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文化 > 【《三国演义读书卡》1000字】 读书卡三国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读书卡》1000字】 读书卡三国演义内容

时间:2019-10-28 09:30:0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三国演义读书卡》1000字

【阅读篇目】《三国演义》                                                  【经典歇后语】

【作者】罗贯中

【主要内容】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主要人物】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贩鞋制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席为业,后起兵,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既       【阅读感想】

而夺荆州、汉中等地。终成三足鼎立之势。称帝于成都。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许多道理。 诸葛亮:字孔明,蜀军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更被水镜先生说为       阅读此书对我了解历史知识,提高文学素养有很大帮助。故事中主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蜀国开辟立下赫赫战功。他决胜千里之外,       要人物的命运让我懂得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做事要顾全大局, .其《出师表》更为后人所传诵。                                             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曹操:字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

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

最强盛霸主。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曾大破曹军于赤壁。精音乐,当时有“曲有

误,周郞顾”之语。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曾大破曹军于赤壁。精音乐,当时有“曲有 误,周郞顾”之语。

孙权:字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 。

张飞:字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大叫一 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作文二:《三国演义读书卡》900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个寒假,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三国演义》。整部小说,刻画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讲述了一个个绝顶聪明的计谋,深深吸引了我。

这本书是由明朝罗贯中所著,讲述的是蜀(汉)、魏、吴三国的形成及因争夺权力、土地而互相争斗,最后三国归晋,天下统一的精彩历史故事。

读完《三国演义》,我最欣赏其中的两位人物:一是关羽关云长,他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尽管曹操用尽方法讨好他,希望关羽能帮助他完成霸业,可关羽忠贞不二,对曹操的示好置之不理,誓死跟从刘备,为他效力。而且关羽是个硬骨头,非常有毅力,比如著名的故事——刮骨疗伤。关羽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华佗必须要把肉切开刮去骨头上的毒才能治好,那时没有麻醉药,要忍受巨大的疼痛。手术开始了,可是关羽不仅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还和马良谈笑风生地下棋,我能想像出那个画面,让我佩服得五体投体。第二个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聪明绝顶又心胸宽广,谦逊有礼又处变不惊。我总想,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深不可测。他最喜欢用火攻,比如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隔着书页,我仿佛看到了这位捋着须髯、手摇羽扇的先人,深深的敬佩油然而生。

总之,《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让人读后意犹未尽,我准备还要再慢慢地读一遍,再细细地体会一次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好书推荐——《三国演义》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那就是《三国演义》。

它讲的是在三国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有很多充满智慧的人和武艺高超的人,他们都想统一天下。比如礼贤下士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大军事家曹操……对于现代的人来说,三国时代真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呀!

书里最有意思的当然要数“空城计”了!它讲了诸葛亮以智慧用二千五百人吓跑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七擒孟获”也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它讲的是孟获在南方捣乱,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去平定南方的叛乱。他使用了“攻心计”,对孟获七擒七放,到了最后一次,孟获终于心服口服。这样,南方终于平定下来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关羽温酒斩华雄”,它讲的是关羽在一杯温酒还没有变冷的时候,斩掉了华雄。

你想不想知道具体的故事呢?那赶快来看《三国演义》吧!

作文三:《三国演义读书卡》900字

简介:《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

者罗贯中。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

经典之作。《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

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实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生于(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

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

小说的鼻祖。

三国:三国(公元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

经典人物介绍:

一、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

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

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

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220年,曹丕篡夺汉室,建立魏国,刘备随即建立蜀国,同年为报弟仇东征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二、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陆续统一中原各地,200年,在官

渡之战中打败强敌袁绍,北伐并攻破河北,

统一北方。211年,击败马超,夺得西北。220

年,曹操在洛阳病逝,传位曹丕。曹丕篡夺

汉位,建立魏国,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精彩篇目: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作文四:《读书卡—《三国演义》》400字

读 书 卡

班别: 四 (1 )班 书名: 三国演义

好 词 好 句 抄 摘

姓名: 梁济凡 文章题目:

种类:

阅读时间: 8 月 15 日 作者: 徐德霞

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 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 待,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不虚传,同符合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不虚传, 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指日可待,手不释卷, 吴下阿蒙,敝帚千金,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指日可待,手不释卷,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尽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尽英雄. 夏侯敦被曹性射中左眼,拔出箭,大呼: 父精母血 不可弃也崛起, 厮杀, 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 中原地区曹操 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区曹操, 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 名: :

