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农学 > [《平民英雄》600字] 平民英雄事迹100字

[《平民英雄》600字] 平民英雄事迹100字

时间:2019-09-23 09:22:4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作文:平民英雄》600字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晴

平民英雄

什么是英雄?罗曼罗兰说,英雄就是做到力所能及的事;伏契克说,英雄 就是在决定性关头为人类社会的利益做所需要的事。

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邓练贤、叶欣、王晶等医护人员站出 来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他们是英 雄。

在这些英雄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平民英雄——邓练贤。那年春节晚上, 人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温馨与欢乐之中。这个春节,对于邓练贤和他的家人都显 得特别的珍贵。这是因为几乎每年春节都在医院值班,在同志们的强烈要求下 今年破例没有值班。可是,没来得及高兴,医院就来电话,说有特殊的肺炎病 人要他马上去抢救。第一位病人是11岁的小孩,邓练贤一到医院,马上和其他 专家进行会诊,在当时,人们对非典还一无所知,不过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邓 练贤,还是意识到这种病的危险性,他交待做好消毒和隔离,抢救工作随即展 开,这时又转来一个女病人,她转过来时已经是这一天的23时50分,离羊年的 到来仅剩下10分钟了。抢救工作完成时已经是大年初一的凌晨3点。邓练贤和他 的战友们就这样度过了这个不同寻常的除夕之夜……。这期间,他每天都要连 续工作十几小时,一直到自己染病倒下,2003年4月21日17时因救治病人而感染 的“抗非”英雄邓练贤,终于倒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邓练贤,是英雄,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铺就了和谐社会的康 庄大道。

作文二:《作文:平民英雄》700字

平民英雄

我们身边最多的人是平民,而我们最多的英雄也是平民。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个属于他——平凡的公车司机不平凡的“英雄事迹”。

又是一个狂风的上午,夹杂着晨雾,他熟练地开启了笨重却能为人带来方便的323路巴士——他就是平民司机:张子健。今天他的心情似乎不错:老婆找到了工作,女儿的成绩越来越好,上司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妈妈的病又好了一点……他想着,也顾不上抱怨北京的天气了。满车人也静静不语,他继续认真开车。

手机响了,一位好心的乘客替他接下,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路前方,听着母亲在免提电话里叫嚷着“小心行驶,快点回家”。他的心暖暖的,尽管天气冷若冰霜。电话挂断了。

忽然一件飞来异物撞碎了车头的玻璃,打破了一车的宁静——司机被飞来异物砸中了头,满车人顿时群龙无首。车速忽然加快了,大家看见司机的脚猛地踩住了提速挡。车内混乱不已。

被东西砸中的那一刻。张子健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但也想起了乘客的家人——后排的小女孩特别可爱,她似乎要和她妈妈去找爸爸,如果因为自己而令她们回不了家,她的爸爸是否会伤心欲绝?还有刚刚帮他接电话的好心老太太,满心欢喜回家过年的中年小伙……我不能死!

乘客们看见近在咫尺的医院离他们越来越远,警笛声越来越大,指示这高速出口的牌子插肩而过……

巴士好像再也负担不住了,仿佛泄气的皮球,在收费站猛地停住。象征着希望的车门缓缓打开,司机的血延着前门缓缓流下,流过马路,流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他是我所敬佩的英雄——小小的一个念头救了全车人,甚至是他们家人的生命。不管他还在不在。但我相信,他的精神永存。

每个平民的心里都有一个英雄:良心,但我们并没有去执行它,。张子健实现了他的英雄梦——他是全车人的英雄,他是中国的平民英雄。

作文三:《您,最平民的英雄》1800字

您,最平民的英雄

——学习吴斌先进事迹有感

近日,通过电视、网络学习了吴斌同志用生命履职的先进事迹。他那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我深受撼动。

2012年5月29日,吴斌驾驶杭州长运集团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途中,一块从空中飞落的铁块迎面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后,击中其人体,导致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开始刹车减速靠边、拉手刹停车、打开应急灯、解开安全带,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后,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乘客“我已不能再驾驶了,请大家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乘客,最终成功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而他却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12年6月1日凌晨3时45分去世,享年48岁。

剧痛面前的沉稳、死亡面前的冷静、模糊意识下的坚持——吴斌给我们最大的震撼不是坚强,是熟练的专业技术,是坚定的职业精神,是大爱!这一刻,他拉住的不是大客车的刹车,拉住的是24条走向死亡的生命,保全了24个完整的家庭,保全了人们心中对于职业精神的崇敬。

我问过一位医生,得到一个数据:肝脏破裂,每分钟约流失一两百毫升的血,人约有30-60秒的时间清醒。吴斌却居然用了其中40秒来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由于他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那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动了上帝,给予他还有36秒的清醒,比常人多了16秒。

我无比辛酸的认为,这剩下的36秒,他大概还来不及感受疼痛,来不及想一想家中的亲人就已经晕倒了。

没有坚强的信念,哪有在面对剧痛与死亡时的坚持;没有崇高的职业操守,哪有生死关头的冷静;没有平凡的热爱,哪有76秒的爆发。“用生命守护乘客”——这是“最美平民英雄”吴斌的真实写照。

