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化学课件 > 《关于总体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设想》5200字_

《关于总体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设想》5200字_

时间:2019-09-21 09:19:4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总体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设想》5200字

作者:贺铿

管理评论 2003年07期

总体小康水平及其评价标准

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从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五大方面,确定了小康水平的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临界值(见表1)。

上述指标及临界值,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参照国际标准确定的,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较,存在标准较低,指标描述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测算,200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96.6%,如表1所示。其中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标准,即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066元,实现程度为8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3克,实现程度为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实现程度为80%。从地区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实现程度分别为78%和56%。

表1  1991年小康社会评价指标

注:表中价值量指标均按1990年价格计算。

综上所述,到20世纪末,中国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但仍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指出:“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

所谓低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率的相对水平上。首先,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从人均GDP看,2000年接近900美元,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但与世界200多个国家相比是低水平的。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因此,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届中下组的下限,接近低收入水平。而美国的人均GDP超过了20000美元,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的人均GDP也超过了15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韩国人均GDP也超过了6500美元。从GDP的总量来看,2002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2万亿元,世界总体排名第六位。但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则很低。2002年世界GDP总量为32万亿美元,我国13亿人口,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美国2亿多人口占世界GDP总量的30.5%,日本1亿多人口占世界GDP总量的15%,欧元区15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31%。可见,仅世界三大竞争主体就占居了世界GDP总量的76%。

其次,我国的城市化率低。城市化率是代表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按我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情况推算,城镇化率为36.2%,比解放前10%的城镇化率有了显著提高,50年平均每年城镇化率提高0.5%,共提高了26%。但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47%,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城镇化率也达38%,发达国家平均城镇化率达到75%(如美国为97%,中等发达地区的韩国1998年也达到了85%,1997年台湾城镇化率达到了88%)。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我们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

所谓发展不平衡,可以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收入的不平衡体现出来。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我国共有31个省市,按16个指标来衡量小康的实现情况,东部11个省人均GDP为1600美元,100%实现;西部12个省市区人均GDP仅610美元,仅实现了56%,与东部相差2.6倍(其中:西部的贵州,2000年人均GDP350美元,东部的上海人均GDP4500美元,二者相差13倍);中部8个省,16个指标的实现率平均为78%。即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其次,从居民收入来看,城乡差距很大,且呈扩大之势。2000年,城市人均纯收入2400元,农村1200元。1990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2倍,2000年为2.8倍,2001年达到2.9倍,2002年超过了3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从这方面讲,我国的小康水平是不平衡的。

从全面性来讲,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重点以往主要是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而全面小康社会绝不单纯指物质文明,还应该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行监测或量化时,不仅要包括反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统计指标和临界值,而且还应包括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指标。而目前,我国公民的文化、道德、政治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的小康水平是不全面的。

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2500多年前的《诗经》,指一个私有制的、封建世袭的、安定的、理智的、文明的社会。

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丰富和完善。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对小康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也不断深化,全面小康不仅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和政治层面。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指导思想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建设和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原则

1、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评价的原则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经过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在“全面”上下功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五大”就已提出,“十六大”进一步将其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而不是单纯指提高发展水平。因此要坚持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评价的原则。

2、统计指标可测度、可比较的原则

如果提出的指标不可测量,不能与其它国家比较,就无法评价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提出的统计指标要可测度、可比较。

3、城乡经济和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

目前城乡经济的评价原则有许多指标,对同一指标城市和乡村又有两重标准。二元标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元经济的存在,所以,应尽可能应用统一的标准而非二元标准。

4、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为主的原则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除了应用总量指标外,还应使用衡量社会及经济质量的指标。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

根据以上四项原则,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的框架设想,可用下述三个子系统,26个指标加以测量。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的框架设想

表2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子系统

(1)人均GDP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GDP水平可达3500美元。这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水平20年翻两番的经验计算而来的。

(2)出口商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

这是一个反映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指标。这一指标1980年为4.6%,1990年为8.9%,2000年为33.1%。其中1980至1990年,平均每年增加0.5%。1991年—2000年,平均每年增加2.0%。按这种发展速度,到2020年这一指标可达到50%。

(3)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的人均GDP中,可支配收入与储蓄之间应有一合理的比例。可支配收入少则内需不足,储蓄水平低,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目前,这一指标我国比世界其它国家平均水平低2.5-3.5%。至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2000美元。

(4)居住条件

用人均住房面积衡量居住条件存在不科学性。中国农村7亿8千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普遍比城市居民大,但许多农村居民甚至没有卫生饮用水,卫生设备短缺,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应该用有自来水供应的成套住房面积及燃气普及率来衡量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此外,还包括森林覆盖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等条件。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有自来水的人均住房率为46%,燃气普及率达27%,森林覆盖率16.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平方米。至2020年,各项指标应分别提高为:75%、65%、23.5%和55%。

(5)营养方面的恩格尔系数及蛋白质摄入量

关于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为:恩格尔系数达60%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有。至2020年,我们应达到50%的下限水平。

(6)社会信息化指标

我国处于信息化建设之中,信息产品消费系数为社会信息化指标。到2020年,应实现国家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0%以上,以及在信息部门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50%以上的水平。这两项指标,美、日、法等发达国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既己达到。

