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医学 > [《《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读后感》1300字]秘密读后感3000字

[《《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读后感》1300字]秘密读后感3000字

时间:2019-11-01 09:28:5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读后感》1300字

[《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读后感] 梵妮老师介绍了《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这两本书给我看,费了点时间看完两本书,这中间的感触还比较多,思绪随着书转换了很多遍,《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读后感。  “吸引力法则”让我深思,我觉得那也可以用人的意志力来形容,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能被概括进去,或者当你自己偶尔静思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是很奇妙的。之前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解释的,看完这两本书,我给了那些无法解释的事情一个定义,“磁场”。  人有很多不同的感知力,比如我曾经就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或者看到某些人很熟悉,后来想起是以前在梦里梦到过。我还记得我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些碎玻璃,在看到其中一块的时候,我的脑电波给我的反应是,我的车胎即将会压在那一块上去然后破掉,这个反应不是强加给自己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一样,然后当我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想马上避开的时候,车轮已胎已经爆了。这个用常人的话叫预感。其实像这样能有预感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只是看每个人自己是否有在意。自从那次破胎后,我对自己的这种预感力,开始好奇,只是自己也无法解释,很多时候,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下一分钟的事情。或许这个就是脑电波的磁场吧~~也或者归结于“吸引力法则”。  如果根据“吸引力法则”我的那些预感,其实也是自己的磁场发出的信息,只是自己提前感知而已。因为每个人的人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在走的。  刚开始看《秘密》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很好,想把它介绍给身边所有人,特别是受家庭原因困扰的朋友们,至少它能让人心态转变,但是看完第二本《秘密的秘密》过后,我发现,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吸引力法则”,读后感《《秘密》以及《秘密的秘密》读后感》。那种大爱思想,不用去思考过程,只用坚信结果并享受结果,就能得到,这个要做到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多大的意志力跟磁场啊~~  想要完全的理解“吸引力法则”还需要有很多的生活历练,感觉要经历过各种苦难,才能脱胎换骨,方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开始体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的含义了。  总结,《秘密》里的“吸引力法则”简单来看,就是要人坚定自己的信念,思想,凡事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那宇宙自然就会给你这个成功的结果,同时要有大爱的心理,只有你爱所有的一切,那自然所有都会回报你爱,这个有点像圣经里面的说法。其实这本书只是给你自己实现目标给了个定义或者名称,当你想着某件事情的时候,然后一直去享受那个结果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很努力的去做这个过程,自然宇宙的力量或者是上帝就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也不知道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或许我对“吸引力法则”的皮毛都还没了解,也或许我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愿意相信“吸引力法则”,让一切变得简单了,也就容易了~自己也开始尝试,吸引力法则是否真的有效,从我身上得到见证后,会毫不保留的给大家分享的,呵呵~~ 这篇读后感写得好像有点乱,长期没有写作的后果,要多读书加强写作能力了,呵呵,给自己一个意念,然后去享受它~~~

作文二:《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1400字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一)

我读完《宝葫芦的秘密》之后,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电影中的王葆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自认为得到了福,但是宝葫芦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妙,因为宝葫芦经常把王葆交给它的事弄的乱七八糟,有的时候还把王葆弄的苦笑不得、怒火冲天,甚至还让刘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信任他了。在时,王葆才知道宝葫芦没有脑子所以经常办错事。最后王葆不依靠宝葫芦凭借自己的能力夺得了游泳比赛冠军,当他再次遇见宝葫芦知道是自己赢了的时候,他激动极了。而宝葫芦却告诉他它要走了,因为宝葫芦现在终于知道了以前总是给主人帮倒忙是因为自己没有脑子,所以它要去外面看看世界,要学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宝葫芦走了,走的时候还把王葆送到了一个危险的世界,王葆醒来后才发现这是一场梦。但是宝葫芦的故事却成了王葆永恒的记忆,还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世界上没有宝葫芦,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做。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二)

寒假里,我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看得我笑弯了腰,一则则有趣的故事也使我深有感想。

故事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一次钓鱼中偶然钓到了宝葫芦,他就“幸运”的成为了宝葫芦的主人,此后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人也不能太贪心,会带来很多麻烦。如他想要玩具,宝葫芦就帮助他把所有玩具进入了他的家,结果他的家成了玩具的天堂。下棋时想吃掉对方的马,可宝葫芦理解错误,把棋子送到他嘴巴里。还有一次,王葆要考试,心想考个第一名,宝葫芦就帮他偷了别人的答案,坏事总要见天,虽然答案是偷到了,可是名字、字迹都还是别人的。由于这样,他渐渐脱离了同学和家人最后,刘老师找他长谈了一次,他顿时醒悟,发奋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重新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这个故事不但有趣,引人发笑,还不失深刻寓意。他告诉了我,做事必须老老实实,只有努力不懈,自强不息,才能成功。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三)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孩子。有一天,他去钓鱼的时候,意外的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可以实现他的所有愿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要吃的就会有许多的好吃的,想要玩的就会有许多玩具,宝葫芦还给他变出来了许多名贵的花,还有他想要的自行车,许多的奖状和锦旗,还有花不完的钱,宝葫芦还替他写作业、学习,还为他做飞机模型、电磁起重机……他觉得他自己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自己也和别人不一样了,成了一个特殊幸福的人了,整天乐滋滋的。

可是后来,在一次图书馆里借书的时候,宝葫芦为了让他得到《科学画报》这本书,闹了一大串麻烦的事情;还有他和同学下象棋,他想把对方的马吃掉,那棋子就跑到嘴里去了;他和同学玩扑克牌,拿起牌,就发现别人的牌跑到他手里去了;还有一次数学考试时,宝葫芦使出魔法,偷了同学苏鸣凤的试卷写上王葆的名字,这让王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m.lz13.)他伤心的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到了后来他发现宝葫芦给他的东西全都是偷来的,王葆很难过,感觉自己成了一个人人讨厌的小偷。他感觉到有了宝葫芦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决定扔掉宝葫芦,就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宝葫芦也就失去了魔法,自己也和正常人一样了,心里变的轻松了。

虽然这只是王葆做的一个梦,但是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做,不能不劳而获,辛勤劳动换来的成绩才是最幸福的,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

*  凡卡续写

*  边城读后感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作文三:《资本的秘密读后感》1500字

资本的秘密读后感

对我而言,《资本的秘密》并非一本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书,作者喋喋不休地把几个关键的判断重复重复再重复,之所以强迫自己看完,是因为这几个关键的判断的确石破天惊,以至于我能够忍受叙述上的繁琐和唠叨。

全书从“布罗代尔钟罩”谈起,即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第三世界和前社会主义国家获得成功,仿佛这些国家被钟罩无形地阻隔在繁荣和幸福之外。作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没有我们通常想象地那样贫穷,他们事实上拥有大量的资产,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资产不能转化为资本。

请注意这里“资产”和“资本”的区别。资本是指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承认,能够进行公开转让和抵押的资产,资本所有者被公认为资本的受益人,同时资本所有者必须为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负责,这是因为他在全社会的所有权关系网络上无处遁形。

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依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相当规模的资产,但是由于这些资产没有进入正式的所有权体系,因此不能得到承认,也不能通过转让或抵押获得融资。因此这种活性极低的资产是僵化的财产,而不能形成活力无限的资本。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仅能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转让自己的资产,而这种狭小的圈子限制了分工和专业化,限制了信贷和投资,限制了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换言之,缺乏正规的所有权系统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在发展中国家生根结果的根源。

