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教师习作 > 连环画为媒,“写话”衔接“习作”

连环画为媒,“写话”衔接“习作”

时间:2022-10-20 08:00: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根据题意创作连环画进行习作起始教学,对学生来说,看似是一种不自觉的隐形的随意训练,但是对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有的放矢、精心安排的自然训练,是一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作、说话、思考、概括综合能力的好方法,是实现“写话”“习作”衔接的好手段。

一、阅读连环画,激发读与说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连环画语言简练灵动,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所特有的那一份纯与真;画面精美,色彩明丽,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人物动作诙谐有趣,个性张扬,推动着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对于孩子们来说,连环画是富有魅力的,让他们深深地沉醉其中。

想要迈好“习作”第一步,首先就要加强并巩固学生在第一学段所形成的敢于表达,乐于写话的成果,继续利用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说话”“写话”的积极性。因而,我就推荐阅读经典的连环画,使学生爱看连环画,能看懂连环画,能说画面的意思,重要的是根据差生也能说这一特点,加强说话训练。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面对他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他们首先便有了开口说话的勇气。其次是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口头语言的发展,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清楚,写出来就明白,说得规范,写出来也就规范了。“写话”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但“写话”的目的是写普通话,使之规范化。进入习作起始阶段后,要更加注重书面语言的规范,又要不给学生太多的压力,为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学生在利用连环画说话过程中出现的口头语言,我及时地加以纠正,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趋于规范了,为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依托连环画,架起说与写的桥梁

当连环画走入语文课堂时,大多数教师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阅读阶段,认为这只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其实不然,它的功能远不止阅读。它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元素。不论是图还是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连环画文字的排列,潜在的节奏、细节、留白、阅读的方向等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玩味。其中到处包含着“写”的元素。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连环画中“写”的元素,创造性地进行写话训练,使阅读和写话互为表里,既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丰富了连环画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依托连环画,拓展想象空间,架起说写的桥梁。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他们敢于想象的空间,敢于创新的平台,有效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想象的火花在作文的海洋中真情流淌。

如在阅读英国马丁·韦德尔的《鸭子农夫》中,当牛、羊、鸡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帮助受尽农夫欺凌的鸭子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哞哞!’牛说,‘咩咩!’羊说,‘咕咕!’鸡说,就这么说定了!”只有短短18个字,所谓的对话也就是动物们的叫声。但透过这么简单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却是一幅动物们激烈争论的画面,牛说了什么?羊是怎么说的?鸡呢?神态、动作怎样?这一留白,是学生展示想象才能的大舞台,为今后更好地作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成了学生创造作文美的强大动力。然后通过想象独立地画出空白的图画,把图补充完整。这一过程,学生把语言文字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抽象为具体。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还使具有不同经历、不同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写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文章。

三、自创连环画,开启“习作”之旅

学生需要一种轻松的环境以使他们愿意畅所欲言。创作连环画,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为顺利过渡起到启下的作用。因为创作连环画本身,对小学生来说,就极具吸引力。历来学生都是看成人作家、成人编辑创作的作品。现在让学生自己创作,让学生既当“作家”,又当“编辑”,用学生自己的构想编写,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兴奋剂,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其主要步骤是:第一,让学生学做成人作家的样儿,根据题意、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想版面,设计适合题意的画面,这一切都把学生带入神秘而有欣喜的境界。学生想创作好作品,就会积极地投身到习作中去,甚至到文山书海中去猎奇,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鼓励他们。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根据图意写出一段概括性的句子,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小朋友听。第四,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对学生今后独立习作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个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这会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以连环画为媒,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有效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那一个个还带着拼音串起来的美丽字符和那一张张稚嫩而美丽的配画,那都是从孩子鲜活的生命中自由生长、绽放出来的美丽花朵。◆(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