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日语学习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6-20 14:25: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刘 丹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际愈来愈频繁。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际,是不同文化的双向互动。它不仅要求人们对对方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对本国文化有所掌握,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际通常通过语言的交流来实现,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能用外语描述对方国家的文化,而且也要能用外语介绍本国文化。在2019年5月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加深认知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异性,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可见要想顺利实现不同文明的沟通和交流,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其他文明,更要加深对自身文明的理解。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语言、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交流也日益扩大,因此高素质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但是,目前全国高校无论是在日语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日语教材方面,都只是单纯地强调日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内容偏少,对本国文化的介绍更是寥寥无几。此外,部分日语教师的本国文化素养有待提高,高校日语学生对本国文化所知有限,普遍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妨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0年10月19日南京大学从丛教授的文章《“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中。他认为我国英语教学迄今仍普遍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1]。此后,该问题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虽然其研究对象为英语教学问题,但在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中,也同样存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周晓冰详细介绍了河南省内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失语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对策[2]。范冬妮论述了高校日语教育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本土文化在日语教学中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3]。王召弟从价值观、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提出将中国文化导入日本教学的若干措施[4]。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研究日语教学课程设置、日语专业教材、日语教学过程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的具体策略,期待能对今后的日语教材编写和日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1 社会观念出现偏差

二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再加上日本的动漫、游戏等在全世界流行和广泛传播,导致许多年轻人被日本文化吸引,他们崇拜日本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则不太重视。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引导下,社会普遍出现了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一些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对日本的女儿节、男儿节,七夕节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将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丢在一边,视而不见。这是导致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2.2 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2001年教育部编写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虽然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21世纪日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要求方面还不够细致和全面,只提到“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对象国文化知识,既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又与语言规则有着密切关系,教学中应当渗透涉及”[5],可见《大纲》关于教学内容的规定还仅停留在日本文化知识的教授层面,只字未提中国本土的文化知识。在此《大纲》的指导下,近年来,虽然有一些高校和学者着手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开始注重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但几乎都将重点放在日本文化的导入方面,对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现象及导入策略的研究则比较少。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文学”学科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中没有设置“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文化概论”等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课程。这就导致各高校日语专业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容易忽略设置中国文化类课程,这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一个直接原因。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中国文化类课程,但内容比较单一,且没有与日语相结合。这样一来,日语专业的学生会认为这些课程与日语无关而不重视。另外,即使学生学习了这些课程,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却不懂如何用日语正确表述,更不用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向日本人介绍本国文化。

此外,在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基础日语即日语精读课的课时所占比重最大,普遍为一、二年级每周12课时,三、四年级每周6课时。虽然学生进入二年级后会增加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概论、日本文学史等介绍日本文化与文学方面的相关课程,但课时较少,每门科目每周仅2个课时,不受重视。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误以为日语精读课为主课,必须要认真掌握单词和语法,而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概论等课程为辅修课,只需作为兴趣听听即可。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偏科严重现象,最终只能培养出只懂语言、不知文化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在交流中谈及本国和日本文化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导致无法顺畅地进行沟通交流。

2.3 教学过程中缺乏中国本土文化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材、教师、学生、教学四个要素构成。若其中某个要素缺乏中国本土文化,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首先,在教材方面,教育部编写的《大纲》规定“要注重实践性,要以学校、家庭、社会等题材为主,适当选编包括日本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科普常识方面的文章”,丝毫没有提及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根据此《大纲》,目前高校日语专业选用的教材主要以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等内容为主,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其中,日语精读教材中教条式的语法讲解占据了很大篇幅,中国人与日本人在思考方式、言行举止的不同却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会话教材和阅读教材中也主要围绕日本文化,极少见到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即使出现部分中国文化,也没有构成一个有机体系,编者仅仅只是为了会话或阅读文章的需要,碰巧使用了一些中国文化元素。这样一来,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补充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即使在课外,日语教师和学生也很难找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日语材料。因此,师生获取中国文化相关的日语表达的途径非常有限,导致日语专业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如何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

其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日语教师毕业于日语专业,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日语教育,即单纯地教授日语语言知识。因此,他们虽然都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却有所欠缺,母语文化功底较为薄弱,更缺乏用日语将本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同时,他们也不具备开阔的跨文化交际视野,他们普遍认为日语教学就是简单的讲授日语单词和语法知识,忽视了日本社会文化,尤其是中国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由于他们自身对中国的本土文化不够关心和重视,自然就忽视了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若日语教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不高,自然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日语人才。