一般

梁意城

2009 年 8 月 16 日

作文五:《《三国演义》读书报告》2000字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这次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种历史的厚重与朴实着实让人着迷。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的百年战争史,是古代军事文化的百科全书。从纵向上看是描写了汉灵帝中平元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共97年的历史;横向上则是这百年间三国各方面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斗争的形象反映。政治斗争的激化则演变为战争,《三国演义》在军事思想、军事谋略、军事技术、军事文艺等方面,都继承了史传文学以来的古代军事文化,写出了许多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辉煌战例。而三国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斗争、军事争夺。特别是在三雄逐鹿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外交手段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创造了成功的外交斗争经验。三方在制订战略决策时,总以政治为先导,力争政治上的主动权,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如曹操牢牢把持住汉献帝这张“王牌”,以示其名正言顺,虽未称帝,却显示出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刘备总打“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号,以皇权自居;孙权也以“保父兄余业”为已任。他们都需要借助这些傀儡或者亡灵来给自己造势,以便争取民心,鼓舞士气,招揽人才,为自己称王称霸的政治目的服务。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句话将历史说尽,朝代的演替在历史中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要去正视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规律与智慧,治国之人要懂治国之道,文臣武将要懂得圣贤之道,百姓要懂得生活之道,这才是历史能带给我们的。《三国演义》全书主旨除了历史兴亡之外,歌颂仁政,讴歌贤才的主题也都有存在的理由。《三国演义》以刘备的蜀汉政权的兴衰为主线,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和正面人物,从中寄托作者的理想政治和理想人格;而作为蜀汉对立面的曹操,则被描绘成政治上奸诈狠毒、道德上出尔反尔的乱臣贼子。从这爱憎分明的对比中,明显地表现出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这是一部悲剧作品。

《三国演义》以正面主人公的失败和毁灭而结束,作者毫不吝惜地将一切可能的正面美好因素全部赋予了刘备集团一方。然而这样一批在道德、智慧、品质和勇武方面都无与伦比的人间精英,却一步步地走向衰败,以至最后的灭亡。并且作品还有意突出了刘备集团走向失败的内因——把“义”放在首位,把政治放在第二位,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直接造成了刘备集团的悲剧结局。从美学的角度看,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而《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赋予

刘备集团最美好的东西,而又将其置于最早失败的境地。三国里的每一位人物都具有代表性。从人物的对比中,显出“世道人心”,从故事的变化、发展中去揭示何为正道。《三国演义》的结局颇有争议,为何奸雄曹操完成统一大业,为何明君刘备的蜀国最先被吞并,与所说的“世道人心”显然不符,这正是历史给大家开的玩笑。故事开头的诸葛亮出山之时,水镜先生就说“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为故事的悲剧结尾埋下了伏笔。孔明是何等聪明之人,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有远见的战略家,在躬耕陇亩之时应已知晓自己的结局,为何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结局看,孔明是一位失败的政治家、军事家,没有完成当时所说的管仲乐毅一样的功业,六出祁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然而当这些种种不可思议的举动,全都出现在一位传奇人物的身上,却更加增添他身上的神秘色彩。

《三国演义》的另一精彩之处,当属人物刻画。其中曹操的“奸”,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张飞的“勇”深入人心。如果比较一下《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和曹操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曹操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出自己的事业,是实干家,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在历史上是英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

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无论是否认识字,都能讲上一段三国故事。无论故事的叙述还是人物的刻画,无论结构布局还是气氛的渲染,它的表现都是第一流的,足以吸引和征服读者。罗贯中经过艺术加工,书中的主人公已非历史人物,而是文学形象了。面对一部至今影响甚大的文学名著,我们读《三国演义》必须对其抱有清醒的认识,应该结合历史科学的审视作品,即使我们承认它的历史合理性,也不应该简单地认可它的现实合法性,要汲取精华摒弃糟粕。

作文六:《《三国演义》读书报告》700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失策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种种谋略让人钦佩;然而,在这背后,他正犯着一个巨大的错误,所有人却都还全然不知。

神机妙算:“借”东风

赤壁之战时,最重要的就是诸葛亮“借”来的三天三夜东南风。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精通天文,能轻松算出大雾,因而可以草船借箭。那他又为什么称是“借”东风,而不是算出东风呢?