2、文教卫生发展子系统

(1)每百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

该指标拟由2000年的650人提高到2020年的2500人,提高3.8倍,相当于韩国1999年(2663人)的水平。

(2)全员劳动生产率

该指标拟由2000年的1428美元提高到2020年6000美元,相当于韩国2000年水平(1892美元)的1/3。

(3)每千人口病床数

该指标拟由1999年的2.43张上升到2020年的16张,相当于日本1990年的水平。

(4)每千人口医生数

该指标拟由1999年的1.7人上升到2020年的2.7人,相当于美国1998年的水平。

(5)大学生的入学率

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1998年该指标为6.2%,到2020年拟提高到40%,相当于韩国1990年的水平。

(6)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及高中教育普及率

我国教育部已提出希望,到2020年普及高中。

3、社会发展子系统

(1)城市化率

该指标至2020年拟达到55%。

(2)城乡收入差距

可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基尼系数,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比较公认的说法为0.45。这说明分配尚不够公平合理。到2020年,这一指标应下降为0.4以下。另一个指标是城乡收入差距,应从现有3∶1降为1.5∶1。第三个指标是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

(3)财政供养人数

我国大约有6000万由财政供养的人口,即20~25人供一个财政人口,所以农民不堪重负。据统计,唐朝时,3000多个人供养1个人,解放初294人供1人,现在20~25人供1人。因此,财政供养人数尚需减少,至2020年应实现250人供养一人的水平。

(4)可持续发展指数

对这一指数拟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的资源利用率、人口的合理增长、充分就业等指标来计算。

(5)社会保障覆盖率

现在的社会保障非常不公平,农村7亿8千万人口没有保障,城市4亿8千万有保障,因此,要有一个全面统一的社会保障率。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1、解决“三农”问题既是重点亦是难点

农村问题困难重重,难在两点:第一,农村经济水平落后,且涉及面广(7.8亿人口);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除了粮食种植技术外,大都无其它劳动技能,不具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或到其它行业就业的素质。因此,要设法提高农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到其它行业就业。同时,也应设法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以缓解就业压力。

2、培育“中产阶级”是重中之重

二十年后,一部分经济上比较殷实、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中产阶级”应该成为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

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较低的先富者,只可称为“爆发户”,不能成为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中等收入者”,也即国外所说的“中产阶级”,由于经济收入比较殷实、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比较高,讲文明、讲诚信、守法纪,因此,可以成为今后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加强国民教育,培育“中产阶级”,发挥其作为先进文化的消费者和创造者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3、政治体制改革

法制健全、制度完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条件,也是重要标志。在小康社会里,绝大多数的干部和公民应做到一切按法律和制度行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序与和谐的社会。

总之,全面小康社会应当是民主、法制、文明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介绍:贺铿,国家统计局,北京  100826    贺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作文二:《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内涵的思考》5400字

