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医学 > 【《舌尖上的端午》1100字】 关于端午节作800字

【《舌尖上的端午》1100字】 关于端午节作800字

时间:2019-10-03 09:25:4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舌尖上的端午》1100字

舌尖上的端午

端午正值立夏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也必然成为“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下面就为您介绍粽子养生功效的详细内容。

棕叶的养生功效

我国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着的《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治疗“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特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另外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近年来研究证明,粽叶(箬竹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

糯米的养生功效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

粽子配料的养生功效

粽子的配料中很多都有补益作用,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还能够增加蛋白质含量;花生、莲子、山药、芡实是夏季清补的食材。制作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并增加铁的含量。枣馅儿粽子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馅儿粽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水果馅儿粽子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蛋黄馅儿粽子有健脑益智的功效。

粽子怎么吃健康

◆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

◆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

◆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

◆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不宜配太油腻的菜。

◆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

温馨提示

粽子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因为高糖高脂的特点,一些粽子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养生专家建议老人和儿童以及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胃病的朋友最好不吃或少吃粽子。

作文二:《舌尖上的端午》3800字

伴随着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热播,对于传统美食承载着的亲情、文化记忆,再次引发民间热议。粽子、艾草、黄酒……这些有着旧风古俗的端午味道,你是否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过?心灵深处又有过什么样的美好记忆?这些古老而温馨的舌尖记忆如何传承与创新?  五花八门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了国人的共识,代代相传。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粽子这个古老的食物,呈现出与传统方式不一样的生命力。  若从外形上看,我国各地的粽子可分为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而包裹的粽叶也因地而异,比如在我国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因此一般都采用竹叶来包裹粽子。而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但由于苇叶叶片细长而窄,因此在包裹的时候则需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  从风味方面来说,由于粽子里面所包裹的馅料不同,因此风味也各不相同。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在中国北方的粽子一般都以甜味为主,而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吃时需沾白糖,并加上一点玫瑰汁木樨卤,味道香气宜人。另一种为在糯米中包入两三颗红枣,称小枣儿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时会有冰凉的快感。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华北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的,做法也费时最久。咸内馅有火腿、咸肉、蛋黄、烧鸡、叉烧、烧鸭、栗子、香菇、虾子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核桃等,其中以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广西粽子  广西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以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汨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口味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然后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首,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湖州粽子  属江浙口味,可在江浙点心馆中尝到,也分甜咸两种。甜者是以油脂红豆沙为内馅,咸者是以酱油腌过的猪肉为内馅,且每个粽子只包一块肥肉及一块瘦肉,并无其他材料,而粽子的包法也很特别,是一头凸出一头扁平的铲子头形状。湖州粽子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门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白糖来吃。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一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台湾粽子  台湾肉粽有南北之分。北部粽是先将糯米用红葱头、酱油、盐、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再包以炒过的内馅如猪肉、豆干、竹笋、卤蛋、香菇、虾米、萝卜干等,置蒸笼蒸熟,具有咀嚼感,不会太黏腻。南部粽则是将糯米与花生略为炒过,不加酱色,所包内馅有猪肉、红葱头、栗子、豆干、芋头等,再将包好的粽子以水蒸煮至糯米熟透,吃时蘸调味料,南部粽香糯性黏,较无嚼感。  端午“五红”

在我国江南很多地方,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红”。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五红”是指哪五种菜呢?各地“五红”的内涵并不一样。这一天,各地都根据当地容易获得的食物来源,寻找五种煮熟后呈红色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共同要求是,食材新鲜,大众容易获得。如高港地区的五红有:红烧黄鱼、红烧猪肉、苋菜、咸鸭蛋和河虾等。其它不同地区,五红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南京地区则有烤鸭、苋菜、红油鸭蛋、河虾、黄鳝等。但各地除五红外都另外还有一红,即雄黄酒。  端午节吃五红,除了传说因素外,主要是这五种食品都是初夏季节的时令佳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大众改善饮食的需求。  拿高港的五红来说,红烧黄鱼,过去每到这个季节,从东海来的黄鱼船都停满这里的河港码头,家家户户吃黄鱼已成习俗。红烧猪肉更是不可缺少的,苏中地区盛产生猪,但养猪的农户平时并舍不得吃猪肉,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一顿猪肉。咸鸭蛋,一般人家都在清明前后腌上一批,因为这时“清明蛋,好当饭”。鸭蛋腌到端午,淡咸适度,正好食用。河虾这时也大量上市,长得肥实有肉,价格也相对便宜。至于苋菜,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荤素搭配的道理,在有了大鱼大肉之后再配上蔬菜,非常符合饮食健康的要求。而初夏时节,青菜早已过时,红色的苋菜又正鲜嫩可口,所以也就被选为五红之一。  再比如南京的五红中,就有了地方特色的烤鸭。因为南京周边地区盛产家鸭,南京人就有了吃盐水鸭、桂花鸭的习惯。近年来,随着龙虾的兴起,南京的五红中又多了一样龙虾。  吃五红之外的喝雄黄酒的习俗,也与驱杀五毒有关。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酒。雄黄作为一种中药,可以做解毒剂、杀虫剂,于是古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五毒。其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喝雄黄酒并不科学。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当区别对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当然,雄黄酒在端午习俗中还是另有用途的,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不受蛇虫之害。  端午各地独有的美食  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  来的。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作文三:《舌尖上的端午》1100字