要建立一套正规的所有权系统,并不能靠立法者通过建立一套精致的所有权法律,然后由国家机器强制推行实施就能完成。法律不是被创造出来的,法律是被观察到的,它是对社会现实的承认,而非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史表明,在这些国家建立正规的所有权体系,是历时上百年、经过暴风骤雨式的痛苦斗争以及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的交替作用完成的。建立正规的所有权系统的唯一途径,是对居民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产权制度的吸收和包容,而非推翻和反对。一个无视由市场自发形成的非正式产权制度的精英式的所有权改造思路,注定会遭受失败。

因此,第三世界国家和前共产主义国家要想进入发达经济体行业,唯一的途径就是:第一,耐心观察本国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非正式所有权制度;第二,(.lz13.)建立一套包容性的正规所有权制度,将上述非正式所有权制度完全包容进来,最终形成国内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所有权制度;第三,在这种统一、透明的所有权制度下,资产所有权得以被清晰的表述,资产可以顺利转化为资本,进而能够被分割、被重组、被转让、被抵押、被担保,资产的所有人也通过所有权关系网络被清晰地定义和辨识,从而必须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如此,很多长期困扰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用这一思路来看待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目前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否要承认私人财产的神圣至上,包括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在西方发达国家和现行国际法下,私人财产权甚至高于国家主权。而目前在中国实施财产私有化的最大障碍,在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部分人是依靠非法手段积聚财富的。如果承认这部分私人财产的合法性,等于消除了这部分人的“原罪”,有人认为是难以承受的。殊不知,这部分特权阶层,或者说前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目前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如果不把弱势群体目前拥有的财产以法律方式清晰予以界定,这种模糊只会纵容利益集团们更加从容地继续剥夺弱势群体的财产。换句话说,在起点已经不太公平的环境下,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不要让这种状况变得更糟。

《资本的秘密》最令人警醒的结论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点远高于独特性。独特性往往成为特权阶层用于谋取私利、拒绝改变的借口。社会制度的类型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社会大众的权利能否得到承认,个体能否充分利用制度提供的一切机会参与发展,资产能否顺利转化为资本。只要制度基础能够得到保障,世界大同的梦想是可能实现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狼王梦读后感

分页:

作文四:《自信的秘密读后感》12100字

自信的秘密读后感(一)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生活得并不开心,过着没有成就且毫无目标的生活,似乎没有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他们任由自己过着平庸的生活,得过且过。

甘于平庸似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满的情绪使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和失望归咎于社会、他人、境遇和周遭。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种思想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无法接受完全相反的事实。

杰出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一个真理,即我们并不是受害者,而是可以创造生活和世界的创造者之一。或如另一位伟人所言:“你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但是,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是罗伯特?安东尼《自信的秘密》一书的开卷,它阐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是甘于现状,忘了自己是可以做得更好的,丧失了勇于开拓的精神,失去了自信心。

《自信的秘密》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挣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提高自己的精神意识。改变拥有巨大的力量。而且是你一定能做到的,能在21天内做到的。改变自己需要从相信自己,独立并成功地处理事情,学会正确地理解我们内心发出的“信号”,不再随波逐流做起,改正依赖的坏习惯。“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一旦形成独立的性格,你就不必再拖延或逃避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有足够的信心,自我肯定,并会用沉着的姿态去迎接人生的每一个境遇。你不再感到焦虑,因为你知道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力量的源泉与你紧密连接在一起。你不再需要他人不断给你鼓舞和动力。相反,在人生的旅途上你会逐渐发现,内心的力量可以战胜你遇到的任何困难。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须停止对赞美的追求,你真正需要的是认可。赞美和认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价值性评价,当你因为某人为你效劳而赞美他“很棒”时,你其实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满足不了你的要求就“很逊”。举个例子,孩子送给你一束花,你不应该说:“你是个好孩子,因为你送了花给我。”如果你这样说,你就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没有送花给你,他就是个坏孩子。相反你应该说:“谢谢你送的花,我非常喜欢。”这样,你就只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了认可,而没对孩子本身做出任何价值评价。人们是如此地喜欢那如音乐般悦耳的赞美之声!许多人不惜一切只为听到它。他们宁愿失去金钱、卖命地工作、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为那赞美之词。就像吸毒的瘾君子需要静脉注射一样,为了满足毒瘾不惜走上绝路。他们在“售卖”赞美的“毒贩”间穿梭,对“被认可”的感觉逐渐上瘾。上瘾的程度越深,他们就会越多地把自己生活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别人。

想要树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必须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努力地履行着自己认为是份内的事,不愿意失去家人、朋友、同事和同辈的认可。因为害怕独立,我们一次次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随时都可以从别人认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此看来,问题根本不在别人,而在自己身上。只要你真的想要树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你错误地认为依赖、操纵、顺从、攀比和竞争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让自己从这样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否则你创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当你决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时,你才能从精神和肉体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信。我们的问题是:到底是选择束缚抑或自由?答案在你自己的手里。

自信的秘密读后感(二)

本来看了作者的简介之后,对他不是太感兴趣了,西太平洋大学,多么奇怪的学校,关系到很多国内学历门事件的学校。但是看了豆友们的书评,还是决定买了研读一下,说到买书的经历,还比较曲折,从京东缺货到当当网缺货,突然发现这书能够如此热卖?最后在淘宝上面淘到了一本书,刚下单,亲就来短信提示,这本书是复印版本,如果同意即刻发货,我想自己读,只要能看清楚内容,也行。

说到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思想进行了一次洗礼。因为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也是发现自己不是特别的自信,从读书到上班,虽然一直有想要改变的想法,但操作起来还是感觉力不从心。所以希望能有把如何自信这个问题看得清楚的人,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让自己看清楚自身的问题。

首先,不自信是因为我们太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父母,老师,朋友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水平,他们对你的评价也未必中肯,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更有意义,不能为了讨好别人的评价,而去做一些没有意义或自己不是真想做的事情。对于别人,我的看法是只要不打扰到别人就好,没有必要顺从。

另一个方面是要认识到你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做事的结果,每一个行为都是你目前的意识决定了的。除非你故意要把事情做坏,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没有必要为你过去的事情或行为感到自责。因为你无法超越你当时的意识,你只有提高你的意识之后,你才能指导你的行为,让自己做得更好。

另外,与人交流多倾听。人们都不喜欢滔滔不绝谈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因为别人不关心,你得更多的谈论对方的事情,对方会对他自己的事情更感兴趣,在倾听过程中多发现别人的长处,然后多赞赏别人,那么别人会感觉更好。和博学并且积极的人交流和接触会让自己收获颇多,所以交友也需谨慎,拒绝负能量的人来腐蚀自己的生活。

自信的秘密读后感(三)

《自信的秘密》由美国罗伯特·安东尼博士著,在书中透露了他在众多研讨会上传授的秘诀,它们已成功地改变了数千人的命运。成功的商务人士、优秀的运动员以及显赫的社会名流等,他们都深知“自信的程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这一真谛!它如同一支强化剂,困惑迷茫的,不满足于现状的,希望改变的,却还无从下手或者犹豫不决时,坐在电脑前,慢慢品读,细细咀嚼,思考作者的建议。

在世界各个角落,人们都在寻觅、祈祷、张望和挣扎,力求实现自信和精神上的超越,获得他们渴望的物质条件。他们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个人或团体可以帮助他们,包括他的家人、朋友、老板、政府和宗教信仰。原因很简单,而正因为简单所以被大多数人遗忘。圣贤提醒他的信徒道:'不要东张西望,天堂就在你心里。'人类天生具有选择和实现梦想的能力,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人仍未明白这个道理。

