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自在独行读后感100字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自在独行读后感100字

时间:2019-12-13 09:21:2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用热爱抵御孤独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己却是了然一人,我无法遏制内心的波澜,孤独之感像毒药一样侵蚀着我的心。偌大的校园里并不缺少嘈杂和喧嚣,可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真空中,只有轻轻地嗡鸣声在耳畔作响,因为世上热闹与我无关,我是栖息在孤独的巢穴中。   直到平凹先生告诉我如何去抵御孤独。

《自在独行》——初次瞥见书名,是不屑的。独行哪有什么自在可言呢?怕又是不知愁滋味而做内心美好向往的笔者吧。然而在读完第一章后,便理解了平凹先生的孤独,童年时期父亲缺失,他和母亲艰难地走下去,热爱学习却被迫辍学,平日里在母亲同学面前十分坚强的他是否也曾在晚上仰望星空而流泪不知所措。但也只能孤独地走向未来。

生活总会慢慢地好起来,但平凹先生的孤独却未有消解,世间之庸人来往于他的生活,登门拜访也是为了求得一幅字画去奉承自己的领导。他成了名人,许多人都认识他,乐于与他交往,但他只觉越发孤独,周围的人没有几个能真正理解他,理解他的志向,理解他的爱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叔本华曾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然而,平凹先生是凭借着什么抵御孤独,继续走下去。我想那便是热爱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家人的热爱,对生话的热爱,用热爱坚定自己的态度。卡夫卡写作的小屋坐落在一条死胡同的尽头,他下班后就带着饭盒前往那里写作,直至深夜。他拒绝和别人交谈,甚至是他的家人。萧红也是孤独了一生,最后匆匆离开,她所处的时代不理解她,他的家人与她断绝关系,她的爱人一次次的离她而去,但她说过:我以我的笔对抗孤独。我想,这句话用到平凹先生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了。《自在独行》里平凹先生也写到自己写作时可以忘记一切,忘记孤独。

读毕此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之孤独同平凹先生比起来算的了什么?我之热爱又能比得上平凹先生的热忱吗?不,我甚至都不明白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所以才会孤独而无所适从,所以才会不被人理解。《自在独行》让我从徘徊的泥沼中挣脱,寻找我的热爱,热爱我的热爱。

作文二:《7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走向孤独

——读《自在独行》有感

一个人若是真的脱颖而出,孤独也不算什么。就算周围的所有的人都向你发起诽谤,群攻……那也只是成功道路上的坎坷。

在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中,他记叙了这样一个作家:当他的名声流布全国的时候,对他的诽谤也铺天盖地,他总是沉默着。当有一次“我”向他阐明事理的时候,他泪流满面,并说了一句“我并不孤独”,然后匆匆走掉。或许是这个作家的“忍”,或许是他的“坚”使他最后成为文化界的著名作家。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总是另眼相看。他们在一片污浊的世界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想来是孤独的,但他们并不“孤独”。古往今来,有多少豪杰,伟人不是如此呢?看似是无人理解的孤独的,但他们拥有对理想的执着,终将走向真正的“孤独”。比如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是他们的信念,使得他们被人们欢呼,崇拜。

贾平凹先生在文中写道:尘世上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破坏,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的确,正如蛹向蛾的转化,一旦成功了,就失去原本享受和欲望的要求;巨富们挣钱成了一种职业,种猪们的配种更不是为了爱情。放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旦我们的要求达到满足,例如高考考到“985大学”,我们就会失去本心,这样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也就是,当一个人的理想达到的时候,便会产生真正的“孤独”,而道路中的不被理解,被群攻,也不算什么,他们只是真正孤独的影子。

其实,当你在“孤独”的道路上行走的时候,你最怕接受怜悯和同情。就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作家一样,当我怀着好意,怜悯的心去与他接近的时候,他却”突然间泪流满面“。这并不突然:“我”是很想和他成为知己,但我并不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需要怜悯的人,而事实上,他只是在坚持,坚持到自己实现理想的一刻。

自在独行,随心所欲;畅游世界,走向孤独。

高二(28)班陈荣臻

作文三:《志游自在读后感》1200字

志游自在读后感

一.引子

我是个不太读旅游书的人,因为写得好的人太少,写的人往往都过于媚俗和浮华;我是个不太喜欢读明星的书的人,因为有文化的人爱少,卖的都不过是人气而已。所以,在孙协志决定要以新书作为自己新的出发点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不安的,毕竟以他现在的人气,究竟能卖多少本呢?或许到最后还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吧!我也说过,我不是什么忠实的粉丝,如果看过他的新书又不喜欢的话,我会放弃他!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要找一个偶像是非常容易的事。再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又何必需要偶像呢?

