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艺术 >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1000字【《难以忘却的纪念》1800字】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1000字【《难以忘却的纪念》1800字】

时间:2020-01-08 09:17:4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难以忘却的纪念》1800字

历史是一条长河,流淌着八年抗战河北军民洒下的满腔热血;历史是一幅画卷,绘就着六十年前燕赵儿女抵御外侮血染的风采;历史是一座丰碑,铭刻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他们的英勇壮举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日子,更是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日子。因为69年前的这一天,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的悲惨历史,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外国侵略的完全胜利。

这个胜利虽然载入史册已整整六十九周年,但随着岁月的交替,69年那场血与火的殊死斗争却永远使人难以忘怀。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追忆英雄的河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其目的就是不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实现河北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河北是抗战爆发较早的地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主战场。九一八事变后,河北的抗日热潮风起云涌,从1933年初的长城抗战到孙永勤领导的抗日救国军,都对推动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河北后,面对日军的残暴统治,面临民族危亡,燕赵儿女不甘受辱,团结起来,积极抗战,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有文字记载的战斗就超过2200次,在河北牺牲的抗日烈士超过了10万人,被日军残害致死的群众仅冀中、冀南、冀东、冀鲁边地区就超过了120万人。

在八年抗战中,河北各根据地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游击战争”的思想路线,建立起完备的军队、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联合作战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系,使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同时,把“人民战争”的思想与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相结合,发明了地道战、地雷战、交通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敌后武工队等独特斗争方式,创造出了闻名中外的战争奇迹,在中国抗战史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此外,在那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河北各抗日根据地还模范地执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加强组织建设、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和丰富的经验,不仅为全国解放战争准备了强大的战略基地和物质力量,而且成为了新中国建立的“模型”。

八年坚苦卓绝的抗战,既锻炼了河北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又在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团结御侮、英勇善战、甘于奉献、从容赴难的燕赵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抗战期间,燕赵大地上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被人称赞的英雄人物,如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孙永勤、只身刀劈鬼子兵的节振国、气壮山河的狼牙山五壮士、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长马本斋等。他们的动人事迹、英勇气概和民族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今天,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去回顾这场战争时,我们越发看清楚了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帝国主义者违背广大日本人民的意愿挑起的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这个基本性质早成定论,决不容颠倒。但是,在日本,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公开否定日本侵华的事实,公开否定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性质,公开为日本的侵略开脱罪责。如果这股逆流蔓延起来,就会对世界和平形成新的威胁。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中日两国人民都应该清醒地看到,否定日本的侵略本质,否定抗日战争的性质,对中国、对日本都是极为不利的。战后69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分清历史是非,明确战争责任,才能彻底清除战争的土壤,才能防止军国主义、法西斯卷土重来,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今天,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我们重新缅怀战时风云、回味胜利喜悦,开展纪念活动,正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忘昨天、告慰先烈,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正是为了珍惜今天、珍惜和平、维护统一,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为了激励后人、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发扬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同心同德奔小康,艰苦奋斗创伟业,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文二:《难以忘却的纪念》2100字

已是好多年前的一天,20出头的我携一支秃笔,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从故乡的小镇几乎赤条条地来到县府所在之地,开始了热血沸腾的闯荡。

其时,一个叫做韩梅梅的巾帼女孩,正作为一个最年轻的省劳模红遍大江南北。凭着激情的驱使,我信手涂抹了一篇赞颂之歌,兴冲冲直奔文化馆应征。

走进文化馆二楼文艺编辑室,一个中年眼镜正在伏案疾书。上前一问,正是要找的老马。

老马是个正牌大学生,在那时属于凤毛麟角的人物。他个子不高,脸色黝黑,很有些岁月的沧桑。其实,他那时也才30多岁,因行事干练,多才多艺,写诗尤显功底,加上满口让烟气熏黑的牙齿,故人们不管男女老少,一律尊称其为老马。我也轻易地将他归于“中年”一类。

老马对我一见如故,边让座边接过我手中的诗稿立马看了一遍,然后稍作改动之后双眼开始闪亮,拍板说:“行,稿子可用,就放这里吧。”说完,大有英雄不问出身的气概,对我既不言询“你来自何方”,也不探究“将去向何处”,而是像熟知多年的老朋友一般与我海阔天空地闲聊起来。每讲到动情处,常常逸兴飞扬,手舞足蹈;朗声笑起来,又总是一脸的阳光灿烂。不久,拙作便在《启东文艺》上刊载了出来。正值早春的天气,虽寒气料峭,但那春的信息催发着和煦的春风,让我感到了丝丝暖意。

