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日语学习 > 《初中生散文诗》1400字 100字散文诗

《初中生散文诗》1400字 100字散文诗

时间:2020-01-05 09:16:4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初中生散文诗》1400字

初中学生常常把散文诗的写作看作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认为那些优美灵动的文字,只能是出自像朱自清、余秋雨之类的大家之手。我们的许多老师也认为初中学生还不具备写散文诗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散文诗时,一般只注重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之精妙,品悟意境之邃远,体会内涵之深刻等,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散文诗写作的熏陶和训练。既然能把学生引领到品读散文诗的层面上,何不尝试着让学生写一写散文诗呢?哪怕只是激发学生一点点的写作意识,那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会高涨,作文语言也会丰富灵动起来呀!这样想着,我就结合着我们语文组正在进行的《活力作文,立体训练》的课题实施方案,将散文诗的写作教学付诸于教学实践。结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文本教学,我调整了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将散文诗的写作练习也列为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鲁迅的《雪》、巴金的《日月》、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在学生对散文诗有了朦胧粗浅认识的基础上,我用这样一个阐述消除学生散文诗写作的畏难心理:什么是散文诗?散文诗就是用诗化的语言来写散文;散文会不会写?抒真情,写真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当然谁都会写谁都能写;那怎样让作文的语言富有诗意呢?很简单,只要做到两点就足够了:一是学会想象与联想,二是把自己融入到所写的事物中,借助外物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家都跃跃欲试。但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又做了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品悟课文语言,领悟作者的情感,与作家作品产生共鸣。因为有了写作的渴求,这一环节学生做得非常认真且收获颇丰,每位学生对课文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感悟。二是我用自己的写作热情来感染学生,通过品悟我的作品《拥雪醉舞天地间》、《残雪》等,与学生进行“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这一环节也相当成功,我不仅用自己文字魅力征服了学生,让学生在深深折服之际,产生更浓烈的写作欲望,也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了我的构思与修改锤炼的过程,让他们明白只要用心就能创造精彩。三是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合理的富有诗意的联想。如由落叶展开的联想:落叶——蝴蝶——凄美的故事——风与叶的缠绵絮语——“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忘我恋情……可以说,这三个环节的训练过程已让学生的写作欲望达到了一个燃点,于是水到渠成,学生的一篇篇佳作摆到了我的案桌上——“……我,一片落叶般凋零的残雪,在冬季结束前的最后一刻落向大地——向着我的目标——吐露芬芳的大地啊!……我终于触摸到大地那冰冷的肌肤了!虽然我在消融,在疼痛,然而当我最后的一角就要消失时,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是小草的新芽!是麦苗的摇摆!是翻飞的风筝!是鱼儿的游动!是天空的蔚蓝……”(秦琪《残雪之歌》)“……春风如一团熊熊烈火,它烧红了山山岭岭的映山红,烧红了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烧红了孩子灿烂的笑容,烧红了人们心中红红火火的梦……春风让杜老夫子感慨着‘城春草木深,花重锦官城’,春风让江水载着李煜的无尽忧愁向东流去……”(张婷婷《春风》)“……春暖花开的季节/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那是花儿对你的微笑/那是春天已来的预兆/春风拂着你的发梢/不再有凛冽的狂躁……”(赵美琪《春给大自然的回报》)读着这些还略显稚嫩的文字时,我心里涌起的是感动是欣喜,是希望的滋生和蔓延: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灿烂丰富啊!每一颗心,都是诗的源泉,诗的童话!乌尔其汉林业一中 姚君英

作文二:《初中生优美散文欣赏》1600字

初中生优美散文欣赏 音纷我陶醉

也许是那个春暖花开的世界,也许是那个枫叶飘零的季节,我沉醉于音乐,开始对音乐有了依恋。

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独立的世界,那里储存着我的所有。音乐,就是我的知己。让音乐倾诉着我的感情;让自己,被音乐陶醉。

闭上眼睛,插上耳脉。从耳脉里传来的音乐让我安静。我不懂音乐,却喜欢音乐。听过的歌,或许自己已经忘了歌名,甚至连交响曲都没听过,也不知道是谁赋予了音乐如此的魅力。只是,音乐让我陶醉。

无事的时候,我沉浸于音乐。听到《奔跑》,“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这熟悉的旋律,却不得不令我思索:在我的人生中恐怕没有这闯一闯的自信,也没有奔跑的方向,奔向什么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在茫茫的人生路上,我迷失了方向,奔跑的方向,我无从得知。只是,音乐让我陶醉。陶醉于内心萌发的真实情感中。或许有一天,我会奔跑,在人生路上追逐,闯出我自己的个性。

音乐会我经常听,那充满意味的前奏总会让我想起些什么。富有节奏感的音符传到心里,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沉沉的黑夜是白天的前奏。很形象的一句话,音乐的前奏让我充满耐心地去接触音乐的内容。走过黑夜,拉开白天的帷幕。音乐让我想起某次噩梦中的挣扎,听着音乐,音符掀起了我的记忆。现在很安静,我飘荡在记忆的海洋里,曾经的努力,曾经的拼搏,那只属于一种前奏,也都属于前奏。

听细水长流的涓涓声,听高山流水的对话,听蓝天白云的问候……音乐回荡于大自然,回荡于世界,是它让我懂得了自己的感情,它带着我的思绪与遐想在天空中飞翔……

初中生优美散文欣赏 看我风流人生

天地之大,人只是其中普通的一支。我们虽然很平凡,但我们有伟大的理想。

我们的理想成为了我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催促我们不停向前努力。

我们的理想很伟大,我们想做一代伟人,扬名立万;我们想做某一领域的名人,闻名于世。

我们的理想很平凡,我们追求平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我们只想做好自己、开心就好。

有理想、有追求,是我们的共性。有理想就该放开双手去拼搏;有理想就该迈开双脚去追逐。

不要一心只顾着追求理想,要记得看看脚下前进着的路。参天大树之所以能昂首天际,正是因为植根深、目标高,方成材。人,亦当如此,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方成大事。