再次,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委员会主办的日语能力测试和中国教育部主办的日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考试是目前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参加的主要考试。但这些考试几乎都没有涉及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为了通过这些考试,往往也只注重日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母语和母国文化的重要性,对中国文化所知有限,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自然就无法用日语精准地表达本国文化。这势必会影响他们之后的日语交际能力,导致他们只能一味地进行单方面交流,接收外国文化,而无法将本国文化传播出去,实现双向交流。

最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日语教学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方法较为枯燥,几乎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填鸭式地将日语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日语学习效果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同时,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日语的语言、文化知识,很少涉及日本文化的内容,更不会涉及中国本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是导致中国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直接原因。

以上从社会观念、高校日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方面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四个要素分别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据此分析,可知想要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本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1 改变社会观念,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虽然有所不同,但没有贵贱之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做到取长补短。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与日本人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了解、吸收他们的先进文化,为我们所用。另一方面,还要对本国文化具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中肩负着宣传和传播本土文化的重任,准确地用日语去介绍和传播我们灿烂的本土文化。

3.2 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日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日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日语语言文化,还要能进行双向互动的跨文化交际,而这种跨文化交际离不开母语及中国本土文化。高校还应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大日语教学中中国本土文化的比重。在制定课程体系时,除了开设日本概况等介绍日本文化的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中日文学对比、中日文化交流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本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比中日两国文化以及用日语表达这两国文化的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此外,还必须把“能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作为课程目标列入教学大纲中,将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点作为笔试、口试的考核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引起师生的重视,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3.3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本土文化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本土文化,就必须落实在教材、学生、教师、教学四个要素中。下面将其概括为两大点予以阐述。

首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因此,要解决中国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就要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既要增加旅游、古迹、音乐、体育、节日、戏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人文地理的地道日语表达,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增加中国新词以及重大方针政策的相关词汇。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因为里面出现了中国的重要新词,涉及教育、社会、政治、金融、商务等诸多领域。不仅如此,报告中出现的表述都十分地道、标准,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不仅能从事日语相关的工作,还能从事更多领域的工作。此外,还要在教材中加入中日文化比较、文学比较等内容,将中日文化有机地结合在教材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比中日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介绍日本节日的同时,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讲授日本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介绍中国的诗词歌赋等。在课堂和课后练习方面,应加强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积极主动查阅资料、团体协作的能力。总之,教材的内容应顺应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尽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可借此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在此过程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其次,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加强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对待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点。学生除了从教材中直接获取知识外,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日本社会、日本人和日本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日文化对比、中日关系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日语知识,还要注重提升本土文化的修养。

同时,高校日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更新传统的以教授单词和语法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加大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比重,切实将语言文化的讲解与文化知识的传授统一起来。在讲解单词、语法和句型时,多列举一些蕴含本土文化的元素,积极创造机会导入本土文化,从基础阶段入手,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虽然中日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密切,在文化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教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日语语言知识,还要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例如,可以通过电影欣赏、美文鉴赏、专题讨论、演讲、情景剧、歌曲比赛、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导入日本文化,还可以请日本教师教授茶道、插花、日本料理的做法,这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除了导入日本文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影视动画、音乐文学方面等一些具有比较性的素材和例子进行对比和重点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中日两国语言表达的差异性,明确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乃至消除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障碍,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

教师除了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日本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感知中国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准则、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用日语来介绍中国文化。这样一来,原本抽象、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就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积极主动地用日语表达中国文化,宣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要学会站在本土文化自信的立场上去欣赏日本文化,避免对异文化的盲目崇拜。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通晓外国语言和文化,更有义务和责任介绍与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增进理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高校日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教学课程时要注重导入本土文化,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选用介绍中国本土文化的教材,在日语教学中采取丰富多彩、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生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习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日文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性,彻底改变日语教学中的中国本土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日文化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两国文化,并掌握用日语介绍本国文化的技能,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把本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日语跨文化交际情景交际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2期)2022-07-07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科技信息·学术版(2022年8期)2022-02-25交际羊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明朝日语学习研究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外语学刊(2012年6期)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