按照精神磁性定律,在你需求或渴望的引力作用下,你会将你一直最想得到的东西吸引到你的身边。在此我们必须回顾前面提到过的话:你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但是,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如果你曾读过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通常都善假于物,擅于借助他人之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换句话说,他们善于通过别人的帮助或帮助别人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很多人都不知道,帮助别人也有助于自己的成功。你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赞美(Praise)

人们是如此地喜欢那如音乐般悦耳的赞美之声!许多人不惜一切只为听到它。他们宁愿失去金钱、卖命地工作、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为那赞美之词。就像吸毒的瘾君子需要静脉注射一样,为了满足毒瘾不惜走上绝路。他们在'售卖'赞美的'毒贩'间穿梭,对'被认可'的感觉逐渐上瘾。上瘾的程度越深,他们就会越多地把自己生活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别人。

对赞美的追求意味着你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当你犯了错误或你认为所做的事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你就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你因为没有做到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责怪自己或感到内疚。你不停地问自己:'我做得够好吗?'但总想做到足够好的人,会强制性地形成一种'要比别人好'的需求。烦恼由此产生,并不断叠加。在各方面不管你如何努力去超越别人,你仍感觉不够,因为在你眼里总会有一些你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存在。他们的钱比你多,房子比你的大;他们比你更有声望,身体素质比你要好……一切对比的结果都显示出,这是一场你永远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赞美最有害的后果是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认同感。你做了好的事情,赞美会说你很好;犯了错误或表现不好,赞美就会说你不好。只要你不符合赞美你的那些人的标准,你就觉得自己令他们失望了,自责之感油然而生。而结果是,那些赞美你的人将你置于一个受他们控制的位置。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就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当他们想从你身上得到的东西超出你愿意或能够给予的范围时,他们就会停止赞美,任自责的情感去折磨你。他们知道,只要能使你感到自责,你就会赴汤蹈火只为重新获得他们的认可。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须停止对赞美的追求。如果你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就得丢弃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念头。不要以任何理由去仰视任何人,这样你才能逃脱追求他人认可的怪圈,不再受到赞美的诱惑或责备的胁迫。

认可(Recognition)

赞美和认可这两个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里我们所说的'认可',是对事实的评论。它既不是称赞,也不是价值评判。(.lzdaxue.)认可,顾名思义,即承认某个人以他目前的意识水平,已经达到他/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水平。

赞美和认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价值性评价。当你因为某人为你效劳而赞美他'很棒'时,你其实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满足不了你的要求就'很逊'。举个例子,孩子送给你一束花,你不应该说:'你是个好孩子,因为你送了花给我。'如果你这样说,你就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没有送花给你,他就是个坏孩子。相反你应该说:'谢谢你送的花,我非常喜欢。'这样,你就只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了认可,而没对孩子本身做出任何价值评价。

成人和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愿意听到认可之词,而非那甜蜜的赞美之音。他们需要确认自己是否在周围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他们想要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因为真实的自己而被别人认可,而不是因为他符合别人的标准而被接受。当通过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时,他们会感觉自己是作为一个人而被认可,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被评价。他们会认为,无论是否符合其他人的标准,自己都是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赞美和认可之间的区别可能很微妙,但对自信心的树立来说两者都非常重要。当人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时,如果他没有听到有关认可的只字片语,他就会转身投向赞美的怀抱,变成它的囚徒。

只要你真的想要树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你错误地认为依赖、操纵、顺从、攀比和竞争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让自己从这样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否则你创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当你决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时,你才能从精神和肉体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信。我们的问题是:到底是选择束缚或自由?答案在你自己的手里。

自助爱默生的读后感

前些日子我读了一位著名画家的诗作。这是些独特而且不落俗套的作品。在这种诗句中,不论其主题是什麽,心灵总能听到某种告诫。诗句中所注入的感情比它们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更可贵。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是对你心灵来说是真实的,对所有其它人也是真实的——这就是天才。披露蜇伏在你内心的信念,它便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最内在的终将成为最外在的——我们最初的想法终将在上帝最后审判日的喇叭声中得到响应。尽管心灵的声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但是我们认为,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最了不起的功绩是他们蔑视书本和传统,他们论及的不是人们想到的,而是他们自己的思想。人应当学会的是捕捉、观察发自内心的闪光,而不是诗人和伟人们的圣光。但是,人们却不加思索地抛弃自己的思想,就因为那是自己的思想。在每一部天才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那些思想:它们带着某种陌生的尊严回到我们这儿来。伟大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诲就是,要以最平和而又最执着的态度遵从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念头,即使与其相应的看法正甚嚣尘上。否则,明天某个人便将俨然以一位权威的口吻高谈那些同我们曾经想到、感受到的一模一样的想法,而我们却只好惭愧地从他人手中接受我们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妒忌是无知,模仿是自杀。不论好歹,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属于他的那一份,广阔的世界里虽然充满了珍馐美味,但是只有从给予他去耕耘的那一片土地里,通过辛勤劳动收获的谷物才富有营养。富于他体内的力量,实质上是新生的力量。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能干什麽,而且他也只有在尝试之后才能知晓。一张面孔、一个人物、一桩事情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象,而其它的则不然。这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这记忆中的塑像并非全无先验的和谐。眼睛被置于某束光线将射到的地方,这样它才可能感知到那束光线。大胆让他直扦自己的全部信念吧。我们对自己总是遮遮掩掩,对我们每个人所代表的神圣意念感到羞愧。我们完全可以视这意念为与我们相称、而又有益的意念,所以,应当忠实地宣扬它。不过,上帝是不会向懦夫揭示他的杰作的,只有神圣的人,才能展示神圣的事物。当一个人将身心倾注到工作中,并且竭尽了全力的时候,他就得到了解脱和欢乐。否则,他将为自己的言行忐忑不安,得到的是没有解脱的解脱。在其问,他为自己的天赋所抛弃,没有灵感与他为友,没有发明,也没有希望。

相信你自己吧:每颗心都随着那弦跳动,接受上苍为你找到的位置——同代人组成的社会和世网。伟大的人物总是像孩子似地将自己托付给时代的精神,披露他们所感知到的上帝正在他们内心引起骚动,正假他们之手在运作,并驾驭着他们整个身心。我们是人,必须在我们最高尚的心灵中接受同样先验的命运。我们不能畏缩在墙角里,不能像懦夫一样在革命关头逃脱;我们必须是赎罪者和捐助者,是虔诚的有志者,是全能上帝所造之物,让我们向着混沌乱世,向着黑暗冲锋吧…

这些话语当我们独处时可以听到,可是当我们迈进这世界时,话音就减弱了、听不到了。社会到处都是防患各社会成员成熟起来的阴谋。社会是一个股份公司。在这公司里,成员们为了让各个股东更好地保住自己的那份面包,同意放弃吃面包者的自由和文化。它最需要的美德是随众随俗,它厌恶的是自力更生,它钟爱的不是现实和创造者,而是名份和习俗。

任何名副其实的真正的人,都必须是不落俗套的人。任何采集圣地棕搁叶的人,都不应当拘泥于名义上的善,而应当发掘善之本身。除了我们心灵的真诚之外,其它的一切归根结蒂都不是神圣的。解脱自己,皈依自我,也就必然得到世人的认可。记得,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位颇受人尊重的师长。他习惯不厌其烦地向我灌输宗教的古老教条。有一回,我禁不住回了他一句。听到我说,如果我完全靠内心的指点来生活,那麽我拿那些神圣的传统干嘛呢;我的这位朋友提出说:“可是,内心的冲动可能是低下的,而不是高尚的。”我回答说:“在我看来,却不是如此。不过,倘若我是魔鬼的孩子,那麽我就要照魔鬼的指点来生活。”除了天性的法则之外,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法则是神圣的。好与坏,只不过是个名声而已,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将它从这人身上移到那人身上。唯一正确的,是顺从自身结构的事物;唯一错误的,是逆自身结构的事物。一个人面对反对意见,其举措应当像除了他自己之外,其它的一切都是有名无实的过眼烟云。使我惭愧的是,我们如此易于成为招牌、名份的俘虏,成为庞大的社团和毫无生气的习俗的俘虏。任何一个正派、谈吐优雅之士都比一位无懈可击的人更能影响我、左右我。我应当正直坦诚、生气勃勃,以各种方式直抒未加粉饰的真理……