理想并不遥远,理想就在眼前。我看到,太阳每一天都在为我升起。   初中生优美散文欣赏 传递

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

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   海峡对岸,余光中的乡愁传递而来。这夜月明,余光中独斟一杯浊酒,惆怅了数十年的思绪,都寄予了明月。他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看远山被飘然的白雪覆盖,撷一枝腊梅,把心中的赤热传递给故乡……梦还是醒了!他只能老泪纵横地在高山上远眺,用痛哭将这份悲愁传递,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洛夫的悲痛与绝望传递而来。踏上归途,马背上洛夫的琴弦轻响,抑制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就在不远处,他乍然勒马,笑容凝结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抚一抚故乡的泥土,谁知,却抓回一掌冷露。我踏着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后的背景,一点一点,变成严冬。忽然传来一声脆响,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冻裂。他蹲下身去,竖起衣领,独立过着他火烧的寒冬。不远处满山凋零的杜鹃,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么无形的墙壁竖立在一湾浅峡,只有这份悲愁,从那一岸,传递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百万同胞的期盼传递而来,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深得无法逾越,游子们用满心的希望把这深渊填满,一座回家的桥梁即将被建立,一道传递爱与真的虹桥在暴风骤雨之后的天空隐约开始显现。游子欣喜,他说故乡一点也不远,就在这海峡对岸,我,可以指给你看!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我站在天涯海角久驻,凝望着海峡的对岸,细听海风传递来一曲令人生疼的《回家》。猛然间,泪如雨下,我放声呼喊:“你快回来!”然后,静静地祈祷,不知这温情的海潮能不能把我的心情传递,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作文三:《初中生散文阅读带答案》19700字

一、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鸟语”究竟不及“人语”互通情愫,所以古代的隐士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间表现出对俗世生活

的牵念。

B.对山水田园生活极其向往,却又无暇去探求,是现代都市人存在的一种普遍心态,也是所有现代都市人解不开的一种矛盾心结。

C.作者善于把古典知识与自我的人生体验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化为温婉灵动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厚与仁慈。

D.追求心灵上的恬静、灵台之间的方寸田园,不仅可以了却“俗愿”,而且还能摆脱都市的纷扰与喧嚣。

E.“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可见,山水形胜之美与友情之美在作者心中不分轩轾,同等重要。

15.“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琦君的“俗愿”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作者平静和淡泊的心态背后,隐含着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回避”与“妥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在“方寸田园”中平衡这种“回避”与“妥协”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语言素朴、明朗,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和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参考答案:

14.BE。B项,并非所有的现代都市人都不能使灵台之间的“方寸田园”与生活“和谐”,如本文作者则以一种淡泊、宽容的心态化解这一矛盾,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E项,该段作者强调友情的可贵,结合“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句以及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故事也可推知。

15.作者琦君的“俗愿”有两层含义:一是现代都市人为缓解紧张而枯燥的生活寻求心灵闲适的一种愿望,二是作者有别于许多现代都市人的对富于浓郁文化传统色彩的典雅生活的一种追求。(或答“追求闲适和轻松的心态”和“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亦可)

16.作者理想中的“方寸田园”是“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追求的是一种宁静与超脱。“方寸田园”就如作者心灵上的一面镜子:一方面“照见”了作者面对忙碌都市生活所产生的困惑与不和谐,另一方面“照见”的是作者以“今之古人”自居、自傲,处处以中国人传统的眼光去品评现实人生。与其去改变现实生活的忙碌与喧嚣,不如改变自己,在宁静、淡泊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17.①(词语运用)选用了诸如“畅叙离情”、“松风鸟语”、“雅人”、“俗愿”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如“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等句。

③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词名句,如“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二、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 ,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 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 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 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 急乱投医,一会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⑧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⑨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奢侈,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

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⑩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有删改)

16.作者被蜜蜂蜇后由此产生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6分)

17.用

简洁的语言说

说文中第⑨段加点词语“人为的光明圹和“真正的黑暗”的含义。作者借被蜜蜂所蜇一事,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真正的黑暗:

人为的光明:

作者的思想感情:

18.文章写蜜蜂及被蜜蜂蜇 后的 感受和思考,为什么要从故乡的秋景写起?(2分)

19.文中多处句子写了作者被蜜蜂蜇后的疼痛感。试例举一句并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

例句:

赏析:

参考答案:

16.(6分)

作者的态度       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

下午蜇后

懊恼,惋惜(1分)

①因放生蜜蜂却被蜇,让“我’’疼痛难忍;②蛰过 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注定化做尘埃。(2分,每点 1分,意近即可)

子夜时分      感激(1分)

①蜜蜂用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②[蜜蜂让“我”关注起黑暗,唤起了“我”对黑暗的 柔情。(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

17.真正的黑暗:是洁净的、圣洁的、干干净净的黑暗,是上帝送给我们梦想的温床(2分)。人为的光明:人们在夜晚人为制造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奢侈,是糜烂的光明(2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主张过度浪费,对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奢侈生活的厌恶(1分);崇尚健康洁净的生活,对圣洁(洁净、干干净净)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1分)。(意近即可,共6分)

18.①写故乡的秋景,意在交代大自然的花季已经过去,而居室的花季还在;②为蜜蜂飞入书房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出了蜜蜂蜇“我”的情节。(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19.[示例①]例句: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1分)。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疼痛比作涨潮的海水,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被蜜蜂蜇后的疼痛难忍(1分)。[示例②]例句:病急乱投医,一会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1分)。赏析: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1分),以一连串的动作,展现了“我”疼痛难忍,彻夜难眠,百般折腾的情态(1分)。(3分,例句1分,赏析2分。只写例句不作赏析不给分)

三、家有斑鸠

①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醒来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这是斑鸠。虽然久违这种鸟叫声,却不陌生。

② 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显然是雄斑鸠在向雌斑鸠求爱,雌斑鸠矜持地扬着小脑袋,似乎不为所动。被 雄斑鸠骚扰得烦了,雌斑鸠便跳出两道瓦楞。友斑鸠依旧紧跟不舍,雌的飞到房脊上,雄的追飞到房脊上。雌的逃落到东边的围墙,又转到西边的围墙,雄的都紧随紧跟痴心不改。

③ 这是我回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看见的情景。一个始料不及的美妙的早晨。

④ 大约六年前的这个时节,我和文学评论家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这座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更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这一排房子的后院连着后面一排小楼房的后院,中间有一排粗大高耸的树木分隔。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在人刚开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梭子黑鸟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儿,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⑤ 我和王教授一边抽烟,一边看着鸟儿和松鼠在脚下活蹦乱跳,常常把在异国他乡看到的发达和豪华忘得一干二净。

⑥ 我在那个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也能有这样的情景就好了。我们的鸟儿和兽儿,对人的恐惧和不信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把爱鸟爱兽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意识来提倡,不过是十来年间的事。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辣的年月,却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1958年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

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丧尽良知的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

⑦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⑧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斑鸠在我的滋水家乡的鸟类中,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灰褐色的羽毛,没有长喙和高足,没有动人的叫声。它的巢也是简单到了仅用可以数清的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的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我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的小学课本上看到过以斑鸠为题编写的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鸟,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⑨ 我自然不会轻信这类童话,然而,斑鸠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家乡的天空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尽管我搞不清斑鸠消亡的原因,却肯定不会是如童话所阐述的陋窝所致,倒是倾向于某种农药或化肥的种类性绝杀。这种普遍的毫不起眼的鸟儿的绝踪,没有引起任何村人的注意。我以为在家院的周围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⑩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⑾ 我便轻手开门,哗啦一声它们就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往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往小院里撒抛米谷。一天又一天。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的心里一动,它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⑿ 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这一刻,我就清醒地意识到,它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鸩。

⒀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我将等待。

阅读训练:

1、 文中叙写了与斑鸠有关的三个情景,给作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2、 文中第⑨段说“斑鸠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家乡的天空消失了”,联系全文,说说斑鸠在家乡天空中消失的原因会有哪些?