关 于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新 内涵 的思 考 佐 日姑 ・ 阿布 力米提 ( 共新疆 县委党校) 中 伽师  摘 要 :党 的十 七 大 报 告 对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会 奋 斗 目标 提 出新 的更 高 要  决 定 》 确 立 了社 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 体 制 的 基 本 框 架 ,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 十 求 , 是 我 党 在 经济 社 会发 展 中对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认 识 的 不 断 深 化 , 对 全 面  作 出了《 这 是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 的决定》 党的十  , 建 设 小康 社 会 框 架体 系 、 目标 要 求 的 充 实 、 完善 和 提 高 。  关键词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内涵 六大提 出到 22 0 0年 “ 成 完 善 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 党 的 十  建 , 七 大 提 出到 2 2 0 0年 “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 更 加 完 善 ”  社 。O 引言  改革 开 放 近 3 O年 , 国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费 结 构 、 业 结 构 、 我 消 产 就 业 结构 、 镇 化 等 都 发 生 变化 , 国 已从 生 存 型社 会 向发 展 型社 会过  市 化 是 第一 次现 代 化 的重 要 标 志 之一 , 明一 个 国 家 或地 区 的 “ 约  城 我 表 集 渡 , 这 个 阶段 ,生 存 性 问题 ” 力减 弱 ,发 展 性 问题 ” 力增 大 , 在 “ 压 “ 压 已  程 度 ” 生 活质 量 , 现代 化 的 质 量表 征 。 按 照 国际 工 业 化 的一 般 标  和 是 经 到 了突 破 发 展 瓶颈 的关 键 时 期 。   准 , 市 化 ( 农 业 人 口) 重 在 6 % 以 上 , 国 2 0 城 非 比 O 我 0 6年 城 镇 人 口比  1在 发 展 中 不 断深 化 对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的认 识  重为 4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 4 尤其 是 近十 年 , 镇 化 建 设 突 飞 猛  城 从 人 类 发 展 的角 度 讲 , 国面 临 着 两 大 矛盾 和 两 大任 务 。 大矛  我 两 进 ,但 城 乡二 元 结构 矛盾 依 然 十 分突 出 ,农村 劳 动 力 转移 的 压 力 很  盾 : 是 经 济 快 速增 长 同 发 展 不平 衡 、 源 环 境 约 束 的 突 出 矛 盾 二  一 资 大, 已经 成 为 我 国面 临 的重 大社 会 问题 。   是 公共 需求 的 全面 快速 增 长 与 公 共服 务 不 到 位 、基 本 公 共 产 品短 缺  3 走“ 好 又快 ” 又 的经 济 发 展 之 路  的 突 出 矛盾 。 两 大任 务 : 一是 实现 经 济 的 可持 续 发 展 . 是 为 全体 社  二 党 的十 七 大 报告 中提 到 “ 努力 实 现 经济 又 好 又 快 发展 ”从 “ 快  。 又 会成 员提 供 基 本 有保 障 的公 共服 务 。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设 生态 文  转 建 又 好 ” “ 好又 快 ” “ ” 排 在 了 “ ” 之 前 , - J 序 的 变 化 深  到 又 ,好 字 快 字 这 I M 明 社 会 , 步 实 现 基 本 公 共服 务均 等 化 , 于 促 进 公 平 、 持 续 的人  逐 对 可 刻地 体 现 了科 学 发展 观 。 好 ” 的 是 发展 的质 量 和效 益 ,快 ” 的 是  “ 讲 “ 讲 类 发展 具 有 重 要作 用 。   发 展 的速 度 , 速 度 之 “ ” 基于 质 量 之“ ” “ ” “ ” 但 快 , 好 ,好 是 快 之前 提 , 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 2 2 0 0年 的奋斗 目标 ,是全 国  “ ” 基础 上 的 “ ” 好 的 快 才是 真 正 意 义 的 、 长久 不衰 的“ ”能够 行稳 致  快 , 各 族人 民的 根 本利 益所 在 。 党 的 十七 大 在 认 识和 把 握 经 济 社 会 发展 24 城 市 化进 程 由 “ 镇 人 口 比重 较 大 幅度 、三 大 差 别 逐 步 扭  . 城 转 ” 整 为 “ 农村 建 设 取 得 重 大进 展 、 镇 人 口比 重 明显 增 加 ” 调 新 城 。城  趋势和规律的基础 上,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 目标作 出及时、 对 科  学 的调 整 和 完 善 ,这将 对 中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具 有十 分重 大 的 现 实意 远。  31 翻 两 番 必 须 建 立 在 优 化 结 构 、 高 效 益 、 低 消 耗 、 护 环  . 提 降 保 境 的基 础 上 。 的十 七 大 报告 的一 个 新 意是 , 谈到 前 进 中 的 困难 和  党 在 义。   问题 时 , “ 济 增长 的资 源 环 境 代价 过 大 ” 在 了第一 位 。 有 关 数  把 经 放 据 2 建设 更 高 标 准 的全 面 小 康 社会  据显示 , 管 2 0 尽 0 6年 中 国贡 献 了 占全 世 界 55 的 G , 中 国为  .% DP 但 党 的十 六大 提 出用 2 O年 时 间 , 全面 建 设 更 高 水 平 的 小 康 社 会 。   此 消耗 了 占全 世 界 1 %左 右 的 能 源 、0 的钢 材和 5 %的 水 泥。资    5 3% 4 然 而仅 仅 过 去 五 年 ,我 党 又 站 在 新 的历 史 高 度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指  源 和 环境 压 力是 我 国 经济 发 展 中 面 临 的最 为 严 峻 的挑 战 ,而 改变 这  导 , 新 审 视 中 国社 会 经 济 的 发展 之 路 , 建 设 全面 小康 社 会 提 出更  重 对 种 压 力 的根 本 途 径 是 走新 型 工 业 化道 路 ,在创 造物 质 文 明 的 同时 建  高 标;   隹。 设 生 态 文 明。   21 指 标 值 由 “ 量 ” 整 为 “ 均 ” 即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翻 两  . 