二、水平

每天去逛协志的博客以及后援会几乎是我每天上网的习惯。然而在收到新书的时候,几乎没看到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难道那些先拿到书的粉丝都是沉默不语吗?还是这本书只是粉丝支持自己偶像的一种方式?可是,为什么在这样低迷的情况下,协志的新书依旧很快进入第二刷?带做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志游自在》。

坦白说,我不能自我欺骗说,这本书的文笔是多么好,你似乎也别指望看了这本书就知晓日本有多美的景色,多么值得游玩的地方,从介绍的性质来看,他甚至不如另外一个博友在日本拍摄的照片和介绍。但是你会看到一个热爱棒球、美食、玩具和自然的小男生,是如何在日本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最吸引茶客的文字,不是有绚烂樱花装扮的高尾山,不是巨蛋的棒球场,不是高

耸的东京铁塔,不是日本的美食,而是“心情小品”。因为记得之前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反复问我,你喜欢的孙协志是真实的吗?还是自己我们心目中构建的幻想?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所爱的孙协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你会因为幻想的破灭而伤感或后悔吗?以前的我,虽然笃定却无边辩白,是啊,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还是那种坚信真的只是我在自我欺骗?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忽然很想跟所有质疑我的人说,我有证据了。因为,在那些文字中,我不仅读到了充满热情的、充满童心,充满了自信的孙协志,也读到了徘徊的充满伤感的孙协志,读到了属于他的苦恼。在这本书里,他不再是《志气》和《坚持》中那个只会教大家要努力努力不要放弃的被神化的偶像,而是一个懂得冷暖、经历沧桑的普通人。他只是用自己普通又平凡的笔触要跟大家分享属于他的旅行,他不需要人家膜拜,也没有丝毫炫耀,就像一个旅行归来的好朋友要跟你

分享那些旅行中让人兴奋的事。这点跟罗哥从台湾回来跟我们喋喋不休好像哦!   然而,正是这样朴素不带炫耀或者故弄玄虚的文字让我有些心动了,是啊,孙协志的文字水平并不算高,可是在一大片所谓文艺腔所谓现代派的明星书籍和热门书籍中,这样朴素少修饰却精心的文字中,我读到了来自作者的真诚。我曾经反复问自己,技巧和真情实感究竟谁更重要?也许没有答案吧,但是我更喜欢那种看似朴素却饱含真情的文字,就像我喜欢巴金一样,因为感动人的永远不是华丽的笔触,而是真诚的心灵。

三、情感

如果说孙协志在《志气》和《坚持》中扮演了神这个角色,那么在《志游自在》里,孙协志终于讲述了真实的自己,从那段“每一次结束之前,心情总

作文四:《志游自在读后感》3100字

一.引子

我是个不太读旅游书的人,因为写得好的人太少,写的人往往都过于媚俗和浮华;我是个不太喜欢读明星的书的人,因为有文化的人爱少,卖的都不过是人气而已。所以,在孙协志决定要以新书作为自己新的出发点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不安的,毕竟以他现在的人气,究竟能卖多少本呢?或许到最后还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吧!我也说过,我不是什么忠实的粉丝,如果看过他的新书又不喜欢的话,我会放弃他!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要找一个偶像是非常容易的事。再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又何必需要偶像呢? 日记://.0s.Net.Cn

二、水平

每天去逛协志的博客以及后援会几乎是我每天上网的习惯。然而在收到新书的时候,几乎没看到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难道那些先拿到书的粉丝都是沉默不语吗?还是这本书只是粉丝支持自己偶像的一种方式?可是,为什么在这样低迷的情况下,协志的新书依旧很快进入第二刷?带做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志游自在》。