3、 文章写家乡的斑鸠,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叙写他在波士顿郊外的一次经历?  4、 文中对斑鸠描写的语句很精彩,试列举一例并作简要赏析。

四、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

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A)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滩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C)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B)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哪怕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联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文章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3分)

3、按照要求做批注(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框中的词语作注 泛出: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此句 B句:

4、请将(C)句张开想想进行描写。(5分)

(要求:①能够描写出景物在原句中的特征,不得采用原文描写景物的成句;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在60字以内)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检举 | 2011-11-27 20:32 满意回答 17.示例:作者早春旷野寻春,通过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人生的感悟:人生道路上,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挫折、苦难,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应扬眉放眼,在困苦中胸怀美好希望,去迎接人生春天的到来。标题引用韩愈的诗句,

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意蕴深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题共4分。能结合题目正确概括文章内容1分;正确表述文章主题1分;能答出题目的特点及作用1分,答出别致生动,吸引兴趣1分。

19.示例1: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近看衰草连天的景象与远看绿意萌动的景色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也突出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人生哲理。

示例2: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早春旷野寻春,通过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人生的感悟:人生道路上,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挫折、苦难,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应扬眉放眼,在困苦中胸怀美好希望,去迎接人生春天的到来。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体可感,深刻隽永。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见解正确1分;结合内容分析合理2分。 21.A处示例:“泛出”,在这里是透出的意思。远远望去,旷野上衰草之中竟然透出一片新绿,表现了春草萌动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草萌发的热爱和惊喜之情。

评分意见:评分意见:本小题3题。“泛出”的理解1分;表达效果2分。

B处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挫折比作风雪弥漫,将心中的希望比作一抹新绿,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即使在遭遇挫折之时,只要心中怀有希望,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内心世界。画线句含蓄深刻,点明中心。

评分意见:本小题3题。修辞方法1分,表达效果占2分。

22.示例:翠绿中还带着点鹅黄,隐隐的浅浅的,风一吹,有如一道凝碧的波痕。衰草的憔悴,也被这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赞同12| 评论(1)

五、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

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

分)

3.答到两点即可(4分)

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           (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

(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4.(4分) 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分) (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六、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缝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

4.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4分)(每空1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 怜爱(赞叹、赞赏)

2.(5分)

特点:勤劳(1分)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1分)

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1分)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1分,后觉得它可爱(1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接着写:                               ;    然后写:与申年人的对话;最后写:                             。 2.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3.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4.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4分) 5.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5分)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答案:

1.与白马对视(2分);与白马作别(2分)。

2.①因为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从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围栏里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因而这匹白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④这匹白马与我作别时的嘶鸣让我心里有一阵剧烈震动,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它既喊出了禁锢者的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回答其中三点即可,或者将①③两小点合为一点,每小点2分,共6分)

3. ①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却被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一片如此辽阔且花草丰茂的草原,却成了一片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悲愤(2分);②写围栏的狭窄、草原的死寂,与后文写白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强调了白马不屈的抗争精神(2分)。

4. ①为四百元钱,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一根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作者为此感到悲愤与委屈(2分);②它们的形象与作者心中“骏马”的形象相差甚远,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2分)。

5.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七、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里的家务。

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时开始。

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问,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秀”。

⑥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速你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⑨不由想到我圆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

⑾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11期) 1.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3分)

2.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⑨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  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品味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5.精巧玲珑的小椅子,藏在呆头呆脑的木桩里。请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4分)

答案:

1.用95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2.“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府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 3.胸有成竹  用大家熟知的故事,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卡尔布获得成功的原因。

4.这些词语把木桩、椅子和电锯都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创造力可以把庸常的 “木桩”变成精美的“椅子”。(意思对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能扣住文本,清晰地阐释自已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变得平庸。我们若能时时以新鲜的目光和灵动的心去看待平凡的生活,勤于实践,勇于创造,生活就会充满诗情与画意。

②如果我们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先用心观察、研究,考虑成熟之后再实施,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也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八、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  A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B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C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3分)

2.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一句插入第①段中合适的位置(在ABC中选择),使之上下连贯。(     )(2分)

3.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4.第④段“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一句中的“一座山”指什么?(3分)

5.品析语句,回答问题。(3分)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6.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3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童年时因一场车祸而致残的“我”,在爷爷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困难,终于战胜自己穿过马路买来一瓶可乐。

2.(2分): B   3.(4分):环境(景物)描写(1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烘托人物的沮丧心情(1分),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1分)。

4.(3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那场车祸带给自己的悲观胆怯。 5.(3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通过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真实、细致地写出了“我”战胜自己迈出勇敢一步的过程。

6.题目含义(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 作用(2分):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1分),暗示主旨(1分)。

十、缺少一点儿缺少 乔 叶

一次,和一位朋友聊天,她突然郁郁寡欢地说:“不知道为什么,晚上常常睡不着,仿佛总觉得心理缺了点儿什么东西。”

我看着她,无话可说。她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有一个很和谐的婚姻,孩子聪明乖巧,父母身体健康,经济状况也不错,也有很好的朋友。如果她有烦恼,那确实有可能不知道是为什么。如果一定要我去分析她那一点儿我缺少的东西,我能臆测的就是:她缺少了一点儿缺少。

太丰盛的食品会让胃口撑坏,所以也许有时需要空腹清饿。太顺畅的游戏会让智慧油滑,所以也许有时需要思路滞涩。太精彩的爱情会让双眼昏花,所以有时需要视线单纯。

物质生活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精神欲壑也是一样,于是就有太多的人怀疑、空虚、无聊、迷惑。其实,上帝赐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是我们一路走来一路丢弃,才会常常感觉一无所有。

太多的缺少,是病。太多的拥有,未必就不是病。如剩余的脂肪赘在身上,它需要的就是燃烧。

“他们有太多消费世界的美妙,他们还缺少什么呢?缺少一点儿缺少„„”——这是谁写的诗?写得真好。那就是一点儿缺少吧,既然有太多的人缺少的是缺少,让我们聆听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的歌谣,感受一下长路之后双腿酸软的舞蹈,抚摸一下笑脸泛溢背面肃穆的容颜。再来一点儿渴,以便明了水的深情;来一点儿累,以便懂得椅的承受;来一点儿窘迫,以便理解淡定的不凡;来一点儿尴尬,以便领悟自如的修炼„„来一点儿我们久已不再遭遇的生疏的艰辛和苦难,以便重新澄滤出我们拥有的全部幸福。