总 调 人 , 32 转 变 经 济 发展 方式 , - 由外 生 发 展 向 内 生 发展 转 变 , 由量 的积  番。 总量 反 映 国 力 , 人均 反 映社 会 生 产 力 发展 水 平 、 同富 裕 程度 , 共 它  累 向质 的 提升 发 展 , 由效 益优 先 向公 平 优 先 发展 。 用 “ 变 经济 发 展  转 构 成 了判 断一 个 国 家 或地 区现 代 化 的 公平 表 征 。指 标 变化 表 明 从追  方式 ” 代 “ 变 经 济 增长 方 式 ” 虽 然仅 一词 变 更 , 是 内涵 却 发 生  替 转 , 但 求 经 济 增 长 、 调 产 出能 力 的 绝 对 量 , 向追 求 经 济 发 展 、 强 转 强调 生产  了重 大 变化 , 济增 长 不 等于 经济 发 展 。 济 增 长是 经 济 社 会 发展 量  经 经 力 水平 提 高 的相 对 量 , 人均 考虑 了人 口增 长 因 素 , 出 了人 本 的科 学  突 的 概 念 , 重 于 经济 总量 , 济 增 长 方 式则 是 就 经济 增 长 本 身 的投 入  着 经 发 展理 念 。我 国经 济 总 量突 破 2 万 亿 元 大 关 , 1 人均 国 内生 产 总值 从  产 出而 言。   20 0 2年 的 1 0 0 0多 美 元增 加 到 2 0 0 6年 的 2 0 0 0多 美 元 , 前 实 现 了 提   33 突 出消 费 拉动 , . 普遍 提高 人 民的 富裕 程 度 和 生 活质 量 。 个  一 本 世 纪 头一 个 1 翻 一 番 的预 期 。我 国经 济 位居 世界 第 四位 , 人  O年 但 国 家 的经 济 增 长 是 由投 资 、 口 、 费 “ 驾 马车 ” 时 拉 动 的 , 者  出 消 三 同 三 均 国 民总 收 入 排 名第 1 9位 (0 4年 数 据 排 名 ) 根 据 世 界 银 行 的  2 20 。 之 间存 在相 互消 长 的 关 系 ,尤 其 是 消 费 与投 资 的这种 相 互 消 长 关 系  ( 0 3年世界发展数据 手册 》 20 ,世界人均 国民总收入是 5 O美元。 1 2   更 为直 接和 明显 。 长 期 以来 , 国经 济 发 展 几乎 形 成 了一 种定 势 , 我 即  无 论 从 排位 还 是 从 绝 对 量 比较 ,我 国 人均 水 平 与 世 界平 均 水 平 相 差  投 资和 外 贸成 为 强势 推 动 力量 ,而 消 费 则 不时 处于 疲势 或弱 势 的状  很 大。 如 今 , 们 有 条 件 也 有 能 力 尽 快 提 高 人 均 水 平 , 人 均 G P 我 按 D  态。 高投 资 、 出 口 , 我 国经 济 保 持 了 一个 相 当 长时 期 的 高 速增 长 , 多 使   翻 两番 ,考 虑 汇 率和 人 口因 素 ,届 时将 可 以实 现 人 均 4 0 0 0美 元 左  同 时也 面 临 投 资过 热 、 口带 动 经 济增 长 的 巨大压 力等 问题 。 经济  出 在 右。   发展 初 期 , 个 短 时 期 或者 某 个 特 定 时 期 内 出现 这种 状 态 , 也 未 有  一 倒 22 目标 值 由 “ 本实 现 工 业 化 ”调 整 为 “ 入 创 新 型 国家 行  . 基 进 大碍 。 但 是 , 长 期 的经 济 发 展 来 看 , 别 是对 于 我 们 这样 一 个 拥 有  从 特 列 ” 党 的十 七 大报 告 谈 到 全 面认 识 新 形 势 新 任 务 时 , 党 的十 六 大  。 在 十 几亿 人 口的 大 国来 说 就 是 一 个值 得 特 别 注 意 的 问题 了 。   强调 的 “ 四化 ” 础 上 增 加 了信 息 化 , 基 即工 业 化 、 息 化 、 镇 化 、 场  信 城 市 34 保障社会公平 , . 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  化 、 际化 。 人 类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已经 出现 了两 次 现代 化 进 程 , 一  国 第 中 表现 出 的不 公 平 的形 式 多 种 多样 , 因也 很 复 杂 , 有历 史 、 原 既 自然 、   次是 农 业 文 明 向工 业 文 明 的 转 变 ,第 二 次 则是 指 从 工 业 文 明 向知 识  制度 和 政 策 的原 因 , 有市 场 不 完 善 7 济 转 型和 经 济 发 展过 程 带 来  也 经 文 明 的转 变 。 一 次 现代 化 是 以实 现 工业 化 为主 要 标 志 , 国 已进 入  第 我 的 负面 影 响 。 这些 不 公 平 问题 之间 的相 互联 系 , 也决 定 了要 改 变这 种  工 业 化 的 冲 刺期 , 面 对 世 界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和 国 际 竞争 格 局 , 但 中国  状 况 必须 从 多 个 方面 进 行 持 续 的努 力。   必须 在 完成 工业 化 的 同 时 , 始 向 第 二 次现 代 化 , 以信 息化 为主 要  开 即 基 本 公 共 服 务均 等 化 , 是 要 努 力使 全 体 人 民学 有 所 教 、 有 所  就 劳 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 , 肩负起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 务。   得 、 有 所 医 、 有 所养 、 有所 居 。 均 等化 不 等 于 平均 化 , 是 全 体  病 老 住 而 创 新是知识经济 时代 的重要特征 , 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 , 决定一个 国   公 民 享 受基 本 公 共服 务 的机 会 均 等 , 果 大体 相 同 , 重 社会 成 员 自 结 尊   家、 一个民族进步的快慢 ,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是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的   由 选 择权 。 本公 共 服 务供 给 上要 建 立 全 国统 一 的制 度 , 基 要将 基 本 公  根本保证。   共服务 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 , 要特别关注 弱势群体 , 保障  23体制 目标 由“ . 建成完善” 调整为“ 更加完善 ” 。党 的十 四大确  弱 势群 体 的基 本 公共 服 务 的供 给 ,现 阶 段 重 点 应努 力 推 进城 乡 区域  定 了 “ 国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目标 是 建 立 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 十  我 , 间 、 同 社会 群 体 之 间 的 基 本公 共 服 务 均等 化 。 不   四届三中全会作 出了 《 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 的 9  2