又到一年端午时节,随着时代的变化,关于端午的传统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简化和遗忘了。如今,

每逢端午,除了3天法定假日能够击中我们大条的神经外,剩下的恐怕就只有粽子了。

虽然南北方人民都爱粽子,但在口味上却存在着诺大的差异。所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上演粽子的“甜咸大战”。

别看国人平时都海纳百川不拘小节的,但一谈到吃的问题,绝不含糊!前有豆腐脑的“甜咸之争”,后有元宵汤圆的“正名大战”……相信大家仍记忆尤新,

在对待吃上,我们就是要坚决排除“异端”!

但是,很多人在讨论正宗的粽子该是甜还是咸的时候,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竟是:

“我从小就这样吃,我们那边都这样吃!”

听到这样的辩词,只想说:

论正宗的粽子该是甜的还是咸的,你得追本溯源。民间最普遍的说法: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屈原。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这起码表示战国时代可能便有了粽子,那时候的粽子也应该更接近于粽子本来的面貌。

屈原

那么,问题来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最初投入汨罗江的粽子究竟是甜的还是咸的?

其实,用粽子纪念屈原的故事其实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中:“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这说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

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不过《续齐谐记》是一本神话志怪小说,里面的描述不可尽信。

按这个说法,当时人们投入江里以祭屈原的应该是筒粽。

等等,说粽子的甜or咸,扯竹筒有什么卵用?不急,往下看:

关于“端午”的最早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对粽有注释:

“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隂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

根据阴阳之说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而农历五月五日以及夏至的时候,人们有用菰叶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将其煮至熟烂食用的习俗,这样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用菰叶裹黍米”中的菰叶就是茭白叶;而黍米现在被称为“大黄米”, 类似小米,但比小米颗粒稍大,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

“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中的灰汁又是什么呢?灰汁指的是将草木灰浸泡并过滤后所得到的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在煮主食的时候加入一些碱确实是能让口感变得更加软糯的,而且会有淡淡黄色的光泽。

所以说,就粽的用料来说,起初是用黍米,后来才开始用的糯米。而就馅心而言,起初是没有馅心的,之后才有各种甜咸的口味。

因此,小妹认为:

如果人们投粽以保屈原尸身这件事情真的发生过,那么投到江里的也是没有馅心的黍米灰汁白粽,应该是无味的,顶多有灰汁微微的咸和苦。

当然,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甜粽子,也有人偏爱咸粽子。所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做就好啦!

作文四:《舌尖上的端午》1200字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节日似乎已经成为了假期的代名词和商家促销的噱头。直到今天走在南京的大街上,看见骑着自行车的大叔车篓里放着一把艾草,才恍然意识到端午节就要来了。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每一个节日除了那些千古流传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就是食物。元宵节自然要吃香糯可口的汤圆,清明节则少不了清香扑鼻的青团,还有吃了不会头晕的荠菜煮鸡蛋,中秋节便是各式月饼轮番轰炸,而到了端午节,粽子、绿豆糕和鸭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老三样”。

然而,固然喜欢南京的百年老店“绿柳居”的豆沙粽,总是馅料十足,放入的一小块肥肉却恰到好处的喷香;也嘴馋南京的清真老店“桃源村”的麻油绿豆糕,那沙沙的、入口即化的、掺杂着绿豆和麻油混合香气的感觉让舌尖欲罢不能;还有那高邮的双黄蛋,一刀切开,红油便从蛋黄里缓缓渗出,顺着蛋白自由流淌,可谓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不过,我最爱的还是儿时每逢端午,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那顿团圆饭。

小时候,为了这顿团圆饭,爷爷奶奶总少不了一阵忙活。南京人端午节有一个习俗,当天要吃“五红”,即苋菜、小龙虾、红油鸭蛋、烤鸭和黄鳝。一般在端午节前一天,奶奶会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菜场购买新鲜蔬菜,挑选龙虾。奶奶每次挑选小龙虾时都很仔细,小龙虾必须是活的,个头必须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洗起来就更讲究了,必须拿刷子把钳子和肚皮刷干净,再将小龙虾剪腮抽筋,末了还要把虾黄塞回虾头里。洗干净之后是爆炒,配以酱油、糖和姜葱,再经过微炖和大火收汁,整个厨房里都弥漫着龙虾那种独特的鲜甜的香气,馋得我和妹妹口水直流。这个时候奶奶总会笑眯眯地从锅里把个头最大的小龙虾找出来,递给我和妹妹,一边嘱咐着慢点吃,别烫着,一边问着好吃吗,那时的我们恐怕除了一个劲的点头以外,再也腾不出嘴来说别的话了。

