眼帘。小渔船上坐着两个一边划船,一边嬉戏的可爱小孩,诗人决定看看他们想干些什么,打算用他们写一首奇丽的小诗,想到这里,诗人观察得更仔细了。

两个小孩玩着玩着,突然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讨论了一会儿,把船停了下来,把撑船用的竹竿和船桨收了起来,张开了一把精美的竹制小伞,可现在没下雨,诗人看到这里,疑惑不解地思考起来。

诗人想了一会儿,(m.lz13.)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的惊叹起来:“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怪不得没有下雨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呀!”

诗人边佩服两个小孩,编写了一首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改写舟过安仁

*  舟过安仁改写

*  舟过安仁改写成短文

作文六:《舟过安仁改写作文》4400字

篇一:舟过安仁

在美丽的安仁,杨万里到此一游。不禁看见两小孩在一叶渔船上嬉戏,一个小孩穿着红肚兜还有一个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们在说……

小孩甲高兴地说:诶!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我们不划船了我们像大人一样做帆船吧!小孩乙发愁这说:好是好,那要怎么做呢。说着小孩甲就干了起来。

这一幕正好被杨万里看见了,只见小孩进了船舱拿出来了一把伞。紧接着小孩打开伞看似要做好防下雨的准备,杨万里不解道,他看了看天,天气万里无云,阳光明媚,小鸟唱着欢乐的歌。蝴蝶和小蜜蜂在快乐的飞着。

杨万里不禁上前问道:“你们这是在干嘛呢?”小孩回答道:“我们这是帆船呢!我们用伞做帆,使船前进,这样就不用费力的划桨了。

杨万里笑道,心想:“这般小孩子仅如此天真可爱,淘气顽皮。”童年真好。这时杨万里拿笔写道《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个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篇二:舟过安仁

初夏时节,诗人杨万里来到了湖南省安仁县。一天,他到江边散步,远远望去远处群山环绕,雾气蒙蒙,泛着浅浅的绿色,跟江边翠绿的竹林、波光粼粼的江水和倒映的绿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和美好。一阵凉风袭来,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突然传来小孩的嬉闹声,诗人停下脚步,只见一叶渔船慢慢划了过来,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奋力划着船桨。江水的潺潺流水声,树上小鸟的鸣叫声,再加上孩子们的欢笑声,融到一起,打破了刚才的寂静,像是一只乐队在演奏着美妙动听的轻音乐,诗人闭上眼睛,侧耳倾听,真是太享受了。

微风吹过,两个孩子的对话传入诗人的耳中,他睁眼一看,两个孩子可能是划船划累了,他们其中一个孩子说:“不如我们把船杆和船桨都放下吧!”另一个孩子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呀?如果把船桨放下,船一会儿就不再前行了呀!”第一个孩子说道:“我以前看到过大船前进,总是在船的上面挂一个很大很大的布,说是当船帆,这样既不费力气,还能让船走得更快些,所以,我们也来造一个船帆吧!”“可是我们船上没有这么大的布啊,怎么造船帆呢?”第二个孩子问。第一个孩子自信地说:“放心吧,我自有办法,我们船里不是有一把很大的伞吗?我们可以把伞撑开,当船帆用啊!”第二个孩子半信半疑:“哦,主意很好,可是能行吗?”第一个孩子说:“我来做给你看。”

于是,两个孩子把那把大伞撑开,举得高高的。这时一阵大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小船像一头小牛,一下子向前冲去。两个孩子欢呼起来,互相击掌,银铃般的笑声传入诗人的耳朵,诗人也欣慰地笑了。

回到家,杨万里诗兴大发,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他惊叹于孩子无限的奇思妙想,更惊叹于孩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一气呵成,赋诗一首: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篇三:扩写:《舟过安仁》

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悠悠的风儿迎面吹来,令人精神倍增。诗人杨万里穿着灰色长衫,站在屋前,眺望远方,悠然自得地摸了一把厚长的胡须。此时他突发奇想:如此大好气色,倘若待在家里,岂不是太浪费了光阴?我要乘此大好时日,坐船远行观光去。杨万里的性子真是急呢,说走便走,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坐上了船。

江岸旁的树儿,挺着纤细的身姿与风儿共舞着,水里的小鱼儿,调皮的与风儿尽情嬉戏着,一阵阵扑鼻的花香沁入心脾,令人陶醉。杨万里微笑而又满足地深吸一口,然后走出船舱,站在船头,欣赏着满目的美丽景色。

