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化学课件 > 《“工匠精神”——“慢”精神》300字|工匠精神100字

《“工匠精神”——“慢”精神》300字|工匠精神100字

时间:2020-01-05 09:17:3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工匠精神”——“慢”精神》300字

“工匠精神”——“慢”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发展过程过分强调“快”,必然带来浮躁和粗糙,我们需要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慢下来,把事情做好,做细,做精,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不仅生产有形产品需要工匠精神,做好无形产品——服务,也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慢”精神,慢下来是为了把产品做精,把服务做好,把人做正。市场的开发需要细致的前期准备,耐心的市场调研,需要把客户繁杂的产品需求一丝不苟的梳理清晰,需要准确无误的完成销售流程,需要耐心的解决客户的售后问题,这些工作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需要我们秉着“工匠精神”,耐心、专注的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闯出一片天。

作文二:《工匠精神5月》1100字

做一名独具匠心的企业员工

《工匠精神》这本身是企业员工的职业进修的一本心理指导书。书中的道理很浅显,可是要做到并非易事。工匠泛指特定行业的独立手艺人,一般工匠凭一技之长获取养家糊口能力的工匠,一般要在行业获得一定的口碑才能得到更多的报酬与尊重。书所总结的工匠精神应该特指那种在行业内博取很高威望的业内翘楚者所独具的品质——也正是我们员工所要学习的人格力量与精神财富。

书中有一句话写的非常好:中国不缺少创业少,缺少的是职业人。而真正的职业人是那种具有工匠精神气质的人,心定气逸,人格完整,做事专注,精益求精。企业拥有了这样的员工,方能获得欣欣向荣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保持企业持久的发展与壮大。

《工匠精神》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新颖的问题:很多国人经常忽视常识性的东西,好走捷径,不懂得业精于勤的基本道理。于是有的员工不断跳槽,难以定心工作,在困惑中难得修成正果。如果把企业比喻成火炉,员工的能力如同木柴,而获得的回报就如同燃烧后的热量。木柴需要放入火炉才能燃烧地更好,就像员工需要企业作为展现能力的平台,达成共赢局势。回顾公司以前招聘的新进财务人员,也不乏高学历的人才,真正做得长久的却并不多,究其原因,并非自身才能的缺乏,而是沾染了当下的浮躁风气,难以静下心来做事,一旦遭遇挫折就不能坚持下去。

财务部作为对内向管理决策部门与对外税银审服务部门上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承担着双重核算与监督职能。作为财务会计人,我们虽然有着八项会计职业道德约束,企业中真心脚踏实地地做到、做好本职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却很不简单。正如书中列举的有关财务方面的经典案例:埃贝斯创立的“世界通信”——美国通信公司在2002年粉饰报表,将成本费用资本化,商业奇才埃贝斯因此而身陷囹圄。这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司财会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所体现的会计准则等约束机制很重要,而在掌握与运用会计准则及制度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所体现的人格与修行更有必要,忽视、违背之则容易走入歧途,甚至可能会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

我们读这本书感觉在温习已经在财校学过的东西,关键在于温故而知新。在会计人的心目中,八项会计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不谋而合,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要求会计人员敬业爱岗、诚信、自律、正直、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与服务精神,相互对照比较可以看出,书中做了更具体直观的诠释,易为员工遵从与执行,而会计道德则则是作

了更为简洁的概括,并作为管理人员施加更为专业严谨的要求,财会人员须培养对数据的职业敏感度、正确的金钱观、关注财富保值增值与风险意识、对决策管理层高度负责、与外部稽查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处处保持专业素质与优良素养。

企业员工学好工匠精神是走向独立人格的第一步,若能摒弃固守旧念,锐意进取,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定能成为业务骨干,与企业共成长同发展,在本业中成就一番事业。

2015-05-12

作文三:《工匠精神,卫龙工匠》600字

工匠精神,卫龙工匠

说起工匠精神,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工匠:隋朝的李春,设计并建造了赵州桥,历经千年屹立不倒。春秋时期的鲁班,发明了锯子和曲尺等工具,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国外也有一些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品牌和企业,比如德国的奔驰和宝马、日本的丰田等。它们在技术方面精益求精,领先全球。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不仅仅代表着高超的技艺,更是一种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是对所做的事情、所生产的产品持续改善、精雕细琢。工匠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对工作严谨认真,在专业领域不断挑战极限。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距离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而我们卫龙的发展之路,也必须培养出更多的“工匠”。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一些热爱工作、精进自我、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卫龙工匠”。

在工匠的成长历程中,工作不只是赚钱的工具,更是一种心态的修行。这个修行可以概括为“三减三增”

:利己心的日减,利他心的日增;攀比心的日减,感恩心的日增;索取心的日减,给予心的日增。要成

为工匠,就要学会放下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心态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同工作建立起难割难舍的情感,把工作看成是一个有灵气的生命体,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如果我们要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成为被需要、被尊重的人,就从当下的事情做起,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工匠精神,成就内外丰盛的人生!