在端午节里,粽子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奶奶包的一手好粽子,她将买来的新鲜粽叶泡在水里,找个小板凳一个人静静地在厨房里忙碌。记忆中,她将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的形状,拿搪瓷勺挖上一勺雪白的糯米塞进粽叶,用手轻轻刮去多余的糯米,随后用粽叶把“漏斗”上端遮盖起来,再熟练的一边用嘴咬着线,一边麻利地将整个粽叶紧紧勒住,最后放入锅中。有时,她会偷偷地在粽子里塞进一枚红枣,或者一个分币,等待那个吃到它的幸运儿。

在期盼中,大人们终于下班归来,此时的饭桌上已是冷盘、热菜琳琅满目,大家张罗着搬来凳子椅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笑着说着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时也拿我们孩子打趣,或是问问学习情况。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是坐在一旁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聆听。现在想来,无论是对食材的精挑细选,还是对烹饪的认真执着,那都是奶奶对整个大家庭深深的爱。这种爱平淡而真实,这种爱流淌在安好的岁月里,这种爱在舌尖上沉淀,这种爱在心间生根发芽。

如今,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再也折腾不动这桌大菜,但全家仍会在端午节雷打不动地团聚。虽然在饭店里是千篇一律的菜品,但记忆里舌尖上的端午节味道仍在,想到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全家人又可以围坐在一起,心里装的是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作文五:《舌尖上的端午节》700字

“粽”情端午

端午思乡,每到五月初五,便又是一年家人团聚的日子:而粽子则是几乎所有人对于端午记忆的缩影。

味甘,性温,大概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一味药性,也是中国文化里备受推崇的一种品格。《日用本草》记,江米,“味甘,平”,归经入脾、胃、肺经。江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糯米”。

五月仲夏,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熙熙攘攘的季节开始了对“角黍”最新鲜的孕育。“角黍”,相传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制作的,却一不留神成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也最为多数中国人所钟爱的传统食物之一粽子。

香甜的粽子

食书详细记载了粽子这一传统美味纷繁的种类和精炼的制作工艺,而光名字就乱光了游人的眼,搅乱了食客的心。“竹叶粽”、“艾香粽”、“薄荷香粽”、“豆沙 粽”、“莲子粽”、“松仁粽”、“火腿粽”---所有能勾起你记忆的食材都在糯米的调和下被“裹”进了这鲜翠欲滴的季节里。甜粽的爽口,咸粽的鲜美,我想大概任何人都不愿意错失的美食。

诱人粽香

而关于粽子的儿时记忆则清晰在最后一口颗粒分明的白砂糖里。从奶奶开始张罗的第一步就眼巴巴地瞅着,寸步都不肯离,至今仍然能回想起那让人口舌生津的美妙 滋味。多年过去,如今离家一人的端午,也必定会去超市买上一袋速冻粽子,认认真真地煮上两个,蘸好白糖,才叫一个心满意足。吃完,也总会拨通那个号码,和 老人家聊上两句。这钟粘糯的情绪,成了每个端午的亲情密码,一旦入口,不禁泛滥。

包粽子的奶奶

关于每一种食物,我们总会猝不及防、不可抵挡的个人情节。它是最被中意的部分,可能是新鲜的食材,可能是层次的口感,可能是一口冒着热气的锅,也可能是一双满含深情的手。正是因为这不尽相同的情愫,忙碌在都市的人才从未停止对传统美味追寻的脚步。

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沉淀。幽绿通透的粽叶,松软可口的糯米,五彩斑斓的绣花香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属于端午的记忆画面......

作文六:《舌尖上的爱作文》2100字

舌尖上的爱作文(一)

我是一个瘦瘦的孩子,喜欢挑食,所以总也长不胖。别人看见我,总是对妈妈说:“景迪妈妈,看你们家景迪,老是这么瘦瘦小小的,你不会煮点好吃的给孩子吃呀,这么节省干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妈妈每次听了都会特别难受,所以她特意买了一本菜谱,学着做各种好吃的菜,厨艺也越来越高,现在,每天的晚饭时间成了我最盼望的时刻。

这不,妈妈又在喊了:“吃饭了,吃饭了!”我像小馋猫一样快速地跑到桌前,急切地问:“妈妈,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呀?”妈妈笑着说:“这是‘咖喱鸡块’,这是‘松子鲈鱼’,这是……”。

“来,吃鱼,鱼的蛋白质最高,多吃鱼,头脑更聪明;来,吃肉,肉的营养丰富,对身体有好处;来,吃青菜,维生素多……”妈妈边夹菜边说。我碗里的菜越堆越多,饭碗里渐渐地堆起了“小山”。这么多的美味佳肴,真的让我大饱口福。这时,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要吃成小猪了。景迪,你可要好好珍惜呀。妈妈每天为了给你煮好吃的,可花了不少心思,昨晚又琢磨到了很晚才睡,早上很早起来去菜场买菜,她说这样买来的菜才新鲜……”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菜更香了,不一会儿就吃了一大碗。妈妈收碗时,看着饭桌上吃得空空的碗,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我知道了舌尖上的爱,香香的,美美的……