何为英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英者,聪明秀出;雄者,胆力过人。英雄者,乃人群中之豪杰,为天下先者。在如今的繁华社会中,很多人也许并不追求能够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来标榜史册,在他们眼中,平时所该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但当面临危难中的生死抉择时,他们便化身为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旷世英雄。英雄不是天生的,英雄的壮举来自于平凡生活汇聚的点点滴滴,英雄的灵魂在平凡的生活中慢慢铸就。吴斌那种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行为和奋不顾身、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彰显的正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谱写出的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青春凯歌。他以一个普通司机用40秒的时间,完美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我认为,体现在吴斌同志身上有这样“三心”,平凡而伟大——一是大爱无私的善心。在生死抉择的一刻,他心里想的是车上24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支撑他做出完美一停的选择正是吴斌的善良和仁慈;二是乐于奉献的爱心。吴斌爱父母、爱家庭、爱职业。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是一个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的人,所以在关键时刻他也能做到舍生取义;三是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对于一名司机,他始终把车厢当家园,把乘客当亲人,在生命最后时刻还是不忘乘客安全,足以证明吴斌对于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使

命感。这“三心”又凝结为一个字就是“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在吴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属于每个人有且仅有一次。吴斌英模为了乘客的安全和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而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今天,英雄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岁月的宁静里,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我能在任何危险的时刻秉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坚持我所做的和我应该做的?坚守自己最简单而平凡的工作,坚持最简单的自我么?而这,就是这个社会最强大的基础与支撑。我们应不忘英雄的志向,学习英雄的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新社会里真正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一点事。 今天的我,发自内心无比感动英雄的行为,但我却真的不敢在英雄面前说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做出英雄的选择。我用什么来慰藉英雄的精神?我想,作为一位普通公路工作者的我,只能在自己最普通的岗位上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觉悟,为道真交通运输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以此向敬爱的英雄们致敬!

平民英雄走了,可是他的品质和精神却久久地驻留在所有人的脑海中,他的事迹永存、他的精神不朽!(道真自治县公路管理所职工  王  强于2012年7月9日)