作文四:《工匠精神和工匠制度》4100字

别因“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

“工匠精神”之所以没办法实现,因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这个东西,只能主观理解,却不能客观判断,你以“德”为标准,而不是“才”为标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谁跟媒体关系好,谁跟地方政府关系好,谁就有工匠精神。

咱们先看看这个词是啥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具体点来说,就是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不像工业4.0那么复杂,也不像大数据那么云里雾里。而这么简单个概念之所以在中国会这么火,原因更简单,连总理都不得不承认,咱们没这个东西。

关于为什么德国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们中国人没有,各种学者众说纷纭,最后其实就一个结论:人家日耳曼人就是牛,民族性就是严谨,人家精神境界就是高。

这看起来好像说得通,但是细研究了一下历史,发现有点问题,东德也是日耳曼人啊!东德经济崩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产品质量差,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市场后,经受不住西方的竞争。难道这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难道还是按村东头村西头分的吗?

所以我觉得这事逻辑上不通,你要说是什么神奇的高新技术,咱们脑子笨,缺心眼,研发不出来也就算了。可是“工匠精神”,就这么一句话的事,咱们怎么就能做不到呢?

其实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这么做。

因为我们面临着三个非常独特的现实状况。

一、中国跑得实在太快了

我的老师说他年轻的时候,一个同学家里因为是干部,从德国弄到了一台冰箱。他去做客,对着那个冰箱愣了半个小时,心想这辈子要是能有一台冰箱,此生无憾了。而今天,如果你再因为自己家里有台冰箱就去炫耀,恐怕我们都要去精神病院看你了。

这是过去的这三十多年来,中国急速奔跑的一个缩影。短短三十年中,我们有106家企业从零开始,挤进了世界500强,我们从供应短缺到产能过剩,我们眼看着自己从吃糠咽菜到健身减肥,这个速度和规模,难以想象。

对于这样一个飞奔的巨人,他怎么可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呢?就像博尔特跑出9秒58世界纪录的同时,你还想让他保持姿势的优雅,再认真欣赏下沿途的风景,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虽然没有形成工匠精神,但是我们的中国制造思维里,却把另一样东西做到了极致,

那就是“速度为王”。

我2010年时参观了北京的一家机械公司,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跟我说,他们原本是给意大利品牌代工的,08年金融危机,客户资金紧张,于是他们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品质略低,但是价格只有意大利公司的三分之一。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就把这家意大利公司在中国市场全线冲垮,而到了2009年,这家意大利公司撤销了在中国的办事处,而他们正在继续去海外攻城略地,把这家意大利公司从印度市场驱逐出去。

一个领跑者,精耕细作是维持优势的必须,但是作为一个追赶者,要忽略其他细节因素,先通过急速扩张占领市场,这个时候,在你前面的领跑者,因为组织规模过大,而市场份额急速缩小,头重脚轻,就很可能被你淘汰掉。

“速度为王”,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在世界制造业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实践,这也是“中国制造思维”中的精华。

二、中国的机会太多了

因为这三十多年的急速奔跑,中国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新旧两个时代的并存。我们这一代人是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处在新旧时代交换的地平线上,既能看到新时代的朝阳,也能感受旧时代的黄昏。

就如同辛亥革命后,这个社会既有长袍马褂留着辫子的老古板,也有西装革履梳着分头的新

青年,这两种人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文化,享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是对不起,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

80年代你刚卖两天小商品发了财,90年代股票就起来了,你刚玩上股票,00年代房地产又暴涨了,你房子还没捂热乎,10年互联网又来了,电风扇、钢铁、汽车、飞机、电脑、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人工智能……

这样一个三十年就从工业1.0飞奔入工业4.0的大时代里,永远有新的更有价值的社会分工不断出现,而人的协作却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制度漏洞太多,套利机会也太多,所以过去的中国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而不是一个工匠的田园。