我是个天生对写稿有瘾的人。自从稿子得以发表,便一发而不可收地笔耕不辍,有了适合的就去老马那里走动。春去秋来,我又去登拜老马的门庭,却意外地发现性格乐观豁达的老马神色有些黯然,镜片后的眼光也显得有些呆滞无神。

“你这是怎么啦?”我不安地问。

他先是默默无语,片刻从身后的书橱里捧出厚厚的一本16K剪报簿,轻轻地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说:“这是我平时积累的资料。你看看,要用得着就拿去吧。”其声音不大,语气有点沉重。

我诚惶诚恐地接过本子,小心翼翼地一页页翻阅起来。但见这上边的剪报,均源自全国各大报纸的副刊。一份份剪贴得方方正正,细心地粘贴在一张张统一格式的白板纸上,分门别类,栏图精绘,充满了艺术的灵性。看得出来,这是主人多年收集的珍爱之物。

“这些宝贵资料,”受宠若惊的我不由顿生感动之意,平静的心湖中犹如投进了一枚小石子,微微地漾起一层层涟漪,努力斟酌着字眼说,“你随时用得着的,为什么要忍痛割爱呢?”

老马听了,脸上瞬时泛起一丝痛苦之色,半晌才喃喃自语道:“也许,怕是再也用不上了啊!”

“这是为什么?”我闻言不禁愕然,惊异道,“老马,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啊?”

老马黑厚的双唇抖动了一下,幽幽地回答说:“上头已让我办了调离手续,明天就要到新单位去报到了……”

我头脑里立即“嗡”的一声,瞬间出现了空白,不知过了多久才醒过神来问:“去哪儿啊?”

老马的双唇又微微地咧了咧,嘟哝道:“不远,就那边乡下……”说罢用手无力地指了指东北方向。

“哦。”我一下明白了,不解地追问说,“可这又是为什么呀?”

“事情是这样……”老马镜片后的双眼渐渐湿润了,断断续续地将原委述说了一遍。原来,老马沉迷于文学创作,一直很少顾家,与爱人渐生裂缝,结果极端自私凶蛮的女方不依不饶,三天两头到馆里大吵大闹,导致领导出面干涉,作出了这一有失偏颇的决定。

那时年轻不晓事的我压根儿闹不明白,一个痴情于文学女神,极有才气的诗人,只因顾不上家庭造成夫妻龃龉,为什么竟然得不到一丝理解帮衬反而遭受“放逐”的厄运?胸臆之间虽然充满同情,却不懂如何安慰,也说不出一句替人解忧舒心的话语,只是木然地立在他的对面,无言地四目相对。

不觉间黄昏降临,窗外匆匆地飘过几缕阴云,还时而洒下一阵阵淅沥秋雨。老马把头转向窗外,灰黯的黑脸布满愁云。

这才知道什么叫秋风秋雨愁煞人。多少年过去了,我难以忘怀从那窗口飘过的那黄昏中的阵阵阴云冷雨,头脑中老是挥之不去这样的叩问:人生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与苦难?命运为什么总是捉弄正直善良的人们?

在黄昏的风雨中我不安地离开了老马,临走终究不忍心将他苦心珍藏的宝物带走。心里总想着年轻有才的老马早晚是会回来的,也会继续作出一番令人刮目的成就的。

然而,严峻的现实终使老马像一颗流星似的,在文学的夜空中闪了一下,便黯然无踪了。

斗转星移,10多个年头一晃过去了,我也在新陈代谢中被吐故打回了原形。

一天,打开一本新鲜出炉的刊物,忽见老马的诗文赫然登在了上边。静心细读,老马的诗文依然老辣流畅,但时过境迁,已不复当年的斐然文采。

不久,有消息传来,老马正被一家不大不小的刊物聘用,重操就业,开始人生的“二次创业”。

虔诚地等待,历史终究返还了公道。

老马毕竟识途啊!

然而,这一天又毕竟来得迟了一些。

没有料到的是,老马的辉煌没有持续多久,便在新锐们一片“写法老套、文笔粗俗、不见新意”的非难声中下课了。

又据说,老马面对沸沸扬扬的冷嘲热讽,自己也很无奈,戏谑说这是“老马失途”现象哩!为此,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老马。剪贴本。他早已将那本子丢弃,与之折柳而别了。不然,凭着他的底蕴,在其后岁月中的不断研习,再次临阵操笔岂会如此不堪重页,大失众望呢?