作文四:《英雄的平民化与平民化的英雄》4000字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借用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和维柯的历史循环理论,从互文性的肯定的互文关系和时势造英雄出发,在乔伊斯个人指涉的基础上,肯定了布鲁姆身上的忍耐性和精神胜利特质,由此将其定义为一个混乱时代里的平民化英雄。   关键词:精神胜利;混乱时代;英雄;平民化;影响的焦虑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31-02      毋庸置疑,古希腊罗马神话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无穷的资源。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历来倍受研究者关注。本文试图在对二者结构、人物、主题等的比较研究中,借鉴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理论和维柯的历史循环理论,从互文的批评方法分析布鲁姆的形象,给其以新的定位。   荷马史诗《奥德罗》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大致有以下几个相似点:   第一,题目相同。尤利西斯是奥德赛的古罗马名字。虽然这点非常容易看出,但我们却不能轻视这一点,因为乔伊斯曾言:“小说的标题是一把钥匙。如果读者熟悉《奥德赛》,就能把握住小说的轮廓。史诗的概念就是在现代生活纷繁混乱的材料上覆盖史诗的形式。”也许我们可以凭借这把钥匙打开某一扇门。   第二,线索相似。《奥德赛》是以奥德赛在海上的十年的漂泊为线索,《尤利西斯》是以布鲁姆在都柏林的一天的漂泊为线索,二者都是以一个主人公的漂泊贯穿全书。   第三,结构相似。《奥德赛》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标题为“特勒马科斯”(1-4卷);第二部分标题为“尤利西斯的漂泊”(5-12卷);第三部分标题为“回家”(13-24卷)。《尤利西斯》全书也是三部分,并且每部分的标题与史诗相同。该书共十八章,第1-3章为第一部分,第4-15章为第二部分,第16-18章为第三部分。另外,作者给每章拟的题目也与史诗中的各卷多有互应,由此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只是作者在正式出版时将这些题目删掉,可能是出于作者让读者更专心文本有关。对于这样的形式我们会有几种不同的理解。   第四,母题相似。《奥德赛》开创了“追寻―漂泊―回家”的经典母题,《尤利西斯》则秉承了这一形式。   第五,人物相似。《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对应史诗中的奥德赛,斯蒂芬对应特勒马克斯,莫莉对应泊涅罗珀。   第六,情境或情景相似。如在第十二章中,布鲁姆在一个酒吧受到一个绰号“市民”的无赖,遭到了无礼对待,走时被市民扔了个大饼干罐子,但并未砸中而乘车而逃。这一情节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在《奥德赛》中奥德赛在智斗巨人后,逃跑时被其扔了一块巨石,但并未砸中船。在这两本书中,类似这样的对应还有很多很多。   从以上六个方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二者存在很多共通性。下面我将试图运用相关理论重新定位布鲁姆的形象。   “影响的焦虑”这一理论是哈罗德・布鲁姆的原创,这一理论的实质是指每一部作品都是在继承前文本基础上,创新再造出来的,因此后辈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存有某种“俄底浦斯情结”,对父权文化存有排它性。只有真正在借鉴基础上而又成功摆脱其影响的才有可能成为强力诗人,否则可能会成为重要诗人。因此,我们会发现荷马对乔伊斯的影响是必然的,而乔伊斯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作家,恰恰在于他能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更大程度的摆脱了这一焦虑。当然,要做到彻底摆脱是不可能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是产生焦虑而不是舒缓焦虑”。   一、互文性的精神胜利的英雄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最早由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提出来,通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发生的互文关系,由此形成一种广泛的跨文化文本研究。但是互文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的互文关系,即作者比较忠实的遵从了前文本。如《尤利西斯》对《奥赛罗》结构的模仿;另一类是否定的互文关系,即作者在前文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个人自我指涉,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作者个人特质。如《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体现了乔伊斯更多的个人投射在内。   因此,我们试从肯定的互文关系出发来分析两部作品,会得出一些相反的结论。当然我并不是在此颠覆文本,解构文本。纳博科夫曾说《尤利西斯》不是“对《奥德赛》的准确的滑稽的模仿。”   从主题上看,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将普通琐碎的现实生活赋予了悲剧的深度,由此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表达了对可笑可悲的现实生活和现代人忧郁的未来的关注,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一个主题对理解平行结构会有一个新的角度。   从题目上看,奥德赛虽然是一个足智多谋、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然而现代的布鲁姆亦可以称为一个现代的英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伟大的一面。具体论据见下。   