坦白说,我不能自我欺骗说,这本书的文笔是多么好,你似乎也别指望看了这本书就知晓日本有多美的景色,多么值得游玩的地方,从介绍的性质来看,他甚至不如另外一个博友在日本拍摄的照片和介绍。但是你会看到一个热爱棒球、美食、玩具和自然的小男生,是如何在日本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最吸引茶客的文字,不是有绚烂樱花装扮的高尾山,不是巨蛋的棒球场,不是高耸的东京铁塔,不是日本的美食,而是“心情小品”。因为记得之前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反复问我,你喜欢的孙协志是真实的吗?还是自己我们心目中构建的幻想?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所爱的孙协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你会因为幻想的破灭而伤感或后悔吗?以前的我,虽然笃定却无边辩白,是啊,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还是那种坚信真的只是我在自我欺骗?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忽然很想跟所有质疑我的人说,我有证据了。因为,在那些文字中,我不仅读到了充满热情的、充满童心,充满了自信的孙协志,也读到了徘徊的充满伤感的孙协志,读到了属于他的苦恼。在这本书里,他不再是《志气》和《坚持》中那个只会教大家要努力努力不要放弃的被神化的偶像,而是一个懂得冷暖、经历沧桑的普通人。他只是用自己普通又平凡的笔触要跟大家分享属于他的旅行,他不需要人家膜拜,也没有丝毫炫耀,就像一个旅行归来的好朋友要跟你分享那些旅行中让人兴奋的事。这点跟罗哥从台湾回来跟我们喋喋不休好像哦!

然而,正是这样朴素不带炫耀或者故弄玄虚的文字让我有些心动了,是啊,孙协志的文字水平并不算高,可是在一大片所谓文艺腔所谓现代派的明星书籍和热门书籍中,这样朴素少修饰却精心的文字中,我读到了来自作者的真诚。我曾经反复问自己,技巧和真情实感究竟谁更重要?也许没有答案吧,但是我更喜欢那种看似朴素却饱含真情的文字,就像我喜欢巴金一样,因为感动人的永远不是华丽的笔触,而是真诚的心灵。

三、情感

如果说孙协志在《志气》和《坚持》中扮演了神这个角色,那么在《志游自在》里,孙协志终于讲述了真实的自己,从那段“每一次结束之前,心情总是莫名地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舍不得假期快结束了,也不知道下次再来会在多久以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又即将回到现实的生活,辛苦的工作,社会的舆论,私生活的检视,必须面对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拼命三郎其实还是跟我们一样不喜欢辛苦的工作,那是凡事都要很自然不怕跟拍的艺人也很讨厌别人议论自己的事。还有,他还有一个习惯,跟我很像呢!“我喜欢一个人走在街上或坐在路旁,我喜欢观察别人,看他在想什么?他要去做什么?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是开心吗?还是难过?”而在荧屏下的我们,其实不也在通过新闻、作品以及博客等途径来揣测孙协志的心情吗?就像卞之琳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2)(3)

是的,如今的他不再是风光四溢的偶像了,没有以前那么多镁光灯的包围,没有水泄不通的粉丝,甚至跟许多艺人比起来,他缺少了一份星味,更接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然而,在这样的心境下,你却依旧可以看到他的坚毅,看到他的感激,读到他的热情。“感谢不断地挫折,让我可以在困难中学习如何成长,感谢贴心的家人,让我不挂心的在外地工作,感谢每天辛苦工作后,每一顿心满意足的晚餐,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能充满勇气去面对一切,不断的感谢,再感谢,这就是欢喜的心!”“在路边饱受践踏的野草,也有在坚韧中成长的本性,身为人的我们,也要有野草的精神,感谢人事物给予我们的磨练,让我们能更茁壮,更坚强!”

说真的,这段时间茶客是充满了彷徨和迷惘的,常常问自己人生有什么意思?有多少次,都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想要放弃所有的一切!可是孙协志,真的总会用不一样的方式让自己的粉丝释然,XX年是《格斗天王》。今年是《志游自在》。我不夸大偶像的力量,可是,我想因为有这个人的存在,一来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牵挂,一份留恋,二来他告诉我,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放弃,因为他也没有放弃还在继续坚持呢!