有个哲人曾说过这样的话:让一个刚解脱沉重镣铐的人,与常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是残酷且有失公允的。

■责编:启明

作文三:《难以忘却的纪念》1500字

2009年4月25日凌晨2时左右,当广大烧友还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中时,一位我们卫视传媒杂志读者熟知的老烧却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当4月25日,知情人在“大拇哥”(张卫华老师在他创办的论坛中的昵称)创办的卫星电视论坛(://16175.q.省略)透露这一意外消息时,我没有相信,以为是小人在中伤张老师,我作为张老师论坛的版主,毫不犹豫的将此人加黑,帖子也被固底。4月26日早晨,当我醒来,像往常一样到论坛浏览时,看到有不少烧友在询问张老师是否有不测。当时我也在怀疑,是不是张老师出事了,因为平时张老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论坛和烧友交流烧星心得,但这两天没有在论坛出现。但我还是没往这么意外的情况上考虑,于是给张老师打电话,结果手机关机,还以为张老师手机被偷了。但随后烧友不断从各种渠道传来坏消息,都指向张老师可能真的遭遇不幸。这当中有和张老师爱人取得联系获知,有通过给卫视传媒打电话询问获知,还有通过和张老师关系密切的烧友询问。我也通过和张老师关系密切的烧友那里获得了不幸的消息,自此不敢面对的事实终究摆在眼前。无数烧友费尽心力和张老师取得联系也说明了张老师和烧友之间感情的深厚。

当这一噩耗被确认之后,论坛上无数烧友为大拇哥送上缅怀之辞,论坛的气氛非常肃穆,让人感到那种悲痛的氛围萦绕在每位烧友心中。还是有烧友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不断有烧友发帖希望张老师能在论坛出现,告诉大家这一切不是真的,但希望终归是希望,现实的残酷让希望灰飞烟灭。

我作为一位年轻的烧友,从烧星的第一步开始就是在“大拇哥”创办的手机上的烧星论坛――“卫星电视烧友大家谈”上(现更名为“电视烧友大家谈”)学起的,那时家里没有宽带,唯一获得烧星知识的渠道就是通过手机上网,在张老师网站上学习。张老师的论坛在WAP卫星电视论坛上数一数二,这得益于张老师的辛勤管理。张老师在论坛上会贴出每一期《卫星电视宽带与多媒体》杂志的目录。以前在该杂志就看到过张老师写的他在唐山宣传这份杂志的经历,虽然我不在唐山,但从这个论坛上,真切感受到了张老师对这份杂志的热爱,我随后也成为了这份杂志的忠实读者,也像张老师一样,给杂志写文章,也感受到了文章发表后的喜悦。这些都得益于张老师在论坛上的宣传,和发表的许多鼓励大家投稿的帖子。

2007年初,当我第一次调星成功,把成功的喜悦诉说在论坛上后,张老师也送来了祝贺和鼓励的话语。看到张老师学识丰富而又平易近人,对张老师的为人很是崇敬,把张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随着本人烧星技术的不断提高,向张老师申请做了版主,期间论坛因故关闭,张老师坚持在其他手机网站创办论坛,我也追随张老师在几个网站之间坚持做版主,直到现在乐讯的“卫星电视烧友大家谈”。为了让论坛壮大,让烧友及时获取卫视知识,新烧问题得到及时解答,每天大部分时间里都能在论坛看到张老师的身影。然而2009年4月24日,张老师发表了他最后一篇文章,其后的几天,张老师创办的论坛上没有了他的身影,只剩下张老师在论坛发表的那些文章依然那么鲜活。

英年早逝的张老师对于广大烧友而言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对卫视传媒而言失去了一位宣传标兵,对张老师的的家人而言打击更是可想而知。广大烧友在悲痛惋惜的同时,也想自己为张老师做点什么,有烧友倡议为张老师募捐,受到广大烧友的积极回应。不禁想起5.12汶川大地震时张老师在论坛组织大家为灾区捐款的情景,让人心情更加沉重。

作为一位和张老师未曾谋面的烧友,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表达对张老师的敬意和缅怀之情,任何话语也无法表达广大烧友的悲痛心情,在秉承张老师的精神,继续在论坛为烧友服务的同时,也容许我谨以此文代表广大烧友,献上对张老师最深切的追思,也祝愿张老师的家人健康平安。■