作文三:《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5600字

作者:吕书正

理论导刊 2003年10期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3)08-0006-03

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它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对国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发展目标的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中央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作出了奔小康的战略决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奔小康的热潮。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评估看,我们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进入了小康社会历史阶段。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已提前五年于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三年于1997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9404亿元,按现在的汇率折算,超过1万亿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九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七位,仅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与以上6国的绝对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从人均水平看,据世界银行《1989/99年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按汇率法计算,我国人均GNP为860美元,开始跨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这正是小康社会的历史起点。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总体评价,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界的位次大体居于中等偏上水平。而综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大体居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这也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起点水准。

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已实现了小康,农村居民已接近小康,到2000年年底,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新的跨跃。

走向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不只是一种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即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从经济结构看,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产生了质的飞跃。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明显改观。从总体上判断,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已基本改变了一个时期以来严重失调的状况并初步完成了合理化的任务,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阶段。这是我们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例如,2000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是27.5%,按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制订的2000年目标量值25~30%来衡量,已经达到小康标准。

从城乡结构看,我国经历了一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有力推动了我国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发展。到2000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6.22%,人口达到了45844万人。按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确定的2000年33%~50%的目标量值来衡量,达到了小康低限标准。

从对外开放的程度看,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日益全面、深入地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经济越来越相互融为一体。

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中国基本进入小康社会。这是继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飞跃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世界银行专家评价道:“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新的起点”。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报告都强调:“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应该清醒地看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奔小康进程所具有的领域推进的不平衡性、时空推进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协调性等特点,决定进入小康社会必然是一个分领域、分地区的发展过程。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是不可能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完全进入小康社会的,所以,到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社会历史阶段的大门,处于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要完全跨越小康社会这一历史阶段,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因而,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迈向富裕,将是我们面临的新的伟大历史任务。

十五大召开之前,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讲到在小康社会问题上有两种应该注意的倾向:“看不到我国就要进入小康社会,有可能又有必要集中力量办一些有力地推进现代化的大事,是不对的;忘掉我们的基本国情,以为不应实行或者可以很快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更是不对的。”所以,小康社会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形态这一结论,对于我们正确判断小康社会的基本国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这就决定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没有改变。所以,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明确了小康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就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基本历史任务。

党的十三大报告曾经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概括为五个方面,十五大报告又进一步概括为九个方面。这些历史任务是需要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通过艰苦奋斗继续加以完成的。

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党中央一直致力于研究和部署的战略课题。

早在1989年6月,邓小平就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这篇讲话中高瞻远瞩地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50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面向新世纪,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进而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强调这一时期中国仍然处于小康阶段,并具体规划了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在此基础上,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按照这一战略部署,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向,我认为,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可以确定为:

(一)第一个十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新世纪中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时,广大的农村和一部分居民还不能达到既定的小康生活水平,我国奔小康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遗留问题,而且,这时的小康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进入小康社会后第一个十年是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尤其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广大农村进入小康社会,这是整个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力争形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的重点是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两个文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城乡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加大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力度,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全民创新意识,使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和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主要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下世纪初的水平,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准备。

(二)第二个十年:建成宽裕、殷实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根据这一战略思想,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在整体上全面进入宽裕阶段,城镇居民进一步走向比较富裕,这时,中国将完全建成殷实的小康社会。具体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

1.战略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国家统计局的专家分析,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在21世纪的前20年中,中国的经济仍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如果GDP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那么,1997排在世界第七位的中国,到2020年,GDP的总量水平将有可能居于世界第三位,或者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

1997年中国人均GDP为700美元左右,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有可能达到按当时价格计算的5000美元,这一水平是199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一年,处在这一水平的国家有智利(5020美元)、捷克(5200美元)、马来西亚(4680美元)、巴西(4720美元)等国家。

经济结构目标: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到2020年,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1.5%、50.2%和38.4%。第二产业依然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到2030年三次产业的结构将变为9.4%、48.0%和42.6%。在2038年以前,第二产业将一直保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份额。2038年以后,第三产业将以46.0%的份额超过第二产业的45.9%,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有学者估计,到2030年,第一产业比重降到8%,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到42%,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30%。城镇化比例达到65%。地区发展差距绝对缩小。中国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具体国情,决定中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1世纪20或30年代,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人民生活质量目标: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将有明显的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更加富裕。由于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居民15—20年,预期经过20年的发展之后,农村居民可以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例如,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准,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10~12年左右的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等。

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要有明显缓解。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城乡基本普及12年义务教育,社会生活基本法治化,思想道德水准和民族精神比上一阶段再上一个新台阶,生态平衡得到相当程度的恢复,环境污染得到很大程度的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战略重点

这一阶段是我国工业化飞速发展并趋于完成、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发展政策的重点应落实在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方面,并逐步提高知识型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上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鼓舞人心的,也是留有余地的。但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战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因此,关键是要坚定地迈出和迈好第一步,所以,进入新世纪之际,党和国家又制定了“十五”计划。完成好“十五”计划,新的“三步走”战略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十六大报告还指出,经过头二十年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中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总的来看,这是一个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通过建设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飞跃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以知识化为主,以代表21世纪中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先导产业为发展的战略重点。这类产业是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的要求,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前提条件。建立起适应知识时代的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体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经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国城乡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介绍:吕书正,中央党校  党史部博士,北京  100091

作文四:《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6000字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

前言

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国情,关心社会。在四川外语学院社会实践部的组织带领下,由2010级国际商学院金融系的5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于本月4日、5日通过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这两种主要方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水平中的大学入学率,计算机普及率进行了调研。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首先,就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大学入学率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创新人才培养日趋活跃,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渐渐向好。我们就此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以及电话访谈。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各种通信,交流,教学以及交易都将通过网络来实现。计算机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计算机的普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就网上的青年网友,通过问卷调查差的形式做出了相应的调查,也同以前高中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交流。

二、调查和访谈内容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这次我们的调查报告的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的就是其中大学入学率和计算机普及率这两点。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已完成。针对我们的问卷和访谈中涉及的方面,我们已经对结果做出了归纳总结和分析。