我必须做的是一切与我有关的事,而不是别人想要我做的事。这条法则,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是同样艰巨困难的,它是伟大与低贱的整个区别。它将变得更加艰巨,如果你总是碰到一些自以为比你自己更懂得什麽是你的责任的人。按照世人的观念在这世界上生活是件容易的事;按照你自己的观念,离群索居也不难;但若置身在世人之间,却能尽善尽美地怕然保持着个人独立性,却只有伟人才能办得到。

抵制在你看来已是毫无生气的习俗,是因为这些习俗耗尽你的精力。它消耗你的时光,隐翳你的性格。如果你上毫无生气的教堂,为毫无生气的圣经会捐款,投大党的票拥护或反对政府,摆餐桌同粗俗的管家没什麽两样——那麽在所有这些屏障下,我就很难准确看出你究竟是什麽样的人。当然,这样做也将从你生活本身中耗去相应的精力。然而,如果你所做的是你所要做的事,那麽我就能看出你到底是什麽样的人。做你自己的事,你也就从中增强了自身。一个人必须要想到,随众随俗无异于蒙住你的眼睛。假如我知道你属于哪个教派,我就能预见到你会使用的论据。我曾经听一位传教士宣称,他的讲稿和主题都取材自他的教会的某一规定。难道我不是早就知道他根本不可能即兴说一句话吗?……算了,大部分人都用这样或那样的手帕蒙住自己的眼睛,使自己依附于某个社团观点。保持这种一致性,迫使他们不仅仅在一些细节上弄虚作假,说一些假话,而是在所有的细节上都弄虚作假。他们所有的真理都不太真。他们的二并不是真正的二,他们的四也不是真正的四:他们说的每一个字都使我们失望,而我们又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去纠正它。同时,自然却利落地在我们身上套上我们所效忠的政党的囚犯号衣。我们都板着同样的面孔,摆着同样的架式,逐渐习得最有绅士风度而又愚蠢得像驴一样的表达方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种丢人的、并且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印记的经历。我指的是“傻乎乎的恭维”——我们浑身不自在地同一些人相处时,脸上便堆起这种假笑;我们就毫无兴趣的话题搭腔时,脸上便堆起这种微笑。其面部肌肉不是自然地运作,而是为一种低下的、处心积虑的抽搐所牵引,肌肉在面庞外围绷得紧紧的,给人一种最不愉快的感觉:一种受责备和警告的感觉。(.lzdaxue.)这种感觉,任何勇敢的年轻人都绝不会愿意体验第二次。

世人用不快来鞭挞不落俗套的人……对于一位坚强的探谙世事的人来说,容忍有教养的绅士们的愤怒不是件难事。他们的愤怒是正派得体,谨慎稳重的。因为他们本身就非常容易招来责难,所以他们胆小怕事。但是,若引起他们那女性特有的愤怒,其愤慨便有所升级;倘若无知和贫穷的人们被唆使,倘若处于社会底层的非理性的野蛮力量被怂勇狂吼发难,那就需要养成宽宏大量和宗教的习惯,像神一样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琐事。

另一个使我们不敢自信的恐惧是我们想要随众随俗。这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的敬畏之情,因为在别人眼里能够藉以评判我们行为轨迹的依据,除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外别无他物,而我们又不愿意使他们失望。

但是,你为什麽要往回看呢?为什麽你老要抱着回忆的僵尸,唯恐说出与你曾经在这个或那个公开场合说的话有点儿矛盾的话来呢?倘若你说了些自相矛盾的话,那又怎麽样呢?

愚蠢地坚持随众随俗是心胸狭小的幽灵的表现,是低级的政客,哲学家和神学家们崇拜的物件。伟大的人物根本就不会随众随俗。他也许倒更关心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嘿!把好你的那张嘴!用包装线把双唇缝起来!否则,你若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的话,今天你想说什麽就说什麽,像放连珠炮一样;明天你想说什麽,照样斩钉截铁地说什麽,哪怕跟你今天说的一切都是相互予盾的。哈哈!老妇人,你就嚷嚷去吧!你肯定会被人误解的!误解,恰恰是个傻瓜的字眼。被人误解就那麽不好吗?毕达哥拉斯被人误解,苏格拉底、耶稣、路德、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每一位纯粹而又聪明、曾经生活过的人都曾被人误解过。要做个伟人,就一定会被人误解……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

全书是朱光潜先生以朋友名义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话题宽泛随意,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

'Where my heart lies, let my brain lies also.'

--R. Browning: One Word More

一、谈读书

朱先生希望青年早早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永生受用。因为读书“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用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但是年青人有个好处,他知道自己的兴趣指向,可以在兴趣这条路上或跋涉或飞奔,慨然向前。

二、谈动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担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当然,愁源多种多样,像现在许多同龄人那种没愁楞喊愁,事事都称愁的态度,纯属扯淡了。像屈原那种愁,虽不能说是应该鼓励的,却只叫人怜悯,继而产生爱国和做人的力量了。

三、谈静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是的,像小孩子那样,用一双无知幻想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物和事,也会生出无穷乐趣,纵然这种乐趣在成年人严重极其无聊,然而独慰己心不已足够了吗!昨晚,一同学误把闪盘认作打火机,另一同学说:“你把闪盘插到电脑上,盘后面就会冒火,成打火机了。”我就说:“然后,电脑就轰地飞到天上了,‘神七’就发射了。”后来,想到一首歌《星星点灯》,想必是星星的一角上挂着一个喷火的电脑,成所谓的“星星点灯”了。自己想,自己笑,心里觉得很有趣。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四、谈十字街头

在这个社会,你是一个20来岁的青年,你的同学有30来岁的老同志,又有比你小两岁的比较年轻的同学,然而现实却是这样:“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办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我希望真正有值得烦恼的事的烦恼的人最终都能冲突出烦恼,而那些无愁生非的卑贱小人都绝迹就好!

五、谈升学与选课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学习到底是倾向于兴趣还是囿于现在的专业,死死抠一些自己本不在行,本不在意的东西?