社会的机会很多的时候,大家自然是追逐新机会,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一件产出低又可能随时被替代的事情上。如果你看了《古惑仔》后心血来潮,非要跟自己较劲,耐住寂寞,十年磨一把绝世好刀,宝刀出鞘准备纵横江湖时,发现大家早跑到乐视网看《太子妃升职记》去了,逗比卖萌成为了社会主流,谁还跟你舞刀弄剑啊。

这就是过去的中国,当更好的新机会不断出现的时候,你固执的守在自己那个世界里精益求精,这不是精神,这是愚蠢。

三、中国的企业家普遍没有安全感

中国的市场从封闭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中,一部分市场和价格充分竞争,另一部分市场和价格还处于垄断,这个巨大的断层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制度套利机会。而中国的老一代企业家的崛起,普遍依赖于这种制度套利,想套利,就需要关系,有了关系,就需要打点关系。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原罪的,说不定哪天因为哪个官员的事就被清算了。

如果你一只脚在监狱里,一只脚在国外,那你自然是想捞一把就走。工匠精神,“严谨”、“坚持”、“耐心”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一个长期确定性的未来的,如果你连自己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这些东西。

另外,即便不被清算,关系也是有时效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跟设备部长关系好,可是这个部长可能只干三年,所以你三年内必须赶紧赚钱,过期作废。这样谁还有心思去精益求精呢,等你三年后求精结束,部长换了,他只用他关系好的供应商,你再精,连供应商清单都进不去,有什么用呢。

因为这三个原因的叠加,过去三十年的中国,不是很可惜没有工匠精神,而是当时根本就不该有什么工匠精神。

至于很多人说的,没有工匠精神是因为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低,所以不能把质量做好,我完全不能苟同。

价格从来不是理由。

中国制造业里没有的工匠精神,在互联网行业中却非常普遍。中国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对于产品的极致追求,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每一个键每一个位置都要经过十几版甚至几十版的迭代,甚至连美国互联网界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并不逊于他们。

但是你注意,这些互联网产品可都是免费的!所以精益求精这件事本身,跟价格和利润并没有正相关的关系,它是由竞争的标准决定的。开放的互联网行业里,用户用脚投票,你体验不好就没人用。而封闭的制造业里,评标专家们靠关系投票,你体验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产业链的位置更不是理由。

我曾经看到一份报道,采访一个给人代工生产童车的老板。

记者问:为什么你贴别人的牌子,价格又不便宜,你还能有这么大的销量?

老板说:他们要的东西,只有我有啊。

记者问:为什么牛哄哄的沃尔玛也让你说了算?一块蛋糕,由你主刀来切?

老板说:他们的问题,只有我有能力解决啊。

记者问:为什么只有你能解决?

老板说:因为我关注消费者需求啊,因为我努力理解消费者啊。

“比如那张床,我知道消费者舍不得扔掉孩子才睡了一年的婴儿床,希望能用得更久;比如那个摇马,我知道消费者不愿意婴儿车推出去是个物件,搁家里是个累赘;比如那个变形金刚般的童车,我知道消费者有时候怀里抱着宝宝,只腾得出一只手。”

明白了吗,微笑曲线从来都是个伪命题,代工贴牌并不是天然就比品牌科技低级,真正低级的是你因为自己是代工就从来不动脑子。在价值链条上,“设计”、“品牌”和“科技”可以称王,“制造”、“集成”甚至“物流”未必就不能称霸。真正能够占据价值链主导权的,一定是那个最终能为整个价值链创造增值的环节,和你价值链上的位置从来就没有关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工匠精神这个东西,是有背景的,在不同的时期你的需要也不同。比如说在企业早期的时候,你要快速地去了解用户、了解市场,这时候你如果不了解你的方向,你拼命地去弄工匠精神,可能铁杵磨成针,然后发现这个针根本没人用。而当企业大到一定的时候,如果你继续疯狂地生长,缺乏工匠精神,可能最后变成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了。

中国现在的规模是足够大了,发展速度也降下来了,是该开始追求工匠精神了。

但是你会发现,这个事挺难的,因为我们始终是一个对上负责的组织结构。

一个小姑娘,早上出门前可能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化妆,精雕细刻,但是到了公司处理工作时却会敷衍了事。同样一个人,有时有工匠精神,有时就没有,因为脸是她自己的,而工作是老板的。