舌尖上的爱作文(二)

有一种情感在舌尖传递着,那舌尖上的美食感动人的不只是美食,更是那些文化和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怀念的那个味道,都有那个永远也忘不了的味道,用舌尖上感受爱的爱味道。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早餐自然不可能很丰富,只有面或粉干。那时,我分不清面和粉干,只知道一种是扁扁的,一种是圆柱形的。我不喜欢吃面。所以每天晚上我都会凑在奶奶耳边说:“明天早上我要吃圆的。”

第二天,等我起床时,粉干已经煮好了。奶奶煮的粉干很“干净”,里面只加了几根青菜。爷爷盛了一碗后,我便搬起小板凳,屁颠屁颠地跟着他往小院里走。爷爷在小院的井盖上坐下,我把板凳放在爷爷面前,也跟着坐下。爷爷把手中的碗推到我面前,我张开嘴,牙齿扣着碗边,头慢慢地“埋进”碗里,贪婪地喝起碗里的汤。很快,汤被我喝下去了半碗。我松开牙齿,舔舔嘴边的汤汁,然后又将头“埋”进去。我继续大口大口地吸着,碗里的粉干顺着汤溜进我嘴里。我趁势站起,粉干被我从碗里拉出好长一段,“咻”的一声,全被我吸进了嘴里。爷爷端着碗,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

上了初中,吃奶奶煮的粉干的机会少了。在学校里,早餐有时候虽然也吃粉干,可那粉干里尽是佐料,虾呀,菜呀,只有几根粉干,不好吃。于是我便常常在同桌耳边念叨:“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同桌被我嚷嚷得不耐烦了,问:“干吗天天想回家啊?”我笑着说:“想念家乡了嘛,抒发一下内心的思乡之情,不行啊?”“这不也是你的家乡吗?你家离学校才多远啊。”同桌一脸无奈地看着我。“你不懂。”我说。

每次回到家,我就缠着奶奶煮粉干。奶奶倒了半锅开水,说:“你去小院里摘几株青菜。”我便屁颠屁颠地一如小时候跑到院中,拔来了几株小青菜。奶奶从一只蓝色塑料袋里抓出一把粉干放进锅中,我急忙递上手中的青菜。奶奶盖上锅盖,摇摇头说:“先洗洗,不急。”

粉干煮熟了,我用勺子小心翼翼地盛了一点汤,放在嘴里尝了尝:“嗯,就是这个味道。”奶奶笑笑说:“你呀,从小吃惯了这差的,现在好吃的都吃不惯了。”我只顾低头吃着,嘴里塞满了粉干。

原来,家乡真的就在我的舌尖上,粉干的味道一直留在舌尖上,奶奶的爱一直在舌尖上。

舌尖上的爱作文(三)

我们可以用舌尖去尝各种味道,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可是朋友,你可曾用舌尖感触到幸福的味道?

从小的时候开始,妈妈就为了我的健康,每天换着样给我做各种好吃的。不过吃的最多的还是美味的鱼,妈妈说是可以提高记忆力,什么清蒸鲤鱼,什么红烧三文鱼……数之不尽。但是因为那时我还小,不会自己挑刺,所以每次吃鱼都是妈妈挑完刺后再送到我的嘴边。

这天中午家里又炖了鱼,妈妈习惯性地夹起一块鱼肉放到碗里,细心地挑起小刺。刚开始,我以为那是妈妈自己要吃的,便没太在意。不一会儿,鱼刺都挑出来了,妈妈反而将那块香嫩的鱼肉夹到了我的碗里。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妈妈还当我是小孩子吗?我抬起头,诧异地望着妈妈。

“看什么,还不快吃,(m.lz13.)一会儿又该凉了。”

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该怎么办呢?

“我……我不吃,您吃吧。”说着,又把鱼肉夹回了妈妈碗里。心里想着:我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能要您辛苦挑出鱼刺的鱼呢?

“怎么大了就不听话了,你还真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呀,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额头,落下一个轻柔而温暖的吻,顿时阵阵暖意涌上心头,竟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我快速别过脸,没让那滴泪映入妈妈的眼睛。

“我……”一时语塞,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望着妈妈那平静如水的眼神,我也不好意思再推让,夹起那块香喷喷的鱼肉,径自往嘴里送去。舌尖触到那块鱼肉,有一种说不出的,香甜的味道弥漫在心头……

啊!我尝到了舌尖上的幸福,香香的,甜甜的,那是母爱的味道。舌尖上的幸福,最甜蜜的幸福!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关于爱的作文650字

*  关于爱的作文500字

作文七:《舌尖上的家作文》3100字

舌尖上的家作文一: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体现在母亲的极为好客极为慷慨上!