是的,也许我们那份爱中,除了欣赏和喜欢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感同身受。他不是个幸运的艺人,他总要付出很多努力才得到一些,甚至付出很多也得不到,他跟我们一样,在这痛苦多于快乐的人生中挣扎,沉浮。可是,他在痛苦和彷徨中的坚持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那是外人体会不到的成功,那是我们对生命力的赞美和膜拜。那才是我真正崇拜他的地方!爱上他,是因为作品,敬佩他,却是因为人品。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四,泪点

看这本书原本是很温馨的,因为书中实在没有什么煽情的故事,也没有生病受伤的事。按说,是不会有泪水,可是看到书中两段文字,我很轻易就落泪了。其中一段时对摄影师阿之的话,他一直在说抱歉,因为没有办法让摄影师带助理,所以总觉得是因为这样害摄影师的相机摔坏了,最后还在ps问,结果到底是修多少钱啊?白痴都看得出他的内疚和心疼,他看不得别人因他受到损失。这样总是为别人考虑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出名的摄影师会不问价钱就帮他拍摄的原因吧!在书中,他总是在不断感谢,感谢每一个人,却没有提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事实上,他是如何帮助别人,那些被他帮助的人应该记得吧!或许不记得,但是孙协志是这样说的:“我们身为人,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是没有答案的,只要开开心心的,不伤害别人,不求回报的的帮助别人,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让身边的人快乐,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帮助身边的人得到幸福,自己的心灵,就能够体会到妙不可言的满足!”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人,虽然我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就像我们爱英雄却不爱当英雄一样。孙协志于我的世界,真的是扮演了一个英雄的角色,或许爱他,根本原因是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英雄梦,那个侠客梦吧!

还有一段是对写给粉丝的“还要感谢我所有的粉丝,谢谢你们陪我一路走到现实,也让你们担心了。”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泪如泉涌。傻孩子,你原来知道大家是在担心你。可是你为什么总是要放那些让人心碎的话呢?是嫌大家心疼你担心你还不够吗?你知道吗?大家最担心的是不是其他,而是你活得不够幸福!放下你的矜持和奇怪的固执,放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去构筑自己最幸福的家吧!任何对你的期望和要求都比不上让你幸福来得有分量?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不管前方的路是何方,都请你一定一定要幸福,这才不辜负这世界所有爱你的人!

好了,我真的累了,明天还有好多工作!

作文五:《《志游自在》读后感》3100字

《志游自在》读后感

一.引子

我是个不太读旅游书的人,因为写得好的人太少,写的人往往都过于媚俗和浮华;我是个不太喜欢读明星的书的人,因为有文化的人爱少,卖的都不过是人气而已。所以,在孙协志决定要以新书作为自己新的出发点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不安的,毕竟以他现在的人气,究竟能卖多少本呢?或许到最后还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吧!我也说过,我不是什么忠实的粉丝,如果看过他的新书又不喜欢的话,我会放弃他!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要找一个偶像是非常容易的事。再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又何必需要偶像呢?

二、水平

每天去逛协志的博客以及后援会几乎是我每天上网的习惯。然而在收到新书的时候,几乎没看到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难道那些先拿到书的粉丝都是沉默不语吗?还是这本书只是粉丝支持自己偶像的一种方式?可是,为什么在这样低迷的情况下,协志的新书依旧很快进入第二刷?带做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志游自在》。

坦白说,我不能自我欺骗说,这本书的文笔是多么好,你似乎也别指望看了这本书就知晓日本有多美的景色,多么值得游玩的地方,从介绍的性质来看,他甚至不如另外一个博友在日本拍摄的照片和介绍。但是你会看到一个热爱棒球、美食、玩具和自然的小男生,是如何在日本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最吸引茶客的文字,不是有绚烂樱花装扮的高尾山,不是巨蛋的棒球场,不是高耸的东京铁塔,不是日本的美食,而是“心情小品”。因为记得之前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反复问我,你喜欢的孙协志是真实的吗?还是自己我们心目中构建的幻想?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所爱的孙协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你会因为幻想的破灭而伤感或后悔吗?以前的我,虽然笃定却无边辩白,是啊,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还是那种坚信真的只是我在自我欺骗?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忽然很想跟所有质疑我的人说,我有证据了。因为,在那些文字中,我不仅读到了充满热情的、充满童心,充满了自信的孙协志,也读到了徘徊的

充满伤感的孙协志,读到了属于他的苦恼。在这本书里,他不再是《志气》和《坚持》中那个只会教大家要努力努力不要放弃的被神化的偶像,而是一个懂得冷暖、经历沧桑的普通人。他只是用自己普通又平凡的笔触要跟大家分享属于他的旅行,他不需要人家膜拜,也没有丝毫炫耀,就像一个旅行归来的好朋友要跟你分享那些旅行中让人兴奋的事。这点跟罗哥从台湾回来跟我们喋喋不休好像哦!