作文四:《难以忘却的纪念》5500字

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除极少数寿星外,充其量有三个30年可以流动。当本人走过第二个30年的时候,按说应该退休颐养天年了,但命运的奇异安排使我在退休之年又有了一个工作机会,于是就把本人原来计划在退休后出版一本纪念银行从业27年的文集一事再延后了3年。到2012年初,本人银行从业整整30年的日子终于来临,我想应该是了结这桩心愿的时候了。趁着正式步入退休行列的空闲时光,就把前30年来撰写的各类文章进行了大致整理。从1983年起的每个年份中各选出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编辑成目前的这本文集。原本想取名为《难以忘却的纪念》,后来一想,还是扣住30周年这个日子更贴切一些,于是就把它定为《笔耕三十年,书香润心田》。

说起来在本人的工作生涯中,我的工龄是从1968年11月上山下乡时起算的,连头带尾计算迄今已有45个年头。在这45年里,“工农兵学商干”这六个行业我都经历过,但从业时间最长的还是从商——即在商业银行工作,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整整30年。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第二个30年。如果说第一个30年是学文化、打基础、塑人格、学本领的话,第二个30年就是求生活、尽本分、建家园、做贡献的30年。

从1982年1月正式走出大学校门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工作,以及2008年12月正式到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工作至2012年1月离任,我在中国最大目前也是全球盈利最多的两家银行度过了30个春夏秋冬,前后30周年,接近11000天,不长也不短。从加入建行第一天算起,可以说就赶上了中国银行业30多年改革发展的整个进程,其中有起伏,有喜悦,有苦辣,也有酸和咸。其实刚刚走进建设银行的我,那时已经不年轻,而是一个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年人了。从刚出校门、不谙业务的一般科员做起,直到担任当今世界上拥有多项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董事,虽然说不上有功成名就的显赫业绩,但也有今生无愧无怨无悔的些许安慰。其中,最令本人欣慰和骄傲的是,在这30年里,我没有愧对父母的希望,没有辜负本人姓名中“锡文”(习文)的名声,在兢兢业业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写下了四百多篇各种论文、文章,其中公开发表的就有300余篇。迄今,本人已经公开出版了6部论文集和1部工作日记汇集,此外还组织和参与编撰了多部银行业《业务手册》、金融业《投资年鉴》和专业培训教材。这是自我感觉最有充实感和成就感的地方。因为其他的名誉财产地位都不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退减值,而只有这些作品或许还可以流传后世接受社会读者的检验和批评,至少可以给自己的家人、亲友、同学等留下值得睹物思人的墨宝书刊。许多同事朋友包括家人都曾惊叹我是个论文“高产作家”,还有人问过我为何这么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现在说出谜底也不怕有人笑话。其实我在从业当初写出第一篇文章投稿,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因为手头拮据。记得1983年《投资研究资料》发表我第一篇文章后给予我的稿费是34元,虽然现在看来无足挂齿,但当时却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的60%。那可以说是一笔不少的酬劳了。当时与家人是分居两地,工作之余闲着也是闲着,又不像现在这样有电视看或可上网,就利用休息时间写写文章,既是出于兴趣,更是工作需要,附带还可以增加点收入,聊补家用,何乐而不为。本人不嗜烟酒,也无黄赌毒等恶习,闲暇或工作之余除了下下围棋、打打扑克外,就是看书写作,每次收到一笔稿费告知家人或给她们买点小礼物后,她们都很高兴,也从不让我操劳家务,可以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为国家和单位效力。

从1982年2月到2008年9月,我在建设银行服务了27个年头,经历了五六个部门的十多个岗位,其间还两度被交流到分行任职,可以说我是同期入行人员中转岗最多者之一,也是早期成长进步最快的人员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建设银行,承担着代理国家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管理的财政职能,记得我的第一次出差,是1982年5月陪着总行一名副行长到沈阳去调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事。因为是初来乍到,第一次出差报告是由调研室主任和其他两名老同志执笔完成的,我只承担誊写和记录等工作。但从1983年起我就开始陪行、部领导或自己带着其他新同志出差了。记得1983年秋参加建设银行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概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时,自己尽管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但在此前老同志们言传身教的熏陶下,还是发现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同本文集中的第一篇文章《从成就中看不足》,就是当时本人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一期、二期概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后改写的。此项调查受到总行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1983年年底,建设银行还把当年进行调查的几十个重点项目概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汇总,写出一期《情况反映》向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如当时的国家计委)等汇报。本人参与了该项调查报告的草拟工作。在1984年年初的国家计划会议上,建设银行的这份报告经过改写后还作为会议《参阅材料》印发与会人员学习参考。因为参与了报告改写工作,这是自己首次感受到工作有成就的滋味。