我认为,这样疑神疑鬼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让曹操再不敢轻易进兵,二是让周瑜的病好,三则是一条脱身之计。 疑神疑鬼是做给曹操看的,也是做给周瑜看的。做给曹操看,让细作报与曹操;曹操多疑,必然不敢再次进兵;而等细作报与曹操时,周瑜却已开始攻击,便暴露计策也不要紧了。

做给周瑜看的,是因为当时周瑜昏厥,要让他安心、好起来,才能进兵。在那个“信神信鬼”的年代,如果说是算出来的,周瑜便会半信半疑,还是不放心。

脱身,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首先,这是要告诉周瑜:“我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不折一兵一卒,不

费丝毫材料,就能弄到十万只箭,建一七星坛,连东南风都能借来;我命系于天,你一个周瑜,怎能加害?”其次,如果说是算好的,在火烧赤壁之时,诸葛亮肯定得在周瑜旁边;如果周瑜真要杀他,便不用多大功夫。书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诸葛亮借风,是在一个七星坛上,而七星坛是建在江边。这也就意味着风起之后,只用一艘船,便可以轻松逃脱,等周瑜反应过来时,追都追不上。

失策:导致蜀国灭亡

诸葛亮神机妙算,在蜀国的行成中建立了无数功绩,怎么会跟国的灭亡扯上了关系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一直不放心,什么都自己做,没有培养人才,导致蜀国后继无人。也是这闹出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笑话。刘禅却又不管这些,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不过,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就无法形成。由此来看,比起他的失误,他的功绩更是令人看重。

作文七:《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300字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按照《三国演义》所说,有:“卧龙、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然而,西蜀刘备却得到了两个人的辅佐,那应该更能得天下了,但事得其反,刘备反而没有得到天下,有人说是刘备得到了两个人,所以才不能得天下,其实细读三国,就会知道西蜀的灭亡与得到两个人没有任何关系,有很多人总结了西蜀来灭亡的原因,归纳来说就是以下几条:

1 儿子不成气候

2当初一时冲动发动了夷陵之战,元气大伤。而且打破了吴蜀同盟。 3诸葛亮愚忠

4 宦官当权

5 朝中武将关系不好(比如刘封同关羽,也因此失了荆州,丢了关羽)

然而在这几条中,我认为首要的应该是诸葛亮的愚忠,虽然刘备好几方面做的并不好,导致了西蜀国的灭亡,但我个人认为,占分量最重的而应该是第三条:诸葛亮的愚忠,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保障了全境内的政令畅通,为他的几次出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却没有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所有机构的运行,都建立在他个人的指挥之下,一但脱离他的掌控,就完全乱套了。他多次慧眼识英雄,从人群挑出了很多的人才,但是他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全凭个人的眼光,凭借个人的眼睛和判断,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比如北伐时的马谡,多人劝说他不能用马谡,而他一意孤行,致使一次北伐完全失败。

而在这一时期,反观魏国,完全继承了前朝的人才甄选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曹操又有了新的改进,把原来的任人唯贤改成了任人唯才,也就是说在魏国,只要你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不管你的德,唯然曹操的做法为后人所诟病,担这一措施却实为魏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反观西蜀,诸葛亮在选人时先注重其贤,而后才是其才,人不贤不能用,比如魏延,一直认为其脑后有反骨,所以不重用,并加以提防。并且在他治理西时期,西蜀在无优秀的治国人才和领军人才出现,所有事务均出自诸葛亮一人之手。

有人说,明朝的管理体制是最完善的制度,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最长时间长达28未上朝,但明朝在此期间对内对外战争

记录居然是全胜,可见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说诸葛亮三年不管理朝政,恐怕西蜀就乱套了,所以说管理一个国家是靠高效、完善的管理体制,而不靠某一个人的才能和魅力。

虽然西蜀最终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也没能完成刘备的嘱托,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还是这位历史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有一幅对联,生动的描写了诸葛军师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作文八:《孙坚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字

孙坚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孙坚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氏。小说第二回出场。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十七岁时, 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脏。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吴国的奠基人。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孙策,字伯符,生策时,梦月入怀;次子孙权,字仲谋,生权时,梦日入怀;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吴夫人之妹,是孙坚次妻,也生一子一女:子,孙名朗,字早安;女,孙名仁。孙坚又过房给俞氏一子,孙韶,字公礼。孙坚参与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时,一天忽看到建章殿井中升出五色毫光,孙坚唤军士下井打捞,捞起一女尸,虽然日久,其尸不烂,项上带一锦囊,内有一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一看,原来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军士中有袁绍乡人,密报于袁绍,袁绍向其索要,孙坚发誓说:“吾若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孙坚拿着玉玺向江东逃跑,袁绍派人让刘表截住索取,孙坚向刘表发誓说:“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孙坚想逃往江东,可刘表处是必经之路,刘表派大将黄祖去战孙坚。孙坚中埋伏,被山上石子、林中乱箭打中射伤,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