然而,正是这样朴素不带炫耀或者故弄玄虚的文字让我有些心动了,是啊,孙协志的文字水平并不算高,可是在一大片所谓文艺腔所谓现代派的明星书籍和热门书籍中,这样朴素少修饰却精心的文字中,我读到了来自作者的真诚。我曾经反复问自己,技巧和真情实感究竟谁更重要?也许没有答案吧,但是我更喜欢那种看似朴素却饱含真情的文字,就像我喜欢巴金一样,因为感动人的永远不是华丽的笔触,而是真诚的心灵。

三、情感

如果说孙协志在《志气》和《坚持》中扮演了神这个角色,那么在《志游自在》里,孙协志终于讲述了真实的自己,从那段“每一次结束之前,心情总是莫名地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舍不得假期快结束了,也不知道下次再来会在多久以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又即将回到现实的生活,辛苦的工作,社会的舆论,私生活的检视,必须面对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拼命三郎其实还是跟我们一样不喜欢辛苦的工作,那是凡事都要很自然不怕跟拍的艺人也很讨厌别人议论自己的事。还有,他还有一个习惯,跟我很像呢!“我喜欢一个人走在街上或坐在路旁,我喜欢观察别人,看他在想什么?他要去做什么?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是开心吗?还是难过?”而在荧屏下的我们,其实不也在通过新闻、作品以及博客等途径来揣测孙协志的心情吗?就像卞之琳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是的,如今的他不再是风光四溢的偶像了,没有以前那么多镁光灯的包围,没有水泄不通的粉丝,甚至跟许多艺人比起来,他缺少了一份星味,更接

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然而,在这样的心境下,你却依旧可以看到他的坚毅,看到他的感激,读到他的热情。“感谢不断地挫折,让我可以在困难中学习如何成长,感谢贴心的家人,让我不挂心的在外地工作,感谢每天辛苦工作后,每一顿心满意足的晚餐,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能充满勇气去面对一切,不断的感谢,再感谢,这就是欢喜的心!”“在路边饱受践踏的野草,也有在坚韧中成长的本性,身为人的我们,也要有野草的精神,感谢人事物给予我们的磨练,让我们能更茁壮,更坚强!”

说真的,这段时间茶客是充满了彷徨和迷惘的,常常问自己人生有什么意思?有多少次,都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想要放弃所有的一切!可是孙协志,真的总会用不一样的方式让自己的粉丝释然,XX年是《格斗天王》。今年是《志游自在》。我不夸大偶像的力量,可是,我想因为有这个人的存在,一来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牵挂,一份留恋,二来他告诉我,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放弃,因为他也没有放弃还在继续坚持呢!

是的,也许我们那份爱中,除了欣赏和喜欢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感同身受。他不是个幸运的艺人,他总要付出很多努力才得到一些,甚至付出很多也得不到,他跟我们一样,在这痛苦多于快乐的人生中挣扎,沉浮。可是,他在痛苦和彷徨中的坚持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那是外人体会不到的成功,那是我们对生命力的赞美和膜拜。那才是我真正崇拜他的地方!爱上他,是因为作品,敬佩他,却是因为人品。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四,泪点

看这本书原本是很温馨的,因为书中实在没有什么煽情的故事,也没有生病受伤的事。按说,是不会有泪水,可是看到书中两段文字,我很轻易就落泪了。其中一段时对摄影师阿之的话,他一直在说抱歉,因为没有办法让摄影师

带助理,所以总觉得是因为这样害摄影师的相机摔坏了,最后还在ps问,结果到底是修多少钱啊?白痴都看得出他的内疚和心疼,他看不得别人因他受到损失。这样总是为别人考虑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出名的摄影师会不问价钱就帮他拍摄的原因吧!在书中,他总是在不断感谢,感谢每一个人,却没有提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事实上,他是如何帮助别人,那些被他帮助的人应该记得吧!或许不记得,但是孙协志是这样说的:“我们身为人,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是没有答案的,只要开开心心的,不伤害别人,不求回报的的帮助别人,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让身边的人快乐,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帮助身边的人得到幸福,自己的心灵,就能够体会到妙不可言的满

足!”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人,虽然我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就像我们爱英雄却不爱当英雄一样。孙协志于我的世界,真的是扮演了一个英雄的角色,或许爱他,根本原因是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英雄梦,那个侠客梦吧!