在参加建设银行工作后的第一个十年,由于建行机构升格、职能调整,我从1984年5月起开始从事财政预算内投资管理工作,这是建设银行代行财政职能的一项核心管理工作,虽是代理,实为建设银行的主业,因为建设银行就是靠这一看家本领生存发展壮大的,尽管历经“三起两落”,如果当时建行没有这方面别人难以替代的本事,建设银行也就没有如今的兴旺辉煌了。在那十年里,我曾就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的“拨款改贷款”、支出预算管理、自筹资金管理、财务决算管理、基本建设基金制改革、财政贴息管理、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管理、长期信用银行体制建设等问题写了数十篇工作研究报告和理论分析文章,给国家有关部门、总行领导同志提供了许多有实用价值和前瞻分析的建议和参考意见,也因此而得到很多领导对我的器重、信任、关心和赏识。回想起来,我的第一个十年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从1982年任总行一般科员起,经历副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直到1992年11月成为分管财政投资管理职责的总行计划部副主任,仅仅只用了十年时间。在同期入行的几十名同事中,可以说是进步最快者之一。不是乐于事必躬亲,而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自1995年8月到建设银行新成立的信用卡部任主任(后改称“总经理”)起,包括其后于1999年任职的信贷风险管理部、2005年任职的合规部等部门,我都是为该部门奠基创业的第一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也没有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模仿借鉴。因此,从就职总经理的第一天起,我都在为新任职组建部门打基础、建制度、立规矩、寻门道、配处室、塑人才等事劳心费神,有时真的是到了食不甘味、夜不能眠的程度。令人欣慰的是,自己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在不同部门、岗位上带出了几十名担任着银行部门副总经理和分行副行级以上职务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走过30年的银行生涯,写过数百篇的理论实务文章,也获得过几十个不同名目的奖项,纵使有个人的努力,但更多的应归功于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我把这三十年于我分为三个阶段,大约十年为一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与我所服务过的大型商业银行的成长历程还是比较吻合的。颇有“十年一巨变,十年一重天”的感觉。

第一个阶段属于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以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体系中分立出来算起到1994年4月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止。可谓“第一重天”——即国家专业银行的“天”。在此阶段,工商银行主管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农业银行主管粮食和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中国银行主管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外汇资金、建设银行主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建资金等。本人从服务与管理国家重点建设资金中获得了不少体验,增长了不少见识,也写出了上百篇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与投资计划、预算执行、自筹管理、财政管理、建贷经营等相关的。但也有一些文章与当时的大政时局密切相关。如1992年撰写的关于“中国有没有长期投资银行”、“完善中国长期信用银行体制的思考”等文章,对于建设银行1994年在将政策性贷款业务移交到新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后仍能单独存在和继续发展,多多少少是起到一点理论正名或实证研讨作用的。