或许真的什么都不缺,缺少的只是缺少。当你漫步在黄昏的田野,望着落日锦缎一样的余晖哀叹呻吟的时候,去帮不远处的老农摘上一垄棉花,锄上半亩玉米,数数他脸上镌刻的皱纹,听听他讲讲今年的收成,也许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1.文章说“太多的拥有,未必就不是病”,请简要分析其病因。(3分)

2.仔细 品读文末“当你漫步在黄昏的田野„„也许你就什么都知道了”,你知道了什么? (4分)

3.掩卷沉思,感慨良深。当你看到我国西南地区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河水断流,看到地震灾区玉树的小志愿者才仁旦周那稚气的脸蛋、穿梭的身影时,你会怎么做?(5分)

答案:

1.丰厚的物质使人慵懒,慵懒使人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生出空虚、怀疑、无聊、迷惑等不良心态。(意对即可)

2.拥有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要亲近自然,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丰收的喜悦,要更加珍惜拥有的东西。(意对即可)

3.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奉献爱心,支援帮助灾区人民。(能答出2点即可)

十一、不一样的幸福

杨晨

①到浦东机场接朋友,从悉尼到上海,不知什么原因,飞机误了点,于是,大厅里聚了好些等侯的人。

②他很有些特别,因了手里的那束火红的玫瑰。这一团玫瑰红得扎眼,张扬得旁人都免不了生出好些个羡慕来。我猜,他是来接女朋友的。他捧着花,安静地坐着,和周围渐渐地就形成了反差。等待的人,或多或少总有些烦躁,或大声地对着手机嚷嚷;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穿插着好多的抱怨;也有带着孩子来接人的,小孩子就满大厅瞎跑,又制造出各种嘈杂的声音。我也等得很有些无聊,于是,更加地羡慕起他来:等待自己爱的人,过程也可以这般恣意。我猜,他一定很爱他的女朋友。

③我在他的旁边坐下,我觉得他的安静可以感染我,让我不断烦躁的心宁静下来。他看了我一眼,然后微笑,他的笑容很好看。

④他耐心地等着,手机不时地响起,“今天下午的会议先取消,我还在机场,晚点了,我赶不回来。”“对不起,杨总,今晚不行,今晚我已经有安排了。”“这个合同有些地方还需修改,明天我回公司来处理。”“这件事让陈助理先处理,等我回公司再说。”我猜,他一定是个不小的领导,而且很忙。这样一个大忙人现在在等待一架晚点的飞机,其实,接人,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属的。

⑤终于,终于,广播里有了那架飞机的消息,已经安全降落了,乘客们开始办手续了,我们可以去通道那里候着了。通道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人,想要看清里面出来的人得踮起脚尖。他站在那里,高高地举着那束玫瑰,比任何牌子都醒目。

⑥陆陆续续,人开始走出来了。我一边找着朋友,一边“找”着他的女朋友,一定非常非常的漂亮。

⑦朋友很快就出来了,看到我,一阵寒暄。我却忍不住地分神,看他,依然举着玫瑰,依然安静地等待。

⑧然后,他笑了,大步地往前走。通道里,一对老公公和老太太相扶着走向他。他把玫瑰塞在老太太的手里:“妈,我怕你们看不清,特地选了最红的一束。”“ 儿子,等很久了吧。”“没事,接到你们就好了。”“澳大利亚真漂亮„„”“下次,再给你们报个欧洲团„„”他一手推着行李车,一手搂着母亲,另一边站着父亲,一家三口向停车场走去。那束玫瑰花像火一样照耀在他母亲的胸前。

⑨原来,我的猜测是错误的。错误的更好,错误的更显出了意想不到的幸福,怪不得,这束玫瑰如此鲜活。(选自《新读写》2008第2期)

1.第②段中说“他很有些特别,因了手里的那束火红的玫瑰”,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在那里?(6 分)

2.第④段写“他”的手机不时响起这一细节有何用意?(4分)

3.赏析第8段的句子:那束玫瑰花像火一样照耀在他的母亲胸前。(4分)

4.读完全文,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尽孝其实很简单,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杯浓浓的香茶„„都能让父母 为之感动。也请你讲述一个你对父母关爱的事例。(5 分)

答案:

1、 (1)捧着玫瑰花安静、耐心的等待,不烦躁,与周围的人形成反差,很特别。(2)他用火红的玫瑰花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出人意料,很特别。

2、手机不时的响起,可知他是个大忙人,接人的事可以叫下属去做,但他却安静、耐心的等待晚点的飞机,侧面反衬出他对父母的重视,对父母的爱高出一切。

3、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对父母火热的爱,让母亲感受到或一般的温暖溢满胸膛。 4、他是一名成功人士,是一个注重亲情、孝顺父母,关爱父母的人。 5、略。(能写出具体事例,体现关爱父母的行为即可。)

作文四:《回忆初中生活[散文欣赏]》500字

回忆初中生活

(献教师节)

——————-往事如烟

时光匆匆,光阴似箭,一晃三十个春秋已在身后,翻开人生历程里初中生活的那页篇章,一切都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依稀记得,那年我背着书包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那么多陌生的脸孔呈现在我的面前,就这样我在故城县三朗中学中度过了不长不短的初中时代。

我也不会忘记那些令我又畏又敬的老师。无论是年轻而又十分投入的代数老师,还是幽默风趣但有时也会“咆哮”的班主任刘老师,或是不苟言笑但偶尔也会开几个玩笑的英语老师,他们在我跌倒绊倒时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热情的扶我一把,使我能迅速赶上来。

我还记起那个让我进出三年的菁菁校园,不过三朗中学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在时代的改革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我心里感觉它依然存在,记得我在离校的最后一个阶段,校园里那三年来的梧桐树,南边空地上我们毕业生新栽的小白杨,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和纤纤小草,还有高大旗杆上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无一不对我显出一份抚爱,我走过操场,眼前浮现出一群抢夺篮球的少年,他们在欢腾的跑着,我似乎也隐隐夹在他们中间。偶尔从初一,初二的教室门前走过,我好像还依稀听见自己在琅琅诵读课文。

呵,是啊,初中三年一幕又一幕就像电影似的在我脑海中浮现,这一切的一切,就算时隔三十,我又怎么能忘怀?