还有一段是对写给粉丝的“还要感谢我所有的粉丝,谢谢你们陪我一路走到现实,也让你们担心了。”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泪如泉涌。傻孩子,你原来知道大家是在担心你。可是你为什么总是要放那些让人心碎的话呢?是嫌大家心疼你担心你还不够吗?你知道吗?大家最担心的是不是其他,而是你活得不够幸福!放下你的矜持和奇怪的固执,放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去构筑自己最幸福的家吧!任何对你的期望和要求都比不上让你幸福来得有分量?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不管前方的路是何方,都请你一定一定要幸福,这才不辜负这世界所有爱你的人!

好了,我真的累了,明天还有好多工作!

作文六:《《志游自在》读后感》700字

《志游自在》读后感

一.引子

我是个不太读旅游书的人,因为写得好的人太少,写的人往往都过于媚俗和浮华;我是个不太喜欢读明星的书的人,因为有文化的人爱少,卖的都不过是人气而已。所以,在孙协志决定要以新书作为自己新的出发点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不安的,毕竟以他现在的人气,究竟能卖多少本呢?或许到最后还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吧!我也说过,我不是什么忠实的粉丝,如果看过他的新书又不喜欢的话,我会放弃他!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要找一个偶像是非常容易的事。再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又何必需要偶像呢?

二、水平

每天去逛协志的博客以及后援会几乎是我每天上网的习惯。然而在收到新书的时候,几乎没看到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难道那些先拿到书的粉丝都是沉默不语吗?还是这本书只是粉丝支持自己偶像的一种方式?可是,为什么在这样低迷的情况下,协志的新书依旧很快进入第二刷?带做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志游自在》。

坦白说,我不能自我欺骗说,这本书的文笔是多么好,你似乎也别指望看了这本书就知晓日本有多美的景色,多么值得游玩的地方,从介绍的性质来看,他甚至不如另外一个博友在日本拍摄的照片和介绍。但是你会看到一个热爱棒球、美食、玩具和自然的小男生,是如何在日本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最吸引茶客的文字,不是有绚烂樱花装扮的高尾山,不是巨蛋的棒球场,不是高耸的东京铁塔,不是日本的美食,而是“心情小品”。因为记得之前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反复问我,你喜欢的孙协志是真实的吗?还是自己我们心目中构建的幻想?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所爱的孙协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你会因为幻想的破灭而伤感或后悔吗?以前的我,虽然笃定却无边辩白,是啊,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还是那种坚信真的只是我在自我欺骗?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忽然很想跟所有质疑我的人说,我有证据了。因为,在那些文字中,我不仅读到了充满热情的、充满童心,充满了自信的孙协志,也读到了徘徊的

作文七:《高一读后感:《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1400字

高一读后感: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

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易卜生

我们有太多的自由,可以不去上课而不自知,可以不按时工作而不自责,行人的"中国式"过马路,可以在公共场所喷云吐雾,城市内各式违章建筑、"豆腐渣"工程也常见于报端,变通、"潜规则"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流行词汇。

同时,我们也在太多的不自由,学习的不自由,小学生放弃了快乐的童年,被一个个补习课外班压得呼吸不得,就业来自由,采访不自由,言论不自由,住房不自由,看病不自由,好象就是受了委屈也不自由,还要开胸验肺……

《自由在高处》从不同角度解雇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怪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与西文主流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活的价值及意义,国家与社会在存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体制内的弱者面临的制度因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卫兵不能进"体现着对个体主权的尊重和保护,二等于多少体现的观念改变,人是时间单位体现个人的创造价值,国界与自由全新意义等等。

回顾现实与理想,我们想得太多,学得太少,做得太少,调研实践得太少。对比西方价值观念,总强调意识形态差异,而相互学习、借鉴比太少。现阶段,无论东西文化、南北差异,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组织部分,都应主动学习,相互交流。