从我们所调查的人群来看,有近35%的人认为在他们周围大学入学率相当高,近38%的人认为在他们身边大学入学率还不错,而认为身边大学入学率很低的人群在我们的此次调查中尚未遇到。由此我们可以说,至少我们身边的大学入学率是很可观的。据台州数字报显示,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中国高等教育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扩招趋势,到2020年,大学入学率将达到40%。章副部长还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大学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尽管中国的教育资源只占全球的3%,但中国大学每年拥有2500万名学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国家。而且人民网-人民日报也有数据表明,近年我国大学入学率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高。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如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也就是说,在18岁到22岁的青年人中,4个人即有1人读大学。按照国际口径,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牙塔。所以,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这些官方权威数据来看,在大学入学率方面,我们国家是达到小康水平了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我们的访谈对象也告诉我们,在她所在的地方,大学入学率是相当可观的。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有17%以上的人认为大学学费不合理,也有近14%的人认为是不太合理。我们觉得这一现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当然也和其他一些方面存在联系。然而,有将近70%的人认为大学学费的合理程度一般,这就表明大学学费的可接受程度是在7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在他们的收入水平下,大学学费基本上还是能够承担的。

大学入学率的逐年升高也表明,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也表明了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是比较关注的。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是不合理的。经过综合其他因素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不合理,一方面是带有他们的个人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对我们国家各方面支出情况不了解。

总的来说,在大学入学率方面,我们国家已经达到并且超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水平。然而在我国,教育上的资源配置还是要继续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

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至于计算机普及率,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身边的人拥有计算机的占多数。当然仍有一部分人在他们周围很少有人拥有计算机,其中原因从我们的问卷中也可看出一

二。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10%人认为计算机的价格太贵,认为计算机价格一般的人所占比率和认为其勉强还能接受的比率相同,而认为计算机价格便宜的只占了其中6.9%。这就表明有一部分人没有拥有计算机有可能是因为其价格昂贵,毕竟现在已经是一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不需要计算机、不需要网络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从能够接受目前计算机价格的人群所占比率来看,计算机普及情况较为乐观。从访谈中,我们看出计算机的拥有率较高,当然也看到在农村和城镇,计算机拥有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从其他地方获得一些数据,其中城市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为40.6%。其中近两年来购买电脑的家庭数量,是此前购买电脑家庭总和的二倍多。尚没有电脑的家庭,有62.5%打算购买电脑;已有电脑的家庭,仍有近22%想购买新的电脑。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电脑的主流拥有者仍是中高收入的家庭。我们都知道,电脑拥有率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实际需要、周围的环境相关,拥有电脑的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居多。从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来看,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早就不是只出现在高收入家庭里,一些中低收入者也拥有了。计算机的普及对于国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已然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所要求的20%,但是我们认为,我国的计算机还可以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普及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也意味着恩格尔系数有所降低,这都表明我们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走得很漂亮。

此次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但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他一些情况,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分析。

正如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在过去的日子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改善,物价的过快上涨得到遏制,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产业协调,也搞好了生态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坚持了民生优先,保障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了群总的切身利益问题。还积极调整了收入分配关系,努力

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我们国家也深化各种改革,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做到了进口与出口并重。这取得的一系列的进步和成就都表明我们国家已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也就是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国家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三.建议与对策

1979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战略构想。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报告提出五点新要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就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根据我国各个时期的战略部署,我组成员商讨并提出如下建议:

1.经济方面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本国的第一产业机械化,更新第二产业的技术,扩张第三产业的业务范围。

(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政治方面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2)、坚持依法治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文化方面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2)、继承和吸收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

4.可持续发展方面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就我组前文中所提及的大学入学率问题来看,学生不仅应该能上学,还要上好学。政府和高校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抓手,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学校也可以考虑将助学与就业结合,以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为载体,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部队建功立业。

又比如计算机普及问题,随着电脑价格的不断下调,家庭电脑的拥有率也正在逐年的上升。 然而在农村,计算机普及率仍然很低。国家可加强社会福利建设,提高文化教育服务质量,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计算机价格,进一步合理贯彻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帮助农村实现计算机普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四.结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即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

丰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义务教育,我们政府都应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我们要培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所需人才的“生产者”———高校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制造厂。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从小方面抓起,再到大方面的全面推进。

附录:[1]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原始材料)

网页问卷地址:://.diaochapai./survey604599

内容如下:

1.你周围的朋友大学入学率如何?

A 很低    B 一般    C 还不错    D 相当高 2.你觉得现在的大学学费是否合理?

A 很合理    B 一般    C 不太合理    D 不合理

3.你觉得读大学对进入社会找工作有帮助吗?

A 很有帮助   B 有一点   C 没有

4.你觉得政府是否重视高等教育?

A很重视   B 重视   C 一般   D 不怎么重视   E 不重视

5.你认为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是否合理?

A 合理    B 勉强合理    C 一般   D 不合理

6.你周围的亲朋好友是否都配备了计算机?

A 几乎没有    B 很少    C 大部分    D基本上都有

7.你认为计算机的价格怎么样?

A 太贵    B 一般    C 勉强还能接受    D 很便宜

数据统计

1、你周围的朋友大学入学率如何?

很低      0%

一般      27.59%

还不错    37.93%

相当高    34.48%

2、你觉得现在的大学学费是否合理?

很合理    0%

一般      68.97%

不太合理  13.79%

不合理    17.24%

3、你觉得读大学对进入社会找工作有帮助吗?

很有帮助   20.69%

有一点     72.41%

没有       6.9%

4、你觉得政府是否重视高等教育?

很重视      3.45%

重视        37.93%

一般        44.83%

不怎么重视  10.34%

不重视      3.45%

5、你认为教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是否合理?合理  13.79%

勉强合理    24.14%

一般        10.34%

不合理      51.72%

6、你周围的亲朋好友是否都配备了计算机?