作文五:《回忆初中生活[散文欣赏]》800字

时光匆匆,光阴似箭,一晃三十个春秋已在身后,翻开人生历程里初中生活的那页篇章,一切都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依稀记得,那年我背着书包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那么多陌生的脸孔呈现在我的面前,就这样我在故城县三朗中学中度过了不长不短的初中时代。

三年时光很快,现在想来一眨眼的时间就到了初三毕业,到了分别的时刻,至今我都历历在目,我忘不了的就是那些好朋友。那三年,我们一起泛舟学海,一起在那漫长的跑道上,跌跌爬爬,一起尽情的玩耍,在互相鼓励,互相关心,吵吵闹闹,嘻嘻哈哈之中,写下了并不十分光辉却非常真挚的一页又一页。

我也不会忘记那些令我又畏又敬的老师。无论是年轻而又十分投入的代数老师,还是幽默风趣但有时也会“咆哮”的班主任刘老师,或是不苟言笑但偶尔也会开几个玩笑的英语老师,他们在我跌倒绊倒时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热情的扶我一把,使我能迅速赶上来。

我还记起那个让我进出三年的菁菁校园,不过三朗中学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在时代的改革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我心里感觉它依然存在,记得我在离校的最后一个阶段,校园里那三年来的梧桐树,南边空地上我们毕业生新栽的小白杨,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和纤纤小草,还有高大旗杆上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无一不对我显出一份抚爱,我走过操场,眼前浮现出一群抢夺篮球的少年,他们在欢腾的跑着,我似乎也隐隐夹在他们中间。偶尔从初一,初二的教室门前走过,我好像还依稀听见自己在琅琅诵读课文。

呵,是啊,初中三年一幕又一幕就像电影似的在我脑海中浮现,这一切的一切,就算时隔三十,我又怎么能忘怀?( 文章阅读网:.san.net )

如今,我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初中时代的一切,我怎么都忘不了,在那三年里我学到了许多,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人生认识,对我以后的人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我感谢那三年里的老师,感谢那三年里的同学朋友,有了你们的教育和关心我才有勇气一路风雨一路歌,坎坎坷坷的走过十几年,相信以后我还会继续走出精彩的人生。

仅以此篇献给三朗中学的96届的同学们以及陪伴我们走过初中三年的那些老师。

作文六:《初中生散文作文训练(一)》5500字

散文作文训练(一)

暴风雨

刚吃过午饭,此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天边只有几堆云,阳光毫无阻挡地射向地面,地面一片滚烫。屋子里电风扇“呼呼”地摇着扇叶,给躺着午睡的人送来一阵阵热浪,真是热死人了。

“轰隆隆”,外边传来了几声闷雷,从树叶的摇摆就可知道,一直停滞不动的空气也微微地动了动。

一会儿,天边的那堆云异常地膨胀了,霎时遮住了半个天空,太阳极不情愿地把天空这片舞台让给了乌云。

“轰隆隆”,闷雷越来越响了,刚才还挺明亮的地面一会儿就阴暗下来了。调皮的小孩子拿着扫帚争先恐后地扑打那些飞得特别低的蜻蜓。一阵凉风吹来,刚才的炎热一扫而光,更大的风来了,树叶随着树枝在空中摇曳。

池塘里冒起一个个水泡,那是雨点砸出来的。刚开始只有几个雨点随风而下,在池塘里变成泡泡,在地面上染成一个个灰褐色的点儿。突然大雨倾盆而至,刚才还挺明亮的空间一下子模糊起来了。

狂风把本该直直落下的雨吹得斜着跑,“啪啪啪”重重地砸在墙上,砸在瓦上。屋檐成了一条条瀑布,水“哗哗”地流下来。树被夹着雨点的狂风教训得低下了头。地面上的水汇成了一股股激流,那些低洼的地方很快成了一条沟。还有闪电雷声,本已昏暗的天地猛地一亮,一道电光在天边一闪,“咔嚓”“轰隆隆”,巨大的声音使有准备的人也胆战心惊,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使整个大地震颤了。

一会儿,带着胜利感的乌云以征服者的姿态满足地走了,地面又恢复了平静,乌云满以为能征服人间,想不到却给人间带来一片清爽。夏日的暴风雨来得迅猛,去得快捷,丝毫不拖泥带水,这短时间力量的展示是长期蓄积的结果。

【点评】文章开头把雨来之前云的稀少、阳光的强烈以及人们的闷热写得挺逼真。雷声“隆隆”,堆云的膨胀,预示着大雨将至。一阵凉风吹来,更大的风来了,雨接着也来了。先写池塘冒起了水泡,然后写大雨倾盆,接着把雨景写得很具体,用“瀑布”“激流”写出了雨势的强劲,雷声震撼着大地,更体现出雨的暴烈。最后一段把这场暴风雨的迅猛、短暂写得很简洁、有力,给人一种痛快之感。

雨之绵绵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细细的,密密的,层层叠叠地斜织着。雨丝给原本干燥的小路抹了层油,润得发亮。大多数人是不爱雨的,因为它潮湿、阴冷会使人出行不便。我却独爱这润泽的雨天,四处走走,用心去聆听雨滴欢腾的声音,真是惬意!

花丛里,由高处洒落的春雨轻轻柔柔地跃到了叶片上、花瓣上,调皮地翻着跟头,雨丝渐渐滚成了一颗颗透亮透亮的小球,小球“咯咯咯”地笑着,顺着花瓣弯弯的弧度滑下,一直滑向了花蕊里,眨眼就没了踪影。留在叶片上的雨珠们成了勤快的清洁工,柔柔地润洁着叶片,再顺着叶尖儿落下,把柔嫩的叶子打扮得更是娇气,一个个嘟着小嘴,似乎在比谁更绿。雨下得大些了,雨珠们更是活跃了,“噼噼啪啪”地随着节奏跳起了圆圈舞,震得花瓣都在颤抖。“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呵!瞧这群张扬的家伙。

水池里,夏雨将一池的水滴得绽开了一圈圈的圆晕,原本平静的水面便被一条又一条圆滑的曲线割裂开了。大些的雨落在池塘边上,在浅滩上溅起了如水的泥点,在塘边打下了一个个小得不易令人察觉的洞。一只蛤蟆似乎被这虚张声势的雨惊扰了,慢吞吞地爬到了池边,不满地瞪着那不大的雨点,抗议似的蹬了蹬腿,又无奈地转身消失在草丛里。雨下得更带劲

儿了,落在池里,让水滴都对这天外来客吃了一惊,纷纷挤着向两边散去。雨滴们看着自己把水面都砸出了一个个的泡泡,似乎更得意了,呵!这群淘气的家伙。

伞沿上,秋雨串成了一条条晶莹的链子,把伞装饰得很轻盈。雨点打在伞面上,有节奏地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似乎能数清有多少雨点落在伞面上。雨滴们更狂了,又把自己的体积加大了一圈,像一个个笨重的小胖子从天上的云层里重重地跌落下来,落在伞上,把伞面当成了安全垫,可又不愿久留,而是急急忙忙地沿伞的斜面滑向了大地。于是,这些滚圆滚圆的雨点们便顺着伞连接起了天地。地上的小水塘多起来了,明晃晃的像一面面镜子。呵!这群可爱的孩子。

雨继续下着,只是不再张扬了,雨势也小了,周围有些雾蒙蒙的。我索性把伞收了,让不愿离去的雨丝们落在我身上。秋雨冰凉冰凉的,一碰到我的衣裳便害羞地钻进了那细细的纤维里,多腼腆呀!然而,它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它的过去,不会忘记它做过的一切。   雨是透明的精灵。用心去感受自然赋予我们的每一瞬间,即便是下雨也会美得如晴空般明媚、绚丽!