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4月四大银行转制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起到2003年底国家第二次给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注入外汇资本金各225亿美元止,是中行、建行从专业银行转制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阶段,可谓“第二重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天”。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吃财政“大锅饭”,则第二阶段就是吃财政独资的“救济饭”,因为第二阶段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最困难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四大银行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经历了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经历了国家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的第一次注资(补充资本金2700亿元);经历了1999年~2000年的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剥离不良资产总额13939亿元);经历了21世纪初所谓 “新千年”电子计算机技术魔咒、美国遭遇“9·11”事件、美国发生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等丑闻、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悲喜事件的冲击等,四大银行一度已被西方一些国际组织定性为濒临“技术上破产”。正是在这个最困难的阶段,本人从分行被召回总行,担任了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亲自参与和组织完成了建设银行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的工作(剥离不良贷款2760亿元)。本人与刚刚组建的信贷风险管理部的20多位同事以及从分行借调的10多位同事一道,完成了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艰巨工作。自此之后,本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感受可以说比其他同事更为深刻和敏感,对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商业银行效益(简称“提质降比增效”),争取办成一个好银行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也倾尽了自己的心血、汗水、脑力、智慧和情感。本文集第二部分收录的10篇文章中,有6篇文章与信贷风险管理切切相关,但这些也仅仅是一个缩影和点缀。细算起来,关于风险管理的文章(包括后期的合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本人可能撰写、发表了近百篇,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2003年我的第一部文集就定名为《走近风险管理》。值得欣慰的是,在2009年4月,中国风险管理者联谊会授予本人《中国风险管理特别贡献奖》,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奖项,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第三阶段是从2004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起到现在(2012年),由于还不到10年时间,可以说这个阶段尚未完结,属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阶段,是谓“第三重天”——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天”。第三阶段的国有控股与第二阶段的国有独资在概念上和管理上是不尽相同的。第二阶段的国有独资,名义上商业银行资本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拨给,但有些资本金是不实的(或者说是已经消耗完了、不复存在了),有的只是个记账符号,财政部并不直接履行国家股东和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属于国有产权管理人“空置”阶段。商业银行是抱着有“金色花边”的空饭碗“要饭吃”。而第三阶段的“国有控股”,不仅国家出资是实打实的,而且股东角色地位鲜明,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代表的管理身份非常确定,使第二阶段“空置”的国有资本产权管理人的位置有了实实在在的受托人、看管人和执行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不再是“要饭吃”而是要自己“找饭吃”、“造饭吃”,还要给股东和投资者“分饭吃”(利润分红)。有幸的是,在第三阶段本人除了在建行甘肃分行亲历改制改革的阵痛外,还在建行上市前夕担任了新组建的合规部总经理,在合规风险管理上与国际标准率先接轨,在四大银行中也是独树一帜。此外,虽因年龄到限而退休,却又赶上市场招聘的良机,来到国家对四大商业银行出资的出资人代表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作为中投(汇金)公司委派的人员到中国工商银行担任了非执行董事。这个角色的变换是突如其来的,但也可能是天助人愿的。在这个阶段本人并没有因为只是一名非执行董事而过清闲日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理智。在任职工行董事的3年时间里,本人殚精竭虑、勤勉尽责,写出数十篇文章和调研报告,并将之汇集出版了两部论文集,分别是《大型银行公司治理;实践与探索》、《走过董事生涯》。此外,在三年来的一千多个日夜里,自己还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工作日记,现已付梓成书。稍有遗憾的是,第三阶段的时间略微短了点,不然,关于公司治理、董事会建设、风险内控、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或实践成果会更丰硕一些。正是出于不甘寂寞的本性,在退出工作岗位后,我还携余力,在2012年上半年写出10来篇文章,也收录在文集中,作为对就职公司和银行的感谢。

按照10年一重天的概念,如今国有控股银行还处于第三阶段中,但本人已进入该解甲归田的阶段。时至今日,本人还有一个心愿尚未完成,那就是在大学期间立下的誓言,“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如今离这个目标还有四五年的时间,所以本人还要继续努力奋斗,矢志不渝,直到目标达成或生命终结。

我相信,在《笔耕三十年,书香润心田》这部文集出版后,它还会激励我继续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许在我完成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奋斗目标时,第三重天已经走过,我国商业银行又会向第四重天——国际一流金融企业集团进发。衷心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即将跨入的2013年是我挚爱慈祥的母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年。谨以本书献给她老人家!愿她和父亲的在天之灵永远保佑全家健康平安!

2012年8月

(本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

于2012年9月出版)

作文五:《难以忘却的纪念》900字

难以忘却的纪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个腐朽王朝的统治;一声怒号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辛亥革命,新中国的创造奇迹的开端!

楚人一呼,天下响应,辛亥革命,彪炳千秋。

世纪之交,已被封建制度统治数千年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最重要的时刻。外有列强炮火隆隆,内有腐败官僚祸乱朝纲,腐朽的清王朝面临岌岌可危的、随时坍塌的局面。

适值此时,无数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团体纷纷兴起,而慈禧、恭亲王、杨度、梁启超、袁世凯、章太炎、秋瑾、黄兴等一个个风云人物接连登上历史的舞台,为推动时代车轮的前进各尽其职。

在其中,后来被称为国父的苏中山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员。同盟会、国民党、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孙中山与一众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

可以这样说,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想起辛亥革命,我们回到了一个世纪前,武昌起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省份的独立,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的领

导下最终取得成功。

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华人民的斗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此外,辛亥革命还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和社会风俗、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怀念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振兴、和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驱,尤其敬仰孙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丰功伟绩。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是他,同改良派做了尖锐的斗争,发动并领导了一次又一次推翻清王朝的武装斗争;

是他,在革命迭遭失败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战斗;

是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主持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是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尤其不能忘记祖国的近现代史,要善于从其中的民族英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因而,我们新一代生力军应当继往开来,携手并进,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作文六:《难以忘却的纪念》800字

又是一年“送寒衣”(纪念我的父亲)