六、谈情与理

对于自杀,朱先生说:“前几天听见一位国学家投河的消息,和朋友们谈,大家都觉得他太傻。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间有许多事项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有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绝不肯去做的。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我是赞同以情感指引生活的,情感跟理智可以并存,但是情感会深入人心,使人终为真正的人,使生活终为真正的人的生活。

七、谈摆脱

“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文章之术在知遗漏,生活也要知所遗漏。正如“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制胜,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搏骛也。”

我理解的是,人要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兼容并包,在泛的基础上钻研专业成为小专家。像我,在杂看文学书的基础上,着重看中国近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成为广博塔的塔尖——沈从文研究专家,我的远大理想。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恋爱、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得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最主要的目的是“愿对于现在的青年,多些力量!”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对于当时的各种风气做了很透彻的判断也以此为基础给青年提出了更问明智的建议,在我看来这不仅在当时有很大的意义对于现在的我也同样感触颇深受益颇多,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在不断的反思自我,反思现在的教育,反思现在的社会,在这种内省中我获取了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下面我就把让我感触颇深的观点、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在绪论中有一段关于“超效率”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事的理解和对自我学生学习状态的反思和行进。““超效率”这话在于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人太高踏的论调了,但是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功利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徒而成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皇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是实用,因之,就什么都肤浅。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教师的目的在于地位、薪水,学生的目的在于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中去,学生想怎么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是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未来,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利,一味的袭踏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也只能是“一蟹只如一蟹”而已……”对比下现在的情况,你会发现在一定的程度上这种浅薄粗疏进一步加剧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人人尤其是学生变得更加的浮躁,在急功近利中流于浅薄粗疏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在大学生的一种通病,我们的教师经常对我们所说的一句话就是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概,所以至此不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内涵更要学会内省,内省自己作为学生是不是浮躁、是不是浅薄粗疏,如果自己确实很浅薄、浮躁,我有应该怎么去反思自我,这是个问题。我希望所以看到可这段话的朋友都能真正的面对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把自己撕碎并进一步重组。

而作为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更不能局限于教给学生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生在纷繁的事物面前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受诱惑管束自我的毅力,不追求所谓的“超效率”而急功近利放弃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思考中内省、在思考中明事理、在思考中进步。

二、君子求诸己——在困难、变化面前君子要求自己的改变和努力。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困难、变化面前求诸己或求诸人其实是不仅是人生态度的诠释更多程度上是关于人生行动上的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的不公平但是往往在这种不公平出现的时候学生反映往往是最激烈的,他们在空中楼阁中大谈特谈社会改革,但是往往结果又怎么样呢?现实依旧但是由此学生开始变得浮躁、粗疏、抱怨、浅薄……我不是再说学生不应该关心国事而在于学生在各种社会的阴暗面前做到“君子求诸己”,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我、改正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实际处、从点滴处努力去改变自己所看到的阴暗面不是比纸上谈兵来的更为实际也更为有效吗?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要做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浮躁于纷繁多变的事物而应该努力保持自我内心的安宁。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有自我内心的坚守,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动、花言巧语而轻易的放弃什么或去追求什么,同时要培养一种务实求真的精神。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出发、从自我出发。maybe you only need an useful idea not a rich father or a powerful uncle

三、“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尤其是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而不至于因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头的挤眉弄眼、十字街头的诱惑而流于俗化、迷失自我……”所以青年,无论你在十字街头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出于什么样的状态,都不要轻易的改变自我。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它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顽劣的环境中能坚守自我,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无论哪个社会都需要反对的声音更需要坚守自我、保持清醒的人。同时这也是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境界——教书育人。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

对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这三篇。

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lzdaxue.)最高峰的时候,我两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收获只限于当时,后来就逐渐淡忘的。长久如此,我不觉有种读了也忘记,何必做无用功的感受。可朱先生在书中提高,我们面对伶俐满目的书,要学会选择。按照机会成本来说,你多读了一本无用的书,就代表你会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倾向于选择经过历史检验的,有价值的书。另外,读书还在于感受,在于记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读书的时候,是边思考,边阅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点痕迹。

在《谈动》那封信中,朱先生提到我们之所以烦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机被抑郁,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很多时候,我们一遇到烦恼,我们就会想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其实现在想起来,这样好像根本就无济于事。我们总是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尊严不打;想疯想叫,我们硬要自己保持所谓形象。其实情绪是要发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绪,为什么不直接任性一次,让情绪自由发展呢?

《谈静》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们却可以常常听到别人哭喊着“好无聊!”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小鸟、深刻的知识,都无法提起我的兴趣。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太喧嚣,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无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

剩下的《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我们感受不是特别的深刻。只是觉得《谈十字街头》里面有句话很有感触:“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身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没在十字街头底影响里去。”至于《谈多元宇宙》,我会倾向于将这篇文章理解成,时代的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有很多标准,不同标准下的判断有所不同,所以应该辩证,全面去看到,切忌陷入“一元”的世界。

作文五:《《纸牌的秘密》读后感》2500字

读 《纸牌的秘密》有感

苏格拉底曾经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是人类探求真理永恒的主题,人最熟悉的是自己,人最不熟悉的也是自己。芸 芸众生,浩瀚宇宙,又有多少人能清楚的认识自己呢?著有《苏菲的世界》的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另一著作《纸牌的秘密》中,就有一个小丑从一群形形色色的 扑克牌中跳出来,以儿童般清澈的眼光,拆穿魔术师的表演,为我们揭露这人生的真相,引领我们走向“复活”,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

这本书是我看《苏菲的世界》之前看的,当时是被“秘密”两个字吸引,一副普通的纸牌作者是发现了什么秘密呢?于是怀着好奇心我首先翻开了这本书,阅 读的过程就有点如同爱丽丝漫游奇境一般,但是没有过分的惊奇,也没有刻意的悲和喜,可是,又像是谁在平静许久的湖面掷了一颗小石头,引起了阵阵涟漪,久久 都不能平息。先说说这本书的故事吧,本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叫汉斯.汤玛士的小男孩。他跟随父亲,展开一趟漫长的穿越整个欧洲的旅程,进入“哲学的故 乡”。在前往雅典的旅途中,在巧妙的机缘安排下,汉斯.汤玛士获赠了一本奇异的小圆面包书。那本书把他带到公元1790年发生的一场海难。故事的主人公是 个名叫佛洛德的水手。船沉没后,他漂流到加勒比海的一个荒岛上,独居五十二年,陪伴他度过漫长岁月,帮助他排遣寂寞的,就是随身携带的一副扑克牌。后来这 五十三张纸牌竟然变成了五十三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侏儒。这群小矮人在岛上建立一座村庄,环绕着佛洛德。除了一个侏儒外,他们都无法解释自己究竟是谁, 来自何方。唯一知道奥秘的侏儒,就是扑克牌中的那张“丑角牌”。在《纸牌的秘密》这本书中,小丑象征“圈外人”——一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人生真相。

独自追寻人生真相的小丑牌一直都是不被其他花色牌理解的存在,一直都是孤独的斗争者。就像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Solitary Mystery,译为孤独的秘密。秘密之所以孤独,在于恪守秘密的代价是孤独。而之所以恪守秘密的代价是孤独,是因为这个秘密是关于“你是谁”“你从哪里 来”“你所求为何”的问题,这些问题早已被流于世俗的人类视为幼稚,异类的奇怪问题,就像小苏菲的妈妈,像汤玛士的爸爸,奔波于生计的他们已经无暇抑或是 在逃避去考虑人生的哲学了,他们已经规划为黑桃牌,梅花牌,方块牌,红心牌中的某种角色了,因为这样才能与其它牌和平共处,相安融洽。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忘 了,当我们一生下来,何尝不是一张丑角牌呢?“人生原本是一则美妙的童话故事,而长大后变得„世故‟的我们,竟然剥去它那袭神秘的外衣,把它看成一个枯燥 无味的„现实‟。”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都是带着一顶小丑帽的,我们以清澈的眼光探究这世间美好的一切,感受最纯净的生命与自然。但是,却在我们积极想去 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却被无情的被标上了一个个记号,在一次次碰壁与警告后,被家人,被老师,被社会,更准确的说,我们是自己被自己包装,把小丑帽隐 藏起来,或者丢弃,开

始疲于生计,狂热的追求金钱名利,沉迷于灯红酒绿。渐渐地,我们把自己包装成了或亲切开朗的红心,或刚猛暴躁的黑桃,或呆滞僵硬的梅花,或含蓄敏感 的方块。渐渐地,我们不再为了路边盛开的玫瑰而驻留片刻,我们不再拨动心底的琴丝,我们不再敢真正的微笑说话。我们或夸夸其谈,或消极避世,直叹人生的