看那绵绵起伏的大山,巍峨雄伟,此起彼伏,层峦叠嶂。看那满目皆绿的树木中夹杂着红的、黄的、白的,各色的花儿,璀璨夺目——这是世外桃园,不,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他暗自欣喜着,庆幸着,我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啊。

他陶醉感慨,不知不觉,船行至安仁。这时,天空变得些儿阴暗,时而飘来薄薄的白雾,两旁的芦苇,郁郁葱葱,深绿粗壮。翠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着,飞走了,又飞回来了,落在芦苇头上,把芦苇压弯了,突然它们又飞走了,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婀娜,形态优美,令人羡慕而惬意。突然一阵孩童的嬉笑声把杨万里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原来,不远处行驶着一艘小船,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两个大约六七岁左右的小男童,那两个男童穿着俏色短小的衣衫,他们并没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他们一直在嘻嘻哈哈,好生的天真无邪哟。

这时,那两个小男童拿出一把雨伞,两人一起用手撑着,他们说着,笑着,一脸的灿烂如花。杨万里见了,愣是一头雾水。他望望天空。天气依然晴好,并没下雨。他心生奇怪:天气好着哩,又没下雨,他们为什么要打伞呢?他按住自己的好奇心,耐心细致地看着看着......杨万里的细心观察终于令他豁然开朗: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杨万里此刻不禁哑然失笑,顿时为那两个男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伶俐感到喜爱和赞赏。于是,童心未泯的杨万里欣然提笔,记录下了这充满童真趣味的一幕:

篇四:改写舟过安仁

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喜欢游山玩水。一次,他路过安仁这个地方时被如画的美景如吸引,就决定在此地游玩两日,于是找了一个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风和日丽。杨万里决定到江畔去看一看美景,一到江畔,杨万里就被美景陶醉了。远处高大的山峰连绵起伏,翠绝欲滴;水上茂密的芦苇,郁郁葱葱;水中五彩缤纷的小鱼,悠闲自在……。

“格格——”一阵嘻戏声传入杨万里的耳中,他寻声望去。只见江中的一条小渔船上坐着两小孩儿,撑篙平放在船尾。奇怪的是,这条小渔船既没有人撑船,也没有人划船桨,只有两个小孩并坐在船头,一个小孩穿着白衫,另一个系着红兜兜,外面也穿着白衫小孩拿着一把撑开的竹伞。杨万里一愣,心想:这两个小孩儿在干什么呀 又没有下雨,撑着伞干什么。他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两个小孩真聪明,想到了借风的力量使船前行了好主意。”天色已晚,杨万里回到了客栈,觉得下午在江上的一幕很有趣。于是就写下一首诗: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篇五:改编《舟过安仁》

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柳树。瞧,风儿正帮着柳树梳头呢。再看看湖面,鱼儿在举行吐泡泡比赛,刚出生的小蝌蚪用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一切是那么安静,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这时,嬉笑声打破了宁静,只见远方出现了一条小船,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一个撑竹竿,一个在划船浆。一个穿着淡绿色的裤子,橙色的肚兜,再加一件白色的外套。另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则穿着蓝色的裤子,加一件边是蓝色的外套。

他们把船停在了河中,小一点的孩子说:“哥哥,我们这样划船即慢又累,能不能找到即快又省力的方法呢?”

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不是有一把备用的伞吗?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弟弟不明白,问道:“怎么用伞呢?”

“我们可以把伞当作船帆,把伞举高,就能使船前进了。”

弟弟拿出伞,把伞打开,举得高高得,,只见船随着风慢慢前进。

行人看见两个小孩子,奇怪地想: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再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是用伞当船帆,使船前进啊!不禁暗暗佩服他们的聪明才智。

篇六:《舟过安仁》畅想版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趁着秋高气爽,我去京城办事,顺便散散心。

路途遥远,我沿水路顺流而下。船路过安仁时,不禁口渴起来,便叫船家去买些水果,我则坐在靠近湖边的亭子里等他。

不知这亭子离集市太近,还是因为集市人多生意繁忙,我坐在这儿都能听到那些嘈杂的声音。好像有一个卖字画的小贩在高声叫卖:“现有少量杨万里真迹,大家快来看,快来买!”话音刚落,只听到众人蜂拥而上错杂的脚步声。我心里暗暗想:我的字画那么受人追捧,而我本人坐在这却无人问津,这世道可真现实——怎么船家还不归来?