无论是平时周末还是大小节日,在我的印象中,几乎家里就没有断过客人——有时是姑姑姑父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舅舅舅母表兄表妹等亲戚们,有时则是父亲母亲单位的同事们,甚至有时候我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之后也会前来……而母亲对待客人也从来没有过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而是一律热情招待。母亲常说:“人家来,是瞧得起咱!这是天大的面子!你要没有这人缘,就是给家摆上山珍海味,去下请帖人家还不来呢!”于是,这样的场面在我们家就不鲜见——母亲在厨房里大显身手,客人们坐在沙发或者床上或者是席地而坐神侃海聊。母亲做得饭菜只要一端上桌,客人们(当然也包括我和父亲)就会两眼放光。而看着我们饕餮大餐的样子,母亲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她知道,把桌上的饭菜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这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舌尖上的家,体现在母亲包的粽子的香气里!

而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家里就更加热闹。因为竟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几位网友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介绍母亲厨艺的文章,竟然在端午节这天大清早就来到了我们家:一为品尝母亲亲手包的煮的粽子,二为向母亲学习制作粽子的手艺。而母亲也豪爽的答应,给每个客人包5个粽子(三个自己吃,2个拿回家)并让客人们全程观看母亲做粽子的全过程,也允许录像。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母亲开始包粽子了。母亲包的粽子,用的是平常的糯米,馅儿也是红枣、红小豆泥和枸杞,包粽子的苇叶则是新鲜的——那是白洋淀的新鲜苇叶,要得就是那股苇叶香。捆粽子的丝线是五色的。母亲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将泡好的苇叶叠成菱形或者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然后再将已经泡好的糯米、洗好的红枣红小豆泥和枸杞放进苇叶里,再用五色丝线把粽叶捆好,于是一个个菱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长方形的粽子就光荣诞生并整齐地码放在用秫秸杆做得拍子上……接着,就开始煮了。粽子通常要煮五六个小时,煮熟以后要在凉水里泡两个小时以上,然后把粽叶剥开,白生生,红彤彤的粽子如同一个个娃娃般就端坐在蓝色的长磁盘里,在配上从老家拿来的天然紫荆花蜂蜜,那弥漫在空气里的苇叶香糯米香红枣香蜂蜜香沁人心脾并让鼻孔不由不增加了翕张的速度——看了闻了让人不由不喜欢,不由不唾液往肚子里咽!

这就是我舌尖上的家!同学们,你难道不羡慕我生在这个家里的好福气吗?

舌尖上的家作文二:舌尖上的家

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的味道……

“‘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水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着,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隐隐约约,走近了,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沉下。“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气化成白烟,在我的面颊上清抚,包围着我。奶奶拿出一只碗,递给我一只大勺。接过像锅一样年迈的大勺,我开始“捕捞”。

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在“打捞”出专属于我的“车轮滚滚”。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表面是土一般的质朴的黄色,因为被水浸泡,又湿又滑,几次想逃脱,滑进锅里。

我把这最小号的“车轮”放进它的“浴汤”中。金黄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车轮滚滚”,再咬上几口酸脆的醋拌黄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把碗放在冰凉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风的微凉,赶走闷热,驱逐烦躁。在爷爷的摇椅上坐下,木制的椅子“吱吱呀呀”的响起来,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新闻联播的开头曲。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咬开玉米面制成的饼皮,湿滑而又质朴,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享受家的温暖,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甜蜜,温情,在舌尖上一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唤醒刺激每一个味蕾,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来到北京后,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却总也忘不了“车轮滚滚”的味道,它质朴,清香,甘甜,糯滑,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它的结构正如我可爱的小家,外表质朴,平凡,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但内里却火热甜蜜,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亲密无间。车轮滚滚,红红火火的滚向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三:舌尖上的家

每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的味道……

“‘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水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着,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隐隐约约,走近了,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沉下。“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气化成白烟,在我的面颊上清抚,包围着我。奶奶拿出一只碗,递给我一只大勺。接过像锅一样年迈的大勺,我开始“捕捞”。

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在“打捞”出专属于我的“车轮滚滚”。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表面是土一般的质朴的黄色,因为被水浸泡,又湿又滑,几次想逃脱,滑进锅里。

我把这最小号的“车轮”放进它的“浴汤”中。金黄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车轮滚滚”,再咬上几口酸脆的醋拌黄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把碗放在冰凉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风的微凉,赶走闷热,驱逐烦躁。在爷爷的摇椅上坐下,木制的椅子“吱吱呀呀”的响起来,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新闻联播的开头曲。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咬开玉米面制成的饼皮,湿滑而又质朴,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享受家的温暖,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甜蜜,温情,在舌尖上一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唤醒刺激每一个味蕾,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来到北京后,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却总也忘不了“车轮滚滚”的味道,它质朴,清香,甘甜,糯滑,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它的结构正如我可爱的小家,外表质朴,平凡,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但内里却火热甜蜜,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亲密无间。车轮滚滚,红红火火的滚向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四:家乡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就是饺子。做饺子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不是很简单。

首先,从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肉,把它切碎,剁成肉馅儿,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面粉放进一个盆子里,再加入适当的水,就可以和面了,三下五除二,面就和好了,接着把和好的面团放到蒸板上,拿起擀面杖,将面团擀一会儿,饺子皮就好了。但是你一定要注意,饺子皮不能太薄,因为太薄了,饺子皮里的肉馅儿会不听话,从饺子皮的缝隙当中钻出来;饺子皮不能太厚,因为太厚了,饺子放到水里煮就不那么容易熟。所以,饺子皮一定要厚薄适中,恰到好处。