【点评】给抒情散文拟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标题,既能为文章增色,又暗示着阅读、理解的途径。本文的标题就是具有这样特色的好标题。首先,标题中用了叠音词“绵绵”,极富情韵,既令人想见雨的不绝如缕的迷蒙景象,又使人产生联想,探知作者不绝如缕的绵绵情思,诗情画意兼具。其次,在构思上很有特色,“用心去聆听雨滴欢腾的声音,真是惬意”一句为全文定下基调,接着春雨、夏雨和秋雨依次写来,情真与雨趣交织成文,这个标题正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听雨

我自幼就爱听雨,每当下雨时,我总是要跑到阳台上,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接住自天而降的雨滴,再一点一点地灌进小盒里,当盒里的水满了之后,我就把小盒放在雨中,看雨滴跌入盒里溅出的水花,听那盒子里面发出的悦耳的“叮咚”声。站在阳台上向远处望去,大地、村落隐蔽在浓浓的雨雾中,雨幕中只有院子里的那个大烟囱还清晰可见。雨越下越大,大大的雨滴落在地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溅出了无数个圆圆的水泡儿,雨滴落在树叶上,像水珠一般滚落到地面上,这时,我总会拍着手,咧着嘴笑出声来。看累了,便爬上躺椅,伴着雨声甜甜地睡去。

我长大了,少了小时候的幼稚,多了几分成熟,听雨时的感受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每当下雨时,我仍是静静地聆听,但更多的是出神地品味,理智地欣赏,似乎在听一份怆然与欢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把我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也许“盘古开天辟地”之说是正确的吧!不然的话,天上的雨儿怎会偏爱着大地呢?听,仔细地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中多了一种真挚的声音:“大地妈妈,我来了!”于是,雨儿一落下就在大地妈妈身上欢乐地蹦跳,大地妈妈摸摸它们的头,给它们讲着一个个地久天长的故事。雨儿们听着听着,投入大地妈妈的怀抱。奇迹出现了:地上的草青了、树上的叶绿了、花儿更鲜了,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竟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

听,用心地听,你又会发现大自然中奏起了美妙的乐章。可不是吗?有些调皮的雨珠黏在电线上,有些则自由自在地滑动,大地妈妈在下面急切地呼唤它们这些“小调皮”。小雨点又落到了屋檐上,那“滴答滴答”的声音似乎是在甜甜地呼唤每个孩子的乳名,然后又顺着屋檐“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母亲的怀抱。

“天街小雨润如酥”。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接受着春雨的洗礼,纯洁的雨水带来了丰收的兆头,纯洁的雨水带来了幸福的祈望,纯洁的雨水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听雨,听大自然的脉搏,听大自然的心跳,听大自然的呼唤。听雨,是追求一份惬意,是追求一份心情,是追求一份诗意。

【点评】这篇习作写的是春天的雨景,重点突出一个“听”字,较好地写出了“我”听

雨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抒写了“我”小时候和长大后听雨的不同心情。文章思路清晰,层次井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富有诗意和感染力,深厚的语言功底更是令人称道。读来如同沐浴在三月的阳光中,又像享受着春雨柔情的抚摩,令人陶醉。

喜欢雨

我喜欢雨,喜欢各个季节的雨,喜欢各具风韵的雨。

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惹怒了老天,老天在给它惩罚。这雨下得十分美丽,有时风起,小雨在空中倾斜着跳舞,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舞姿,极像一位仙女,时有时无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小雨的怀抱,像挽着母亲温柔的手臂。

夏天,雨渐渐大起来。青蛙在池塘边像一位演唱家,用被夏雨滋润过的喉咙唱出动听的歌儿,鱼儿听到歌曲后,忘情地在水中展示自己的身姿,青蛙的演唱有了鱼儿的伴舞更加美妙了,组成了夏天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秋天,树叶都接二连三地落下来,似乎在宣告自己青春的终结,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把树枝都压弯了腰,还调皮地在草地上活蹦乱跳。这时,一只蝴蝶飞到孤零零的树枝上,我扑过去想捉住它,一不小心撞在树上。大树伯伯很生气,把树干上的雨滴一个劲儿地往我身上洒,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它满腔怒火。

冬天,雨已褪去夏的热烈,也不像春雨的腼腆。一颗颗细小的雨滴从我眼前飘下,洒落到了门前的一团清水中,使人感到特别冰凉寒冷。但我对雨的热情却像冬日里的一把火。冬天的冷雨绵绵,却是那么的柔美,凝重而又深沉。

我喜欢雨,喜欢雨的温柔和多情,喜欢雨的及时和热烈,喜欢雨的绵长和富有诗意,喜欢雨的深沉和凝重。我愿是鲜花,投入雨的怀抱,在它的怀抱中成长;我愿是大树,化做雨的伙伴,拉着它的手走过四季。

春节到了,春寒也接踵而来。雨飘洒起来了,点点滴滴,迷迷蒙蒙,淅淅沥沥。天湿地潮,我的眼帘里全是一朵朵斑斓的小花,人们在雨里穿行。

雨,是春的使者。雨不知不觉地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重量。微风拂过,小雨便斜斜地轻扬,给悄然复苏的万物笼上一层朦胧的轻纱。雨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有些像薄荷的清香,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毕竟是春天了啊。雨,更像女孩儿。她在人们的伞上、屋顶上、草木的绿叶上、花瓣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倾诉着自己的柔情。

小时候我不喜欢雨,因为妈妈说:“雨是天公的泪滴。”我不喜欢天公哭,因为他一哭,我就不能去草地上玩儿“过家家”了。在那些阴冷的雨天里,我就偎依在妈妈身边,折纸鹤、玩儿妈妈的线团,度过那让我讨厌的季节。现在想想,却是那些雨季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真该感谢那雨。

长大了,我爱上了听雨。只要不是狂风暴雨,雨声在听觉上总有种美感。疏雨滴梧桐也好,骤雨打荷叶也罢,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似乎辽远而又逼近。

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从世界的端头而起。透明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年年如是,走过一个又一个雨季,并没有因时间的久远而衰老。