几乎没有     10.34%

很少         13.79%

大部分       27.59%

基本上都有   48.28%

7、你认为计算机的价格怎么样?

太贵          10.34%

一般          41.38%

勉强还能接受  41.38%

很便宜        6.9%

[2]访谈提纲及访谈过程记录 (原始材料)

提纲:1、询问她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其身边的人的相关状况。

2、询问她对大学生学率的看法。

3、询问她以及身边的人的计算机拥有情况。

4、询问她对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有什么看法。

作文五:《关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2300字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建成;中共XX市委五届二次会议提出了我市要在2016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如何确保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为此,市政协围绕这一课题,在五届六次常委会议上组织了专题议政,并深入到统计、发改、环保、商务、文广新等20个部门,就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差距和问题

国家统计局于2008年发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经过对我市内设监测指标的测算(附后),有10项指标已经完成或完成程度较高;有6项指标因县(市)级基础数据不支撑、省局抽样统一返数等影响数据测算。有7项指标完成度在80%以下,与小康目标值差距较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三大方面。其中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有3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在60%-80%之间的有4项:人均gdp、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环境质量指数。主要差距和问题表现在:

1、经济总量较小,人均gdp差距较大。人均gdp是一个从总体上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2012年我市gdp总量为79.28亿元,人均gdp为22735元,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值≥31400元的72.4%。按照2016年达标要求,只有保证每年增长8.4个百分点,即每年人均gdp增长2166元以上,才能达到率先实现小康的目标值。

2、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值是50%。2011年我市为27.2%,2012年为27.53%,仅仅增长了不到1个百分点,与小康目标值还相差22.5个百分点。当前实现程度仅为55%,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明显不足。今后三年,我市在gdp逐年增长的基础上每年要增长6个百分点才能达标,短期内攀升难度较大。

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12年我市r&d经费投入为3803.5万元,占gdp比重为0.5%,距小康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2.5%的目标值,实现度仅为其20%,还有近五分之四的路要走。科技投入经费占gdp比重偏低,说明我市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4、水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有待改善。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40%+地表水达标率×40%+国土绿化达标率×20%,小康目标值为100%。2012年我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完成值为67.97%。经分析测算,我市城市绿化达标率(已达标)和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实现程度较高;地表水达标率明显偏低,说明我市水质污染问题突出(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5、单位gdp能耗偏高,节能降耗任务重。201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5247吨标准煤/万元,2012年为1.4559吨标准煤/万元,一年下降了0.0688吨标准煤/万元。距离小康0.84吨标准煤/万元的目标值相差0.6159吨标煤/万元,实现程度仅为其57.7%;如果按照2016年率先实现小康,每年必须平均下降0.154吨标煤/万元。以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

6、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偏小,实现程度较低。2012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93亿元,占gdp的3.7%,与小康社会5%的目标值相差1.3个百分点,当前实现程度为74%。只有在每年gdp增长的基础上比上年增长0.325个百分点,即年均增长6294万元,才能达到2016年小康社会目标值。

7、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小。该指数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变化的重要指标。2012年我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904.34元,占消费支出比重10.2%(其中教育支出425.72元,文化娱乐用品支出329.1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9.33元),与小康社会16%的目标值相差5.8个百分点,当前完成度为63.8%。只有每年保证比上年增长1.45个百分点,即年平均增长807元,才能达到2016年率先实现小康的目标值。

二、原因分析

小康社会建设指标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三个方面的七个弱项指标,均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产生指标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小康社会认识模糊,工作中小康意识不强。对率先实现小康社会,许多部门及群众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对小康监测指标体系知之甚少,对涉及到的指标评价情况不明、推进情况掌握不实、对存在的难点问题重视不够、对解决的对策措施考虑不多。

二是对建设小康的跟进措施还不到位。对实现小康的目标不明确,方法、途径缺乏研究,没有像抓项目一样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也没有将评价指标落实到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查遗补缺、跟进落实和强势推进的力度还不够。

三是科学统筹、协调发展还不够全面。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与小康密切关联的其它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同时遗留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在阻碍着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还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相对薄弱,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降耗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民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等。

作文六:《关于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探讨》5900字

2002年12月

第16卷第6期Dec.,2002           EastChinaEconomicManagement            Vol.16,No.6

华 东 经 济 管 理

关于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探讨

胡本田1,胡亭亭2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2、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9)[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本文针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2)06)0133)03

Researchontheindexsystemabout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

HUBeng-tian1,HUTing-ting2

(1.EconomicsSchoolof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2.AnhuiEconomicManagementPersonnelCollege,Hefei230059,China)

Abstract:The16thpartycongressputrorwardanewgoalthatof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THeprobedtheconnotationandindexsystemabout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Keywords: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indexsystem  从/温饱0跨入/小康0,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生产总值一个指标组成;第二类为物质生活水平,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居住使用面积、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恩格尔系数8项指标组成;第三类为人口素质,由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3项指标组成;第四类为精神生活,由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电视机普及率2项指标组成;第五类为生活环境,由森林覆盖率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的百分比2项指标组成。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到2000年,在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三项指标基本合格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

城镇标准由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五个部分组成,共包括12项指标;农村标准由收入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与安全六个部分组成,共包括16项指标。

一、小康社会的概念及标准

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0(5邓小平文选6第3卷64页)。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0。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0