从人物对应关系看,我们在此着重分析布鲁姆的形象。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对都柏林精神之子斯蒂芬认定为“他是一个将自我束缚起来的自由思想家”,“他是作者精神的具象化”。这个带有忧郁气质的斯蒂芬不时说出几句格言警句,会做诗的他带有明显的艺术家气质,被纳博科夫称为一个具有高等文化修养的人。因此,与特勒马科斯的勇敢相比,他更带有一种思想家气质,是一个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莫莉虽然是个肉欲主义者,但是她也有闪光的一面,在楼上扔给穷水手一便士。与潘涅洛佩的忠贞相比,她拥有善良一面,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现代女性。   布鲁姆是该作品中的核心人物。让我们看一下这个中年从事广告业的男子的生存境遇:首先,他是一个匈牙利籍的犹太人,出生于爱尔兰,却并非爱尔兰人。他父亲服毒自杀,儿子十一天夭折。这是一个无父无子的无根之人。其次,他放弃了犹太教而改宗天主教,背叛了犹太人的原初信仰。再次,他是个男人,但十年前又丧失性能力,失去了男性的标志。就是这样的一个可怜人物,挣扎在这个充满排犹情绪的爱尔兰,似是而非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这个城市是个局外人、零余者的角色。然而,我们纵观全书却发现这样一个人在此生活却相对自如,虽然非常孤独,但他正在全力融入这个城市。如休・凯纳在研究乔伊斯二十余年后,不再认为布鲁姆是现代堕落的典型,而是“毫无恶意、毫无暴力、毫无仇恨地适应着爱尔兰的生活”。哈罗德・布鲁姆也认为“波尔迪性情古怪,很少沮丧失落,总是沉着冷静,永远温和可亲,在他的好奇心中甚至带点受虐的倾向”。由此可见,布鲁姆身上带有一种“经典性忍耐”和不可摧毁性,可以说犹太人的忍耐性与受难性在他身上很好的体现出来。   布鲁姆身上虽然缺乏实际英雄行动,但却是个精神胜利式的英雄。在第十八章中,布鲁姆发现家中摆设有所变化,便联想到博伊兰与莫莉偷情的情景,但他并没有怒发冲冠,而是在精神幻象中将其抹杀掉。莫莉在长达五十多页的意识流中,布鲁姆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博伊兰等人一略而过,这个充满肉欲的女人却安于现状,她认为这样一个知识丰富的男人仍然是她最好的归宿,并决定给他机会,自己能够回归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她答应了布鲁姆的要求,明天早上给他送早餐。纳博科夫在讲稿结束的最后一段是:“真的,这个早上布鲁姆将在床上吃早餐。”由此可见,布鲁姆虽然是个精神胜利者,但客观上也取得了某种实际性的胜利。   当然,布鲁姆有许多劣性比如吃羊腰、逛妓院、与未曾谋面之女私通情书、在海滩意淫格蒂等这些令人不齿的行为,但却更真实地展现了一个现代人的全面性。乔伊斯传记的作者理查德・艾尔曼称“布鲁姆的胜利在于他的精神,布鲁姆身上最神圣之处在于他体现的人性。”哈罗德・布鲁姆也认定“由于布鲁姆的无所不包,他的魅力既在于他的气质或性格,也在于他的伤感与人格,甚至还有他的理念或思想,尽管平常却散发着神圣的光芒。波尔迪身上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丰富的意识,以及将情感和知觉转化为形象的非凡能力。我认为实质的问题是:波尔迪有着莎士比亚的内在性”。布鲁姆这个具有乔伊斯个人投射的形象,在现实的生活中,凭借忍耐性、不可摧毁性、精神胜利性铸就了一个具有英雄色彩的平民。   二、混乱时代的“平民化英雄”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著名的历史循环理论,将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贵族时代、民主时代。在民主时代之后会出现一段混乱状态,我们姑且称为“混乱时代”。按照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的观点,他预言了维柯的想法,即神权时代描写神,贵族时代描写英雄,民主时代描写人。按照这种预言,混乱时代该写什么呢?在下一个神权时代到来之前,写神似乎不太可能,恐怕写英雄和人的混合体是可行的,二者的结合会形成一类具有平民化色彩的英雄。众多的神在去神话化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了平凡的人,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英雄的平民化过程。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英雄。神话时代中的英雄也许就应该是奥德赛那样机智勇敢的理想英雄,而混乱时代的英雄已经经过了去神话化的环节,因此英雄变得趋向平民化。由此而看,都柏林之子布鲁姆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诞生的一个平民化英雄,既有乔伊斯的个人投射在内,也有其身上的独具的经典性忍耐和不可摧毁性,更有他独特的精神胜利以及客观上取得的实际胜利(莫莉的回归和主动决定为他做早餐)。如果以历史循环的观点看,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两千年前古希腊英雄奥德塞、潘涅洛佩、特勒马科斯经过千年历史循环投生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爱尔兰的都柏林化身为布鲁姆、莫莉、斯蒂芬,过着一个普通市民的生活。   以上通过借用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和维柯的历史循环理论,从互文性的肯定的互文关系和时势造英雄出发,在乔伊斯个人指涉的基础上,肯定了布鲁姆身上的忍耐性和精神胜利,将其定义为一个混乱时代里的平民化英雄。      参考文献:   [1]屈荣英、王阿芳.寻找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2]【美】哈罗德・布鲁姆,江宁康译.西方正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纳博科夫著,申慧辉等译.文学讲稿[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4]【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萧乾、文洁若译.尤利西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作文五:《平民英雄的本土气质》1000字