苦 闷无聊,这哪里还是初见时的那份美妙诱人?可是,我们却忘了,衰老的不是世界,世界永远都是清新的,衰老的是我们。

《追风筝的人》里面曾经说: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不顾一切地去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吗?看完《纸牌的秘密》后,我一直在反复的问自己这句话,在 愧疚、赎罪的心情中,我在重新审视我自己,而那些历史的长河中,或是各个故事中的小丑,竟全都跳出来了,在带领着我和所有迷茫的人类找回曾经那个洁净无 尘、心如明镜的赤子。还记得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罗素吗?还记得孔孟老庄吗?或是那个带着强烈悲剧英雄色彩的唐吉坷德吗?他们全是孤独的小丑,在历史狂 涛里面独立奋斗。苏格拉底曾经说的一句话我印象至今很深刻,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苏格拉底像猎犬一样在不断追寻真理的足迹,舍 掉了名利,职业和家庭,他是哲学的殉道者,是“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追寻内心的小丑并不可耻,哪怕遍 体鳞伤,也要保持自我,追寻真理。我一直都记得文革时期的张志新,一个弱女子,从肉体到灵魂都闪烁着美丽光泽的弱女子,站出来告诉我们:皇帝其实没有穿衣 服---她批判大跃进,指斥毛泽东晚年犯下的“左”的错误,并揭露当年权势熏天的林、江一派的野心家的面目……在最黑暗的文革岁月里,她掷地有声的智慧的 声音,是那样铿锵有力:我不愿奴役别人,也不愿别人奴役我!仅仅由于说出真话,灾难就落在了她的头上,遭到了处决。遍体鳞伤的张志新,用生命告诉了世人我 们该追寻什么,该怎样大声的喊出真实的“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丑,无论怎样,认识你自己吧。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渺小琐碎,但是,切莫忘了,我们每个人的肌肤下面都隐藏着一小块黄金: 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一个洁净无尘、心如明镜的赤子„„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尽管去追寻吧,像唐吉坷德一样与风车作战斗并不可笑,三毛都曾经 说: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所以尽管跳出来吧,来一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华丽脱壳。所以尽管去碰撞吧,不做温水里面的青蛙,就 算是充满质疑和嘲笑,也要像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喊出的口号那样“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要知道,这将是一场复活,这是一次新生,无论走到哪儿了,无论 过去了多久,认识你自己,从来都不晚。应试教育的框架,世俗的潮流,都不应该阻挡我们认识自己的脚步,保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净,面对不正义的行为要勇敢的 站出来而不是作冷眼的看客,面对选择要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而不要随波逐流跟着别人的脚步努力快活,面对世俗抛给我们的一切美的丑的,都请戴上你的小丑帽, 尽情地跳跃吧!

在迷惘的时候,请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从何来,又往哪儿去?” 在失望的时候,请退一步,以婴儿的眼光,重新欣赏这个崭新的美妙的世界!

作文六:《《团队的秘密》读后感》3000字

读《团队的秘密》有感

“不管一个人多么平凡,只要他融入到一个团队,他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不管一个人多么能干,只要他孤立于一个团队之外,他就无法让自己变得卓越。”

——引语

何为“团队“呢?就其字意而言,它是指人的集结即群体的集结。但是人的集结一定可以被称为某一个群体,但是却不一定可以被冠以“团队”的称谓。为什么呢?这里面就有一个“君子不器”的团队特有的内涵。即团队是拥有一个共同目标能够用理想的状态来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和困难的群体。

一个人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无所作为。只有发扬充分团队精神,才能创造进取,赢得辉煌。“团队力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团队力量是一种精英文化;团队力量是一条灿烂的生命;团队力量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一、培育以人为本的团队文化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应该具有相应的文化,恰当的团队文化,对于团队绩效的创造具有积极作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对团队成员的吸引、鼓舞、昭示和激励作用。在打造团队文化时,首先应是培育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促使价值观深入人心。而价值观的打造通过注重团

队成员的发展,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从制度保障到心灵互动等方式来实现,主要体现在培训体系、激励机制、沟通机制等方面。

二、塑造团队共识。

“共识”比较通俗的解释就是大家都有某种想法,它是指从“共同危机感”到“共同目标”的“共同意识与共同责任”。没有共识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强大的团队。

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就要先打造团队精神。团体精神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一种教育和规范。“团队精神是培养出来的。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团队精神的培养牵涉到四个方面,即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四个环节的教育紧密想关。如果一开始教育与学习就结合的很好,并且环环相扣,那么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人的形成、一个富有团队意识的组织的打造,就不是什么难事。

四、推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俗话说得好,“遣将不如激将”,命令他人去做某事不如激励他人去做某事,在完成团队目标,提升团队绩效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励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细节处的小激励,还要设计有效的激励制度,不管是货币性的还是非货币性的。通常所说的

激励,有研究者将其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言语激励、人性化激励、公开表扬等。这些激励手段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自动自发地作为一个团队来开展工作。

五、构建团队的协作性

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团队要看三个要素:自主性、思考性、协作性,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的协作性指的就是团队的有效沟通。团队沟通可以保障信息的充分交流共享,可以保障不同意见的真实表达,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与思想碰撞,这些都最终促进团队绩效的产生。美国联邦公司有三大保障沟通的制度:自由交流政策、保证公平待遇程序、调查—反馈—行动计划。自由交流政策是指管理层随时欢迎并乐意考虑员工所提供的有关改善制度的意见。保证公平待遇程序是为了让团队成员有机会向管理层反映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以处理和直接上级所不能解决的争执,也就是说,当下级成员不能接受直接上级的意见、决定等,可以跨级向上反映,争取满意的答复和公平的解决,这也是一种处理冲突的解决办法。调查—反馈—行动计划,其主要做法就是每年进行一次让团队成员对团队及上级进行评价的调研。

哈佛商学院的艾米·爱德蒙森研究认为,在跨技能、跨学科的团队中,那些能够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观察、关注的事和疑惑的团队成员,比起那些勉强道出自己想法的团队成员能更好地学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团队面对新技术或发生其他显著变化的转换期,直言

不讳、畅所欲言有助于成员建立信心与承诺,并激发出创意、建议和革新的理念,从而改善团队的绩效。

有首歌中这样唱到“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团”,团队力量在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集体、甚至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事物中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要在一个企业中营造出惊人的团队力量却并非易事,人多并不意味着力量就大。缺乏团队目标、团队协作、团队文化和科学管理的群体不过是乌合之众,各自为营而已,并不能产生预期的团队力量,更不能创造相应的价值。相反,团队中每个人的个性甚至会成为团队发展的一个阻碍。所以加强团队协作,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任务。

现代社会科技高估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已经不可能在某个领域凭一己之力取得很大的成就。也许,站在领奖台上的只是某一个人,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站在他身后团队成员。团队是汇聚所有力量的精神支柱,在工作中,所有的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互相团结,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一个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为企业奉献的精神,可是如果不把这些分散的个人力量拧成一股绳的话,就形成不了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甚至会因为各自为政而相互制肘。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想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即使你是企业的主力干将,也不能单打独斗。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的力量,当领导觉得某一个人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时候,最后的决定

