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化学试题 > 【《刘长卿《送严士元》》1000字】 送严士元

【《刘长卿《送严士元》》1000字】 送严士元

时间:2019-11-17 10:03:4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刘长卿《送严士元》》1000字

送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我们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我们还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刘逸生)

作文二:《刘长卿《送严士元》》1000字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我们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我们还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刘逸生)

作文三:《别严士元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1400字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诗词如下: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别严士元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前言]

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做七言律诗,为诗人被贬赴任临行时所做,与前来送行的友人严士元话别。诗人借此诗感慨怀才不遇,依依惜别旧相识,更想到宦海沉浮,前途渺茫,心中不甚寂寥、惆怅。

[注释]

⑴倚棹:停船

⑵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

[翻译]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别严士元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阖闾(hé lǘ)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读者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读者还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唐代,公元630年(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作文四:《送严士元①阅读答案》500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颔联写春天细雨湿衣,写出了寒冷,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体现阴晴不定的特点。(2)视听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的牵挂。(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意思对即可)

作文五:《送严士元①阅读答案》400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视听结合,虚实相生(想象或虚写亦可)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的牵挂。

(2)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意对即可)

作文六:《送严士元诗词阅读答案》500字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1)上诗颈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作简析。(4分)

(2)清代学者方东树说此诗“(第)三、四句卓然名句,千载不朽”,试赏析这两句诗。(3分)

参考答案:

13.(7分)【(1)(4分)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实写目送孤帆远去(1分),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1分),都是对朋友深挚感情的反映(1分);“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2)(3分)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1分)“闲花”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1分)拈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1分)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作文七:《古诗词鉴赏(10分)《送严士元》》700字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1分)。颔联写春天细雨湿衣,写出了寒冷(1分),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体现阴晴不定的特点(1分)。

(2)视听结合(1分),虚实相生(1分,想象或虚写亦可)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1分)和对朋友的牵挂(1分)。

(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1分)。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2分)。

作文八:《《渡荆门送别》《送严士元》比较阅读答案》800字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1—22题。(7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此诗是李白25岁初次出蜀远渡荆门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②严士元是吴(今苏州人)人,曾任员外郎。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

21.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22.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4分)

李诗“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描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出一派寥廓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刘诗                                                                                                                                。

参考答案:转载请注明:“书村网”

21. 李诗主要表达思乡之情。刘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又写出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不满。(思乡1分,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1分,对仕途失意的不满1分)

22.答案:刘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出了毛毛细雨微微湿润了衣服,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营造出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逢共赏江南美景的悠然自得的心情。(描述内容2分,概述景象1分,心情1分)

作文九:《唐诗鉴赏辞典 送严士元 刘长卿》1000字

唐诗鉴赏辞典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我们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我们还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刘逸生)

作文十:《【古代读书诗】刘长卿《送严士元》》1300字

送严士元(1)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2),水国春寒阴复晴(3)。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4)。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5)。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6)。

【注释】

(1)诗题一作《别严士元》。严士元: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官员外郎。两人在苏州一晤,严又要去湖南,刘长卿写诗赠别。

(2)倚棹:把船桨搁起来,指将船停住。“棹”,原是划船的工具,后多作船的代称。阖闾城:即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阖闾,春秋时吴国君。

(3)“水国”,水乡。

(4)“日斜”二句写临别景况:时值春初,南方水乡尚未脱去寒意,,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

(5)这句是说,湖南的一片绿草,逗引起作者万里游宦的思绪。

(6)“君去”二句:你这回去湖南,若果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吧——“青袍今已误儒生”。“相识’,指认识作者的人。青袍:即“青衿”,古时知识分子的代称。唐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作者时贬潘州南巴尉,尉秩为从九品下,正好服青。唐诗中常以“青袍”代指官阶。这句是说自己官小,又不得志,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简析】

这首诗,用一幅幅画面叙述事件进程和人物活动,借描山画水来叙事抒情,构思巧妙。描绘风景,画面生动,辞藻美丽,诗意十分浓厚。

首联写两位朋友在苏州城外江边偶然相遇,搁起船桨,在岸上携手徘徊,谈笑叙旧。时值早春,南国水乡寒意未尽,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

颔联是写景的名句。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两位朋友正席地谈天。笑谈之际,飘来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润湿。树上,偶尔飘落几朵残花,轻轻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些景物他们都同时接触到感觉到了,这景色中叠印着人物的动作,从中可领略到人物的惬意心情。

颈联上句实写,下句虚写。上句写朋友起身告辞,诗人亲送至岸边,眼见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下渐渐远去。此句描写了落日去帆之景,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仍恋恋不舍的情景。七个字,有景、有事、有情。下句则点出友人所去之地。“草绿”“万里”,是想象之景,又掺杂有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尾联是诗人的临别嘱托。这赠语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你就说我现在还是穿青袍的小官吏啊。这是诗人的牢骚话,是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语。

这首诗,既写了“春寒阴复晴”的南国之乡的早春之景,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之景,更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层次繁复,情、景、事交融,写景叙事中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手法巧妙。

【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诗多政治失意之感,,幽寒孤寂之境,善以白描写荒村水乡。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以五言着称,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