饺子做好了,就要把它放到沸腾的开水里煮,煮饺子一定要有耐心。过了两三分钟,饺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东躲西藏。又过了一会儿,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水里活蹦乱跳,嬉戏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锅子里面的饺子也一直在沸腾。过了不久,我见时间已到,便连忙拿来一个碗,盛了几个饺子,我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了嘴里。哇!真好吃,一股淡淡的汁水从我的嘴角里流了出来,真是只羡饺子不羡仙啊!我细细地品味着那个味道,就连天上的神仙也难得几回闻。我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说:“我以饺子为天!”家乡的饺子有着家乡那独特的味道。

我爱家乡的小吃——饺子!

作文八:《舌尖上的爱作文》2600字

舌尖上的爱作文一:舌尖上的爱

我是一个瘦瘦的孩子,喜欢挑食,所以总也长不胖。别人看见我,总是对妈妈说:“景迪妈妈,看你们家景迪,老是这么瘦瘦小小的,你不会煮点好吃的给孩子吃呀,这么节省干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妈妈每次听了都会特别难受,所以她特意买了一本菜谱,学着做各种好吃的菜,厨艺也越来越高,现在,每天的晚饭时间成了我最盼望的时刻。

这不,妈妈又在喊了:“吃饭了,吃饭了!”我像小馋猫一样快速地跑到桌前,急切地问:“妈妈,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呀?”妈妈笑着说:“这是‘咖喱鸡块’,这是‘松子鲈鱼’,这是……”。

“来,吃鱼,鱼的蛋白质最高,多吃鱼,头脑更聪明;来,吃肉,肉的营养丰富,对身体有好处;来,吃青菜,维生素多……”妈妈边夹菜边说。我碗里的菜越堆越多,饭碗里渐渐地堆起了“小山”。这么多的美味佳肴,真的让我大饱口福。这时,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要吃成小猪了。景迪,你可要好好珍惜呀。妈妈每天为了给你煮好吃的,可花了不少心思,昨晚又琢磨到了很晚才睡,早上很早起来去菜场买菜,她说这样买来的菜才新鲜……”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菜更香了,不一会儿就吃了一大碗。妈妈收碗时,看着饭桌上吃得空空的碗,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我知道了舌尖上的爱,香香的,美美的……

舌尖上的爱作文二:舌尖上的爱

我是一个吃饭相当挑剔的人,往往只吃自己爱吃的菜而不去对自己不喜欢的菜动筷子,这样的毛病不止一次地让我营养不均衡,妈妈为此也伤透了脑筋,却还是一荤一素一碗汤,朴素简单。

每天回到家,我的饭碗总是早早备好,盛着米饭冒着热气,“回来了,快吃饭”妈妈总是将我的饭碗夺去,一边夹菜,一边细数着蔬菜的好处,看着被青菜堆得如小山高的饭碗,我不由得开始抱怨,“又是青菜,都吃腻了,”妈妈这时又一筷子夹来一大块萝卜,“你又挑食,必须吃”哼!打着营养的旗号来忽悠我,没那么容易。我曾无数次在心里这样想,渐渐开始趁妈妈不注意时,把菜包裹在餐巾纸中丢掉,日复一日,妈妈竟从未发现,我也屡试不爽,直到那一天,妈妈破例买了一大桌子我爱吃的菜,开心地说,“真不错,坚持了这么多天,该奖励奖励你了”,妈妈翻出一张日历表,上面竟写着每天我的食谱。每一样都清清楚楚,我嚼在口中的鸡翅顿时淡然无味,心中狠狠地颤动一下,我为自己躲避吃菜的方式感到了深深愧疚,也就是在那一刹那,让我改变。

有人说青菜的味道太过寡淡,而我却不这么认为,青青绿绿的颜色多饱眼福,一口下去,多汁脆嫩又富有营养,多好,现在的我,已经在妈妈的“调教”下成了一个不挑食的女孩,不,我早就喜欢上了青菜!

我爱吃妈妈烧的菜,那种直至心底的美味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传递着浓浓的母爱,每当我看到厨房中弥漫着的缕缕香雾时,我打从心底里高兴,更是发觉舌尖上的母爱是那么温暖人心!

舌尖上的爱作文三:舌尖上的爱

在我心中爸爸是一个超人没什么都会,无所不能,就连做饭都会,他会做很多菜,什么意大利面、油炸小脆鱼、糖醋带鱼……简直就是一个顶级厨师,其中我最爱吃的就是他做的蚝油生菜。于是我还特意跟爸爸讨教了一下。

爸爸说,做蚝油生菜是再简单不过了,连我都可以做。

先把生菜洗干净,一定要洗得水灵灵的,那青翠欲滴的颜色会让你赏心悦目,一片片生菜就像女孩清新漂亮的舞裙。再用开水烫一下,可烫了一下就不好看了,生菜就开始发黑,就像女孩的舞裙染上了淡淡的墨痕。接着,加上一些材料:蚝油、生抽、大蒜头、一点凉开水。有时,还可以加一点儿辣椒,这样一道美味而简单的菜就“新鲜出炉”了!