作文九:《三国演义读书体会》1700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流传至今有许多版本,一时嘉靖本。它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当时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题着“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的话语,有蒋大器的序和张尚德的引。他们最接近罗贯中的原作。二是李卓吾评本。他首次将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并一直沿用下来。。三是李渔评本。他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消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三国演义》一个比较重要的本子。四是毛评本。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批评本的基础上,并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做了详细的评点。其尊刘贬曹倾向更加明显,而且艺术水平更高,并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 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作者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演义》写的是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因此作者在战争描绘上表现了他的宏伟构思。这部小说写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些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不重复,不呆板,都各自独具特点,表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一次较大的战争的刻绘,作者必详尽地介绍主将的性格,兵力配备部署,和双方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表现得丰富而多彩。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是并不显得凄惨而是富于英雄史诗的激昂格调,有时还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如同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的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三国演义》也擅长于写人。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这些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拥有丰富的人才观,其中有以下几点引人注意。一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从则以大兵伐之;而刘备则以皇室宗亲自称,出兵则以匡扶汉室为名;其目的均是为了师出有名,名正言顺,陷对方与不义,希望因此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或达到平息舆论的目的。第二,强调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要运用"以德报怨"的方法使对方心服。书中对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七次放回,最终安定南方的做法十分推崇,认为这是以德报怨原则的完美体现。第三,注重智巧,强调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十六计在《三国》中悉数用上,正是我国传统兵法注重智谋的体现,《三国》的经典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几乎全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他在思想艺术上都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楷模,在文艺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它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四、五十部历史演义小说。他的章回体体制、创作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艺术手法都对后代各种题材小说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三国演义》对戏曲和说唱文学也产生重大影响。仅京剧一个剧种,流传至今的三国戏就有一百五十多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都有三国戏。直接或间接取材于《三国演义》的

说唱文学作品遍布全国各地。《三国演义》的成功,使三国历史得普及,它的故事脍炙人口,它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也为世界人民所热爱。俄、日、朝、美、法等国都有全译本

作文十:《三国演义读书摘记》5800字

三国演义

好词:【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好句:

1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2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刘备

3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 ——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4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  6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以手指玄德

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评曹操

9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仲达

13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4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5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16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7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 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19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20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杨顒谏孔明

21(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

23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孔明对孙权( 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 。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24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参考资料:赏析《三国演义》名句

好句: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3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4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5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7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8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9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10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11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1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7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18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1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精彩片段:

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犯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

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武将啊)

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较详细的情节:

1.  刘备被吕布打败之后投靠了曹操。后随着曹操一起灭了吕布后随曹操回京。曹操专权霸道对皇帝非常无礼。国舅董承等密谋除掉曹操,刘备也有份。刘备每天在他住的园子里种菜,借此制造他胸无大志的假象隐瞒曹操。一天,曹操突然派人请刘备去饮酒,刚见面,曹操就笑着说:“在家做得好大事!”刘备心里暗暗一惊,以为穿帮了。曹操接着:“玄德学种菜不容易啊。”刘备这才放心。曹操说见了园子里的青梅,忽然想起去年他带兵征讨张绣时路上缺水,兵士们都很渴,曹操忽生一计,指着前方说“前面有片梅林”。军士们听了无不流口水,于是不觉得口渴。于是请刘备来小聚,煮酒赏梅,论英雄!曹操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筷子都掉地上,恰好当时正打了一个雷,刘备便佯装被雷吓到,掩饰了自己惊恐的神色。刘备知道曹操的洞察力,想必曹操必不能容他。

2.  当时袁术经曹操挫败之后已经大伤元气,欲逃亡河北投靠袁绍。刘备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逃离了曹操的控制。程昱和郭嘉得知后谏曹操说,即使不杀刘备也不能放他走,这样做等于放龙入海,纵虎归山。

这段故事包括了两个成语的由来:望梅止渴 纵虎归山

启示:

1 治政之资在于人才,曹刘吴重人才而强,刘表袁绍轻人才而弱

2 立政之本在于民心,刘备顺民心而昌,董卓逆民心而亡

3 发展之道在于察变,团结合作安定发展是潮流,自是逞欲征战不休无前途,刘备吕布都是借鉴