无需讳言,《火锅英雄》带着不少的模仿要素。故事的整体架构源自于常见的犯罪电影,平民生活与盗抢线索的交错并行,也多次出现在《落水狗》、《两杆大烟枪》之类的经典影片中。至于横移打斗段落对《老男孩》的致敬,以及黑色雨伞、PTU警车、狭窄小巷与近身格斗,则几乎是原汁原味的银河映像风格。

然而,该片仍然不失为一部独特的优秀作品。除了《煎饼侠》之类的恶搞范例,以及《卡拉是条狗》般的无限妥协,“平民英雄”尚属国产电影中的“珍稀物种”。文化中的“平和”、“中庸”的要素并不鼓励个体表现潜藏的特质,尽量采取保守而非激进的方式面对命运置于眼前的困境和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说,《火锅英雄》做到了真正的一次逆袭,虽然从逻辑与场景上来看,有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粗陋和缺陷,例如金库中的大洞太过显眼,想象出的解决方案也过于幼稚。但从剧情铺陈、角色个性、故事走向各方面,该片都表现得有板有眼,低调而认真。区别于其他国产片的“华而不实”,《火锅英雄》绝无心用泡沫营销欺骗观众,然后在影院中展示几根瘦削肋骨。它以实诚和谦虚的态度,力争讲出一个真实强大的故事,时刻谨慎的布置情节,并期待获得观众的宽容。这种创作态度的本身,已足以成为影片闪光点。

陈坤、白百何等人的表演为故事增添了真实与厚重。他们成功的剥离掉文艺腔与明星光环。没有了以前的公子哥或时尚白领的现代气质,而是沉入到市井江湖之中,携带着日常生活浓郁的烟火气息,语言简练准确、表演厚重有力。即便如秦昊、“眼镜”等配角让人有些微的出戏,但导演越发成熟的把控能力确保了整部作品的冷色调和硬朗风。而从场景上看,防空洞与小巷口的阴郁凝重,穿插着江边轻轨和玻璃幕墙的灵动,近身肉搏的细腻跟拍。打斗段落的酣畅淋漓,再加上配乐的细腻和贴切,都保证了导演讲出的故事具有说服力,并能焕发出混杂着血腥和汗水的冷峻色泽。

更难得的是,地域元素为这个“国际范”的故事赋予了强烈“本土气质”。快速率直的重庆话,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以及江水和山石交错的画面风格,呈现出有趣的神秘气质,并对故事形成有效推动。身在底层的四人埋头奔逃,被生存和命运驱逐,算计着利害得失,却在意外的财富和劫杀面前,应付着欲望和正义的对抗。结尾处,当落魄的三人咬紧牙关、鼓起勇气,为了义气挺身而上,为了承诺抵死拼杀,他们已经用庸常生活中的正义壮举。彰显出了人性真实的光辉和坚韧,再冷漠和挑剔的人,也难以抗拒这样的朴实和伟大,作品由此也表现出了自身的巨大张力。

作文六:《无人问津的平民英雄》1700字

见义勇为是一种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受人尊崇。但现在,这一话题已经变得沉重。多年来安徽表彰的230名见义勇为者,牺牲58人,伤残33人,家庭困难的多达125户。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不久前对全国5770名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有2920名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生活困难,占被调查人数的50.6%。且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中,农民、工人、打工者居多,占到70%以上。直接后果是因见义勇为致伤、致残,有的甚至牺牲,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生活困境。至今国家并没有制定关于见义勇为的统一的全国性法规,明确见义勇为人员应该享受的权益和保障。也因为此,关于见义勇为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表述方式。因为缺乏法律意义上的准确定义,也让见义勇为后的补偿和赔偿变得步履维艰。他们是平民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9月下旬的一天,从合肥郊区罗集拐向乡村小路,一股稻香扑鼻而来。正是单季稻收割季节,道路两边一片繁忙景象。

水泥小道走到尽头,接下来是砂石路,砂石路的尽头就是周汝金的家。这是一栋尚未盖第二层的3间平房,周汝金独自一人坐在门前吃力地掰着刚刚摘下来的棉花,残废后他的右手已经失去功能,动作很慢,很费力。“自己不干,家里的两亩棉花和6亩单季稻就没法收获。”周汝金说,“妻子原本就残疾,全家现在收入全仗着这8亩地,几年前的治疗费还欠了近两万元。”

家里极其简陋,3间平房空荡荡的,一家四口窝在里间的一间10平米卧室里,儿子和女儿睡的是双人床。除了债务,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这让周汝金颇感压力。如果不是2007年3月18日那次救人发生意外,周汝金应该还是一个很好的木匠,房子也早该是二层楼了。