父亲,您是我一生中心理上磨不去的自卑阴影。浓浓的父爱只能停留在遥远的童年和别人的欢声笑语中。我继承了您憨厚、善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承载了您不幸离去时带给我所不愿面对的人亡家破、、从小流浪无助、残缺的少年时代。如果你在九泉之下有知,您一定死不瞑目,悔恨万分,一定自己会问:为什么没有注意“安全”二字,薰酒过量,一头栽进自己家附近煤矿的回风井,从此走上不归路。就是这么一次意外,使我们从此饱受人间离别滋味、受尽艰难困苦。我多么希望哪一切不是真的,我多么希望能够再次见到你,但是现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我埋怨你、恨你,但有用吗?

时光如梭,您已故去二十七年,一切都不会因为您的故去而停滞不前。我已34岁,每年的这个季节,我只能烧些纸钱以寄托对您的哀思。人生的苦难使我告诫自己,做人要养成“谦虚、谨慎”的好习惯。

而今我是一名矿工,工作的性质使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虽然谈不上“修身、齐家、治天下”,但“养家糊口,保一家平安”是我人生最基本的理念。做一个平常人,使我深刻意识到“平安就是福、生命无价”的巨大内蕴。在平时工作中,努力学习“三大规程”,仔细了解三大规程背后的血泪史,理解规程的内容,把实际联系起来,灵活运用时刻不

忘工作的初衷。

在资源组合矿井大搞“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安全技改”的今天,我的工作一定要有质的飞跃,我对安全的认识应该有进一步提高。尤其在安全培训的认识上,抛弃过去那种应付、对付、不在乎、不求进取思想;,树立“知识使人进步,知识改变人的命运”的学习观;树立为他人打工,就是提高自己,就是善待自己的工作观;树立“我生待明日,明日不待我”的时间观;树立进取、乐观、自信的人生观。永不放弃通过培训提升自我的机会。要知道,接受培训,是权利,也是义务。作为产业工人,我怎能放弃“让生命从此更精彩的机会”呢?

梁焱强

蹬槽集团马池煤矿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作文七:《作文:难以忘却的纪念》500字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这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先烈们的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怀念与崇敬。

星期二下午两点整,我们学校师生四至六年级的师生带着哀伤,到烈士陵园扫墓。进了大门,只见烈士陵园的正中央屹立着一块六米多高的烈士纪念碑。我们神情严肃地站在纪念碑前,开始进行一次难忘的纪念活动。

第一项仪式是:出旗。只见旗手双手紧握大队旗,向纪念碑走来。我们马上伸出右手敬礼。第二项仪式是:全体师生高唱《少先队队歌》,我们用歌声向先烈们表达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继承先烈们的意志,弘扬先烈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最后一项仪式是:献上我们手中一朵朵香味扑鼻的白菊花和黄菊花。我们有序地排成一排,走到烈士纪念碑前献花。当轮到我献花时,我在内心默默地说:“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您们的死重于泰山,您们与青山同在,您们与大地永存!安息吧,您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啊!革命先烈们,您们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的光辉业绩令我们敬仰;您们留给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您们播下的思想种子成为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帜!

作文八:《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2400字

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

姓名:

11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有感 学院:          城建学院班级:          B1407                 学号:

军事理论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故事,并且强调“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让我们论述中国举办阅兵等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于是2015年4月26日,我和我们宿舍的同学参观了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是我第一次以这种有声有色的形式来回顾这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

以前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电影《英雄儿女》和《上甘岭》,当我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看到陈列着的一件件经过战火洗礼而依旧存在的文物、在展厅中听到应用现代音效制作的模拟上甘岭战役的音乐时,如置身在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有身临其境之感电影中的场面历历在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战士都是像我们现在一样的年纪,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英勇献身精神,让我无比的敬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们,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忍受着饥渴,在坑道中熬过了慢慢的防御反击,为最后我军战略大反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畏世界强国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显示了他们非凡的胆识,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打出了军威,国威。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使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迅速提升,更像世人展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对待外来侵略绝不听知任之、姑息妥协的的坚强态度。

当我看到纪念馆中陈列的武器时,60年前的战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当年,在当时属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