“工匠精神”为什么不叫“工人精神”?因为工匠是独立人格,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同时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所以他重视细节。而工人是对领导负责,他只关心领导关心的事。而领导恰恰是最不可能关心细节的人,职位使然,管的人和事太多,他必须更关心方向。你只对领导负责,不关心实际,只揣测圣意,必然会形成浮躁、短视、投机,这是制度使然,无关人品。

汉朝时,我们的人才选拔制度叫“举孝廉”,可是“孝廉”这东西不好判断,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谁家总是当官的,谁就孝廉,所以有那个四世三公的袁绍,这就变成了世袭。

“工匠精神”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之所以没办法实现,因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这个东西,只能主观理解,却不能客观判断,你以“德”为标准,而不是“才”为标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谁跟媒体关系好,谁跟地方政府关系好,谁就有工匠精神。

仅靠道德感化和形象宣传,无异于“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形式大于实际。而德国和日本这种工匠国家,我们与其说他们有工匠精神,倒不如说是一种工匠习惯。这个习惯,是由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工匠制度,和对违规者的严厉惩罚构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仅一墙之隔,西德以高品质闻名于世,而东德却乏善可陈,以主观的“德”为社会标准,人治大于法治,立法不严,选择性执法,建立不起工匠制度,就没有工匠习惯,更不可能有工匠精神。

今天我们真正要学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

匠精神。

制度——习惯——精神,这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路不能靠儒家,必须要靠法家。

别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

作文五:《工匠精神,不应止于“工匠”》1000字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传统精神,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

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从浅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严谨的德国人。青岛原德国租界的下水道在高效率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青岛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果然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一个“相关”企业,之所以能够推断出百年前的公司会在老化配件周围存放备用件,正是基于对严谨德国人“工匠精神”的信任。

然而,在德国,严谨的“工匠精神”并不止于制造业,它深植于每个德国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中国人到德国留学,几天后,中国人厨房四溢的香气馋坏了德国邻居,于是德国人拿着小本子前来讨教,中国人大显身手一番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中国人瞠目结舌,无以作答。后来他到德国人的厨房去指点,发现厨房像个实验室,量杯、量筒一应俱全,还有厨具刀具井然排列,俨然一个“兵器库”。尽管这故事有些调侃的意味,但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植入之深,却也可见一斑。

回到中国,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传统精神,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庖丁解牛如此,鲁班的传说同样如此。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襄阳供电公司的娄先义,在外线工这个最苦最累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由于立足岗位专注于技术改造,获得了十余项国家专利。

不论是古时的庖丁、鲁班,还是身边的娄先义,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然而他们身上都有着精益求精与创新的工匠精神实质。

今天,我们将工匠精神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这种精神却不应止于工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做到持之以恒,将这些智慧和能力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料想,不远的未来,我们不仅会为“Made in China”自豪,更将为“I am Chinese”骄傲。

作文六:《工匠精神马井堂》2000字

平凡,务实,伟大的工匠精神

题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也是非常

忙碌,也是不断的工作,工作,然而他们也是同样的烦躁,

劳累。这样他们就把工作做好了嘛?不是,他们一直在劳累

也真实地一直在应付自己工作,一点也没有提高。他们似乎

很委屈,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应该感到委屈,他们缺少一样东

西。他们到底缺少什么呢?那就是:平凡,务实,伟大的工

匠精神!

工作是一种修行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

精神支撑呢?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

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

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

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工匠精神在欧洲,是象征着瑞士钟表的品质,以及德

国工匠的严谨与精确,工匠精神之于事业,则是服务第一,

其他都是第二。曾经有这么些的故事,讲述着我们的这种坚

持:想必在读的各位都有听过(欧洲东方店„的案例),此

案例表明:成功不在大小。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

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

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

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我们

全方位的去考量这个案例的时候,不难发现正是我们在每个

小细节上的到位,才使得顾客得到了到家式贴心服务的感

受,我们“立体的爱”才能与顾客产生“感情链接、心灵互

动、价值分享”。,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

得到了成长。这不正是我们的所求吗?