在合肥南陵路一间出租房里,68岁的李昌年独自一人守在自己的小卖部里。自拆迁以后,李昌年和老伴一直住在出租房里,依靠这个小店铺为生。一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李昌年的伤依然隐隐作痛。

2010年2月26日下午,一伙小偷开着轿车去偷自行车,被李昌年和老伴发现并阻止,小偷发动轿车将夫妻俩一路拖行狂奔数百米,直到轿车撞倒了一辆电瓶车,才停下来,老俩口双双受伤住院。最让老人郁闷的是,事发当日无数人围观,竟然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眼睁睁看着小偷逃掉。直到今日,老俩口的义举仍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受伤后,听力越来越差!”李昌年说,“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还会去管。”

几天后,记者抵达位于合肥北二环附近丁东家时,已经是中午11时。还没踏进大门,就听到一阵抽泣。“昨天是丁东去世两周年忌日。”丁东的父亲、63岁的丁玉宝喃喃地说着,眼角开始湿润。客厅里,丁东的妻子胡国松和母亲正在抹眼泪。

对丁玉宝来说,两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丁东去世后对全家打击很大,父亲现在是脑干梗塞,母亲身体也很弱,妻子胡国松身体也不是很好,还要照顾孩子,全家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丁玉宝的退休工资。“生活苦一点我们可以支撑,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将丁东的烈士批复下来,这样对丁东也是一个交代。”丁玉宝老人说,“丁东的申报材料9月初刚刚从区里报到市里。”

在合肥五里井社区居委的一栋两层居民楼里,72岁的陈邦栋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卧室床上发呆。2001年2月20日自己的那番英雄壮举,在他的记忆里早已模糊不清。老人不断敲打自己的脑袋,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是哪一年,和怎样一个过程。10年前在城隍庙身中数刀仍与歹徒搏斗的英雄,如今已落入如此悲凉境地。

“他现在大脑已经开始萎缩,记忆力逐步消退,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陈邦栋的儿子陈道柱一边帮父亲擦脸,一边告诉记者,“头上身上中了十几刀落下严重的后遗症,大脑萎缩不算,还常常大小便失禁,现在整天呆在家里,请了一个阿姨陪护,出去了也认不得回家的路。”

在合肥,像周汝金、丁东、陈邦栋、李昌年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救人遇害的徐福芹的家人,以及勇救落水大学生不幸溺亡的苑继臣的家人,这些英雄以及他们的家属有的生活极其艰难,有的连见义勇为都没获得承认。他们应该赢得社会的尊重,获得相关部门的表彰,他们的生活处境应该得到改善。

作文七:《论“平民英雄”的崛起》2800字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   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   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   2006年2月9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10个感动中国的人,河南人占了两个,这就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和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此外,河南还有两位人物被列入候选名单,即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农民工英雄李学生,和有着“民间环保大使”之称的田桂荣。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从200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3届,每届评选出10位在本年度中最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一部年度精神史诗”。而每一届都有河南人人选。2003年度是已70多岁高龄,一直在民间从事艾滋病防治和救助艾滋孤儿工作的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高耀洁;2004年度是登封市公安局女局长任长霞。   所以有网友惊呼:这堪称“河南人现象”,2005是“河南人年”!   特别是各大网络媒体的年终评选,河南人广泛人选:   由凤凰卫视发起、凤凰网协办的“风范大国民2005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舍身救人的河南农民工李学生和直面“疼痛”的河南籍作家阎连科被评为“风范大国民2005年度十大人物”。   新浪网所做的“2005网络中国年度盛典”中,来自河南新乡的民间环保“花木兰”田桂荣在年度环保人物的评选中,得票数遥遥领先。   新华网所做的年终评点“中国的脊梁――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中,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为救学生英勇献身的青年教师靳伟杰和李学生、田桂荣当选。   在人民网所做的“2005年,普通人的那些感人话语……”活动中,洪战辉、靳伟杰、田桂荣质朴的话语感人至深。   南方网所做的“他们照应着中国的希望――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学生和自费为农民维权的王幸福、“一直在说真话”的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的得票数都名列前茅。   有着悠久的中原传统文化,历史上河南就不乏典型人物。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科学技术使网络成为表达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情况下,网民们推出的先进典型人物越来越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魏青刚、李学生、张尚昀、洪战辉,这些典型的发现与发掘,与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相吻合;这些典型能够从河南走向全国,也与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大力推进密不可分。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新闻战线的老兵,到河南的一年时间,多次对宣传这些典型作出批示。   中央电视台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定义是: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反思中国典型人物的报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宣传的典型人物,可以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也可以是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的人。正如“感动中国”节目组的一位编导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所说:“在一个信息渠道多样化、价值形态多元化的社会里,一个英雄样板的树立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所有的精神要求。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学会独立思考,也越来越多地拒绝被动接受,但是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情,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之外留下一些空间来关照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来关照我们共同生长的这个社会。”   关于李学生的宣传,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有这样的观点: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GDP一直以8%的速度增长,1.4亿农民工在中国GDP的增长中起到了几乎是第一位的作用,而河南人就占了十分之一。没有任何群体能够像他们那样,没有任何群体能够替代他们。树立农民工李学生这样一个典型,其实是在树立中国改革开放26年最大的一个群体典型。   用河南报业网一位网友的话说:虽然没有刻意的策划和部署,2005年实际上成了“河南形象年”,出现了一批感动中国、影响世界,由先进英模、仁人义士组成的“河南群体”,与快速发展、令人刮目的河南社会经济相映成辉。伴随着中原崛起,河南人必然要展现新的精神风貌,中原传统文化必然要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策划朱波说,我们推选出来的人物之所以能够感动这么多人,并且让这种感动凝固下来,化为一种力量,融人人们的记忆,是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事迹不是我们包装出来的,更不是我们杜撰出来的,我们只是把他们实实在在的摆在观众面前,让事实说话,让观众从事实中去领略和感受那种崇高的精神。   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琼认为,李学生这样的“平民英雄”不是郑培民、牛玉儒那样的领导干部,不是蒋筑英、袁隆平那样的知识分子,也不是任长霞、宋鱼水那样的国家公务人员。他们的身份和经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们的壮举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异乎寻常的反响,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被他们感动,实在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太平凡、太普通,而他们的行为又太伟大、太崇高。正是这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做出的不平凡、不普通的抉择,深深地震撼了、感动了作为社会中大多数的平凡的人、普通的人。   显然,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这些平凡的人所做出的不平凡行为的道德所崇敬,所引发的自我道德愧疚,正是其形象能够深入人心,呈现出民间性、自发性和持久性的根本原因。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多次撰文指出,现阶段,区域性报纸在当前媒体地域分割、存在地域壁垒的情况下,要实现全国和全球性传播,门坎很高,难度很大。而网络是区域性报纸打破地域传播局限的一个难得的平台和渠道;网络正在成为区域性报纸的舆论放大器和风向标,展开与区域性报纸的合作与共享,对于报纸来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例如,通过包括新浪、腾讯等在内的门户网站的传播,一些区域性报纸报道的新闻事件,迅速地传遍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如任长霞这个先进人物,如果不是借助网络媒体的宣传,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的典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也要会吆喝。反思2005年对河南英雄群体的发现与报道,有许多是英雄们所在的当地媒体首先发现和报道后,河南媒体跟上来了,当然有些也没有及时跟上,留下了一些遗憾。一向平实、质朴的河南人,总感到外地人不夸咱自己夸了有点“王婆卖瓜”的嫌疑,所以总要等别人说河南人的好了,自己才敢说自己好。这一点,恰恰说明了河南人的不自信。表现在媒体的动作上,总要等到外面的媒体报道了,自己才去跟进报道,结果是慢了半拍。媒体的不自信,影响到了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经济周刊部)   编校:施 宇