也只能是忍痛割爱。所以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都必须意识到其他团队成员的存在。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在思想、信息、态度、感情等方面进行频繁的、公开的交流,这样才能互相了解和信任,才能互相帮助与爱护,直线共赢。在每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一个成员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但是,在团队中并不是人多就一定力量大,组织内的成员如果不能协调一致的行动,就很容易产生内耗,必然无法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在一个团队中影响成员发挥其潜力的因素非常之多。一个团队要建设好,需要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做好,才能保证团队的力量;相反,如果团队建设中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做不到位,就可能会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团队的整体威力。所以“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是非常有道理的。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相对公平、绩效评估体系、人际关系。只要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理好了就可以实现张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要有分工,更要注重协作。如果团队成员只考虑自己的工作责任,他不去关心别人,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一个有协作精神的员工,才能真正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责任,他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彼此协作,是生存的根本。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团队,忽视协作的价值,缺乏协作精神,都无异于自断筋脉。

纷繁世界,团队为赢。无数成功实践早已证明,一名优秀的员工

只有努力加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发挥合作的力量,才能激发出“与团队共命运”的荣辱感,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去帮助别人、帮助企业赢得更大的胜利。 纵观全书的每章每节,作者无不在向我们灌输一种新时代里的新团结,新力量,新追求,新管理的新型竞争力的“团队精神”。并向我们提示提出“团结就是力量”式的团队建设的发展与要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过有效磨合的团队,《团队的秘密》的确是一本值得我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励志书。

作文七:《《领导力的秘密》读后感》2600字

《领导力的秘密》读后感

内容简介

《领导力的秘密》内容简介:管理是什么?管理是发号施令吗?管理是控制吗?„„如果你还在为这个问题而困惑,请听听肯·布兰佳如何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领导力的秘密》中,主人公德比所管理的团队业绩糟糕,下属散漫懈怠,而她自己却忙得焦头烂额„„此时,意外得到的和总裁杰夫面谈的机会让他深受启发。他将所学的管理智慧应用在与下属的相处中,从而一步步解开了优秀管理者的秘密,并成功诠释了“服务型管理者”的概念,那就是:善于倾听和观察;展望未来,为团队制定目标;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下属得到提升和发展;持续地改革和学习以提高能力,重视结果和人际关系并真诚待人;坚守价值观。作者通过一个充满启发性的商业寓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思想——服务型管理理念,将复杂的管理智慧变得简单、通俗,全书语言简洁、明晰,是一本难得的经典管理图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肯·布兰佳 马克·米勒 译者:钱峰

肯·布兰佳,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演说家、商业咨询顾问和畅销书作家,被誉为当今最具洞察力和思想力度的商界精英之一。由于在管理、演讲领域的卓越贡献,布兰佳博士被授予多项奖项,其中国际管理委员会(IMC)授予的“威尔伯·麦克菲勒奖”,更使他在管理史上和彼得·德鲁克、爱德华·戴明齐名。作为一名作家,他出版了多部经典畅销书,包括《一分钟经理人》(One Minute Manager)、《共好》(Gung Ho!)、《神奇的团队合作》(High Five!)、《顾客也疯狂》(Raving Fans)、《鲸鱼哲学》(Whale Done!)等。他与斯宾塞·约翰逊合著的《一分钟经理人》在全美畅销了22年,销量超过1500万册,并先后被翻译成27种语言出版,影响了整整两代经理人。

马克·米勒,美国实战型管理大师,Chick-fil-A公司副总裁。Chick-fil-A是美国最大的快餐连锁店之一,拥有1400多家分店,马克·米勒已在该公司服务了25年,主要负责员工培训和发展企划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管理的困惑

第二章 最佳聆听者

第三章 领导力的秘密

第四章 全新尝试

第五章 愿景的力量

第六章 让下属成长起来

第七章 找对人,做对事

第八章 最成功的团队会议

第九章 持续改革

第十章 结果不是唯一

第十一章 信任是管理的基石

第十二章 谁是最伟大的服务型领导

第十三章 最后总结

第十四章 找到继任者

读后感:

几乎是忙里偷闲看完了(美国)肯·布兰佳的《领导力的秘密》,发现书本上的主人公德比在没有接受总裁杰夫的面谈训练之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领导力的秘密》中,主人公德比所管理的团队业绩糟糕,下属散漫懈怠,而她自己却忙得焦头烂额„„此时,意外得到的和总裁杰夫面谈的机会让他深受启发。他将所学的管理智慧应用在与下属的相处中,从而一步步解开了优秀管理者的秘密,并成功诠释了“服务型管理者”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则是贯穿整本书的重点内容:

那就是:1、善于倾听和观察;2、展望未来,为团队制定目标;3、提拔和发展他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下属得到提升和发展);4、持续地改革和学习以提高能力,重视结果和人际关系并真诚待人;5、坚守价值观。

在分享这些内容给我的启发之前,先说一下我从德比这人身上学到什么,德比在没有接受训练之前,情况和我很像,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而当他发现了自己在管理当中有这样的问题时,自己主动去图书馆学习,从而获得了专项培训的机会,我很佩服他热爱学习的精神,这一点比我强很多,从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作为管理者,第一个任务就是不断学习,才能迎合不断变化中的变化。

接下来是书本上的内容,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而书中的五大内容板块,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一, 善于聆听和观察,通过杰夫问德比的问题当中,我发现原来我对下属的了解甚微,虽然平时通过下属的做事风格以及他们每周交上来的工作总结,我能了解到他们大部分

在工作上的情况,而对下属的喜好,对他们的业余生活了解得少之又少,平时和他们的沟通也仅存于工作,作为一个管理者,如对下属不够关心,会给下属带来一种负面的假象感觉,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微不足道的,是不重要的,从而工作当中他们不重视自己的价值,会出现工作散漫,依赖性强,长期下去,他们得不到好的发展,他们个人自身能力得不到提升,就会影响团队的成长速度。

第二, 展望未来,为团队制定目标。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个人对团队的目标都不是很清晰,因此,忙得有些盲目,通过调整,我个人对目标是清晰了,可是没有将这些清晰的目标传播给下属,给下属做定向,因此,虽然有人带着他们,但是他们还是像无头苍蝇一样,通过学习《领导力的秘密》,从心给下属做了目标定向,告诉下属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接下来有什么安排之后,我发现他们交上来的软文也质量好了很多,宣传的方向也明确了,同时,有两三个关键词排名也上来了。在这里,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所有的事情和工作都是白费劲。就像在桶中的水那样,愿景也会蒸发,所以必须要不停地补充----也就是说,要传达

第三, 提拔和发展他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下属得到提升和发展),这一项是我做得很弱的一项,因为我总是过多担心,对下属没有足够的信任,害怕他们做不好,因此很多事情都懒在自己的身上,结果自己累得半死,而下属总觉得工作很简单,学不到东西,对自己和对下属都没有任何好处,把相应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既能锻炼下属,检验下属的能力范围,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能力,同时又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两者都能有很好的提升,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教练技术讲师,林A老师曾经也说过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下属没有办法成长起来,你永远也没有晋升的机会。说的也就是提拔和发展他人。

第四, 持续地改革和学习以提高能力,重视结果和人际关系并真诚待人,不接受新的思想,就会导致员工和企业停滞不前,世上任何事情都在变,唯一没变的就是变化,所以,要不断的总结调整,应经常把这一套公式运用起来,并形成习惯,试,总结调整,再试,再总结调整,每总结一次就成长一次,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过,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检讨自己才是成功之母,因此我坚信,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没到成功,学习和改革不止。

第五, 坚守价值观,如果一个管理者无法坚守这些价值观,那么他/她就会失去属下的信任,最后他/她就会失去管理的机会,而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领导下属最强的动力。