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了原子弹以外所有的现代化武器,而我们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还很落后,与联合国军队的精良装备相比,我们相差太远。而苏联空军部队又迟迟不肯出兵,可想而知,当年,我们的部队所要担负的责任之沉重,面对的困难之棘手,但我们拥有一支意志坚定的志愿军,先辈们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以坚强的意志,为维护和平,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用智慧和坚强取得了胜利。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中方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对此,最大的体会就是在战争中要讲求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讲求战术之间的配合,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并对敌对方进行深入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参观到志愿军副司令员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文物专柜时,看到了他所写的《对美帝在侵略朝鲜战争中特务活动情况的初步研究》、作战文书,还有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航空图,正是通过这些对敌方的了解,才使得我们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夺得正义之战的先机。另外,如同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一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也逐步筑成一道能防、能攻、能机动、能生活的以坑道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这是我军在困难的战斗环境中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光辉典范。

纵观世界风云,现在也并不是太平盛世。特别近期我国南海地区与其它国家争议不断,有些国家对我们神圣的领土窥视已 久,蠢蠢欲动,无故挑衅。无论是过去和将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维持世界

和平都是任重道远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的强大稳定,来自于强大的军事实力保证。现如今,我们的现代化军事设备,海陆空的高科技战备力量,更让我们相信祖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我们不会因为有强大的军事战备的威武之师去持强凌弱,但面对那些对我们国家有侵犯的行为也绝对不会手软。正如抗美援朝纪念馆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用不害怕反侵略战争。我们也时刻为捍卫正义而准备着。

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价值观念有些不同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多了,有社会责任感的少了。很多人把追求物质享受当做人生第一目标,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发展规律。可是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先辈们当年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这次参观纪念馆,给我的感悟很大,与当年先辈们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追求相比较,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何等的渺小啊。看看现代的年轻人,贪图享受,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思想真的是可悲啊。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这代人的现实使命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要多想想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优越的学习条件,时刻谨记那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以我们现代人所得的一切来保卫我们的祖国,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繁荣,乃至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对于这次的参观,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人生坐标。使我为我们实力雄厚的国家更加骄傲,对我们伟大富强的祖国更加热爱,为我们拥有强大的人民军队而无比的自豪。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

们的军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单单只作用于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在保护中国的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也将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站在鸭绿江边,眺望朝鲜的重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里有我们多少忠魂在时刻守卫着我们中朝两国的友谊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在珍惜现实美好生活的前提下,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积极用处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去埋怨,更没有理由不珍惜美好的生活,因为先辈们的精神将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他们的光辉战绩将亘古不变、万古长青。

这次参观,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年多少父辈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保家卫国,牺牲自己一代的平静生活甚至生命,为了我们现在的和平。这更让我明白了现在中国举办阅兵等几年活动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时刻警惕,不断奋斗进取,另一方面,展现中国当代的武装力量,壮我国威,同时,也要纪念当年为国牺牲,英勇奋战的中国战士!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当下,用功学习,用心读书,待将来有机会报效祖国!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祖国强,我强;祖国富,我富,我和祖国血肉相连!

作文九:《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300字

8月13日上午,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陕西抗战老兵营发起的“抗战中的陕西楞娃暨二战单兵装备展和关爱老兵摄影展”在西安大唐西市开幕。

本次展览从8月13日至9月3日,将在大唐西市丝路风情街展出陕军参加抗战的情况,以及二战时期中国、日本、美国等各国的单兵装备。同时,摄影展讲述了陕西抗战老兵营志愿者寻找及关爱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在78年前开始的抗日战争中,有一批被称作“楞娃”的热血青年。无论在哪支部队,他们都勇往直前、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抗日战争期间,共有120万“陕西楞娃”入伍参战,分别进入中央军、陕军及八路军。东源黄河,兵出潼关,战斗在南口、平型关、娘子关、忻口、太岳和中条山区。“陕西楞娃”们血洒疆场,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战歌。

(本群综合消息)

作文十:《关于清明节的作文:难以忘却的纪念_650字》700字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对先烈们的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怀念与崇敬。ﻩ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ﻩ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光辉业绩令我们敬仰;您留给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鼓舞我们进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帜。ﻩ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经过你们不懈努力和艰苦卓越的奋斗,当年被帝国主义列强辱骂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今天,我们接过从您手中传过来的接力棒,决心要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掌握一技之长,全面完善自我,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ﻩ  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此时此刻,我们只想用一朵小花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只想用一个花环表明我们的心意,我们只想用一座石碑表达我们的敬仰……但是,我们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继承您的意志,弘扬您的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ﻩ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敬爱的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安息吧,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的精神永存!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ﻩ  思想永远昂扬,灵魂永不跪倒,步伐永远坚定,这就是我们面对先烈们的铮铮誓言。我们将无愧伟大时代,我们将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