又是雨季,窗外飘洒的细雨,点点滴滴,迷迷蒙蒙,淅淅沥沥。

爱原来是静默花开

爱是什么?可以是飞雨如丝,清新凉爽,又或者一杯温茶,暖人心房;爱是什么?可以是殷殷叮嘱,诚心祝福;可以是……然而,我却是在蓦然醒悟后明白,爱是默默无语间,绽放的一抹柔彩。

小时候,身边陪伴一个人,爱没有深意,却纯净轻巧。

那时,不懂什么是爱,就专注地寻找。仿佛只要捕捉一瞬蝶舞,一声鸟鸣,心就开始起舞。那时,身边有一个人,弯着布满皱纹的唇角,仿佛微风将阳光带入了她的眉梢眼角,带入了她满脸的沟壑,她却不是深奥的,有着一颗孩童的心,欢欣时两颗心雀跃,悲伤时一对眉紧蹙。那时的我把小手放进她的手里,用稚嫩的声音说:“奶奶,我爱你。”她的皱纹慢慢地舒展,那是一个上扬的弧度。那个春天,院子里的槐花一串又一串开放,我的心里,有那一抹笑,没有任何语言的表达,是最美的色彩。

不知道追寻的爱就在身边,轻轻吐了芽,在心里生了根,却在懵懂间,迟迟没有绽放。   后来,一个人,爱是思念,系在心房。

回老家时,她仍是那样包容我的一切。说要下棋,她便拿过眼镜,研究起棋谱。要听故事,她便离开温暖的被窝,去找那本老旧的故事书,回来时,夜已深沉,我早已睡意蒙眬,她放低声音唱起童谣,被夜风吹得冰冷的手在我背上轻拍,她的笑容却温暖而美好。   那个夜晚,门缝透进一抹灯光,说话声传来:“妈,快睡吧,半夜织什么毛衣?”   “不会忘的,答应她明天去爬山,要早起。”

“妈……”

“先睡吧,她不在这里常住,难得为她做点儿什么。我的孙女,对她好,看她笑,我才高兴。”声音里是倦意,更多的却是情愿。

透过灯光,看到的是她微扬的嘴角,心中有什么绽放,柔软的、安静的,仿佛因为在黑暗里显得刺眼的灯光而泪满眼眶,这原来就是爱的味道。

总是这样,她包容着她的孙女,从小到大。

离别时,身上的毛衣有她的味道,泪渗进故乡的土壤,像是她眼中的水光,缓缓淌进岁月的沟壑。爱携着温暖,悄悄渗进每一个角落,无声无息间,有幸福萦绕。爱是什么仿佛再不重要,因为有一个人,有一抹微笑,因为纤柔静默,爱已花开。

爱与时间同行

看到别人头发长了,我总爱提醒“该剪头发了”。因为对头发我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你的头发长了,走,妈妈背你剪头发去。”这时,我会愉快地趴在妈妈的背上,和妈妈一起去理发店。因为我知道,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痛痛快快地去了,妈妈会奖励你点儿什么,如雪糕、画片、面包……只要是你想要的。

“你的头发长了,走,妈妈领你剪头发去。”长大后,妈妈这样对我说。这时,我会把手伸向妈妈,她便拉起我的手,走出家门。横过马路时,妈妈叮嘱我:“等对面的灯绿了,你再走,还要注意躲避两边拐弯的车,不能跑。”

久而久之,我就知道该怎样过马路了。为了考验我,有时到了斑马线,她会故意加快速度往前走,这时我就拽住她说:“妈妈,再等一会儿,灯还没变绿呢!”她转过头笑了,让我拉着她的手走。

“妈妈,我的头发太长了,陪我剪头发去吧。”“你都这么大了,自己去吧。”妈妈不高兴地说。“不嘛,你陪我去。”“你不怕别人笑话呀,这么大了还要人陪?要不就别剪了。”   看看镜子里的长发,我一脸无奈,只好懒洋洋地自己去了!到了理发店,阿姨说:“你长大了,孩子,再也不用家长陪了。”我听了,心里感到很舒服。

头发快剪完了,我看见一个中年人扶着一位爷爷来剪头发。两个人都小心翼翼,每走一步都很认真。“爸,慢点儿,咱不着急,看好脚底下啊。”看在眼里,我的心动了一下。   “我的头发长了,该去剪剪喽!”妈妈自言自语。“妈,我陪你去。”我放下手中的笔,拉起妈妈。妈妈看着我,一脸的幸福。

现在我明白了:妈妈背着我去剪头发,让我知道你只有去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妈妈领我去剪头发,让我懂得做什么都要遵守规则。妈妈不领我去剪头发,是让我学会自立啊!   我长大了,妈妈对我的爱更深了,爱与时间同行!

作文七:《《叶的离去》初中生散文》700字

叶的离去

杜晶晶

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这个问题没人知道,因为从未有一人站在它们的角度上想想。

叶,是否有更远大的抱负?一片树枝有限的空间是否阻碍了它?而风,只是刚好有这个能力让叶去看看更广阔的天空,而叶,选择了梦想而已。

树,是否也想挽留?一生的陪伴是不是舍不得叶的离去?而风,只是赢了树,只是他可以给叶更好的。而树,选择了成全而已。

叶子离开后,随着风或许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可以看到它梦寐以求的世界,可以俯视着曾经生它养它的大树同时俯视着曾经同在一枝上的伙伴,可以看到它想看到的一切,俯视着所有生灵。叶子选择了离去,而当叶子真正离开树的养分后它还能存活多久?或许在它选择了离去的那一刹那,同时命运也为它选择了死亡。

树放手后,离了一片叶子,还有千千万万片叶子,它还可以很好的活着,只是那一份成全有时害了叶子,就算知道如此,树还是尽力让叶的梦想实现。当他放手的时候选择了成全,同时命运也为它选择了一生的愧疚。

叶离开后不久,日日在炽烈的阳光下飘荡,它早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时的它想起了那棵生它养它的大树,想起了为它挡风遮雨的伙伴,叶子心里似如一个声音在告诉它:回去,回去。叶子拼着最后的力气飘荡回到大树。满地金黄的落叶,枯死萎缩的树干,仿佛还在诉说着

曾经大树的辉煌。叶子猛然惊觉,回不去了,从它选择离去的那一刻起,就再也回不了头了。曾经那棵尽心为它的大树,带着对它的愧疚死去了、离开了、回不来了。

从叶选择离开时树选择了成全,命运不会如此公平,得失之间,说树是不值还是叶的过错,或许只有风是最好的见证。岁月悠悠浅浅散失,叶的离开树的不挽留,早也不甚重要,重要的只是,珍惜现有的,别到了失去后才懂得该珍惜的没有珍惜。

作文八:《初中生散文阅读答题技巧》2500字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 ,你的   要像   一样 。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作文九:《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1800字

内容摘要:散文是一种美学艺术,它所散发出的美能够感染初中生,使其发现生活的美,提高生活情操。而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不仅能够使初中生融入到散文的语言世界中去,发现他人的内心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