而工匠精神,教给我们的也不正是:  专注产品、

重视积淀、享受过程,这正是工匠精神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

化的商人精神之间最大的差别。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

敏锐,但他们却多了一份对事业的执著。他们喜欢手中所做

的事胜过这些事情给他们带来的钱,他们更热爱自己生产的

产品,而不是产品带来的利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雕

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努力创造新的管理模

式。当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赢利而做的时候,时刻执行着这种

极致的工匠精神,支撑着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稳步迈进。

其中很多的道理可能我们都似曾相识,但是:知道

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工匠精神的最大价值

在于:帮助每一个人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如何树立正确

的工作观?首先我们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选对的?还是

选贵的?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连哈姆雷特也会纠结的问

题。

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我们追求

目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明确目标,把梦想当

做信仰。”这句话很对,我们需要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

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目标。明确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就需要寻

找方法,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

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这就是工

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价值观

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

一种纯粹的伟大。拥有修行的状态,才会带给一个人无穷的

力量,无穷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无穷的热爱,无穷的收

获;拥有修行的状态,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

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 贪欲,才能让你

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演讲家,他们步履匆匆、高

谈阔论,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而这个时代所真正缺乏的,就

是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企业和人。但正是这样的企业

和人,才是我们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历史是个大舞台,你

方唱罢我登场。平凡而伟大的人,正是这种专心做事的工匠。

一步一脚印,可以走得坚定,走得辽远。愿工匠精神发扬,

让社会少一些浮躁,多一点沉淀。

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真修实行”吧!放下功利心、拾起公德心、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炼自己的心性。精细,严谨的将工作做到极致,反思反省,实务精进。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工作观,每天享受通过努力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达成的结果。也正是带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成为一个快乐的工匠师。去实现价值、去创造财富、去建造一个帝国。让社会明白,褪尽铅华,真正珍贵的,是诚意的用心与对梦想的坚执。

德国人祖孙好几代都会专注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一件产品,甚至一个永远重复的服务,所以德国东西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相对于德国人,我们中国人和我们中国人的企业常常一年甚至一个季度就会换好几种工作或是改做好几种产品,浮躁大于静心,华丽大于务实,徘徊大于从容,中国,人虽多,但又能如何创造出专注专业永恒的精品?    难道我们中国人不就是最需要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嘛?!

马井堂                                            2013.2.28

作文七:《工匠精神去哪啦》900字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征文类比赛

赛项: 征文

作者:祝恒涛        辅导教师:梁建西

单位:   夏邑县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工匠精神去哪啦?

在当今社会中,太多的人心浮气躁,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总是以为自己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便是所谓的挑战自我,当事情被解决了。便可以骄傲的说:“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我是最棒的。”

但是,只要仔细一想,我们便能提出疑问:他真的出色地完成任务了吗?不,他没有,他只是完成了任务,离出色完成任务还差十万八千里呢?这时候大家一定会想:为什么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我的回答是:他在完成任务时,只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却没有自己动手,他只有心动,没有行动。因此,他没有出色完成任务,他只是完成了任务。只有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最后完美收官了,才能说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可是如今的人都太急功近利,他们缺少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去哪了?它被人类追求的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带来的短期利益冲走了。厂家忽略了产品的灵魂,一件产品犹如一件艺术品,它是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东西,就跟一个花瓶上有了裂痕,一个道理 。正因为这道裂痕,花瓶就不再完美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灵魂的产品,也是不完美的。产品为什么会没有灵魂呢?因为如今的人们缺少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工人对自己加工的产品经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其产品达到误差极小,与标准产品达到一致,追求产品完美的精神理念。

孔子自述生平:“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亡将至”,孔子因为将“教书匠”做到了极致,终成万世师表的伟人,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也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看出,瑞士制表匠对其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位,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精雕细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他们正是凭借这种凝神专一,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才使得瑞士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的。

由此例得出,没有工匠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出色地完成。只有具有了这种工匠精神,在做事情上精益求精,才有可能把事情,任务出色的完成。所以,让我们把遗弃已久的工匠精神重新拾起来吧,别在让它不知所措了。

作文八:《传承工匠精神》1400字

传承工匠精神

梦想,是一个人成长进步,加快成才,加速成功的动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人的本质不在于创造出来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看他有没有这种追求,有没有这种梦想,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就不会有所成就。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有工匠精神,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工匠意识。再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整个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兴旺与发达,为了社会的进步倾入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中有铁人王进喜、有掏粪工人时传祥,更有像给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这样的大国工匠。他们的成功本身就是对自己梦想的坚信、坚守与坚持。

所以,人生,不可无梦。工作岗位,新的梦开始的地方。青春,就该有梦想与坚守。因为,年轻,应该属于梦想。为梦不断地去追求去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勇于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才是最值得回忆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每个人都会为自己那些美丽的梦想而奋斗着,繁华过后物是人非,终究到头来,谁还会保持那个最初的自己?在人生的追梦途中,我们要时刻的追问自己,有没有错过最美好的时光,有没有虚度最幸福的日子,有没有忘记曾经为梦许下的誓言?