虽然爸爸做的生菜没有外面大酒店里的蚝油生菜好看,但很健康、很美味,是不会拉肚子的!我看爸爸做蚝油生菜时,很专注,手法纯熟,几分钟就做好了。

吃饭时,它就变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下饭菜。它的味道有点儿重,口感却异常的好,脆脆的,甜中带咸,生菜的清甜加上一丝蚝油的浓郁,让你的每一个味蕾都被调动了起来,真是妙不可言!

不仅是我爱吃蚝油生菜,我的好朋友宋亦蓬和陈冠廷也很爱吃,有时两大盘还不够呢!

爸爸做的蚝油生菜是人间最美味的菜,是我一辈子的最爱!舌尖上的菜香香的,舌尖上的爱天天的,感谢你,我最爱的爸爸!

舌尖上的爱作文四:舌尖上的爱

你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那一道道美食让国人大饱眼福!哈,感谢妈妈让我品尝到舌尖上的爱。

前一阵子我感冒了,吃什么东西都没胃口。正好那天妈妈加班,我只好躺在床上等待她下班回家做饭。

“叮咚。”一阵门铃声响,打开家门,一身疲惫的妈妈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手表,8点多了,一脸的疲惫被内疚取代:“对不起,最近都要加班,没办法早点回家煮晚饭,你爸爸正好出差……”说着,妈妈快步走入厨房,很快,厨房里便传出一阵悦耳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而妈妈正是那个神奇的指挥家。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端了上来。只见米粉里放了丝瓜和鸡蛋。碧绿的丝瓜、金黄的鸡蛋与白嫩嫩的米粉,看起来煞是好看。

我捧起碗,喝了口汤,十分香甜可口。妈妈在一旁问长问短:“今天有没有多喝水?感冒好点了吗?”我又喝了一口汤,细细地品尝着,汤里有丝瓜的清甜,有鸡蛋的美味,还有浓浓的母爱。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妈妈在一旁微笑,说:“你看看你,慢点吃,又没人和你抢,小心噎着。”

那碗充满母爱的米粉,令我至今难忘。

舌尖上的爱作文五:舌尖上的母爱

可乐鸡翅,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我妈妈特意做给我吃的。

说起这道菜,还得从做开始说起。

每次要做这道菜,妈妈都会骑着电动车,带着刚从学校回来的我一同来到菜场,一边走,一边挑,终于,在一家卖冰冻鸡翅的店铺里,精心挑选了上十只又白又嫩的鸡翅,带回了家中。

回到家里,我眼巴巴地望着桌子上那白白嫩嫩的鸡翅,真想快点将它变到我的肚子里!这时,冰已融化,妈妈终于开始做可乐鸡翅了。只见,妈妈先在锅中倒入适量金黄色的油,接着,等油开了,妈妈便把切好的姜、葱还有刚买回来的鸡翅也一并倒入了锅中。

“呯呯呯……”鸡翅一连发出几声呯击声,妈妈赶紧用筷子在鸡翅身上戳了几个洞,让油立刻从鸡翅中流通,也让鸡翅中的水顺利的流了出来。

与此同时,一股香脆的油炸味在我的鼻子上环绕,让我垂涎欲滴,但这味道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为,已经到最后一步了!

妈妈几乎在刚炸好了鸡翅的同时,迅速地将可乐倒入锅中,可乐顿时沸腾起来,一股奇异的甜香味也弥漫开来,盖上盖子开始焖鸡翅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鸡翅大功告成!妈妈一将盖子拿起来,屋子里充满了可乐香味,我是在忍不住了,不顾它是多么的烫,我立马咬上了一口,哇,这可乐的味道中还带了一点油炸的香味,还有鸡翅嫩脆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这可乐鸡翅,虽然不是那么的高级,但我却从这平凡的菜中,品尝到了妈妈对我那细腻的爱!

作文九:《作文:舌尖上的家》800字

舌尖上的家

每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的味道……

“‘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水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着,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隐隐约约,走近了,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沉下。“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气化成白烟,在我的面颊上清抚,包围着我。奶奶拿出一只碗,递给我一只大勺。接过像锅一样年迈的大勺,我开始“捕捞”。

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在“打捞”出专属于我的“车轮滚滚”。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表面是土一般的质朴的黄色,因为被水浸泡,又湿又滑,几次想逃脱,滑进锅里。

我把这最小号的“车轮”放进它的“浴汤”中。金黄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车轮滚滚”,再咬上几口酸脆的醋拌黄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把碗放在冰凉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风的微凉,赶走闷热,驱逐烦躁。在爷爷的摇椅上坐下,木制的椅子“吱吱呀呀”的响起来,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新闻联播的开头曲。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咬开玉米面制成的饼皮,湿滑而又质朴,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享受家的温暖,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甜蜜,温情,在舌尖上一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唤醒刺激每一个味蕾,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来到北京后,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却总也忘不了“车轮滚滚”的味道,它质朴,清香,甘甜,糯滑,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它的结构正如我可爱的小家,外表质朴,平凡,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但内里却火热甜蜜,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亲密无间。车轮滚滚,红红火火的滚向未来。