这时,一阵凉风吹来,我不禁向湖面望去,只见湖面上有一条小渔船。上面有两个孩童,他们正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还撑了把伞。此时并没有下雨,他们为何却停了船撑起伞来?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又一股凉风袭来,哦!他们这样做,原来并不是要遮雨,而是想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真是淘气、聪明。想到这儿,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顿时诗兴大发,把眼前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首《舟过安仁》,并把它刻在亭柱上。

刚刻完,船家就回来了,“对不起,让先生久等了!快上船!”。就这样,我又一次踏上了旅途……

篇七:舟过安仁改写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现乃初夏时节。”

江水荡漾着两岸湛青的山峦和城垣似的绿阴倒影,抖动着如长绸般的碧波,悄无声息地曲折东流。在这一片碧波之中,飘着一舟小巧的渔船。在竹青色的蓬头,两个渔童一前一后,一个站在船尾娴熟地撑船,一个坐在船前熟练的划桨。还真是乡下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驾驶船的技术还真是不赖。突然,站在船尾的小渔童朝前面的小童喊了一声,就收起了竹竿,钻进船舱内,冲到了船头。前面的小孩呢?也停止了划桨。两个小孩子坐在船头,叫旁人摸不着头脑。咦,这天又没下雨,他们怎么撑起伞了?仔细一看,才知道他们不是为了遮头,而是想用伞当帆使用,借风的力量来使船前进。再走近些一看,他们还在打赌呢!

瞧他们一个胸有成竹,撑着伞,那样子好象在说:“我赢定了!”另一个噘着小嘴,硬是不信。一阵风吹过,小船真的移动了一点不信的那个渔童惊讶地望着那把小小的油伞。另一个小渔童则神气地望着那个一开始不信的渔童。嘿嘿,我赢了!瞧,多童真的孩子啊!

篇八:《舟过安仁》新编

一日,正逢天气晴朗,我独自一人来到一条河边。我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这时,远处飘来了一只小船。

那小船上做坐着两个顽皮有淘气的小孩。也许是天热的关系,他们俩坐在船头嬉戏,逗乐。他们把撑船的槁收了,架在船尾的木架上,把划船的棹停了,放在船尾上,自己却坐在船上玩。过了一会儿,他们把放在船上的雨伞张开,并高高地举了起来。这时,我的心里就奇怪了:这天也没下雨呀!他们为什么要撑伞呢?再说了,这撑伞也没有人举在头顶上而又不遮住身子呀!这两个小孩还真是挺奇怪。不过,这到激发了我的兴趣,我倒挺想看看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奇怪的是,他们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不变。这时,一阵风吹过我的脸颊。哦,我明白了!我突然恍然大悟:怪不得天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伞,原来,他们不是遮头而是别出心裁,借风使伞!

我突然诗兴大发,于是匆忙回到房间,写下了一首《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完后,我轻轻吟诵几遍,头脑中不禁又回想起刚才的画面,多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多么顽皮的孩子,多么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们的方法不一定行得通,但这也正突显了他们的稚嫩。我想,他们现在也许正沿河而去吧!

作文七:《《舟过安仁》改写作文 400字》300字

一天,诗人杨万里在河边散步。清凉的风抚摸着他的脸,让他感到神清气爽,高大的老树投下一片片绿荫,让他感觉身处深幽的丛林,一切都那么的宁静美好。突然他看见远处驶来的一只小船,船上只有两个小童,他们正在船上休息。船桨和竹篙在船上随意地摆放着,船头摆着两个小凳子,两个小童穿的衣服都很短小。忽然其中一个小童拿出一把伞,撑了起来。杨万里很疑惑:如此晴朗的天气,他们拿雨伞出来干什么呢?于是,他禁不住想问问这两个小童。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他猛得一拍额头,叫道:“原来如此!”他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两个小童撑伞不是为了遮雨,也不是为了遮阳,而是把伞当作船帆,让船顺风行驶,加快行船的速度啊!想到这里,杨万里不由得哑然失笑。

五年级:张馨元乐乐

《舟过安仁》改写 佚名 300字-400字

作文八:《《舟过安仁》》300字

一天,杨万里路过安仁,不禁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小河的两岸有茂盛的树木和鲜艳的花朵,不时送来阵阵花香。风吹在河面上,河面上泛起了微波。

这时,他看到一叶渔船,里面坐着两个小孩子。突然,哥哥把船停下,收起了竹蒿,停下了船桨,把伞打开,弟弟问:“你这是干什么呢?”诗人杨万里心里也迷惑不解,停下船干什么,难道不走了吗?哥哥说:“弟弟,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们不需要划船,船就可以走!”“那你这样是什么意思?”弟弟指着放在船中的竹蒿与船桨说道。“这是把伞当做帆,借助风的力量使船前进呀!”哥哥说。“怎么样,我的主意不错吧!”哥哥拍着弟弟的肩膀笑着说。“不错,哥哥,你可真聪明呀!”