作文八:《《海洋的秘密》读后感》300字

我从未见到过海洋,海洋到底有多宽、多深,它是怎样形成的......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原来海洋它广漠无垠,绚丽多彩,波动不息,变化万千,自古以来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深深的海底,记下了地球历史的秘密;晶莹的海水,孕育着无数珍奇的生物。海洋的面积总共3.6亿多平方公里,大约有38个中国这么大。我真想象不出,它竟有这样大!海洋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它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有时候发出“叽叽”“叽叽”的声音,那是小青鱼游过的响动;有时候传来“冬冬”“冬冬”的声音,这是驼背鳟在寻找伙伴;不远处传来了“哗啦”“哗啦”的响声,那是沙丁鱼在叫喊呢!有时海面涛声怒吼,有时微波荡漾。

海洋不仅宽广美丽,而且是一个蓝色的大宝库。海水里含有70多种元素,海底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看着,看着,我真被它的神奇迷住了,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仿佛来到了祖国的海疆。

作文九:《我的秘密之花读后感》1100字

《我的秘密之花》陈晓云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的秘密之花》被定位为一本解读电影和女性的电影随笔,主题上似乎并无过人的创意,在气质和格调上却和市面上那些汹涌而来的“电影随笔”大相径庭。同样写的是世界影史上这些经典人物和故事,该书并不像很多“电影爱好者”的观后感那样随心所欲,让文字流于形式上的美感,置电影于所谓生活之后,敷衍出一篇又一篇类似于日志而非影评的四不像。看得出,《我的秘密之花》真正地把握住了形式与内容间的节奏,尽最大努力挖掘电影中鲜为人察的韵味。它用优雅的文字来渲染、升华美妙的影像和个性的品味,而非以浮华的形式来遮掩思想上的苍白和经验上的浅薄。这是此类图书的可取之道,也是《我的秘密之花》的优势所在。日记://.0s.Net.

女人是欲望之源,因此,电影里的女人们往往被攻击、被妖魔化、被看作男权社会的附庸。她们只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千世界之一角抚摸思想的吉光片羽。她们在爱情的遭遇战中,在个体生命意义的找寻中,在寻求理想的路上,一点点成熟并看着自己遍体鳞伤,然后,强大起来——《我的秘密之花》写出了女性世界的真相。那些电影里的女人们,她们被塑造成高洁的圣女或者放荡的妓女,带刺的仙人掌或是娇柔的玫瑰花,沧桑的妇人或是怪异的少女,甚至是灵魂被扭曲的、憎恨男性身体的复仇者……而这本书,却还女人于女人。她们什么也不是!不是男性视角下的任何贞女荡妇,不是生殖工具或欲念对象,她们就是她们自己。她们是猛虎嗅着的蔷薇,或是嗅着蔷薇的猛虎……在影像中,她们被定义,而在影像拓展出来的文字世界里,她们被饱含敬意地还原为本来的面目。《我的秘密之花》因此而高出了其它电影随笔许多。而其妙处,又绝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总之,女人的一切——她们的美丽与哀愁,她们的愤争与渴望,她们的找寻与失落,她们的出生与死亡,她们的一天又一天……《我的秘密之花》悉数点到。只需要慢慢去感觉,慢慢去点头,慢慢去叹息。

打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盒子的神秘与刺激,让人欲远离而不能。仿佛一切罪恶鱼贯而出,仿佛女人制造了太多的诱惑与动荡。然而,它又给人希望。希望正是在绝望深处诞生的婴儿,因一声脆弱而懵懂的啼哭让人倍感欣慰。没有苍白的女人,只有苍白的故事。没有不需抚慰的灵魂,只有无力的电影、无力的笔。所幸的是,《我的秘密之花》选择了最像她们自己的女性、最值得珍存的电影。这本书,以女人和电影成就了自己。

有些书,只要在书店的架子前匆匆翻阅,就可放回原处。而有一些,乍看时不够浮华不够刺激不够快感,而错失后惴惴然想起,便顿生悔意。大概《我的秘密之花》就是这样一本书吧,纵使多年之后,你取下再次阅读,感慨自然又生几分——女人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电影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而电影中的女人,更是永远鲜活,永远饱含着生命丰润的质感。

作文十:《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0字》2000字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0字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宝葫芦的秘密》,它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张天翼先生。这本书主要写了:小主人公王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到了一个神奇得令人不可思议的葫芦。这个葫芦可以做许多事,可以帮人钓鱼、可以变出许多美味的食物、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王葆想借的书转移到他的书包里,还可以做他想要的机器人模型,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他做不出考题,它也可以帮他变出一张答案正确的卷子,他只要填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最后王葆发现,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的,而是无聊和苦恼。最后他把宝葫芦的秘密揭开了。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世上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收获。这也让我想起了书中的两句话,王葆的老师经常说:“世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王葆的爸爸也说过:“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用到干坏事上去,如果用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一定会好的。”这两句话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都牢记在心里,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放暑假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想看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假期第一天,我就催着妈妈去给我买书。书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王葆去钓鱼,竟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于是,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就能够想要什么,宝葫芦就给他弄来什么。可是,后来王葆知道宝葫芦的东西全是偷来的,这使得王葆必须不断地说谎,为宝葫芦保守秘密。于是王葆毫不犹豫地扔了宝葫芦。王葆没扔宝葫芦之前,我很羡慕他,也非常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想,宝葫芦送给主人地东西都是偷来的,等于主人就是小偷,当了小偷就不会交上知心朋友。而

且,如果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就会感到很无聊,所以,我们不能为了懒惰就去拿别人的东西。

人们不能为了想要现成的东西,就让宝葫芦去偷,这样可不行。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智慧争取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女儿:

在寒假中,我阅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它让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因为不满同学们对他得看法,所以自己一个人来到河边钓鱼,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宝贝—宝葫芦。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宝贝,可以满足他的主人的任何愿望,条件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个秘密。王葆接受了这个条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比如他要演讲比赛,想要一份演讲稿,马上就会有一份演讲稿出现在桌子上;如果他想买东西没有钱,他的口袋里立刻会有一大把钱任他花。王葆自以为获得了一件神通广大、魔力无边的宝贝,可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些“幸福”的生活,却给王葆带来了不少麻烦。从次,他得屋里有多处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当别人问起怎么回事,他总是撒谎说是替别人寄存的。他每天躲着自己的朋友,生怕别人问起关于他的事。后来王葆才得知,宝葫芦变出来的各种东西,原来都是别人做好的:演讲稿是别人写好的;花草是别人培养的;机械模型是别人做好的。最终,纸包不住火,王葆出卖了宝葫芦。   人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不劳而获,却忘记不劳而获对别人的损害,以及对自己的麻烦。

我们都要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应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

妈妈:

读过《宝葫芦的秘密》,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二是幸福到底是什么?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 《宝葫芦的秘密》的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不劳而获的代价是很重的,社会上的小偷也不就是为了不劳而获的欲望才会行窃结果就变成了监狱里让人可悲的犯人。所以我们是绝对不可以有不劳而获的念头,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并且从中受益,所以我们就要从自我做起,做到自立自强,自己面对生活,让不劳而获这个词在你的脑海里消失。

幸福是什么呢?也许幸福是一缕久违的阳光;也许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许幸福是一个温馨的拥抱,总而言之,幸福的感觉应该是暖暖的,甜甜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却不是《宝葫芦的秘密》中那不劳而获、让人提心吊胆的感觉。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幸福的感觉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幸福的每个瞬间吧。

其实,不劳而获就能幸福快乐的想法不只是孩子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偶尔产生的念头,当我们劳累的时候,当我们得到的少于预想的时候,当我们比较其他人的财富和享受的时候,我们也曾有过这些想法:如果„„,该多么幸福啊!幸好这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幸好我们还在发挥着脑和双手的作用,幸好我们懂得“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那就让我们充分发挥大脑和双手的创造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