追寻思想的自由。现阶段,由于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束缚和差异,总是自觉不自觉得学习到的理论、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现象相矛盾,也相交织,种种规则、潜规则胜行于道,打破了人们既有传统观念和价值,需要学习更多的经济学、社会学、西方经典理论学来审视中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和修正个人的价值认同,正确辨别正负是非,放飞个人自由思想。更要大胆地说出你的不高兴。龙应台:"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理社会。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人公仆立法委员会,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寻找选择的自由。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选择的权利和智慧。正如李开复所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选择,更应积极地面对新生活,适应新环境,当前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选择,从小学升初中,到大学被录取及面临就业,也许直至工作后岗位的多次调整都看似被动的过程,反思之中,不选择也一种选择,被选择也是你生活学习训练的结果之一。1.01^365=37.87,0.99^365=0.03。两者起点是如此接进而结果差距是如此之大,这恰恰是你自由选择的结果。"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就随之改变。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创造一个激活自由的机制。目前中国从上至下都在开展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活动,目的是更好地弘张扬优良传统,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活动年年都在强调,隔几年都要搞运动,这也许是适应中国当今社会的实际。调整单位负责人,作风建设会随之改变,这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要解决用调整负责人来改变作风,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及公平的、自由的环境,保障决策、执行、监督的顺畅运行。

freedom is not free.用你的勇气、拼搏及执着去争取更多的自由吧。

作文八:《高二读后感:《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想》1100字

高二读后感: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想

读完《自由在高处》一书,让我思考颇深。书中所要说的高处到底是何种意义上的"高处",通过读完整本书,我觉得显然它不是指在高的社会地位上为所欲为,而是在精神上的高度上,对于自己心灵的释放。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裴多菲的眼里:若为自由故,爱情生命皆可抛,在雪莱眼里自由比轰隆的火山、汹涌的海洋、迅疾的闪电、令人胆战心惊的地震都更有力量,自由雷霆万钧、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一碰到你的曙光的前锋,暴君和奴隶就成了夜影"。那么我们需要多少自由呢?

在书中,很多章节都与学生有关系"为情侣求饶"、"被误读的《死亡笔记》"等等,作者是十分不愿意看到学生被各种莫须有的政策所约束,因而呼吁社会、学校给年轻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我觉得作者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争议的,学校是社会所嘱托,肩负着培育祖国栋梁的责任,因而对于潜在的危险还是要防患于未然的。学习本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工科院校,没有严谨的态度,很难做成应有的成绩,学校要求着学士服照相时,注意形象这个事情,我自认为自己是能理解的。

《窃听风暴》是作者用以举例的一部电影,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就一直为当时东德的人们所压抑,个人每年平均买2.3双鞋,读3.2本书,每年有6743名学生以全优成绩毕业,所有你的事情,都会被人监听着,每年有多少人因为被怀疑与西德有往来而自杀,他们一定会沉默,然后会仔细记录你的姓名。这是为了国家安全。死去的人才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幸福。我们所说的自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他们不能忍受自己那样活着却没有流血,没有热情,他们只能选择死亡。死亡才是唯一的希望。人类已经穿过无尽黑暗的二十世纪极权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战争,走到了今天。即使是再黑暗的年月,人性的光芒也没有熄灭。即使在最黑暗的核心地带,也依旧存在着光明的种子。因为人性是如此顽强。也许现实的残酷性远比这种希望来的强大,但是对希望的信念是如此重要,唯有如此,美好的事物才不会毁灭。作者正是要借这部电影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由就是对人性抱有一种期待和希望,就是相信天堂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的心里。200多年前,在分裂的德意志,孤独的哲学家康德就说过,自由的本质就是道德,就是一种发自人类心灵底部而不必依赖于外部的自我约束。无论外在的必然性有怎样的压迫,都不会绝对扼杀这种人对自己的约束。这正是人的尊严和价值之所在。

自由在高处,这高处注定需要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不断的仰望,当我们觉得累了得时候,那正是说明我们走的是上坡路,无论前行有多少困难,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未来的路没有人替我们走,因为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you the freedom"

作文九:《高一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800字》800字

高一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800字

《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厘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个正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作文十:《高一读后感作文: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1000字

1xx年前,中国还有凌迟,50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40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30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20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15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xx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5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社会终究是在进步。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累积之功,每个人尽一份力——不是为国家,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尽一份力,我们的社会就会向善发展,“上世纪做不完的事情,可以这个世纪来做,那些一天永远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来做。” 《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厘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个正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