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艺术 > 简论中国民间歌曲的艺术特征

简论中国民间歌曲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2-10-31 15:50: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文明和奇迹,也流传下来许多光辉灿烂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就是这多元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它是各民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中世代相传,并不断加工提炼而成的一种具有地域风格、民族特色、非专业音乐创作的音乐门类。它源于生活并对人民生活有着广泛深入的反映,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一、民间歌曲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在中国音乐的各种类型中,民间歌曲是其中起源最早的门类之一。关于民歌的起源,曾经有多种学说,如劳动说、情动说、本性说、神话说、鸣响说等等。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是远古先民用自身嗓音直接抒发情感和适应劳动生活的产物。《淮南子》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古代先民在抬木头时的劳动号子。《吕氏春秋,古乐》道:“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是远古时期乞求五谷丰登,鸟兽繁殖的原始歌舞。另在《吕氏春秋,音初》记载了涂山氏之女派侍女于涂山之阳等候夏禹归来,女歌曰:“候人兮猗”,被称为“始作南音”,这是先民感情的抒发。鲁迅先生曾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说:“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那时大家抬木头,其中有一个叫道“邪许邪许”,这也就是创作。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民间歌曲在原始社会里与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有着密切关系。

在历史文明长河的发展道路上,民间歌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日渐发展并完善着。人民口头的歌曲创作虽然没有乐谱流传,但却以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春秋时代在文化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就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精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战国时期著名的诗集是《楚辞》,其中大部分是大诗人屈原、宋玉等对楚国民歌进行搜集整理,并根据其曲调创作的新词。在形式上它较为活泼,文辞华丽,富于浪漫色彩,体现了我国民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它文体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和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唐代的民间歌曲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形式有较大的发展。唐代“曲子”的歌词有五言体、七言体和长短句等,被大量用于说唱和歌舞中,对以后宋词与元曲的发展起着有益的影响。宋元时期继承唐代的“曲子”,市镇小曲得到广泛流行,其民歌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而颇多哀怨悲愤之情。明清时期产生了为数众多且具有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民间歌曲,其内容相当广泛,语言朴实生动,音乐表现力也更加丰富。鸦片战争以后,小曲(俗曲,即城市小调)发展迅速,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市井和下层人民的生活。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间歌曲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新民歌的艺术形式在旧民歌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了新的音乐语言和新的时代音调,使中国民歌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展示了新的精神风貌。

二、民间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从诗的角度看,民间歌曲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以七字句为多,同时兼有其它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和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几句歌曲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述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从乐的角度看,民间歌曲的音乐形象准确生动,结构短小,手法简练有紧贴人民生活、主体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它的音乐与方言语音特点和人民的生活条件密切联系,纯朴而浓郁地体现着一个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与色彩。民间歌曲是诗歌与音乐高度结合体。如《槐花几时开》是流传在四川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它的歌词语言质朴,生活味浓,形象生动,言简意丰。既表现了一位农村姑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又描绘出感到羞涩的女儿在母亲盘问下搪塞支吾的生动情态。在音乐处理上,它精雕细刻以突出个性,稍加渲染而心意层出。短短的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也细腻地表现了爱情主题。

(二)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

民间歌曲具有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思想感情的特点。民间歌曲是浸透了人民群众心血的艺术作品,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如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西口》表达了背井离乡、生离死别的口婉依恋之情;《牧歌》短短的两句就勾画出一幅清新、辽阔、宽广的草原景象等等。

(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民间歌曲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演唱者,常常按照个人需要将某首民间歌曲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看见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这就是民间歌曲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在即兴编词的同时,民间歌曲的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出现了一首民歌有许多变体的现象。如《孟姜女》、《鲜花调》等的变体遍布大江南北,出现了某一地区拥有几个典型曲调和特性音调的现象。

三、民间歌曲的艺术价值

(一)民间歌曲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等;是人民生活的亲切伴侣、劳动的助手、社会斗争中的武器,是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同时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很高人文研究的价值。

(二)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专业音乐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民间歌曲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创作或演出活动上,而应该着眼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互相促进与互相影响下而丰富多彩的。其中民间歌曲形成最早,在其它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民间歌曲起着积极的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各地的“花灯歌舞”、“花灯戏”、“花鼓戏”;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中的大部分曲种;“河北吹歌”等乐种以及许多民族器乐曲牌(《梳妆台》、《剪剪花》)等均由民间歌曲发展移植或改编而来。民间歌曲对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也有积极影响。

(三)民间歌曲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历史上,民间歌曲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然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从民间歌曲中吸取营养;聂耳的《塞外村女》、《码头工人歌》、《大路歌》,冼星海《黄海大合唱》中的《黄河谣》、《河边对口曲》等。中国的民族歌剧更和民间歌曲有不解之缘: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和山西民歌《捡麦根》;《洪湖赤卫队》采用了湖北民歌《襄河谣》等。学习研究民间歌曲,无论对专业的创作,还是演唱、演奏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民间歌曲无论在有文字或无文字的民族中,都是作为一种即兴的口头艺术,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的,可以说,哪里有人民生活,哪里就有民歌。当今中国的音乐文化,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时代的音乐文化中的积极成果,继承民族音乐的优秀遗产。这种继承和利用,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发展民族新音乐的创作,丰富和谐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在经济文化活动日益繁荣的今天,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应当对包括民间歌曲在内的所以民间音乐进行整理研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那么我们的文艺领域将会异彩纷呈,呈现出振奋人心的可喜变化。民间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活动,也必将更加欣欣向荣。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