作文八:《应运而生的“平民英雄”》3100字

最近两年,为了赢得观众,获得高票房,我连续拍《魔窟生死恋》和《陷阱里的婚姻》,都是以二三十年代旧上海为背景的“情节悬念”片或者说是“言情动作”片。也许这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于是乎许多艺术家都到大上海三四十年代中去“淘金”,作品雷同,艺术手法相近,似乎创作的路子越走越狭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电影局滕局长对我提出要求,他说:“你是位有影响的导演,不能老拍三十年代历史题材,中国银幕上也不能老是打声一片,杀声一片,你应该带头拍些表现当代人、反映现代主旋律的影片。”  后来我回到上海,恰碰上话剧《0K、股票》的上演沸沸扬扬,产生了轰动效应,各界一片好评,并将被邀请去台湾和新加坡作访问演出。我立即骑着自行车,冒着狂风暴雨,赶到剧场去看戏。没想到它一下子抓住了我,并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冲动,一定要据此拍出一部好的喜剧片来!  这出戏的特点是什么  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热点,将1992年夏季以来,在席卷上海的股市狂潮中,市民多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次大曝光。剧本将818号5户人家沉在股海中折腾了一大通,酸、甜、苦、辣一大盆,每个人都经历了人生的一次洗礼。让观众看戏时有种亲切感,台上事,就是你身边事,台上的人,就是你身边的芸芸众生。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仿佛照了一次镜子,做了一回CT。其中的幽默,其中的自嘲,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灵。  剧本中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和激烈的生死搏斗,而是通过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小事中见不平凡。所以,这部戏的风格应定为:记实风格的生活喜剧。因此在景的选择、服装的处理、道具的布置上必须尽量地贴近生活。尤其是在拍摄一些买卖股票的群众场面和外景时,我要求用偷拍和抢拍的做法,以创造出一种新闻记实的真实感。  要把握住“平民形象”的血肉脉络  剧评家认为:剧中男主角阿奈是“重塑了上海人的形象”,是“前所未有过的,崭新的艺术形象”。阿奈原来只是一个在家怕老婆,在单位怕领导,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小人物”。被下岗后,他在改革的大潮中卷入股市。是时代给他提供了机遇,使他在改革中挣脱了束缚,走出了怪圈,解放了思想,释放了活力,成为一个全新的“炒股大腕”和企业家。其实,阿奈不过是时代变革的产物,是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平民英雄”,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上海人正在改变“小家子气”,改变“精明而不高明”的市并气。这样的生活原型不少,演员塑造起来并不难,关键是要使他充实有血有肉。  女主角陈纯,是个善良、温柔、富有、离了婚的职业中年女性。“寡妇门前是非多”,由于人言可畏,她洁身自好,肯于追求,又不愿锋芒毕露。影片中她没有进入喜剧情节,但要求她以自己的命运和追求,给全剧增添一种抒情和温馨。她和阿奈过去和现在都“志同道合”,他们也想爱都不能爱,是她唤醒并赋予阿奈新的生活,这暗示出一个更大的主题:人生还有比钱更珍贵的东西!  此外,影片中的其他平民形象也应各具类型。比如王发,是上海青工中的一种典型。他脑子活络,能说会道,四处钻营,急功近利,只想“少流汗,挣大钱,高消费,扎台型”。股票一出台,他觉得发财时机已到,凭着小聪明“包打听”小道消息,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一心想“摇帐”,四处借钱炒股,做发财黄金梦;结果,股市风险,让他“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最后被迫发疯跳楼,使喜剧带了几分悲剧色彩,令观众在笑的同时,又感几分深沉和辛酸。  再如大宝,为人勤劳,忠厚耿直。其毛病,也正是中国大多数人常犯的毛病:随大流,从众心态。大家都经商,他也经商;大家炒股票,他也炒股票;有相当的盲目性。尽管有个“好参谋”的妻子,也免不了上当受骗。  至于马厂长这个人物,很有现实意义,必须很生动地加以表现。这是个“计划经济”的遗老遗少,他不是坏人,却是个退了色、落了伍、过了时的人物。这个人物也具有悲剧性,是计划经济的牺牲品。他真是一心一意地想把厂搞好,可到头也没能明白,为什么厂子就搞不好。他不明白,是因为他过去按长官指示办事,在计划经济下当算盘珠当惯了,一到市场经济的汪洋中就只有束手待毙了。  突出“变”字  《OK、股票》是部社会内涵丰富,多主题的作品,这部戏首先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名言:金钱可以使人变得崇高和善良,金钱也能使人变得贪婪和卑鄙。  这出戏所表现的股市风潮只是个载体,阿奈这个人物可以说是一种象征。他是一个在旧体制中被扭曲、压抑的小人物,而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充分释放出自己的潜能,成为有个性,有追求,有自信心的成功者。表明改革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也带来了人性的复苏,心灵的解放。股份制给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活了,人也活了。只有让更多的阿奈释放出潜在的才能,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就是要解放千千万万个“阿奈”,让中国人民重新以新的风貌勇敢地投入到改革竞争的行列,这是此剧生命之所在!  在每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转折时期,人们的家庭、社团、婚姻、择友都会出现一次大分裂、大改组的社会裂变过程。也就是说,在社会的动荡变革中,人们的地位、价值观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造成夫妇、父子、朋友、同事间关系的碰撞、断裂,旧的解体,新的诞生。中国就曾有过几次离婚高潮、婚姻大裂变期,在改革大潮中,这种大裂变、大改组又将出现。阿奈和丁芝英的结合和离婚,阿奈和陈纯由相恋到分离到再次相爱,正是这种大裂变的形象体现,是社会的必然。  所以在影片拍摄时,我要求突出这个“变”字,要表现好这个“变”字。演员特别要把握住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心态的变化。阿奈从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小人物”,到在股票中拼搏,一天天地增强自信,最后成为“大腕”;丁芝英对阿奈从轻蔑到怀疑,到憎恨;陈纯对阿奈的感情复苏,一点点地从内到外;王发从炒股专业户,神气活现到后来破产一败涂地跳楼自杀;都可谓变化万端。只要我们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就能再现生活的真面貌。  注意分寸感  作者独有的生活积累,贴近生活的白描手法,幽默的上海俚趣,构成了上海市井风俗画卷;微言大义,寓庄于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诚理想的追求。  由于我还是准制片人,在投产决策时,我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此片有没有广泛的市场,能不能吸引观众,是否能做到城乡皆宜,老少皆宜。  现在,观众对喜剧还是欢迎的,关键在于演员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分寸上。演员只能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作适度的夸张和“冷面喜剧”的表演,要在喜剧情节、人物性格、幽默语言上下功夫,不能靠挤眉弄眼,拍头打脑硬去逗乐观众。总之,在表演风格上,演员要能向轻喜剧靠拢,既要防止“洒狗血”式的表演,又不能过于拘禁放不开;戏太温,节奏太慢,出不了喜剧效果。艺术的天才就在于分寸感。  这也是一次再创作。话剧艺术强调时空的“三一律”,作者设计全部剧情发生在818号门楼院里,这是作者的精心之笔。但是电影必须打破这种时空封闭的状况,突出电影时空自由交叉的特点。现在剧本已作了一定努力来突破话剧的形式框架,但还有话剧的痕迹,需要进一步突破。  此外,话剧是语言的艺术,现在剧本中保留了原作生动语言,但电影是动作的艺术,剧作显得对话过多,还需要进一步压缩删减,同时尽量加强动作性、场面性,从剧作到情节仍要作些修改和丰富。  最后,我想说的是:目前,写股票的电视剧和电影很多,香港和中影公司投资拍摄的《股疯》比我早,他们的投资大,女主角是潘虹,男主角是香港演员,可能在《股市婚恋》之前与观众见面。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艺术的竞争中,面临着强手的挑战,是畏首畏尾还是勇往直前?我选择前进的路!我相信,我并不是逞盲目的匹夫之勇,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策。