作文十:《舌尖上的作文》1600字

说到家乡,难免都要与家乡的特产联系在一起。而各种特产之中,特色美食总是第一个被人记起的。就拿敝乡桂林全州来说,一道醋血鸭就足够令我行走江湖而难以忘怀。奶奶做的苦瓜酿,老妈做的腊禾花鱼,也一直是我的最爱。像我一样热衷美食的吃货们,大概也同样固执地认为自己家乡做的那道菜才是最正宗的,其他地方的不是调料放得不对,就是火候掌握不准,总之,家乡的美食在自己心目中才是第一的。与我有相同体会和感受的同学肯定不少,比如我的朋友郭子音最近写了一部关于各地美食的书,就同样固执地认为她家乡东北的菜才是最好吃的:

野生的鳇鱼现在也轻易看不到了。这种珍贵的鱼种只生活在黑龙江水域里,寿命可达百年,体重可以长到1000公斤。鳇鱼全身都是宝,胃、唇、骨、鳔、卵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世界著名的鱼子酱,就是以鳇鱼的卵制成的,在国际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鱼子酱被称为“黑珍珠”,粒粒鱼子都是珍珠的价格。

小时候,我有幸吃过野生的鳇鱼,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吃鳇鱼时的情景和震撼。母亲是炖鱼的高手,炖各种淡水鱼都好吃。五六斤的鳇鱼盛在特大号的鱼盘里端上桌时,我们兄妹四人一时都呆住了。不只是鱼香摄人,那鱼也是奇相。炖熟之后的鳇鱼肉居然是半透明的胶质状态,鱼肚更是几乎透明。等第一口鱼肉吃下时才知道什么叫“入口即化”―― 鲜美的鱼肉一到口里,无须咀嚼就顺着喉咙流到胃里,口腔和食道留有浓香,久久不消。鳇鱼骨刺也可吃,软玉一般的骨刺柔韧筋道,极香极美,口感佳绝。

品尝过鳇鱼的美味后,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其他鱼类难以下咽,记忆和味蕾被鳇鱼霸占了很多年,直到后来才稍稍缓和。

这一段对鳇鱼的美味描写,真是引诱人。现在黑龙江里野生的鳇鱼已经少之又少,人工养殖的又没有野生的味美,看来,人类的饕餮之罪,真是其祸不小啊!

当然,并非美味就必须是山珍海味、名贵食材,家常菜里也有名菜美食。郭子音在另一篇文章中如此写东北最常见的“杀猪菜”:

东北的炖菜五花八门,吃起来最热闹、最体现东北人风俗的要算杀猪菜。每年腊月一到,各家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东北人叫置办年货。农家也从这个月的初八之后家家户户开始杀猪,民谚“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说的就是这一风俗。一家杀猪全村帮忙,为了感谢乡邻,杀猪的那户人家就会做杀猪菜。刚放的猪血灌了血肠,五花肉连皮切大块,同血肠一起,加上八角花椒和大葱或蒜放大铁锅里炖,炖到肉熟捞出,锅里原汤下切好洗净的自家腌的酸菜接着炖,捞出的肉块和血肠切薄薄的片,再放回锅里同酸菜一起炖得“咕嘟咕嘟”,菜、肉、血肠可以随时加进锅里,不停地供应流水席上的需求。这样炖出的白肉血肠,油被酸菜吸了去,咬一口,满嘴浓香,肥而不腻,酸菜香浓爽口,汤酸爽解腻,最是好吃。村人吃着大片肉,喝着纯粮烧酒,大声说笑,一派喜庆,生活是如此热烈而美好。

网上有制作杀猪菜和白肉血肠的菜谱,教人在做菜的时候放什么鸡精味精的调味料,看得我那个郁闷,恨不得大骂这破厨师,都不知道他教坏了多少人。其实白肉血肠本身味道就香浓,放了那些调料,反倒伤了原本食材的美味。总觉得,那些需要放鸡精味精调味的所谓大厨,都是假冒伪劣的厨师。

2012年5月的时候,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大江南北。这部以美食为题材的散文诗一般的纪录片,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家乡的美食之中。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相当优美,我们在此也来欣赏一下:

做年糕是宁波人庆贺新年的一种传统,以前的宁波家庭要在新年之前做上几十斤至上百斤年糕,泡在冬水里储藏,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

宁波水磨年糕用当年新产的晚粳米制作,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搡捣的过程,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口感也得以改善。搡捣后的米粉团,在铺板上使劲揉压,再揉搓成长条,一条最普通的脚板年糕就成型了。

五岁的宁宁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跟着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等宁宁长大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乡的味道,则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

下面就来欣赏同学们写的家乡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