这也就是说小康社会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制订了5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6、5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6和5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6三套标准,作为衡量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的尺度。

全国标准是作为全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统一标准来设计的,是测量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包括五个方面共16项指标。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水平,由人均国内

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即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已摆脱了贫困,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如反映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90年的68岁提高到2000年的71岁,

[收稿日期] 2002)11)18

[作者简介] 胡本田(1967)),男,经济学硕士,经济师,讲师;

胡亭亭(1971)),女,经济学与工程学双学士,在读研究生,讲师。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年均增长716%,消费结构从满足温饱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居民储蓄由1990年的7120亿元增至2000年的64332亿元,增长了8倍,目前已达8万多亿。

那么,总体小康离全面小康还有多远?可以这样说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从生活水平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任务。它是继续消除局部贫困的阶段,是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逐步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它所指向的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门,是温饱与小康的衔接;明天,当我们走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大门时,将会是小康与现代化的衔接。怎么衔接,需要我们更大的努力。在指标体系上,则要做出适当的规划,使我们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再一个衔接,是与国际标准的衔接。小康社会,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但这种特色,只有在与国际的联系和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根据专家的分析,我们进入小康的标准,即小康社会的下限,大体相当于国际通常的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走进全面小康的标准,即小康社会的上限,大体相当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对此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看法。不管如何评估,作一些适当的比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看到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也可以认真学习外国很多好的经验,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小康社会更快地向现代化的标准推进。

四、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讨(一)对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界定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确定,首先取决于对小康内涵的理解,它是标准制定的出发点。所谓小康是指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从这一涵义可知,它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然而,生活质量的涵义也在发展演变,今天人们提到的生活质量一般包含三层涵义,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其次是对全面小康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应该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0。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的完善上。所以,小康社会决不是一个单打一的社会,而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因此,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全力抓好政治、文化的发展,不断改进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文社会环境,使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从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增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使全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能逐步趋于平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以农业产业化来拉长农

三、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应更高更全面

前面所提关于小康社会标准的指标体系,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之家的门槛。随着进入小康社会,这些指标中除了柔性指标有很大弹性外,刚性指标基本上都已达到。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所设定的标准就应该更高、更全面。而且,根据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总结经验,汲取原有指标体系的成功精华,研究小康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包括做全面细致的调查和计算工作。只有在严格科学计算的基础上,才能使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更加扎实、更加稳健、更加符合于客观现实和科学规律。小康社会的指标还需要注意两个衔接。一个是与现代化指标的衔接。今天,我们走进小康社会的大

业产业链条,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道路,以农业市场化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以农业现代化来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既合理利用资源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与此同时,发挥城市的骨干带头作用,继续推进城镇化战略,搞好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使城市和农村都有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使农村和城市的小康建设都有较大的进步。通过小康社会的建设,促进城乡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乡村双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因此,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涵义作一个定性的界定是很有必要的。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比例C1R小于011,可以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能接受的,否则就应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的调整。

4、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可得各评价指标的权数。

(四)指标体系的架构

结合5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6和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化十项指标,可从以下五方面设置指标。

1、经济水平。具体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15%以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45%;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

2、物质生活。具体指标有: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就业率,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占的比重超过70%;恩格尔系数低于40%;生活保障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人均居住水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3、人口素质。具体指标有:文化水平,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超过80%:人均寿命,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及以上;大学入学率,上大学的人数占青年适龄人口中为30%及以上。

4、精神生活。具体指标有: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在20%以上: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0%及以上;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率在90%以上。

5、生活环境。具体指标有:森林覆盖率达到20%及以上;医疗卫生普及率,每千人医生数为218人及以上。

(二)是确定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原则

指标的确定,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有四条:一是全面系统原则,能综合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反映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主线,将经济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考虑,使之与温饱和富裕阶段的生活内涵有明显的区别。二是实用操作原则,衡量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水平不仅要科学客观,而且要具有简便实用和可操作的特性。价值量指标与实物量指标相结合,尽量以指标的相对量来衡量,以便保持可比性和连续性。三是可比性原则,所选指标要便于横向与纵向的研究分析,既要参照国际标准,又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城乡差别较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特点,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四是最小可靠原则,在具有几乎同等代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指标数量的最小性和数据来源可靠性的原则,以便指标少而精,又能客观合理地反映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居的重要程度。因为层次分析法可以把以人的主观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量化,以便用数值来显示各项目的差异程度,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层次分析法,有利于对评价过程进行计算机编程处理,不仅可提高效率,还可保证评价精度的提高,减少人为及主观因素的干扰。

1、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三级的递阶层次结构。2、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外的发展状况,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按照1一9比例标度法,逐对比较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由此可得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8.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战略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1.

[4]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许跃辉]

作文七:《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1400字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人民的幸福之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定位准确,鼓舞人心,完全符合小平同志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反映了我党对世情、国情、民情认识的深化。对于我们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初级阶段,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重要战略机遇的正确把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科技、文化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还待于解决。这些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期,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然唤起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巨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们国家还处在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还只是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人们的住、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小康不仅仅是人民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而是人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如: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的政治、文化切实得到保障;社会更加安定团结;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劳动者的科学、文化、道德、健康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人为中心的科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要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民族复兴的艰巨性、复杂性,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和谐共进。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建设是关键。1.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把这一指导思想切实落实到我国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必须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3.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党的建设,不仅需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有正确有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面对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讨党的执政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健全党内外相联系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最大限度地及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要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作文八:《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议[武威]》6100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