作文九:《“最美”的平民英雄谱》1300字

“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杭州一处住宅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刚好路过的吴菊萍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女孩得救了。吴菊萍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最美女孩”刁娜:她是南山集团旅游公司的普通员工。2011年10月在山东烟台龙口市,刁娜和爱人开车路过龙口市通海路,见一位女士被车撞倒在血泊中,两人赶紧停车救援,在渐黑的天色中为了保护受伤的陌生人,刁娜被过往车辆撞伤一条腿;   “最美叔叔”谢尚威:是一位在广州打工的外来工。2012年1月27日,在去车站购买返回广州的火车票时,在双城市韩甸镇农民新居小区内,一名15岁少年站在窗台上放烟花,不慎失足。恰巧经过的谢尚威冲上前伸出双臂,接住了坠楼少年;   “最美护士”何瑶:2012年5月1日,株洲市二医院普外科护士何瑶在巡视病房时,被情绪很不稳定的病人打昏在地。她从昏迷中苏醒,发现病人准备跳楼。体重90来斤的她死死拽住了身高近1.8米、体重130多斤的病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12年5月8日,当时校车正在学校门口等学生,司机车钥匙没拔脚还踩着油门,不注意车就动了,正好张丽莉出来看见就上去一把把学生推了出去,车轱辘却从张老师的腿上压了过去,致使双腿截肢;   “最美军人”高铁成: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在北京某部服役。2012年5月18日18时30分,哈尔滨市南岗区春申街4号一家饭馆后厨发生煤气泄漏爆燃事故。休假返队途经哈尔滨的高铁成三进火海救人,自己被烧伤;   “最美司机”吴斌: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集团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来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吴斌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安全疏散车上的24位旅客。吴斌经抢救无效离世;   “最美路人”“托举哥”周冲:2012年6月3日,一名独自在家的3岁女童失足跌出四楼阳台,头部卡在阳台花架上,身体悬空。来自湖北孝感23岁的周冲从三楼阳台爬出,一手抓牢防盗网,一手托举住女童,在警察到场前坚持10多分钟,直到女童被救;   “最美孕妇”彭伟平:2012年6月5号下午2点多,安徽省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一名2岁女童不慎掉入水塘,危急时刻,同村27岁的孕妇彭伟平跳入近2米深的塘水中,救起了女童;   “最美农妇”蔡景英:2012年6月30日上午,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五人把村,因连夜大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夹杂大石砸在村旁的铁道上。一列大约载有500名乘客的客运火车呼啸驶来。危急时刻,蔡景英带领同村妇女冲向铁道,勇敢拦住火车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最美高富帅”周江疆:生前系通州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副总经理、烟台杨氏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7月2日凌晨,通州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烟台驻地发生火灾,为抢救公司员工,周江疆冲进火海。最终10人获救,周江疆不幸遇难,年仅27岁;   “最美学警”李博亚:2012年7月9日下午5时40分,德州至哈尔滨的1547次列车缓缓驶入昌黎火车站,突然有旅客跳下站台卧轨轻生。郑州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90后大学生李博亚奋力相救,双腿被车轮轧过,身受重伤……

作文十:《平民英雄的“一瞬”与“一向”》1200字

普通人的壮举,到底有多大力量?舍己救学生的女教师,引发千百万网民对张丽莉的微博关注;被飞来铁块击中后忍痛安全停车的司机,感召上万杭州市民走进“今天叫吴斌”的全城送别;普通士兵高铁成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场排险救火,被称为“最美战士”……一段时间以来,一个以“最美”为封面、名单越来越长的平民英雄谱在悄然书写中,带给国人无尽的感动与思索。   诗人爱默生说,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张丽莉把学生推向安全地带的一瞬间、吴斌完成最后制动的76秒,诠释了“五分钟勇气”。对此,许多人纷纷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是我,会怎么样?   这样的考题或许过于沉重。其实,危难之际的生死考验,绝大多数人很难遇上,很多人可能难以像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那样舍己救人。“最美”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奇峰突起的“五分钟”人生壮举,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   张丽莉对学生的爱,不只是在失控客车冲向学生的一刻,更植根于称呼学生为“宝贝”、把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情况摸清楚、为生病学生买药等工作表现中。吴斌对乘客的责任,不只是剧痛之下的平稳停车,更生长在认真检查车辆零件、撬掉轮胎里的小石子、8年来零事故行驶100多万公里等日常业务中。   惊世“一瞬”的底色,是至为平凡却并不简单的“一向”。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用爱心去善待所遇到的人,用行动去保护群众的安全,这正是一个教师、一个司机、一个士兵最为质朴的价值观,也是平民英雄们普遍的行为方式。   当“油条哥”倒掉复炸油、坚持用新油炸出“良心油条”,当“最美路人”周冲在“能帮一下就帮一下”的简单想法中托举坠楼儿童,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豪言壮语,他们凭良心做事,用热心助人,举手之间,就跳出了名与利的追逐、得与失的纠结、多与少的算计,抵达了许多人心向往之却又抱憾错过的精神家园。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促使生命完成最美绽放的能量为何如此巨大,普通人的事迹为何如此深切地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几十年前,马丁·路德·金观察社会转型期的美国社会,痛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在今天的中国,一批批“最美”中国好人纷纷涌现的时候,我们同样遭遇着不容忽视的社会道德问题。怎么办?有人说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有人说需要更给力的激励,而平民英雄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对人性本位的回归,重构着我们时代的道德图景:当官的为民服务,经商的诚信买卖,行医的不乱开药,开饭馆的不用地沟油,贩菜的不拿甲醛保鲜……   在最近的一次社会调查中,超过88%的受访者表示,英雄也可以是真实可感、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身边就有吴斌这样的职业坚守者。“最美”者让人们发觉自己离英雄原来如此之近,更向每一个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英雄的概念被注入普通、平凡、日常等新义项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和力量站出来,去仿效这样的英雄,去做这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