这时,诗人杨万里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没下雨也张开了伞,原来是想利用风的力量使船前进呀!这可真是两个又聪明又天真可爱的两个孩子!

五年级:冯博涛

作文九:《5舟过安仁》3300字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

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

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

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对诗”,激童趣:

(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

游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

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

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

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

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

笔下的“童年”吧!

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

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

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ā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

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

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量。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交流交流?

(可指多人交流)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

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一)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

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

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

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着音乐静心

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

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偶尔停歇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看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继续说说笑笑。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

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

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

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

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

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

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

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

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

行。)

(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

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

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

呢?„„

2、师: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2)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

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

明伶俐赞赏有加。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

4、师: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

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作文十:《10.舟过安仁》1500字

延吉市春光小学高效课堂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自学促进能力形成 编制人: 编号:10 日期: 2014.3.14 展示让魅力飞扬

课题:5.古诗三首《舟过安仁》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课后自主完成,时间建议 30 分钟) 目标: 资料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杨万里的资料;借助工具书,读准:篙、棹、遮的读音。 自主积累:积累杨万里的诗句,摘抄在预习本上。 自我感悟:默读《舟过安仁》两遍,认真思考:本诗的意思及杨万里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检效:小组长随机检查完成情况,老师随机抽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展示课导学】 (课上共:1 分钟+39 分钟=40 分钟) 学习目标: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掌握诗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随堂笔记 元素

导学 流程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认真朗读《舟过安仁》这 首诗,读准字音,读畅诗 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 迅速了解作者,可参 照资料书及昨日的预 习成果; 2、 理解: 《舟过安仁》 的题意。 预时:2 分钟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A 、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 用 红笔互相给出等 级评定; 对子间互 读古诗一遍。 预时 2 分钟 B、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 深入 循环探讨: 这首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预时 3 分钟 十人共同体: 1 抽签:教师给出 抽签顺序, 确定本 组展示方案 2 预展: 科研组长负责: A 结合展示方案有 效分工(板书组、 预展组、过关组) B 各组规划板书, 做好组内预展; C 过关组朗读背 诵古诗。 预时:8 分钟

展示 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展示主题一:古诗学习会 1、初读,知作者 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带领 全班同学了解作者杨万里 以及诗题的意思。 并发动全 班都来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 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随堂笔记一 理解字、词义: 收篙: 停棹: 怪生:

知 作 者 , 解 题 意

读 诗 文 , 明 诗 义

轻读《舟过安仁》 ,在读中 用“/”划出节奏,再根据 节奏反复朗读,并在读中 思考: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是什么? 学法指导: 一、根据注释和插图,展 开联想,理解诗义; 抓重点词语:收篙、停棹、 怪生,在理解这些词语意 思基础上理解诗义。 串讲诗意,能够将《舟过 安仁》的意思连起来,成 为一段完整的话。 (完成随堂笔记一) 预时:4 分钟 创写: 请同学们化身成杨万里, 当你行舟时看到诗中的情 景时,会想些什么?当你 明白了两个孩子的用意 后,又会和同行的人说些 什么? (完成随堂

笔记二) 预时:2 分钟

2、诵读,走进文本 班级诵读会开始啦, 带领大 家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节 奏, 掀起全班诵读诗歌的高 随堂笔记二 潮, 多种形式朗读 (个人读, 如果看到诗中的情景,我会想 配乐朗读,开火车读,齐 读,·„„) 展示主题二:唐诗鉴赏会 1、译读,明诗义 “古诗赏析”栏目开始啦, 请结合文中注释及插图, 译 读全诗。 在解释时注意抓住 在明白了两个孩子的用意后, 重点诗句来译文, 并将作者 的情感融入进去, 能形成高 我会对同行的人说 效的互动,力求人人过关 2、创读,情感升华 “创读乐园”邀您共赏,诗 中的两个孩子真是既可爱 又聪明,快来夸夸他们吧! 同学们, 也可以说说你们在 学习和生活中的发明和创 意哦! 预时: 17 分钟 等级评定:

入 情 境 , 悟 情 感

当堂反馈:背诵《舟过安仁》 (1 分钟)

教学 反思 督 查 学科长(签名) 督学室(签名) 质控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