关键词:初中生 散文 审美

1、初中散文美的特点

1.1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明了,能够散中见整,文字朴实又能够恰到好处的描写景物。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景物的描写,把月光比喻成流水,用到了动词“泻”来描写月光笼罩的花和叶子,用“浮”来描写荷塘中的雾色,用“洗”来比喻叶子和花的干净,用“笼”突出月光把荷塘美景包容进去,美丽的语言把荷塘月色写活了,突出了月光的静谧。

1.2形象美

对散文的欣赏要通过语言看到形象,看到作者用语言描写的动人的形象,进而欣赏散文的形象美。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对春天到来的描述,通过一系列比喻、夸张、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春天感情色彩,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描写了一副美好的春天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

1.3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含蓄的描写和表达。在朱自清的《春》中,不仅展现了几种春天的美图,也赋予了春天一定的诗意,具有美好的意境,而结合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也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一种对新生活向往的情感。

2、提高初中生散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2.1加强老师和学生对美的认知

老师要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散文,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优秀散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生动的形象、美好的意境的阅读,分析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作者写下这篇散文的背景,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融入到散文中去,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看的越多体会的就会越多,对散文的欣赏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散文,也需要学生课下拓展。在欣赏散文美的过程中,要反复的阅读散文,从用字,用词到句子的流畅来欣赏;可以举办班集体优秀散文欣赏活动,根据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优秀散文欣赏活动,老师和同学可以交流自己近期欣赏的优秀散文,摘抄的优美的句子,对散文中抒发的情感的看法,也可以为散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进行绘画,加深对散文美的认识。

2.2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对向学生授课的同时,要向学生展现散文美的一面,就离不开图画的支持,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认识,体会散文中作者抒发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幻灯片或是影片等,在课堂上通过让同学反复的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父亲背影所用的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初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绘画出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提高同学的初步散文欣赏能力;然后,老师可以播放幻灯片或是影片,还原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加深同学对父亲的印象,同时向同学讲述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年龄、生活等,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最后,老师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结构,文中出现背影的次数,所运用的手法,所抒发的感情,达到什么效果等,从文中体现出的浓浓的父爱,该散文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地方,让同学在进一步体验散文的美。

2.3在实践中体验散文的美

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散文的美,同时也要学会在实践中体会,使散文的美得到升华,通过对散文结构的描述,语言的剖析,文字的推敲,特色的总结,学生对散文的美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散文的欣赏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反复的读散文,体会散文的结构,所用的描写手法等,然后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也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在对《春》一文的欣赏中,老师要向学生展示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在散文中的作用和美。

2.4赋予情感去赏析散文之美

散文正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才给了散文生命力,才使得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文中描写的情感,而让学生在赏析散文的时候赋予情感,这样便更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散文的审美能力。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散文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提高初中生散文审美能力的三种方法,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作文十:《如何改进初中生的“散文式”作文》2300字

【摘要】我们对于学生流行的这种“散文式作文”应及时订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让他们热爱写作。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师生共同合作书写锦绣篇章。   【关键词】初中生;“散文式”作文;写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日,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很多同学的作文胡编乱造,或者说大话、假话,无具体内容,让我感到很头疼,作文写作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老大难。每次布置作文时,学生往往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两节课的时间也写不出好的作文。和很多同学交流,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每次作文都是应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形散神散”的作文。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作文,发现这种“散文式的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章的体裁特征不鲜明,写人记叙文缺乏具体动人的情节,故事情节老套或编造痕迹明显;议论文没有严密的判断推理;2.文章内容的取材不贴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好的作文贵在真实,而学生的作文很虚假;3.表现形式上机械模仿作文选中出现的一些新形式,如滥用题记、后记,乱用小标题等;形式新颖但却用的滥俗;4.为追求“个性化语言”导致文章的语言或内容过于网络化或低俗,不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5.文章表达方式单一,叙述过多且内容冗杂,细节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运用少,语言没有表现力。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的作文和标准所要求的相去甚远。出现此现象令我感到不安,引人深思,觉得应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作文教学。因此,正确认识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教、学、评等多方面的反思,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很多同学一看到作文题目就马上动笔书写,边想边写,很随意,有时语言根本不搭界,不去从作文整体上思考。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变“散文式作文”应先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动笔之前先要去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写前思考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去拓展思路,大胆想象,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要动笔打草稿。有同学反映打草稿很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打草稿可以呈现文章的结构,可以咀嚼语言,在草稿上修改完毕,往作文纸上誊抄的时候,还可以边写边琢磨。平时要求学生写周记、写读书笔记等,对学生的写作也有帮助。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需要扎实基础的初中生来说,百利无一弊。   2.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写反映生活的作文。另外,从语文学习和各类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无论是课文的阅读赏析,还是平时读报纸杂志,都要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读出自我,读出个性见解,培养表达真实情感的习惯。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从而感受不同亲情的具体表现,感受母爱的博大与深厚;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的乐趣,通过课文和自己生活的对比写出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为什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因为作者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所以老师应强调学生的作文是对自己生活、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映。重视日常应用文的写作,因为这些文体都是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紧连在一起。   3.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思维模式。有的老师上作文课时布置题目,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缺乏必要的作文指导和讲解。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应以生活中的现象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事件等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资源。教师始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为学生设计一个好写的写作题目,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走进自己的生活。比如,以“难忘的那次交流”为题目的作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样这篇作文就有迹可循,作文就是来源于生活,记录生活点滴的。   4.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锻炼学生对多方面文体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在作文的训练中,既要重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类考试主流文体,又要重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对这些文体的写法特点娴熟于胸,并且让学生找一篇每种文体的好范文熟读,有利于学生写考场限时作文。   5.自教学以来,我在作文批改的方式上一直坚持学生自改互改为主、师改为辅的师生互动评改方式。让教师彻底放弃大包大揽的批改,对一篇文章让学生说话,把学生当成作文的裁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随便取舍,尊重学生的意见,在下次作文课上表扬肯定学生们的功绩,使他们对批改作文充满兴趣。   6.我们一直坚持“大语文”教学策略,很好的利用课前三分钟的预备时间。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我们可以给学生积累一首古诗或者让同学们自己演讲,多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拓展语文知识层面。我遵循这种教学策略,每天坚持让学生演讲,其他同学拿出积累本写一写故事对你的启示。长此以往,既能锻炼学生的演讲和朗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短短的几分钟,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敦促学生广泛阅读,注意正确地摘抄和积累,广泛涉猎多种体裁的文章、经典的文学作品,取其精华,提高思想修养,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我们对于学生流行的这种“散文式作文”应及时订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让他们热爱写作。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得一手好文章,也非一日之功。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师生共同合作书写锦绣篇章。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