梦想人人都可以拥有,而能够一路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我们的青年党员教师在追梦的过程中会遇到迷惘与挫折,这属于一个追梦者的人生滋味。看看这些“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哪一个不是呕心沥血,他们为了做好一道工序,无数次的做着同样的工作,进行着反复的操作。如孟剑锋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他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经过无数次尝试才最终成功。如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虽然只有初中文化 但他全凭自学成海底沉管隧道接缝焊接技术的第一人,使接缝处间隙达到零缝隙,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所以,行动成就梦想。如今的我们青年教师党员正处于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青春需要有梦,更需要去实现这个梦,不管路上多么艰难,不管前途多么坎坷,如果青春梦想成真了,那么青春这朵花也会更加美丽。

虽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的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汇聚成十三亿人民的梦,这就是中国梦。 这些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在刻苦的钻研,哪一个不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奋斗着。如沪

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为了攻克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焊,不断钻研、刻苦练习,最终他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使我国在世界上对这项技术拥有话语权。再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的顾秋亮,他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他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这些“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那些愿意将自己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人,才有望拓展人生价值。

所以,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中国梦,每个人都是“中国梦”中的一颗螺丝钉,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但如果缺少了它整个机器便无法运行。也正如崔卫平所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作文九:《《工匠精神》读后感》1000字

《工匠精神》读后感

近日通过公司组织的每月一书活动,阅读了《工匠精神》一书。仔细体会之后以后感触很深,觉得这是一本励志类书籍,能够在我们在有时候迷茫的的工作状态里调整好自己的前进方向,让自己的工作态度变的坚定,以下就写写自己的一点体会。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讲究态度。而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上级领导的期望。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觉得阅读此书后以后处事我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以后我要把自己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因为那样才会有业主把我当回事,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均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和数量上,如果我在为别人不认可自己而抱怨的话,真的还不如提高我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业主或者同事对我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换言之做工作就是做结果。有时候我在工作中有可能会犯某类错误,例如我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阅读《工匠精神》这本书后,自我感受到以后遇到问题时,自己尽可能的不要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努力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我本人必须清楚

身在兰溪新湖香格里拉物业服务中心的最根本任务,是为自己所处的项目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的人生缺少拼搏,谁还能保证以后有自己的事业巅峰,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以前自己或多或少工作烦躁时候会有点迷茫,但是现在我明白了,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做好自己,才能带好自己所处的小团队。

作为一个在兰溪新湖香格里拉物业服务中心工作诸年的我,首先我学会了做人,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通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书中有很多心灵鸡汤一样的为人处世哲理,值得我们去体会,去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点感受,和大家在每月一书的活动中一起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张利仙

2016-12-5

作文十:《工匠精神读后感》800字

工匠精神读后感

110391 陈泉林

工匠气氛、敬业、稳重、干练、执着。他们以无可替代性的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绝不可缺少的,七不视工作为赚钱的工具,而是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在前年传承中,若忽视了工匠精神,那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在当今社会,只有大力发挥工匠精神,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热爱工作,不慕虚荣,干一行就爱一行。目前我的工作是运维,就是保证自己所运维的系统能正常运行。同时,在维护系统的过程中,我还要做一些开发工作。在开发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搞开发所欠缺的知识太多了,但是我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卯足劲学习欠缺的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踏实勤奋,寓巧于拙,用“笨功夫”练“真本事”。在开发的过程中,因为基础不扎实,我屡屡遇到瓶颈,但是我并不浮躁,依旧脚踏实地钻研。当然做事也要量力而行,好高骛远做不成事情,所以我会设个小目标,一个一个去完成。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慢工出细活,如果急于完成任务而偷奸耍滑,那么自己从工作中什么都学不到。

坚持不懈,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认准自己的目标,绝不轻易妥协和放弃。正如书中讲的剪纸姑娘的故事,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剪纸,但是她把剪纸当成尽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多年来潜心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原本没有生命力的纸张,在她的手中活了起来,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剪纸大师。可见,设定一个高远的目标对于人生的成功与否是相当重要的。人与人之间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作为成功就是实现一个个既定的目标。因此,设立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员工,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宿命所归。在今后的人生中,我要不断超越自己,勇往直前,不畏任何困难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